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丘陵地区四市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特征及可提升潜力分析
1
作者 田若蘅 易礼军 +4 位作者 田双清 曹称杰 洪丹 游瑶 夏静伶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5,共5页
研究川中丘陵地区自贡、遂宁、内江、资阳四市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特征及可提升潜力,对助力打造“天府粮仓”丘区示范样板意义重大。借助统计数据、气象数据与“热量—降水”模型,分析2009—2020年川中丘陵地区四市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 研究川中丘陵地区自贡、遂宁、内江、资阳四市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特征及可提升潜力,对助力打造“天府粮仓”丘区示范样板意义重大。借助统计数据、气象数据与“热量—降水”模型,分析2009—2020年川中丘陵地区四市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化情况,测算耕地复种指数提升可带来的粮食增产潜力。结果表明,四市耕地复种指数由2009年的161.06%上升至2020年的213.41%。2020年四市19个县耕地复种指数呈现出从南部(自贡)到北部(遂宁)逐渐降低趋势,耕地复种可提升潜力指数在0~91.28%。以2020年测算,若能将可提升复种潜力指数充分转化,四市对应粮食增产潜力理论值达171.72万t,占到四市2020年粮食实际产量的27.55%。但该潜力的实际利用情况,受到丘陵地区机械化耕种难度、土壤高强度使用风险等影响,未来可从强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增强农业机械化装备研发推广等方面提升丘陵地区粮食生产供给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复种指数 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时空差异 四川中部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继续提高的瓶颈与对策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善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6560-6561,共2页
从我国耕地资源和粮食供求的变化趋势分析出发,认为继续提高我国耕地复种指数,是提高我国粮食自给能力、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分析认为劳动与制度要素是今后制约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继续提高的瓶颈,而突破瓶颈的根本出路:一是进行土地... 从我国耕地资源和粮食供求的变化趋势分析出发,认为继续提高我国耕地复种指数,是提高我国粮食自给能力、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分析认为劳动与制度要素是今后制约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继续提高的瓶颈,而突破瓶颈的根本出路:一是进行土地制度创新以促进耕地经营使用权的合理流动,二是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复种指数 瓶颈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闯娟 何洪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2-230,共9页
基于复种指数和“热量-降水”定量化关系模型,分析了西南三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从1990—2015年间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趋势、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1990—2015年云南、贵州和四川复种指数比分别降低27.04%、1.67%和25.... 基于复种指数和“热量-降水”定量化关系模型,分析了西南三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从1990—2015年间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趋势、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1990—2015年云南、贵州和四川复种指数比分别降低27.04%、1.67%和25.83%,复种指数均值分别为147.37%、239.69%和206.05%。2006—2015年为三省粮食作物复种指数波动变化最大的时期,该期粮食作物复种指数年际变动率为四川>贵州>云南,其值分别为-41.01%、-33.55%和-29.60%。西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上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东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北部和南部地区。2010—2015年,中国西南地区潜力复种指数均为东部和南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其中四川东部地区潜力复种指数最大;云南省耕地复种可提升潜力值,明显高于贵州和四川,贵州省可提升潜力地区最少。耕地复种指数年际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其中复种指数与年均温度、≥0℃积温、人口数量和农业生产总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般而言,丘陵地区耕地复种指数低于平原地区;气候因子中的温度变化与西南地区复种指数之间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但温度变化是其变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复种指数 时空格局演变 影响因素 土地利用集约度 西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和2020年海南岛10米空间分辨率耕地复种指数监测数据集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佳炜 叶回春 +2 位作者 聂超甲 崔贝 黄文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4期31-38,共8页
耕地复种指数是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农业生态评价等的重要参数,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时空分辨率耕地复种指数监测成为可能。本文基于Sentinel-2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滤波方法和二次差分法,开展了海南岛耕地复种指数提取方法研究,并结... 耕地复种指数是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农业生态评价等的重要参数,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时空分辨率耕地复种指数监测成为可能。本文基于Sentinel-2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滤波方法和二次差分法,开展了海南岛耕地复种指数提取方法研究,并结合2020年地面样本数据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取了2016年和2020年海南岛耕地复种指数数据集。该方法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得到的2020年海南岛耕地复种指数总体精度达91.9%,Kappa系数为0.9。本数据集可作为海南耕地复种时空变化分析的基础数据,也可为海南省开展农业生态资源监管,实施热带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复种指数 Sentinel-2数据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分析
5
作者 杜贵华 冉清红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5期7-10,14,共5页
为进一步弄清岷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影响,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计算114个县(市、区)的2009~2018年耕地复种指数。结果表明,岷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2009年和2012年岷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最高,达143%。采用地... 为进一步弄清岷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影响,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计算114个县(市、区)的2009~2018年耕地复种指数。结果表明,岷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2009年和2012年岷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最高,达143%。采用地图法进行空间分析。将岷江流域按耕地复种指数分为5个区:复种指数小于100%为Ⅰ区,100%至150%为Ⅱ区,150%至200%为Ⅲ区,200%至250%为Ⅳ区,250%以上为Ⅴ区。根据2009~2018年岷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10年平均值),Ⅰ区、Ⅱ区、Ⅲ区、Ⅳ区和Ⅴ区分别共有县(市、区)33个、40个、38个、1个和2个,平均值依次为68.45%、123.65%、172.19%、207.89%和281.84%。岷江流域2009~2018年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为波动下降。流域的耕地复种指数的空间差异明显,中东部和南部较高,西部和北部较低。岷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与城镇化率、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相关性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复种指数 时空变化 影响分析 岷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技术的浙江省耕地复种指数监测研究
6
作者 徐璟 张育斌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20期76-80,共5页
在耕作制度研究中,耕地资源利用的高低程度通常用复种指数作为重要指标来衡量,在耕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评价中,复种指数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传统的复种指数研究高度依赖于地面统计数据,大数据时代,数字技术的利用大大提升了农情监测... 在耕作制度研究中,耕地资源利用的高低程度通常用复种指数作为重要指标来衡量,在耕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评价中,复种指数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传统的复种指数研究高度依赖于地面统计数据,大数据时代,数字技术的利用大大提升了农情监测的自动化水平。本文基于遥感数据,估算浙江省及各市区耕地面积,分析2010—2020年浙江省各地复种指数变化情况并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复种指数 遥感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农村坑塘 美化人居环境
7
作者 赵爱连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1期69-69,共1页
农村坑塘被称作“乡村之肾”,一般分布于村庄的四周边沿。农村坑塘作为一种典型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农村地区调节水源、防洪抗旱、环境美化及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其实施整治,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为进一步改... 农村坑塘被称作“乡村之肾”,一般分布于村庄的四周边沿。农村坑塘作为一种典型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农村地区调节水源、防洪抗旱、环境美化及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其实施整治,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为进一步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创造条件,同时能够合理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农业有效灌溉面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近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灌溉面积 农业种植结构 环境美化 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生态环境 防洪抗旱 耕地复种指数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