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主体的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交易风险评价与防控——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敬杰 夏敏 刘友兆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21,共9页
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参与主体视角出发,运用DSP制度风险研究技术体系识别江苏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工作的风险因子,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指标交易风险及参与主体面临的风险,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 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参与主体视角出发,运用DSP制度风险研究技术体系识别江苏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工作的风险因子,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指标交易风险及参与主体面临的风险,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综合风险分值为70.37,虽属较高风险等级,但分值偏低;从参与主体视角分析发现,指标交易中心面临的风险高居首位,指标竞得方政府面临的风险次之,指标出让方政府面临的风险最小,其中前期规划评估风险、后续指标数量风险、非理性竞买风险是各参与主体面临风险的主要原因;据此针对指标出让方政府围绕重视前期规划和风险评估提出了制定相关规划和计划,制定指标交易风险评估体系及相应的对策和实施计划等防控措施,针对指标交易中心围绕后续指标数量问题提出了合理控制年度指标交易规模,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探索交易指标来源渠道等防控措施,针对指标竞得方政府围绕理性购买指标提出了风险评估和资金规划、理性报价等防控措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工作及相关土地指标交易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体 补充耕地指标交易 风险评价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的耕地指标分配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春芳 王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430-13432,共3页
目前,耕地指标的逐级分配主要基于定性分析,缺乏定量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同时利用SPSS软件进行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的评价,并以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耕地指标的逐级分配。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SPSS 耕地指标分配 优先度 重庆市北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内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体系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绪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06-110,共5页
作为土地出让和流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完善的易地补充耕地交易体系对土地市场正常发育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从江苏省域内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的概念内涵和可行性出发,引入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初步构建... 作为土地出让和流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完善的易地补充耕地交易体系对土地市场正常发育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从江苏省域内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的概念内涵和可行性出发,引入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初步构建了一套以省级耕地指标宏观配置方案为指导的省域内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一级出让市场和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二级流转市场的完整交易体系,并阐述了交易体系的构成要素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补充 耕地指标 交易体系 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地租视域下补充耕地指标跨地区交易的共享效应分析——以安徽省霍邱县和肥西县的交易为例
4
作者 吴万运 赵华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60,共11页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供需关系空间失衡催生了补充耕地指标跨地区交易,这种交易表现出了共享的效应。扩展后的空间地租理论认为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资本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类,由此导致的地租水平的差异表现为级差地租Ⅰ、Ⅱ、...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供需关系空间失衡催生了补充耕地指标跨地区交易,这种交易表现出了共享的效应。扩展后的空间地租理论认为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资本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类,由此导致的地租水平的差异表现为级差地租Ⅰ、Ⅱ、Ⅲ的高低,其既包含马克思传统地租理论的一般规定性,又内含社会主义的共享属性,空间地租的共享主体包括生产主体和价值实现主体,这就为解释地权交易背后的共享效应提供了一个思路。在空间地租的分析框架下,霍邱县与肥西县2019年的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是以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和土地资源供需市场差异为背景的双赢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耕地指标 空间地租 级差地租 地权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问题探析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锐 房昀玮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50,共11页
我国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能够为耕地保护实践提供基本的操作依据,但是这一制度在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对地方政府占补环节的有效监督;耕作主体的权利保障不充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补充耕地的后期管护不足,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 我国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能够为耕地保护实践提供基本的操作依据,但是这一制度在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对地方政府占补环节的有效监督;耕作主体的权利保障不充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补充耕地的后期管护不足,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为了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平衡,在借鉴生物多样性抵补制度的基础上,有必要探索建立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的全国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加强占补环节的监督,并建立以指标交易收益基金为核心的耕地补充补偿机制。同时完善以管护协议为载体的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制度,以保持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补平衡 补充耕地指标交易 生物多样性抵补 耕地保护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规划方法确定区域耕地保有指标及空间分布——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6
作者 陆长林 周生路 任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9-533,共5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耕地保有指标及其空间分布的确定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多目标规划法,通过建立耕地生产力保护、耕地生态保育、经济发展3大目标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耕地保有指标及其空间分布的确定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多目标规划法,通过建立耕地生产力保护、耕地生态保育、经济发展3大目标函数以及区域发展平衡约束条件模型,以确定耕地保有指标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多目标规划方法可以较好地统筹区域耕地保有指标,保护区域耕地生态和生产力,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区域发展效率与平衡的矛盾,为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有指标 耕地保护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江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获取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兴童 《南方农机》 2022年第14期102-104,共3页
耕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十分丰富,包括耕地土壤质量、环境质量、管理质量和经济质量等。随着我国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的力度不断加大,耕地质量的结构布局发生显著变化。遥感技术具有地物信息覆盖范围广、周期性强、实时性和准确性高等特点,... 耕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十分丰富,包括耕地土壤质量、环境质量、管理质量和经济质量等。随着我国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的力度不断加大,耕地质量的结构布局发生显著变化。遥感技术具有地物信息覆盖范围广、周期性强、实时性和准确性高等特点,用于对地物信息的调查研究十分可靠,能够满足新形势下耕地质量调查研究的实际需求。笔者简述了耕地质量的主要概念,对有关遥感技术获取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基于遥感技术耕地质量评价指标获取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进一步促进遥感技术的高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耕地质量评价指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8
作者 刘宏宇 阿拉腾图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0期209-213,共5页
构建了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并进一步研究了组合赋权法的计算方式,并以土默特右旗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为实例对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主观因素较强... 构建了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并进一步研究了组合赋权法的计算方式,并以土默特右旗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为实例对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主观因素较强,而因子分析法计算权重过程又相对机械化,采用将二者计算的权重进行线性组合的方式来确定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较为科学,在实际工作中值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 组合赋权法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耕地占用指标调减两成多
9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2004年 耕地占用指标 土地政策 土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实现路径研究—以福建省5县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明珠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2年第11期25-29,共5页
本文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短缺以及新增耕地资源匮乏的问题,以福建省5个地市的5个县为研究区,采取数据分析法以及面对面访谈法,制定出耕地周边新增耕地潜力调查评价技术路线并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耕地周边零星的新增耕地图斑... 本文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短缺以及新增耕地资源匮乏的问题,以福建省5个地市的5个县为研究区,采取数据分析法以及面对面访谈法,制定出耕地周边新增耕地潜力调查评价技术路线并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耕地周边零星的新增耕地图斑资源丰富,符合建设条件的新增耕地图斑占耕地面积的3%以上;通过访谈,各方均表示将耕地周边零星的新增耕地图斑纳入高标准农田共同建设切实可行。文章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和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工作建议,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新增耕地 耕地指标 实现路径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耕地选入基本农田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成乐 张永福 +1 位作者 雷亚君 张敏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2-260,共9页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为例,按照基本农田划定规程,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从耕地的自然质量、区位条件和空间形态三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 GIS平台实现各指标定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分值。通过综合评价...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为例,按照基本农田划定规程,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从耕地的自然质量、区位条件和空间形态三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 GIS平台实现各指标定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分值。通过综合评价模型,得到拜城县综合评价分值在[45.01,94.09]之间,依据综合评价分值将耕地划分为三类,其中优先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38 360.39 hm^2,占全县耕地的42.52%;适宜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9 979.64 hm^2,占全县耕地的11.06%;不宜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41 878.63 hm^2,占全县耕地的46.42%。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综合质量状况较好,综合分值在80分以上的耕地自然、区位条件优越,斑块规整且连片分布。评价结果与现状基本农田图斑进行对比分析,为新一轮基本农田划定实现耕地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综合评价 基本农田 耕地选入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