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性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胡贤辉 何丽华 +1 位作者 谭芬 文高辉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2-362,383,共12页
[目的]探究异质性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差异,为异质性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改进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基于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本—收入二维视角,划分异质性农户类型,运用常德市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借助SBM—DEA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了异... [目的]探究异质性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差异,为异质性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改进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基于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本—收入二维视角,划分异质性农户类型,运用常德市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借助SBM—DEA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了异质性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Ⅰ类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为0.818,Ⅱ类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为0.720,Ⅲ类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为0.682,Ⅳ类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为0.619。(2)耕地经营规模对Ⅱ类农户有一定正向影响且对Ⅲ类和Ⅳ类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收入占比对Ⅰ类、Ⅱ类和Ⅳ类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受教育程度仅显著正向影响Ⅰ类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家庭人均纯收入显著正向影响Ⅱ类和Ⅳ类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纯农业劳动力占比对Ⅰ类和Ⅲ类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正向影响Ⅳ类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地块平均面积和农技培训参加次数对4类异质性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异质性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植制度下异质性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不同。应聚焦农户异质性,针对不同农户群体开展相应引导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异质性农户 SBM-DEA模型 TOBIT模型 常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业绿色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瞿成龙 苏向辉 +2 位作者 马瑛 付文凯 常婧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9-238,共10页
农业是一切生产发展的基础,探究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业绿色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西北干旱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熵权TOPSIS模型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阿克苏地区各县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农业是一切生产发展的基础,探究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业绿色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西北干旱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熵权TOPSIS模型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阿克苏地区各县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耕地利用效率,运用核密度估计、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二者时空演变规律及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并结合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2010—2020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耕地利用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异质性显著,耕地利用效率呈现由“低—低”值向“高—高”值集聚转变的空间格局。阿克苏地区2010—2020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耕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呈现先降后升再降再升变化趋势,空间上拜城县和温宿县处于良好协调阶段,阿克苏市和乌什县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库车市和柯坪县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新和县处于勉强协调阶段,沙雅县和阿瓦提县则长期处于濒临失调阶段。从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对阿克苏地区农业绿色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机械化程度和政府财政支农对其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未来阿克苏地区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控制农业机械与化肥农药等农资投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不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耕地利用效率 时空耦合 阿克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农业发展视角下安徽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策略研究
3
作者 罗牧晨 周冲 +2 位作者 王钰 吴玲 武以敏 《农家科技》 2025年第24期159-161,共3页
在绿色农业发展背景下,提升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是安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系统梳理安徽省耕地绿色利用现状,聚焦化肥农药过量投入、绿色技术推广滞后等突出问题,深入剖析科技进步与绿色技术应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等关键... 在绿色农业发展背景下,提升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是安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系统梳理安徽省耕地绿色利用现状,聚焦化肥农药过量投入、绿色技术推广滞后等突出问题,深入剖析科技进步与绿色技术应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等关键因素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当前安徽部分区域绿色技术普及不足、农民绿色意识薄弱、政策执行与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导致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制约农业绿色转型。基于此,从科技创新、要素配置、经营体系三个维度提出对策:一是加快绿色农业科技创新与高效推广,突破关键技术并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二是优化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配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提升组织化水平;三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与社会认知环境,强化财政激励、市场引导与农户内生动力。研究成果为安徽及同类地区提升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 耕地利用效率 安徽省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协同视角下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与耕地利用效率的关系
4
作者 宁嘉晨 张平宇 +2 位作者 杨奇峰 马佐澎 初楠臣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4-755,共12页
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目标协同视角,以2010—2021年东北地区的地级行政区为样本单元,测算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利用效率,分析其演变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而通过回归分析探索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与耕地利用效率的关... 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目标协同视角,以2010—2021年东北地区的地级行政区为样本单元,测算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利用效率,分析其演变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而通过回归分析探索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与耕地利用效率的关系,计算现阶段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的适度规模。结果表明:(1)2010—2021年东北地区的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利用效率均有所上升,其中黑龙江省的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较大、耕地利用效率较高,辽宁省的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较小,吉林省和蒙东地区的耕地利用效率较低。(2)在此期间,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扩大、离散性增强,规模较小和效率较低的地区仍占据较大比例,农户耕地经营规模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明显,耕地利用效率的两极分化得到缓解。(3)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与耕地利用效率之间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当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处于较低水平时,其增长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由正变负。(4)现阶段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在不考虑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前提下为11.61~11.95 hm^(2),考虑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为10.04~10.10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耕地经营规模 耕地利用效率 倒“U”型关系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钱凡帆 吴九兴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9-266,共8页
根据2001—2021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统计数据,运用SBM模型、核密度估计、面板Tobit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 根据2001—2021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统计数据,运用SBM模型、核密度估计、面板Tobit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结果表明:2000—2020年,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发展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呈现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条件、自然环境条件、耕地资源禀赋对耕地利用效率呈现负向影响,且耕地资源禀赋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有效影响耕地利用效率,并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的中介效应作用于耕地利用效率。对此,应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市场,构建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为劳动力转移提供前提条件;要对农业机械化进行推广和研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正确处理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关系,从不同途径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机械化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业县耕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研究
6
作者 黄春艳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7期137-139,共3页
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耕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引起人们的重视。乐业县是农业大县,耕地利用效率及生态系统服务现状对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耕地利用效率与其生态系统服... 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耕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引起人们的重视。乐业县是农业大县,耕地利用效率及生态系统服务现状对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耕地利用效率与其生态系统服务的内在关系,结果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有利于加强生态系统服务,高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可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乐业县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如海 石婉婉 +3 位作者 王成 徐楚涵 芮敏 叶梦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9-778,共10页
为提高安徽省总体耕地利用效率,对安徽省61个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值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构建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测算2000-2020年安徽省61个县域的耕地利用效率水平,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安徽省61个县域... 为提高安徽省总体耕地利用效率,对安徽省61个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值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构建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测算2000-2020年安徽省61个县域的耕地利用效率水平,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安徽省61个县域耕地利用综合效率时空格局的变化特征,通过Tobit回归模型探讨了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值变化范围很小,2000-2020年安徽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平均值为0.759,耕地利用综合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从总体来说,2000年以来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在空间上分布格局相对稳定,没有大范围的变化;从局部来看,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分布格局,主要体现为冷热点存在集聚性的空间极化现象。通过Tobit模型分析得出,乡村从业人员数和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对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耕地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对耕地利用效率有消极作用,其中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为主要影响因素。说明目前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且区域差异明显,针对各区域进行探讨可有效提高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TOBIT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2011—2020年中部六省的实证 被引量:2
8
作者 谭术魁 仝斌 +1 位作者 张俊雯 张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9,共12页
研究目的: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2011—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波动性提升且高值分... 研究目的: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2011—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波动性提升且高值分布由点状演变为片状;(2)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各维度指标对耕地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数字普惠金融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省份异质性、阶段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4)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增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提升耕地利用效率。研究结论:应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进一步激发信贷、投资和保险对耕地利用效率的正向作用,精准匹配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改进耕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数字普惠金融 双向固定效应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179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朱梦凡 李敬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目的]粮食主产区在实现粮食稳产保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粮食主产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旨在为促进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创新性地运用两阶段动态网络DEA... [目的]粮食主产区在实现粮食稳产保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粮食主产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旨在为促进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创新性地运用两阶段动态网络DEA模型,测算粮食主产区2010—2020年179个地级市耕地利用效率,并通过ArcGIS可视化技术和核密度估计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构建Tobit模型并探究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结果]2010—2020年粮食主产区整体效率水平呈“小幅下降—快速上升—波动增长”的阶段趋势,整体效率水平偏低,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分阶段来看,生产阶段效率水平始终高于消费阶段,且两阶段效率水平差距有进一步增大的态势;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受两阶段效率水平共同作用的影响,生产阶段是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阻力来自于消费阶段效率。分区域来看,松花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耕地利用效率,区域不均衡性显著。从空间上来看,整体效率、生产阶段效率高值区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并逐渐形成“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格局,消费阶段效率高值区呈离散化分布格局,并未呈现出向提升方向收敛的发展态势。整体、生产阶段和消费阶段的外部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同因素对不同区域的整体及各子阶段耕地利用效率作用强度及作用方向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未来粮食主产区不但要探索区域差异化耕地利用路径,加强各地级市间合作,更要在提升生产阶段效率的同时,重点关注各地级市消费阶段效率提升收敛速度以及与生产阶段效率差距之间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DEA模型 粮食主产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及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月 翟有龙 李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32,共10页
【目的】研究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特征及影响机制,以期为促进两大系统协调发展和提升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超效率DEA模型、核密度估计... 【目的】研究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特征及影响机制,以期为促进两大系统协调发展和提升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超效率DEA模型、核密度估计、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1—2021年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特征及影响机制展开研究。【结果】①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耕地利用效率均有所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上整体由单极向多极演变,形成“成都平原最优,外围分级镶嵌”的格局,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趋同性,形成“以成都、雅安、德阳、眉山为核心的高效率大面积隆起区,攀枝花为极核,外围分级塌陷”的格局。②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耕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由0.526增加至0.704,协调效应逐渐增强,整体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3个层次变化,从时间变化来看,全省大致经历了“发展、滞后、提升”3个时期,从空间变化来看,成都率先步入优质协调阶段,其次为雅安和攀枝花,绵阳、德阳、眉山、乐山、内江步入良好协调阶段,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仍处于失调阶段。③农业规模化程度的驱动力逐年增强,成为影响作用最显著的驱动因子,资源消耗强度和农业经济协调指数的驱动力也有所提升,而城镇化水平、机械化水平的驱动力有所减弱。【结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资源消耗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全省应该在稳定现有耕地规模,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合理推进城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耕地利用效率 地理探测器 耦合协调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与变化 被引量:46
11
作者 匡兵 卢新海 +1 位作者 韩璟 张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共8页
为系统考察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的分布特征。该研究将耕地利用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中,以中国粮食主产区2000—2016年数据为支撑,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 为系统考察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的分布特征。该研究将耕地利用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中,以中国粮食主产区2000—2016年数据为支撑,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及演进特征进行定量刻画。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整体和各省份耕地利用碳排放都表现出不同幅度的增长态势,其中河南的绝对增长量最大,由2000年的487.40万t变化至2016年的806.99万t,净增长319.59万t,其次是内蒙古和黑龙江,江西的绝对增长量最低,研究期内共增长了59.64万t;2)考虑碳排放后,粮食主产区整体和各省份耕地利用效率明显降低,2000年和2016年,不考虑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粮食主产区平均耕地利用效率分别为0.774 4和0.917 9,而考虑碳排放后,平均效率指数分别为0.639 4和0.843 8;3)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根据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结果可将13个粮食主产区分为耕地利用效率优势区、平缓区和劣势区3种类型;4)从核密度估计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整体和不同类型区耕地利用效率都表现出明显的偏态分布及不同程度的极化特征,而且,与2000年相比,粮食主产区整体、平缓区和劣势区2016年密度曲线的变化区间明显变小,表明耕地利用效率的地区差距有所缓解,但优势区的区间变化幅度并不明显。该研究可以为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高效、低碳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粮食主产区 耕地利用效率 差异 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谢花林 张道贝 +3 位作者 王伟 谢雪 吴箐 程玲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4-221,共8页
为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耕地利用情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GIS技术,以县域为评价单位,建立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1999—2010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揭示了耕地利用效... 为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耕地利用情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GIS技术,以县域为评价单位,建立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1999—2010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揭示了耕地利用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9—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为0.844,说明耕地利用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综合技术效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影响,但规模效率对其影响更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耕地利用效率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性;从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来看,各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影响,按从大到小排序是:耕地复种指数>农业政策>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单位耕地面积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资源有效利用,提高耕地利用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耕地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TOBIT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农户识别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刚 廖和平 +2 位作者 李涛 张亚飞 冉启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柱县")1 027户农户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DEA模型测度了精准扶贫视角下不同属性农户类别的耕地利用效率,并以Tobit模型回归分析研究了扶贫视角下影响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 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柱县")1 027户农户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DEA模型测度了精准扶贫视角下不同属性农户类别的耕地利用效率,并以Tobit模型回归分析研究了扶贫视角下影响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高强度的瞄准性政策帮扶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并不高,且存在一般农户、贫困户、脱贫户的耕地利用效率依次降低和贫困村、非贫困村的耕地利用效率依次降低的两种趋势;从贫困视角的农户识别看,贫困户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的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土地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农业补贴、发展特色种植业和较强的村域经济发展速度对耕地利用效率的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而耕地规模对耕地利用效率呈负向影响,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户仅接受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水平这一因素对扶贫视角下耕地利用效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农户识别 耕地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志海 李鹏 王雅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7-171,共5页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路径与效应尚未厘清,而健康状况作为影响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重要因素,却很少被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基于1 992户种植业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在考虑健康因...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路径与效应尚未厘清,而健康状况作为影响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重要因素,却很少被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基于1 992户种植业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在考虑健康因素的前提下,分析了老龄化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龄化与健康状况均对样本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务农劳动力年龄越高,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越低,健康状况越差,耕地利用效率越低。此外,健康状况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对"中年户"与"老年户"具有显著影响,对"青年户"的影响却不显著。但是,上述结果并不意味着老龄化必然带来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下降,如果健康状况良好,即使年老,其耕地利用效率同样有可能高于中青年农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健康状况 耕地利用效率 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宜耕性评价的耕地利用效率分区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秀丽 李程秀 +3 位作者 刘瑜歆 冀正欣 李玲 蔚霖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2-218,共7页
在宜耕性的基础上,为合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原阳县为例,综合考虑耕地利用效率与宜耕性评价结果,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分区,提出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路径。结果表明:从耕地利用效率来看,原阳县耕... 在宜耕性的基础上,为合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原阳县为例,综合考虑耕地利用效率与宜耕性评价结果,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分区,提出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路径。结果表明:从耕地利用效率来看,原阳县耕地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其综合效率均值为0.837,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宜耕性评价结果来看,原阳县耕地的适宜宜耕区、基本适宜宜耕区、低适宜宜耕区、流域保护区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7.84%、41.36%、19.09%、1.71%,整体宜耕性较强。叠加组合耕地利用效率和宜耕性评价结果,将原阳县耕地利用效率分为保持区、提升区、调整区、保护区。从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角度考虑,结合差异化的整治措施,保持区宜耕性和耕地利用效率均较高,应以维持现有耕地利用效率、延伸耕地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重点;提升区宜耕性强、耕地利用效率较低,应通过规模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有效利用效率;调整区宜耕性差,不宜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应发展生态农业或设施水培农业,在提高耕地经济效益的同时,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压力;保护区内耕地应逐步退出,充分发挥其湿地功能与生态功能。本研究可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分区 提升路径 宜耕性评价 原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ohonen网络和DEA交叉评价耕地利用效率聚类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轩 牛海鹏 +1 位作者 董国权 刘文锴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52-1658,共7页
利用统计年鉴中社会经济数据,选取DEA交叉模型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引入Kohonen神经网络对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了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可以避免出现伪有效决策单元,且效率评价值相对... 利用统计年鉴中社会经济数据,选取DEA交叉模型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引入Kohonen神经网络对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了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可以避免出现伪有效决策单元,且效率评价值相对较低,说明评价结果客观、准确,避免了人为确定分类指标权重的主观性。投入水平对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有促进作用,而利用程度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较小。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率较高且较为稳定的城市有南阳、商丘、濮阳、三门峡、许昌、新乡6个城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区域差异,西北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耕地利用效率较高,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则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DEA评价 交叉效率评价 KOHONEN神经网络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四川省耕地变化驱动因素及耕地利用效率定量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颖 周宝同 +2 位作者 于晓凤 邵俊明 左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7-244,共8页
【目的】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是对耕地投入后的生产效益进行评估,评价其实际效益是否达到了与耕地投入相当的预期效益。【方法】以四川省2000-2012年的耕地总量普查数据为基础,从经济、科技、人口3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作为影响耕地总量变化... 【目的】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是对耕地投入后的生产效益进行评估,评价其实际效益是否达到了与耕地投入相当的预期效益。【方法】以四川省2000-2012年的耕地总量普查数据为基础,从经济、科技、人口3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作为影响耕地总量变化的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引起四川省耕地总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入DEA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历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经主成分分析,经济发展与人口因素、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对所有驱动因子的概括程度为97.926%,因此确定该两个因素为影响四川省耕地面积总量变化主要驱动因素,另外政策因素也在四川省耕地面积总量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数据包络分析,四川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率为0.956,纯技术效率为0.999,规模效率为0.957,总体水平较高且稳定性好,全省耕地利用效率未达到最优主要是由规模效率相对较低引起的。【结论】评价方法可为今后研究如何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更多的思路,结果也可为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耕地面积 动态变化 耕地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吉林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茗薇 付强 +2 位作者 张军生 朱亚财 王冬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682-3684,共3页
[目的]为吉林省耕地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EA-Tobit二阶段法,第一阶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BCC模型对吉林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第二阶段通过Tobit回归模型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996~... [目的]为吉林省耕地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EA-Tobit二阶段法,第一阶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BCC模型对吉林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第二阶段通过Tobit回归模型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996~2010年吉林省耕地利用纯技术效率表现出稳定的较高水平;技术效率表现不佳主要是由规模效率表现不佳所致;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人均纯收入等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TOBIT回归 影响因素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浩 李世平 +1 位作者 靳亚亚 杨伟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5-191,共7页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01—2012年河北省全省及其所属11个地市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将11个地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划分为3个层次:高效区、较高效区和低效区,在此基础上,运用FGLS方法研究影响3个层次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01—2012年河北省全省及其所属11个地市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将11个地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划分为3个层次:高效区、较高效区和低效区,在此基础上,运用FGLS方法研究影响3个层次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近几年河北省耕地利用效率发展较快,2010年以前耕地技术效率较低主要是由规模效率低造成的;(2)河北省各地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石家庄市、承德市、张家口市和唐山市4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常年保持在良好状态;秦皇岛市、廊坊市和保定市3市耕地利用效率较好;而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和邯郸市4市耕地利用效率相对较低;(3)高效区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单位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人均播种面积、耕地复种指数、农业劳动力比率、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效区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单位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人均播种面积、耕地复种指数、受灾率、农民人均纯收入;低效区耕地利用效率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灌溉率、人均播种面积、耕地复种指数、受灾率、农民人均纯收入、二三产业比重。各地市在充分考虑各自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农业发展政策,有方向地引导耕地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耕地利用效率 空间差异 数据包络分析 FGLS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土地退出意愿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高佳 李世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75-80,共6页
文章基于陕西省西安市杨凌示范区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两步法,分别采用BCC模型评价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及其他影响因素对于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且耕... 文章基于陕西省西安市杨凌示范区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两步法,分别采用BCC模型评价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及其他影响因素对于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且耕地利用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对耕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土地经营权退出意愿对耕地利用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人均耕地面积、户主性别、户主年龄、复种指数对耕地利用效率有正向影响,地块数量、户主受教育年限、有效灌溉率和农业补贴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土地退出意愿 耕地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