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征收”视域下耕地开发权管制的法律表达——基于耕地保护立法背景下的深思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先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7,共8页
研究目的:探求我国耕地开发权管制的本质,为我国耕地保护立法提供妥适的制度设计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改革我国现行耕地开发权管制法律制度,是我国耕地保护立法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法理上,严格限制耕地转... 研究目的:探求我国耕地开发权管制的本质,为我国耕地保护立法提供妥适的制度设计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改革我国现行耕地开发权管制法律制度,是我国耕地保护立法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法理上,严格限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用途管制,其实质是对耕地开发权的管制。从财产权“准征收”角度审视,着眼于“对象识别基准”“结果识别基准”和“综合识别基准”,考量平等、比例等原则,积极回应当下城乡关系发展态势,应承认我国现行的耕地开发权管制构成对耕地开发权的“准征收”。研究结论:我国耕地开发权管制法律制度的建设,应在构建耕地开发权“准征收”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系统性展开,这是提升其规范性、体系性,实现我国土地法学从传统政策性研究范式向现代规范性研究范式转型的内在要求。我国耕地保护立法应以此为导向展开相应的制度设计和规范表达,如此方可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平衡,进而助推粮食安全目标的有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征收 土地法学 耕地开发权管制 耕地保护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市场的耕地开发权交易与耕地保护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泽斌 汪友结 罗文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0,33,共4页
耕地属于典型的多功能稀缺性自然资源,具有很强的外部正效应。为此,从分析耕地保护行为的外部正效应入手,提出了耕地开发权交易制度。耕地开发权交易制度是一种买卖许可交易,通过建立合法的耕地开发许可,利用市场交易机制,把耕地开发权... 耕地属于典型的多功能稀缺性自然资源,具有很强的外部正效应。为此,从分析耕地保护行为的外部正效应入手,提出了耕地开发权交易制度。耕地开发权交易制度是一种买卖许可交易,通过建立合法的耕地开发许可,利用市场交易机制,把耕地开发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买卖,使耕地开发指标在不同区域和区域之间得到合理有效的再分配,以此来进行耕地总量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对耕地开发权交易制度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开发 交易 外部正效应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生态型耕地开发整理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恒萍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5年第3期33-34,共2页
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研究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出福建生态型耕地开发整理模式,期望此项工作能取得更大成效。
关键词 耕地开发整理 资源可持续利用 农业生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春芳 王洪波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8-40,共3页
在分析了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并对其后备资源划分四区进行三种开发模式设计,对于实现北京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建... 在分析了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并对其后备资源划分四区进行三种开发模式设计,对于实现北京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建设生态北京和绿色北京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耕地后备资源 耕地开发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前期黄河上游区域可耕地的开发和利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正林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5-111,共7页
清朝入关伊始,黄河上游区域人口稀少,在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湟谷地以及其他地方分布着大量的可耕地可供开发和利用。清政府采取了减免赋税,贷给农民耕牛、籽种和鼓励移民垦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黄河上游区域可耕地得到了垦辟... 清朝入关伊始,黄河上游区域人口稀少,在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湟谷地以及其他地方分布着大量的可耕地可供开发和利用。清政府采取了减免赋税,贷给农民耕牛、籽种和鼓励移民垦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黄河上游区域可耕地得到了垦辟。一方面使黄河上游区域的耕地面积有了大幅度的扩大,人口增长迅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黄河上游区域大面积的森林遭到了砍伐,耕地沙漠趋势越来越严重和沙尘天气频频发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了黄河上游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前期 黄河 上游区域 耕地开发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以黄河岛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雪 钟天颖 +2 位作者 于欢 陈思萌 王瑷玲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2-1057,共6页
开发适宜性评价是耕地后备资源盐碱地开发的重要前提。以黄河三角洲典型盐碱地黄河岛为研究区,考虑盐碱地特性,构建了包括土壤、植被、生产条件、区位等4个一级因子,土壤全盐等11个二级因子的耕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平台,... 开发适宜性评价是耕地后备资源盐碱地开发的重要前提。以黄河三角洲典型盐碱地黄河岛为研究区,考虑盐碱地特性,构建了包括土壤、植被、生产条件、区位等4个一级因子,土壤全盐等11个二级因子的耕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平台,评价其开发适宜性。结果表明,黄河岛耕地开发适宜性可分为非常适宜、比较适宜、适宜、较不适宜、暂不适宜5个等级,其中适宜开发为耕地面积为14.25 km^2,占55.02%,适宜性水平整体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在评价基础上,提出了适宜开发区开展土地整治、选种耐盐作物,较不适宜和暂不适宜区适度开发或暂不开发、开展生态旅游等建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岛进行耕地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区 耕地开发适宜性 多因素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 被引量:7
7
作者 牛海鹏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01-305,共5页
在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首先测算出各评价分区相对于某一指定作物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作用分;然后进行评价因素可比性修正和光温生产潜力修正,得到具有可比性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作用分;... 在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首先测算出各评价分区相对于某一指定作物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作用分;然后进行评价因素可比性修正和光温生产潜力修正,得到具有可比性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作用分;最后引入产量比系数,将评价分区内指定作物综合作用分折算成基准作物的综合作用分,即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的测算,可以有效消除因分区选取评价指标、赋予权重以及基于不同指定作物进行综合指数测算而产生的差异性;测算出的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具有显著的全省统一性和可比性,能够科学地反映出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高低及其区域分布规律,可以作为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标准构建的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耕地 质量综合指数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非耕地资源开发并举——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
8
作者 李东 丁云波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6-38,共3页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的发展中,能够填补集体经济的不足,有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业资金的投入。而在当前的具体情况下,农业中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应是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作用的...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的发展中,能够填补集体经济的不足,有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业资金的投入。而在当前的具体情况下,农业中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应是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作用的最佳方式,也是在诸多约束条件下,管理层促进农村经济上新台阶的重要选择,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 耕地资源开发 农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颖 张侠 周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0-586,共7页
耕地地力等级的划分为有效地保护耕地、耕地合理开发与利用、耕地的流转补偿,以及占用耕地、毁坏耕地的补偿与处罚等提供依据,根据江苏省区域差异性及相关区划,确定其耕作制度及基准作物。运用了土壤组合的概念进行分等单元的划分,以试... 耕地地力等级的划分为有效地保护耕地、耕地合理开发与利用、耕地的流转补偿,以及占用耕地、毁坏耕地的补偿与处罚等提供依据,根据江苏省区域差异性及相关区划,确定其耕作制度及基准作物。运用了土壤组合的概念进行分等单元的划分,以试图在耕地地力等别与自然土体之间建立联系,遵循稳定性、差异性、生产性及主导性等原则,选取了有效土层厚度、表层质地、有机质含量、剖面构型、距障碍层深度、PH、盐渍化程度以及粉粘比等分等因素,运用了Delphi法和AHP法等来确定权重,在查取基准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以及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的基础上,通过运算,得出江苏省耕地的地力分等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耕地资源 地力等级 耕地保护 耕地开发 耕地利用 等级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滩地新开发耕地培肥增效综合技术
10
作者 林华杰 吴绵明 +2 位作者 许荣朝 林美周 黄剑平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21期29-30,45,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势必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为了实现占补平衡,必须新开发部分耕地予以补充。由沙滩地开发的新增耕地,因土壤沙化、瘦瘠、缺水,加上现今生产资料成本高、工价高、工难求,若经营不当多致严重亏本...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势必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为了实现占补平衡,必须新开发部分耕地予以补充。由沙滩地开发的新增耕地,因土壤沙化、瘦瘠、缺水,加上现今生产资料成本高、工价高、工难求,若经营不当多致严重亏本而无法继续种植,从而造成撂荒返荒。从研究总结本县近年来的成功经验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产销结合、客土增肥,选择省工、宜种、适销的高值高效作物等综合措施,可以达到培肥增效的目的,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滩地 开发耕地 培肥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地区近五十年耕地变化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贺凌云 海米提.依米提 李谢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6,共4页
和田地区兼具农业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特点,通过分析1949年至今和田地区耕地面积和单产变化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发现其耕地变化具明显阶段性,且与特定全国背景吻合,反映了受外界影响强烈。且在耕地开发的初中期曾有过大规模的以开荒弃耕为特... 和田地区兼具农业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特点,通过分析1949年至今和田地区耕地面积和单产变化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发现其耕地变化具明显阶段性,且与特定全国背景吻合,反映了受外界影响强烈。且在耕地开发的初中期曾有过大规模的以开荒弃耕为特点的极端行为,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负面结果。结论可为该区今后农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开发 变化过程 年开荒率 年弃耕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耕地保护的最优化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卫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把耕地保护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框架下,运用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原理,构建了我国耕地保护的最优化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最佳规模调控指标的具体测算方法,并粗略估算了我国现状及未来半个世纪耕地保护最佳规模... 本文把耕地保护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框架下,运用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原理,构建了我国耕地保护的最优化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最佳规模调控指标的具体测算方法,并粗略估算了我国现状及未来半个世纪耕地保护最佳规模调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最优化分析 耕地开发 边际成本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的景观生态保护分析
13
作者 林和明 蔺中 +1 位作者 李金成 李永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75,178,共4页
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是广东省优化土地利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有的地区片面追求增加耕地数量和产出,对补充耕地区域的景观生态建设不够重视,进而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在探讨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 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是广东省优化土地利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有的地区片面追求增加耕地数量和产出,对补充耕地区域的景观生态建设不够重视,进而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在探讨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对开发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原因,为广东省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实施补充耕地项目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地山坡地 耕地开发 生态环境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产量增长的潜力及实现机制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魏剑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8-174,共7页
立足自身解决粮食问题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本文基于动态和长期视角,从中国粮食产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发,讨论了耕地资源开发途径、粮食单产增长潜力及实现粮食增产机制等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立足自身解决粮食问题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本文基于动态和长期视角,从中国粮食产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发,讨论了耕地资源开发途径、粮食单产增长潜力及实现粮食增产机制等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建设用地刚性增长的态势难以改变,但只要消除制度障碍,彻底转移农村人口,并推动农村空闲宅基地的复耕,不仅能够节约农村建设用地,而且可以增加土地供给,使耕地"保有量"目标在长期中实现。②粮食单产的潜在增长空间较大,其基本途径是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科技贡献率和中低产农户的科学种粮水平。③粮食的实际产出是多种生产要素配置的结果,提高粮农收益是关键环节。实现粮食增产目标,需要改善粮食生产要素条件,完善粮食生产补贴制度,推动粮食生产规模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增产 耕地开发 单产提高 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国土空间规划中农业生产承载规模及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雪莹 魏莹莹 +2 位作者 孙超 谷梁玉 付丹平 《农业工程》 2021年第4期90-94,共5页
河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之一,在农业区优化格局、农业可持续化发展道路上遇到各种问题。空间规划中要明确农业生产承载规模,以区域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保护为前提,以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保护生态平衡为中心,详细分析农业化产业结构与空间... 河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之一,在农业区优化格局、农业可持续化发展道路上遇到各种问题。空间规划中要明确农业生产承载规模,以区域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保护为前提,以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保护生态平衡为中心,详细分析农业化产业结构与空间资源环境适宜性的矛盾问题,因地制宜推动持续化发展农业生产。以"双评价"指南为技术参考,进行了农业生产承载规模及适宜性分析,提出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空间规划 承载规模 适宜性 耕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销区与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责任分担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蒲明 魏君英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3-76,共4页
为了明确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分担粮食安全的责任。文章在分析三大粮食产区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基于客观数据的主观评价方法,通过构建耕地资源利用与开发潜力指数,从耕地平均质量、耕地利用程度和耕地利用效率三个... 为了明确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分担粮食安全的责任。文章在分析三大粮食产区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基于客观数据的主观评价方法,通过构建耕地资源利用与开发潜力指数,从耕地平均质量、耕地利用程度和耕地利用效率三个维度对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耕地生产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将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分担粮食安全责任的潜力分为三个档次:很有潜力、有一定潜力和没有潜力。分析结果认为,生产潜力不同,分担粮食安全的责任也应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销区 产销平衡区 粮食安全 耕地资源利用与开发潜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