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明视域下耕地保护政策的演进逻辑与成效检视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腾 胡象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7-196,共10页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亦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耕地保护政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22个中央“一号文件”及耕地保护相关政策文本,从扎根理论和政策工具...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亦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耕地保护政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22个中央“一号文件”及耕地保护相关政策文本,从扎根理论和政策工具两个分析视角,系统梳理了2003—2024年生态文明视域下耕地保护政策的变迁历程、演进逻辑与工具成效。扎根理论质性分析发现,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可以划分为管制型政策工具、调控型政策工具、指引型政策工具和监督型政策工具四个谱系。政策工具成效分析结果表明:耕地保护政策工具成效显著,“三位一体”耕地利用体系初步确立;政策工具结构不合理,副作用影响有待完善;政策形式缺乏有效衔接,保护目标割裂矛盾突出;调控型政策工具不断完善,社会力量引导形式亟须创新。该研究通过政策工具谱系划分、成效检视解构了耕地保护政策体系施政路径与作用机制,揭示了耕地保护政策目标内外环境的深刻变革、政策工具连续性运用成效的消长变化以及部分政策形式中隐藏的矛盾点、副作用,并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得出以下启示:健全耕地保护法治体系,筑牢政策工具施政根基;优化政策工具结构配比,系统提升政策形式组合力;构建多元参与投入机制,创新开发金融支持政策;挖掘耕地社会生态价值潜力,均衡耕地保护利用主体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政策 政策工具 生态文明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保护政策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郝培言 林庶民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22-227,共6页
围绕耕地保护政策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从耕地保护的内涵、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耕地保护的政策改革与主要政策工具、耕地保护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文献梳理与总结,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 围绕耕地保护政策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从耕地保护的内涵、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耕地保护的政策改革与主要政策工具、耕地保护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文献梳理与总结,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耕地保护激励政策、优化耕地保护补贴体系提供参考,提升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政策 农户 耕地质量 保护行为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彭凌 丁恩俊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110,共8页
以耕地数量的统计数据和耕地保护政策的颁布、实施为基础,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 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 以耕地数量的统计数据和耕地保护政策的颁布、实施为基础,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 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1)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机制在制约着变量的运动,使二者之间短期内的偏离不会太远,长期则会走向均衡;(2)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耕地数量变化是耕地保护政策的Granger原因,而耕地保护政策不是耕地数量变化的Granger原因.(3)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表明,耕地数量变化对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为持续的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随着滞后期的加大而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强的惯性,主要受其自身以前水平的影响,因此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保护的促进作用不太显著.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因此,应制订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理论研究,加大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力度,这是解决耕地过快减少问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变化 耕地保护政策 计量分析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分析 被引量:172
4
作者 翟文侠 黄贤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2期8-13,共6页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完善的耕地保护政策对于耕地保护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分析我国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耕地面积变化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的多元回归模型,并据此...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完善的耕地保护政策对于耕地保护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分析我国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耕地面积变化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的多元回归模型,并据此分析了1984~1999年期间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运行效果。分析发现:1986年以来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保护了相当于1999年耕地面积0.87%的耕地数量(112.85万ha);1997年以来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保护了相当于1999年耕地面积0.76%的耕地数量(98.47万ha)。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的现行耕地保护政策还不够完善,而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难度较大。就此问题,从整体完善耕地保护政策的角度,探讨进一步增强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4-1999年 中国 耕地保护政策 运行效果 多元回归模型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量视角的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 被引量:46
5
作者 谭术魁 张红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3-158,共6页
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评价是我国粮食安全及土地调控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数量保护的视角,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评价了我国2000-2007年的耕地保护政策绩效,测度对象主要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用途管... 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评价是我国粮食安全及土地调控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数量保护的视角,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评价了我国2000-2007年的耕地保护政策绩效,测度对象主要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用途管制、耕地执法监管政策。研究结果显示,耕地保护政策在数量保护上具有总体效率高(2002年除外)、规模效率递增或保持、纯技术效率高的表征,但是,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与总体效率不能很好拟合且三项效率的综合具有分层性,只有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达到了最佳产出。进而得出结论:2000-2007年,耕地保护政策取得了耕地总量平衡、耕地基本数量维持、建设占用耕地趋缓、耕地违法减少的显著效果,然而,耕地保护政策绩效的年度差异、政策时滞及体制等影响因素的复杂、投入和产出的部分饱和亦表明绩效的不充分。为促进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绩效的提升,提出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用、建立耕地保护责任制度等建议,并对进一步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政策 数量保护 绩效评价 数据包络分析 决策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发展视角的耕地保护政策失灵及对策选择 被引量:17
6
作者 汪阳洁 张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81,共6页
不平衡的梯度发展战略,使得东部地区优先获得扩大农地非农化的权利而率先发展。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西部地区却遭遇到了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管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加剧,国家耕地保护... 不平衡的梯度发展战略,使得东部地区优先获得扩大农地非农化的权利而率先发展。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西部地区却遭遇到了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管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加剧,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失灵。首先从东中西部区域不公平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耕地保护政策失灵的原因,然后通过构建东部和中西部两大区域主体之间的竞争博弈关系进行理论上的论证。研究表明,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导致耕地资源非农化指标的不公平配置,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扭曲;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的利益主体地方政府对耕地资源非农化利用的竞争是耕地保护政策失灵的根源。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给出的对策选择是创新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和国家经济制度供给,调整国家公共政策,构建耕地保护区际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政策 失灵 不平衡发展 东部 中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补偿对农户感知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成效的影响——来自四川、湖北、上海和江苏的典型实证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兰兰 蔡银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96-103,137-138,共8页
以试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四川省成都市、上海市闵行区及江苏省苏州市,以及尚未实行经济补偿政策的湖北省武汉市、荆门市和黄冈市6个典型区域93个村庄940名受访农民的调查为实证,探讨经济补偿对调动农民参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影响,并... 以试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四川省成都市、上海市闵行区及江苏省苏州市,以及尚未实行经济补偿政策的湖北省武汉市、荆门市和黄冈市6个典型区域93个村庄940名受访农民的调查为实证,探讨经济补偿对调动农民参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影响,并采用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农民感知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成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经济补偿明显增强农民在改善耕地生态环境、维持耕地数量不减少、确保农地用途不改变、平衡耕地质量不降低等方面的积极性;经济补偿显著提升了农民对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成效的感知评价,已接受经济补偿的农民对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成效的综合评价值较未享有经济补偿农民对耕地保护成效的综合评价值高0.143;受访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耕地功能环境认知、区域发展环境状况及政策自身因素均对农地保护政策实施成效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政策 经济补偿 农户 影响因素 多分类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与效率分析 被引量:39
8
作者 朱红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53,共4页
分析我国现行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与效率对于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对比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的效果与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保有量政策没有得到有效实施,而非农建设占... 分析我国现行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与效率对于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对比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的效果与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保有量政策没有得到有效实施,而非农建设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情况则较好;在政策运行效率方面,1999-2004年,只有1999年耕地保护政策是有效的,2003年只有黑龙江、江苏、广西、贵州、甘肃和宁夏6省(区)的耕地保护政策是有效的。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欠佳,运行效率不高,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调整现行耕地保护政策、提高其运行效果和效率是耕地保护政策改革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政策 效果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关系的计量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彭凌 廖铁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198-11201,共4页
依据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等数据,选取耕地数量变化和耕地保护政策两大指标,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 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 依据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等数据,选取耕地数量变化和耕地保护政策两大指标,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 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机制在制约着变量的运动,使二者之间短期内的偏离不会太远,长期则会走向均衡;耕地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耕地变化与是耕地保护政策的Granger原因,而耕地保护政策不是耕地变化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表明,耕地变化对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为持续的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随着滞后期的加大而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强的惯性,主要受其自身以前水平的影响,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数量促进作用不太显著。因此,解决耕地过快减少问题的重要途径应是制定长期策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理论研究,加大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变化 耕地保护政策 计量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工具下的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向平 潘蒙蒙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9期206-213,共8页
选取2005-2017年国家发布的186份耕地保护政策文本为研究样本,利用文本量化分析法对政策制定主体协作、政策数量变化以及政策工具的配置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7年国家发布的耕地保护政策发文主体保持着多元化的特征,但协... 选取2005-2017年国家发布的186份耕地保护政策文本为研究样本,利用文本量化分析法对政策制定主体协作、政策数量变化以及政策工具的配置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7年国家发布的耕地保护政策发文主体保持着多元化的特征,但协同性稍显欠缺;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主导的特征明显;政策工具的配置存在着环境型政策工具应用过溢、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低下、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不足以及过度关注耕地的“建设”和“特色经营”功能,而对耕地的“吃饭”和“生态保护”功能的体现不足等结构性缺陷。针对上述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政策调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工具 耕地保护政策 文本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耕地数量变化与保护政策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凌 丁恩俊 谢德体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共5页
以耕地数量的统计数据耕地、保护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基础,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 以耕地数量的统计数据耕地、保护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基础,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机制在制约着变量的运动,使二者之间短期内的偏离不会太远,长期则会走向均衡;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耕地数量变化与是耕地保护政策的Granger原因,而耕地保护政策不是耕地数量变化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表明,耕地数量变化对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为持续的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随着滞后期的加大而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强的惯性,主要受其自身以前水平的影响,因此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保护政策的促进作用不太显著。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因此,应制定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理论研究,加大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力度,这是解决耕地过快减少问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变化 耕地保护政策 协整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保护补贴政策托底机制的现实考量与实现路径——基于70年政策文本和社会政策的视角 被引量:5
12
作者 乔金杰 王维 王鸿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7,共7页
耕地保护补贴政策是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而实施的一项制度创新。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法对1949-2019年中国耕地保护补贴政策全时段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补贴政策在理念萌芽期、行动探索期、体系初建期和补贴调整期变化明显,逐渐从增量改革... 耕地保护补贴政策是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而实施的一项制度创新。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法对1949-2019年中国耕地保护补贴政策全时段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补贴政策在理念萌芽期、行动探索期、体系初建期和补贴调整期变化明显,逐渐从增量改革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并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耕地保护补贴政策托底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表明:耕地保护补贴政策耦合了当前我国农业补贴改革方向,兼具经济和社会政策属性;在地方政府'垄断'补贴政策下,补贴以及相应社会网络和组织机构能够为转变生产方式托底,技术和收入以及市场能够对农户进行托底,说明它具有一定的托底功能。因此,要实现补贴托底机制,应确定政策目标优先序和细分政策工具;推进政策的机制创新,确定补贴政策体系中托底机制的顺序;在中央政府政策框架内实施纵向一体化补贴路径,地方政府限定政策边界;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融合财政与金融资金;动态调整补贴依据和动态管理补贴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底机制 耕地保护补贴政策 社会政策 政策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预期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农户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3-40,共8页
研究目的:实证分析农户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能否持续实施下去的预期对补偿政策农户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在对政策预期与补偿政策农户满意度绩效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加以检验。... 研究目的:实证分析农户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能否持续实施下去的预期对补偿政策农户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在对政策预期与补偿政策农户满意度绩效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加以检验。研究结果:(1)稳定的政策预期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农户满意度绩效的影响正向显著;从中长期来看,农户对补偿政策未来5—10年能够持续实施的信心增加一个标准差(0.811),农民则对补偿政策"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和"一般"的概率分别下降0.487%、3.812%和6.569%,对补偿政策"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概率分别上升9.570%和1.379%。(2)除了政策预期对农户满意度有影响外,对补贴标准和补贴形式满意程度较高的农户,其补偿政策的总体农户满意度绩效也较高。研究结论:农户稳定的政策预期对补偿政策的农户满意度有重要影响,为提高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农户满意度绩效,实施补偿政策的地区要保持补偿政策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加快补偿政策的制度化进程,形成能够激发农户持续供给耕地保护行为的长效机制。同时,补贴标准和补偿形式的选择对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农户满意度绩效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政策预期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 农户满意度 成都耕保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中国耕地保护路径与特征——基于1986—2017年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茁 卓成刚 黄凯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3期109-116,共8页
目前对耕地保护政策研究较为广泛,但缺乏对政策自身结构的研究,耕地保护政策工具使用研究为探索耕地保护路径与特征开创独特视角。构建包括政策工具维度和政策目标价值维度在内的中国耕地保护政策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选取的18... 目前对耕地保护政策研究较为广泛,但缺乏对政策自身结构的研究,耕地保护政策工具使用研究为探索耕地保护路径与特征开创独特视角。构建包括政策工具维度和政策目标价值维度在内的中国耕地保护政策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选取的181份国家层面的耕地保护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和编码。研究表明,耕地保护政策中结构强制型政策工具偏多,经济诱导型和互助影响型政策工具偏少。在耕地保护三位一体阶段,结构强制型政策工具比重下降,税收政策工具使用缺失。因此,应充分发挥经济诱导型和互助影响型政策工具的带动性与辐射性作用,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理念,促进耕地保护政策的发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政策 政策工具 政策文本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地政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徐小黎 史培军 杨明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23,共9页
耕地变化受到诸如经济、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但在中国,政策影响的痕迹更为明显。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耕地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中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同时,领导决策、个人意志以及特殊政治事件等对耕地变化也有非常明显的... 耕地变化受到诸如经济、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但在中国,政策影响的痕迹更为明显。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耕地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中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同时,领导决策、个人意志以及特殊政治事件等对耕地变化也有非常明显的改变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走入市场经济时代,耕地表象上是受经济利益驱动向收益高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事实上,是国家制定的区域发展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和城市发展政策,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进而决定和推动着耕地改变的方向及速度。同时,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国家通过一些保护性的法律或法规维持耕地不被过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政策 耕地 可持续利用 中国 耕地面积 土地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 耕地保护政策 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耕地保护绩效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立 张行宇 韩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01-205,共5页
根据修正后的耕地面积数据(1978—2012年)和耕地保护相关的经济社会因素,构建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对耕地保护政策发展历程、现有体系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该模型对我国35年来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耕... 根据修正后的耕地面积数据(1978—2012年)和耕地保护相关的经济社会因素,构建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对耕地保护政策发展历程、现有体系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该模型对我国35年来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绩效显著,35年共遏制耕地减少面积250.96万hm2,遏制耕地减少贡献率达17.35%;耕地保护政策绩效有着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不同阶段政策遏制耕地减少的贡献率差异明显,但在耕地保护政策发展的4个阶段,政策遏制耕地减少的贡献率是逐渐上升的,说明耕地保护政策在不断的发展,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在逐渐发挥。在2003—2012年阶段,耕地减少面积逐渐稳定并降至多年来的最低点,同时政策遏制耕地减少的贡献率达到峰值,表明耕地数量保护的目标绩效显著,达到了顶峰。建议未来的耕地保护工作需要突出耕地的质量建设和生态建设两个着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政策 数量保护 绩效 多元回归模型 数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绩效定量研究——基于数量保护的视角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立 王博祺 韩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绩效的定量分析,为健全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根据修正后的耕地面积数据(1978-2012年)和耕地保护相关的经济社会因素,构建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对耕地保护政策发展历程、现有体...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绩效的定量分析,为健全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根据修正后的耕地面积数据(1978-2012年)和耕地保护相关的经济社会因素,构建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对耕地保护政策发展历程、现有体系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该模型对35年来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绩效显著,35年共遏制耕地减少面积250.963×104hm2,遏制耕地减少贡献率达17.35%。耕地保护政策绩效有着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不同阶段政策遏制耕地减少的贡献率差异明显;但在耕地保护政策发展的4个阶段,政策遏制耕地减少的贡献率是逐渐上升的。说明耕地保护政策在不断的发展,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在逐渐发挥。2003-2012年,耕地减少面积逐渐稳定并降至多年来的最低点,同时政策遏制耕地减少的贡献率达到峰值;反映耕地数量保护的目标绩效显著,达到了顶峰。同时,提出了未来的耕地保护工作需要突出耕地的质量建设和生态建设两个着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政策 数量保护 绩效 多元回归模型 数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耕地保护的体制障碍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群 曹春艳 《农村金融研究》 2011年第12期16-20,共5页
尽管我国采取了世界上较为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但耕地保护的效果却不甚理想,现行体制可能是耕地流失的深层次动因。本文主要从耕地保护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低效或失灵的体制障碍,着重探讨了耕地保护在市场经济体制、财... 尽管我国采取了世界上较为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但耕地保护的效果却不甚理想,现行体制可能是耕地流失的深层次动因。本文主要从耕地保护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低效或失灵的体制障碍,着重探讨了耕地保护在市场经济体制、财政分权体制、地方政府竞争体制三个方面的体制障碍: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地方经济权力分化凸显,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存在占用耕地的利益驱使。因此,需要对影响我国耕地保护的体制障碍进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政策 体制障碍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财政分权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地方政府 耕地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空间格局演化对耕地适宜性的影响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60
19
作者 黄海潮 温良友 +2 位作者 孔祥斌 陈文广 孙晓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70,共10页
研究目标:分析近20年中国耕地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对耕地适宜性的影响,并据此提出耕地保护政策优化策略。研究方法:生态位模型和重心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重心持续向西北迁移,2005年后迁移加速。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东北平原区耕地... 研究目标:分析近20年中国耕地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对耕地适宜性的影响,并据此提出耕地保护政策优化策略。研究方法:生态位模型和重心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重心持续向西北迁移,2005年后迁移加速。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东北平原区耕地加速增加,其他农业区耕地持续减少。耕地扩张热点区主要分布于新疆、东北平原,收缩热点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黄土高原;(2)中国耕地适宜性下降2.6%,降水和积温适宜性下降最明显。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耕地适宜性下降10.0%,其他农业区降幅较小或呈现波动趋势;(3)中国自然条件强限制耕地增加19.9%,降水和积温强限制耕地大幅增加,而侵蚀强限制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东北平原区强限制耕地大幅增加,其他农业区均减少。研究结论:应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优化耕地空间格局,加强国家对耕地“占补平衡”的引导控制,差异化实施耕地保护政策,有效提升耕地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空间格局演化 耕地适宜性变化 生态位模型 耕地保护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山丹县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20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11期93-93,共1页
山丹县以保资源、保发展、促稳定为中心,坚持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坚持节约集约、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加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靠实各级政府耕保主体责任,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底,全县耕地保有面积121.47万亩,基... 山丹县以保资源、保发展、促稳定为中心,坚持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坚持节约集约、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加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靠实各级政府耕保主体责任,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底,全县耕地保有面积121.47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7.5万亩,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 耕地保护工作 农田保护面积 耕地保护目标 耕地保护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