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经济分化对耕地效率的影响——基于浙江省的实证 被引量:1
1
作者 费喜敏 农梅 +1 位作者 王成军 刘龙青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0期341-347,共7页
以浙江省4县570份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主要采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结合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浙江省农民经济分化和耕地效率的现状,以及农民经济分化对耕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浙江省耕地效率整体偏低并且农民经济分化程度较高;农... 以浙江省4县570份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主要采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结合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浙江省农民经济分化和耕地效率的现状,以及农民经济分化对耕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浙江省耕地效率整体偏低并且农民经济分化程度较高;农民职业分化程度与收入分化程度均与耕地效率之间呈倒"U"形相关关系;农民工职业类别的耕地效率高于农民(纯农户)和私营企业主;同时发现,种植经济作物的耕地效率明显高于粮食作物,耕地资源禀赋和地域特征等因素都对耕地效率存在显著影响。从提高耕地效率角度,提出经济发达地区须要控制农民经济分化以及落后地区须要鼓励农民经济分化,注重"藏粮于地"而不要一味追求粮食产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经济分化 耕地效率 DEA-Tobit两阶段模型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安徽省县域耕地效率评价
2
作者 倪娜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2期219-222,共4页
基于碳排放约束条件,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8~2012年安徽省各县市的耕地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耕地效率低于不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耕地效率,碳排放对耕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2008~2012年碳排放约... 基于碳排放约束条件,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8~2012年安徽省各县市的耕地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耕地效率低于不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耕地效率,碳排放对耕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2008~2012年碳排放约束下的耕地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且效率均值均小于1,整体效率水平不高;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呈下降趋势,且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纯技术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效率主要受规模效率制约;研究期内接近一半的县市各年耕地效率均小于1,县市间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效率 碳排放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胡贤辉 何丽华 +1 位作者 谭芬 文高辉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2-362,383,共12页
[目的]探究异质性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差异,为异质性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改进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基于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本—收入二维视角,划分异质性农户类型,运用常德市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借助SBM—DEA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了异... [目的]探究异质性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差异,为异质性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改进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基于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本—收入二维视角,划分异质性农户类型,运用常德市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借助SBM—DEA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了异质性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Ⅰ类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为0.818,Ⅱ类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为0.720,Ⅲ类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为0.682,Ⅳ类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为0.619。(2)耕地经营规模对Ⅱ类农户有一定正向影响且对Ⅲ类和Ⅳ类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收入占比对Ⅰ类、Ⅱ类和Ⅳ类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受教育程度仅显著正向影响Ⅰ类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家庭人均纯收入显著正向影响Ⅱ类和Ⅳ类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纯农业劳动力占比对Ⅰ类和Ⅲ类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正向影响Ⅳ类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地块平均面积和农技培训参加次数对4类异质性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异质性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植制度下异质性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不同。应聚焦农户异质性,针对不同农户群体开展相应引导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异质性农户 SBM-DEA模型 TOBIT模型 常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韩晓晨 刘雨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目的]探究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减排和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2年下辽河平原区32个农业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 [目的]探究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减排和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2年下辽河平原区32个农业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Tobit模型等分析各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内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值为1.014,大部分处于最优状态以上,效率水平呈轻微下降态势。研究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研究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但大多数区域的集聚效应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集聚区域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自西向东呈轻微倒U形,且西部略高;自南向北呈U形,且南部略高。[结论]通过Tobit模型分析得出,农村居民人均播种面积和政府支农力度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耕地复种指数、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效率呈负向影响,说明目前下辽河平原区各区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区域协同机制,发挥高值区域引领作用,以促进整个区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SBM模型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时空演化 聚集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耦合下中国市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特征与管控策略
5
作者 周德 李思媛 +3 位作者 李欢 丁清莹 潘珊珊 王远晟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6,共14页
研究目的:探究远程耦合下中国市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与影响因素,为耕地可持续利用与协同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20年中国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先下降... 研究目的:探究远程耦合下中国市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与影响因素,为耕地可持续利用与协同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20年中国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先下降后上升,空间异质性明显;(2)网络密度整体水平较低,呈“上升—下降—波动上升”态势;空间网络核心节点主导作用逐渐清晰,集聚特征明显;(3)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耕地资源禀赋有显著正影响,农村居民素质、财政支农力度由显著负影响向显著正影响转变,地理距离加大会阻碍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发展;(4)根据“耕地利用特征+空间关联网络+系统属性”的分区思路,划分为4个耕地绿色利用管理分区。研究结论:应以远程耦合视角和网络化思维推动耕地利用要素跨区域流动,协同提升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并根据各区域在关联网络中的功能与作用探索耕地绿色利用与转型差异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远程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协同视角下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与耕地利用效率的关系
6
作者 宁嘉晨 张平宇 +2 位作者 杨奇峰 马佐澎 初楠臣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4-755,共12页
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目标协同视角,以2010—2021年东北地区的地级行政区为样本单元,测算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利用效率,分析其演变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而通过回归分析探索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与耕地利用效率的关... 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目标协同视角,以2010—2021年东北地区的地级行政区为样本单元,测算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利用效率,分析其演变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而通过回归分析探索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与耕地利用效率的关系,计算现阶段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的适度规模。结果表明:(1)2010—2021年东北地区的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利用效率均有所上升,其中黑龙江省的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较大、耕地利用效率较高,辽宁省的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较小,吉林省和蒙东地区的耕地利用效率较低。(2)在此期间,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扩大、离散性增强,规模较小和效率较低的地区仍占据较大比例,农户耕地经营规模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明显,耕地利用效率的两极分化得到缓解。(3)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与耕地利用效率之间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当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处于较低水平时,其增长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由正变负。(4)现阶段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在不考虑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前提下为11.61~11.95 hm^(2),考虑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为10.04~10.10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耕地经营规模 耕地利用效率 倒“U”型关系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能值分析
7
作者 杨晓雪 张军以 +1 位作者 邱大鹅 张凤太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31-3848,共18页
农田生态系统是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其系统的生态效率与稳定运行成为耕地利用研究的重要议题。将自然能值输入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输出纳入耕地利用生态效率(CLUE)评估框架,基于耕地的自然能值和生态系统服... 农田生态系统是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其系统的生态效率与稳定运行成为耕地利用研究的重要议题。将自然能值输入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输出纳入耕地利用生态效率(CLUE)评估框架,基于耕地的自然能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利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分析中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5、2010、2015、2020年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时间维度上,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均值总体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CLUE均值由2005年0.678增至2020年0.980,增幅较为显著。(2)空间维度上,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均值整体上呈“中西高、东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CLUE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部分,CLUE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四川部分,地形地貌导致的耕地可利用性差异是造成CLUE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3)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受多种自然、社会经济因子的交叉影响,其中日照时数和降水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主要表现为负向影响;人均GDP、乡村劳动力数量、农业机械总功率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主要表现为正向影响。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加强高标农田建设及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效率SBM模型 地理时空加权回归(GTWR)模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时空分析
8
作者 吴昕雨 崔佳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3期160-165,共6页
耕地生态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测算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 耕地生态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测算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探究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水平高,区域差异小;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年均增长率为2.53%,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格局;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均值为0.753,但仍未达到优质协调阶段;新型城镇化水平长期滞后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水平。未来黑龙江省应该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与耕地生态利用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与俱乐部收敛识别
9
作者 汪昊 王志娜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3-87,共5页
文章基于200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主要是通... 文章基于200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主要是通过提高第一产业集聚度和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实现的。水利基础设施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效应方面,公路基础设施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体现在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两个方面。第三,各省份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收敛于高、中、低三个俱乐部,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俱乐部之间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空间溢出 俱乐部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10
作者 陆燕和 刘彦花 +3 位作者 蒙烨铭 韦媛媛 梁云菲 张林鹏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5-336,396,共13页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推动耕地管理和高效利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10—2021年14个地市面板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耕地绿色利用效...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推动耕地管理和高效利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10—2021年14个地市面板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借助ArcGIS分析工具可视化时空分布格局与演变趋势分析,并采用GTWR模型揭示影响因子时空异质性。[结果]①时间上,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历经平稳增长、缓慢增长和快速增长3个阶段,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各地市效率值曲线演变特征差异显著。②空间上,呈现桂东、桂南高,桂西、桂北居中,桂中较差的分布特征,“东西”和“南北”差异呈缩小态势。③各影响因子作用机理存在显著时空异质性。正向因子起到合理分配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等作用,负向因子导致地力下降、劳动力短缺、污染加剧等问题。[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复种指数、农用机械投入强度及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强度大。建议未来深入挖掘各地农业特色与潜力,差异化制定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策略,推动农业区域差异化发展,全面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效率SBM模型 GTWR模型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11
作者 李曼 王梦竹 +2 位作者 刘焕才 王超 菅凯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71,共10页
[目的]探讨汾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为提升汾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水平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熵权法分别对2005—2021年汾河流域耕... [目的]探讨汾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为提升汾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水平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熵权法分别对2005—2021年汾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进行测度及时空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探讨了二者的耦合协调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①耕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各县差异明显,大部分县区仍处于中低等效率。②汾河流域粮食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以及南部地区,低值区主要位于汾河流域上游、太原市区以及灵霍山峡地区。③汾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偏低,空间上呈现“上游低、中下游高”的分布特征。处于失调衰退阶段的县区主要以碳排放效率滞后型为主,处于过渡发展阶段的县区主要以粮食安全滞后型为主。④人均耕地面积、城市化率和人口规模是影响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水平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汾河流域各县区应瞄准差异方向,提升短板,在优化耕地利用的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与政策引导,最终实现二者同步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碳排放效率 粮食安全 耦合协调 非期望产出超效率模型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业县耕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研究
12
作者 黄春艳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7期137-139,共3页
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耕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引起人们的重视。乐业县是农业大县,耕地利用效率及生态系统服务现状对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耕地利用效率与其生态系统服... 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耕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引起人们的重视。乐业县是农业大县,耕地利用效率及生态系统服务现状对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耕地利用效率与其生态系统服务的内在关系,结果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有利于加强生态系统服务,高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可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乐业县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钱凡帆 吴九兴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9-266,共8页
根据2001—2021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统计数据,运用SBM模型、核密度估计、面板Tobit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 根据2001—2021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统计数据,运用SBM模型、核密度估计、面板Tobit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结果表明:2000—2020年,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发展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呈现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条件、自然环境条件、耕地资源禀赋对耕地利用效率呈现负向影响,且耕地资源禀赋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有效影响耕地利用效率,并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的中介效应作用于耕地利用效率。对此,应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市场,构建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为劳动力转移提供前提条件;要对农业机械化进行推广和研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正确处理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关系,从不同途径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机械化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评价互联网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
14
作者 邓惠元 陆世东 姚凯生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54-158,共5页
为探讨互联网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采用2005—2019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定量评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水平,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互联网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2005—2019年中国各地区耕地利用生态... 为探讨互联网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采用2005—2019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定量评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水平,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互联网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2005—2019年中国各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互联网对本地域单元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变化呈U形曲线。互联网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比直接效应更强烈,其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比直接效应持久4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空间计量模型 土地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如何提升农户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要因探索与路径分析
15
作者 张启岚 吕晓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9,共10页
研究目的:构建“禀赋—惯习—场域”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沈阳市308份农户调查数据,探究提升农户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QCA和NCA方法。研究结果:(1)沈阳市农户整体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偏低,超过... 研究目的:构建“禀赋—惯习—场域”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沈阳市308份农户调查数据,探究提升农户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QCA和NCA方法。研究结果:(1)沈阳市农户整体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偏低,超过半数的样本农户低于平均水平(0.530);(2)构建的8个条件变量均不能单独构成提升农户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必要条件,但是良好的资金禀赋和农地禀赋发挥着普适性作用;(3)“禀赋—惯习—场域”多维协同联动共形成3种组态,呈现出农户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路径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研究结论:提升农户耕地绿色利用效率需要禀赋支撑、惯习引导与场域驱动多维因素的协同作用。未来应注重政策的协同联动效应及多重要素的组态匹配,多措并举、系统推进农户耕地绿色利用,并根据农户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分类型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关键因素 组态路径 定性比较分析(QCA) 必要条件分析(N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20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慧 何正弘 +3 位作者 张力文 魏婉桐 王诗雨 马全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46,共12页
[目的]探究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低碳减排,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5—2020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33个县(市)耕地低碳利用效率,... [目的]探究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低碳减排,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5—2020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33个县(市)耕地低碳利用效率,利用空间自相关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各县(市)耕地低碳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而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期内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耕地低碳利用效率呈“升—降—升”演变态势,均值为0.80,未达到最有效生产的前沿。(2)从空间维度看,耕地低碳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局部呈较强的高低值集聚分布态势,热点多核极化现象显著,主要分布于区域北部和南部;从时间维度看,耕地低碳利用效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极化特征,且内部差异呈逐渐缩小的演变趋势。(3)从影响因素看,人均播种面积、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涉农支出对耕地低碳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复种指数、单位耕地面积机械使用量及城镇化率对效率呈负向影响,人均GDP对耕地低碳利用效率在不同年份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差异。[结论]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应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区域协同机制,发挥热点区域示范作用,助推各区域耕地低碳利用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低碳 时空演变 松嫩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格局与演变趋势 被引量:8
17
作者 崔宁波 王婷 董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5-344,共10页
[目的]探究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将碳源与碳汇融入耕地利用过程,这对于实现黑土减排增效和“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插值工具等方法,系统考察... [目的]探究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将碳源与碳汇融入耕地利用过程,这对于实现黑土减排增效和“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插值工具等方法,系统考察了2006—2020年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与演进规律。[结果]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历经波动上升、显著下降和迅速回升3个阶段,总体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北部边缘城市的效率值明显高于中南部地区,基期和末期区间两极分化局势尤为显著,整体发展严重失衡;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全局空间相关特性并不明显,大致呈现“边缘—中心”空间扩散格局,由南北两端高值集聚向内及四周递减,而后形成多个块状高值区和低值分布带,规模集聚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多数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与产出冗余,劳动力和化肥冗余问题较为严重,碳排放冗余是造成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损失的普遍因素。[结论]优化要素配置和污染减排治理成为黑土利用重点改善方向,也是提升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双碳”目标 效率SBM模型 时空格局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如海 石婉婉 +3 位作者 王成 徐楚涵 芮敏 叶梦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9-778,共10页
为提高安徽省总体耕地利用效率,对安徽省61个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值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构建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测算2000-2020年安徽省61个县域的耕地利用效率水平,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安徽省61个县域... 为提高安徽省总体耕地利用效率,对安徽省61个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值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构建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测算2000-2020年安徽省61个县域的耕地利用效率水平,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安徽省61个县域耕地利用综合效率时空格局的变化特征,通过Tobit回归模型探讨了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值变化范围很小,2000-2020年安徽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平均值为0.759,耕地利用综合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从总体来说,2000年以来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在空间上分布格局相对稳定,没有大范围的变化;从局部来看,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分布格局,主要体现为冷热点存在集聚性的空间极化现象。通过Tobit模型分析得出,乡村从业人员数和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对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耕地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对耕地利用效率有消极作用,其中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为主要影响因素。说明目前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且区域差异明显,针对各区域进行探讨可有效提高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TOBIT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2011—2020年中部六省的实证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术魁 仝斌 +1 位作者 张俊雯 张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9,共12页
研究目的: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2011—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波动性提升且高值分... 研究目的: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2011—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波动性提升且高值分布由点状演变为片状;(2)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各维度指标对耕地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数字普惠金融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省份异质性、阶段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4)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增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提升耕地利用效率。研究结论:应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进一步激发信贷、投资和保险对耕地利用效率的正向作用,精准匹配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改进耕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数字普惠金融 双向固定效应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市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捷 郑漫 +1 位作者 李钢 邱一佳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4期64-68,共5页
近年来,烟台市城镇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了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基于此现象,对烟台市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为提高烟台市耕地绿色利用效率,促进耕地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文章利用静态回归模型对烟台... 近年来,烟台市城镇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了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基于此现象,对烟台市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为提高烟台市耕地绿色利用效率,促进耕地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文章利用静态回归模型对烟台市2010~2020年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耕地绿色利用不高,机械总动力对种植业总产值影响较大,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因此,粗放的耕种模式并不适合烟台市耕地绿色发展,而科技发展、机械化发展对烟台市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正面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静态回归模型 烟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