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钟祥市耕地生态价值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涛涛 王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8-11,共4页
针对耕地资源流失、非农化问题频发的现状,以2005、2015年钟祥市耕地资源为例,运用替代市场法进行耕地生态价值时空分异研究。结果表明:钟祥市耕地生态价值中,调节大气价值占比为80.27%,土壤保持价值占比为13.27%,其他类型生态价值占比... 针对耕地资源流失、非农化问题频发的现状,以2005、2015年钟祥市耕地资源为例,运用替代市场法进行耕地生态价值时空分异研究。结果表明:钟祥市耕地生态价值中,调节大气价值占比为80.27%,土壤保持价值占比为13.27%,其他类型生态价值占比为6.46%;2005—2015年钟祥市生态价值总体变化率为0.62%;2005—2015年钟祥市耕地生态价值沿着西北方向发展,且分布越来越分散,平均中心西北方向约160 m处,移动方向与趋势椭圆长轴方向一致。根据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不同类型的生态价值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类型的生态价值变化趋势不一,变化幅度不大;随着城乡一体化深入发展,耕地生态价值在空间上越来越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价值 替代市场法 时空分异 钟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储量时空动态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与策略优化——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例
2
作者 马文博 李昊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9,136,共10页
基于2005—202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测算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确定各地市耕地补偿额度,结合碳储总量与变化量时空特征以量化耕地生态补偿优先级,构建区域耕地生态补偿方案,探讨研究区生态补偿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2005—202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测算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确定各地市耕地补偿额度,结合碳储总量与变化量时空特征以量化耕地生态补偿优先级,构建区域耕地生态补偿方案,探讨研究区生态补偿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15年间黄河中下游地区耕地碳储量整体呈“缓慢上升-快速上升-缓慢上升”特点,由2005年的3.511 Gt上升至2020年的3.711 Gt。(2)综合优先级结果表现出“高-中-低”的梯度分布特点,反映出不同值区地市激励侧重点不同:在高值区强调碳储功能的提升效率,在中、低值区强调维持碳储功能稳定性。(3)从补偿方案看,补偿优先级高但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地市可暂缓接受生态补偿;补偿优先级低但生态与经济发展失衡的地市可拟作为生态支付试验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耕地碳储量 耕地生态价值 生态补偿优先级 黄河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空间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被引量:36
3
作者 黄海潮 雷鸣 +1 位作者 孔祥斌 温良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9-348,共10页
研究耕地空间格局变化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影响,能为我国耕地空间格局优化和耕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往研究缺乏全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动态变化的综合研究,因此在深入分析耕地空间格局... 研究耕地空间格局变化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影响,能为我国耕地空间格局优化和耕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往研究缺乏全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动态变化的综合研究,因此在深入分析耕地空间格局演变的基础上,构建了图斑尺度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异质评估模型,全面评估2000—2015年我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究了我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中国耕地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迁移,水田和旱地重心分别向西北和东北迁移。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旱地持续增加,东北平原区水田持续增加,其他农业区耕地持续减少;(2)2000—2015年我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和单位面积价值均减少,减幅分别为1.35%和0.55%。耕地供给服务总价值和单位面积价值增加,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总价值与单位面积价值均减少。(3)中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空间分异明显。北方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东北平原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单位价值减少;青藏高原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和单位价值均减少;其他农业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而单位价值增加。应通过优化耕地空间格局、精准实施耕地休养生息策略、建立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等有效提升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空间格局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耕地生态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联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旺 潘润秋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59-67,共9页
基于景观指数分析法、熵权法测算耕地破碎化综合指数,在分析县域耕地破碎化时空演变基础上,通过双变量Moran’s I指数探讨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浙江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空... 基于景观指数分析法、熵权法测算耕地破碎化综合指数,在分析县域耕地破碎化时空演变基础上,通过双变量Moran’s I指数探讨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浙江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空间负相关关系,研究时段内耕地破碎化增幅高值区分布在城镇化迅猛发展的浙北平原、东南沿海平原及金衢盆地一带,低值区分散在山地、丘陵区;地均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幅高值区则集中分布在平原、盆地区,可见耕地破碎化越严重,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损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破碎化 地均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各市耕地资源价值测算及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符进城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第9期46-47,共2页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采用价值当量修正法,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对耕地生态价值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河南省大部分城市的单位面积耕地生态价值与总价值呈增加趋势,但仍有部分市出现负增长,且各市耕地生态价值有明显波动;...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采用价值当量修正法,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对耕地生态价值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河南省大部分城市的单位面积耕地生态价值与总价值呈增加趋势,但仍有部分市出现负增长,且各市耕地生态价值有明显波动;平均中心与发展方向发生一定偏移,但“两极化”的空间集聚特征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价值 价值当量修正法 时空变化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全价值”核算的省际横向耕地保护补偿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13
6
作者 柴铎 林梦柔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9-77,共9页
经济补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政策工具,耕地保护补偿是生态补偿的重要构成,但目前地区间横向耕保补偿机制缺失。生态视角下,仅以耕地农产品供需关系衡量补偿关系和标准的方法欠缺理论完备性。耕地保护补偿的理论根源是耕地资源配置的... 经济补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政策工具,耕地保护补偿是生态补偿的重要构成,但目前地区间横向耕保补偿机制缺失。生态视角下,仅以耕地农产品供需关系衡量补偿关系和标准的方法欠缺理论完备性。耕地保护补偿的理论根源是耕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和政府失灵,补偿机理可还原为耕地价值的分配调整,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损失和外部性分别是上下级"纵向"和地区间"横向"补偿的依据。基于耕地价值供需平衡的假设和简化推论,综合省际统计和调研数据核算各省区耕地"全价值"年均单产,比较全国和各省人均耕地价值占有量,可将各省份划分为耕地赤字和耕地盈余区,依据耕地价值量差值建立横向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生态补偿'耕地保护补偿'横向补偿'耕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票价格探析:基于耕地价格的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南洁 《西部论坛》 2013年第3期7-11,共5页
地票的价格是地票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目前由于地票定价理论的不成熟,实践中的地票定价除了力求农民不受损失外,缺乏真正让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且随意性比较大,难以说服公众。从地票的形成及交易过程可以看出,地票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地票的价格是地票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目前由于地票定价理论的不成熟,实践中的地票定价除了力求农民不受损失外,缺乏真正让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且随意性比较大,难以说服公众。从地票的形成及交易过程可以看出,地票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并最终通过征收转用过程实现。比较征收转用前后的土地价格,可以看出地票的实质是对征收转用耕地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补偿,地票价格是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并产生土地增值收益的权益价格,该权益价格不是土地增值收益,而是耕地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价格与生态价格之和。地票价格与土地增值收益此消彼长;不依成本定价,但必须制定最低保护价;呈上涨趋势,但上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票制度 地票价格 耕地价格 耕地征收转用 耕地经济价值 耕地社会价值 耕地生态价值 土地增值收益 权益价格 粮食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