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2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的体系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杜辉 杨景晖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6,共9页
一体推进耕地数量保障、质量建设与生态维护是新时代耕地保护的重要目标。以体系化理论审视现行制度,可以发现,耕地概念界定不清导致外部体系联结不畅,耕地保护成本分配不当致使内部体系难以协调,这无法保障“三位一体”保护目标的充分... 一体推进耕地数量保障、质量建设与生态维护是新时代耕地保护的重要目标。以体系化理论审视现行制度,可以发现,耕地概念界定不清导致外部体系联结不畅,耕地保护成本分配不当致使内部体系难以协调,这无法保障“三位一体”保护目标的充分实现。为此,在外部体系层面,应以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构建耕地的一般概念,并基于耕地功能定位差异化匹配保护规则。在内部体系层面,须通过事权界分明确央地任务分工,立足空间功能定位分担区际耕地保护成本,并基于保护地役权强化农户权益保障。最终,以《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和《国土空间规划法》的起草为契机,完善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三位一体 制度体系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耕地“三位一体”保护问题及对策探讨
2
作者 张瑞杰 张倩 +1 位作者 郭莉缘 周林 《绿色科技》 2024年第5期249-253,共5页
基于西安市作为关中平原重要的粮食生产区,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西安市耕地数量、质量、种植情况以及近10年的耕地时空动态变化,明晰了其变化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建设、农业结构调整、耕地撂荒等方面影响了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 基于西安市作为关中平原重要的粮食生产区,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西安市耕地数量、质量、种植情况以及近10年的耕地时空动态变化,明晰了其变化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建设、农业结构调整、耕地撂荒等方面影响了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耕地“三位一体”的保护是稳定区域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保持生态稳定,推动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西安市耕地质量相对较高,应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耕地的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三位一体”保护 存在问题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三位一体”保护视角下中国省域休耕规模与空间布局 被引量:5
3
作者 熊雯颖 孟菲 +1 位作者 陈航 谭永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40-250,共11页
实施土地休耕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目前宏观尺度的全国休耕空间布局尚未确定,该研究探究了粮食安全约束下的全国范围内最大休耕规模以及中国省域休耕空间优化布局。以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研究视角,该研究... 实施土地休耕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目前宏观尺度的全国休耕空间布局尚未确定,该研究探究了粮食安全约束下的全国范围内最大休耕规模以及中国省域休耕空间优化布局。以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研究视角,该研究通过系统动力学、灰色预测模型等方法构建最大休耕规模预测模型,并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休耕迫切度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分配各省休耕规模,从而得到中国省域休耕空间布局。结果表明:1)预计在90%、95%、100%的粮食自给率下,到2030年中国最大休耕规模分别为3237.310万、2678.970万和2120.640万hm^(2);2)省域之间的休耕迫切度水平存在差异,上海、内蒙古等地休耕迫切度较高,四川、广西等地休耕迫切度较低;3)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约束条件下,地区之间休耕规模差异较大,内蒙古、甘肃等地休耕规模较大,北京、上海等地休耕规模较小。该研究将数量、质量和生态多元目标融合进休耕空间分区研究,能够为未来休耕制度的全面建立以及精准落地提供思路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规模 休耕空间布局 系统动力学 PSR模型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变”改革促进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机制研究——基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视角
4
作者 闫照 韩德军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1期247-253,263,共8页
新时期,我国更加注重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三变”改革通过“资源变资产”盘活了农村耕地资源,为耕地保护提供了契机。基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视角,分析了“三变”改革促进耕地保护外部机制,得出“三权分置”为“三变... 新时期,我国更加注重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三变”改革通过“资源变资产”盘活了农村耕地资源,为耕地保护提供了契机。基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视角,分析了“三变”改革促进耕地保护外部机制,得出“三权分置”为“三变”改革制度基础,“三变”改革为“三权分置”制度实践,“三变”改革作为“三权分置”和耕地保护之间的衔接机制;结合消费者剩余价值理论对“三变”改革促进耕地保护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并进一步具体分析了“三变”改革促进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内在机制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耕地保护 三位一体 “三变” 改革 三权分置 消费者剩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困境与策略——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毛晓红 李懿芸 傅琳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粮食安全是关乎民生的战略问题,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本文以耕地资源稀缺的浙江省为例,在明晰耕地基本现状情况和已有耕地保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成果总结了开展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实现耕地数... 粮食安全是关乎民生的战略问题,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本文以耕地资源稀缺的浙江省为例,在明晰耕地基本现状情况和已有耕地保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成果总结了开展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对策建议,以此为资源禀赋条件不足地区的耕地综合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三位一体 浙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耕地保护:背景、目标与策略选择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露 罗必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4,共10页
不同于单一的数量维度,中国的耕地保护正在发生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制度转型,目的在于巩固提升耕地综合产能、推动农业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三位一体”耕地保护的激励相容,既需要宏观层面的制度构建,也需要微观层面的... 不同于单一的数量维度,中国的耕地保护正在发生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制度转型,目的在于巩固提升耕地综合产能、推动农业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三位一体”耕地保护的激励相容,既需要宏观层面的制度构建,也需要微观层面的工具匹配。现行政策存在保护思路上的割裂性与片面性、保护目标上的近视性与短期性、保护手段上的同质性与偏向性问题。强化数量、质量、生态目标维度的兼容性,以提升产能潜力及稳定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推进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本质要求。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工具选择的重心,既在于因地制宜地分类施策,也在于通过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生物技术要食物、向减少浪费要食物来缓解耕地压力,从而拓展耕地保护的可能性空间。因此,要以地权盘活、分工深化、补偿优化协同政府-企业-农户的努力为耕地内源性保护提供保障,以财税支持、数智技术、行为激励协同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努力为耕地外源性保护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可持续发展 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保护耕地: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7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2期11-11,共1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耕地安全,就没有粮食安全。如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日前公布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我国人均耕地数量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耕地安全,就没有粮食安全。如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日前公布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我国人均耕地数量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任重道远。”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王东杰说,保障耕地数量,必须严守耕地总量,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耕地数量 人均耕地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耕地安全 保护耕地 耕地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耕地保护下的山东省碳储量估算与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范强 孙虎虎 +1 位作者 孙爽 张津宁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8-1598,共11页
“双碳”战略规划下,研究山东省碳储量发展趋势及演变特征,对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于山东省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估算得到山东省多期碳储量数据。结果表明:2000—2020年山东省... “双碳”战略规划下,研究山东省碳储量发展趋势及演变特征,对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于山东省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估算得到山东省多期碳储量数据。结果表明:2000—2020年山东省碳储量在20年间减少了2.15×10^(7)t,且呈现持续减少态势。山东省2030年碳储量在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耕地保护情景下,相较于2020年分别减少8.93×10^(6)t和增加5.81×10^(6)t。生态-耕地保护情景下山东省耕地减少速度放缓,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得到抑制,林地等高碳密度土地类型得到保护并有所增加,山东省碳储能力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和“双碳”战略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耕地保护情景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权稳定性对国有农场职工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
9
作者 王太祥 冯奕丁 周应恒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300,共10页
基于新疆国有农场517份职工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权稳定性对国有农场职工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确权颁证对国有农场职工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土地调整... 基于新疆国有农场517份职工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权稳定性对国有农场职工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确权颁证对国有农场职工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土地调整经历和调整预期对职工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产生负向影响。具体而言,地权稳定性对职工深松深翻、有机肥施用和测土配方施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作物轮作和地膜回收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激励和约束制度正向调节地权稳定性影响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过程,而引导制度在这一过程中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剩余承包期较长、参与合作社以及地处南疆的国有农场职工更倾向于采取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据此,建议巩固国有农场地权制度改革成果,强化职工地权的稳定性和经营自主性,健全耕地质量保护的相关配套制度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农场 职工 产权稳定性 耕地质量保护行为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工具组合对家庭农场耕地生态保护采纳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周利平 辛婷 苏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目的]探究如何打好政策工具组合拳,助力家庭农场突破认知、资金和市场困境,进而破解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难题。[方法]运用启发式模型进行理论分析,针对江西省378份家庭农场的研究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研究政府补贴... [目的]探究如何打好政策工具组合拳,助力家庭农场突破认知、资金和市场困境,进而破解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难题。[方法]运用启发式模型进行理论分析,针对江西省378份家庭农场的研究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研究政府补贴、政府投资和政府监管等单一政策工具及其不同形式的政策组合对家庭农场耕地生态保护采纳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不同政策工具组合对家庭农场耕地生态保护采纳行为影响显著,“补贴—投资”“补贴—监管”“投资—监管”及“补贴—投资—监管”等政策工具组合具有显著协同效应。并且,政策工具组合效应在农业信息化水平较高且融资能力较弱的家庭农场中更为突出。[结论]各地应加大政策工具支持力度,多管齐下打好政策组合拳,同时充分考虑家庭农场属性差异,实行精准化支持,以有效促进家庭农场耕地生态保护采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工具组合 家庭农场耕地生态保护采纳行为 政府补贴 政府投资 政府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保护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探讨——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
11
作者 侯敬丽 史文艳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7期7-12,共6页
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结合当前耕地保护任务,通过内业数据分析、外业实地调研,系统梳理耕地保护工作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调研发现,湄潭县的耕地“非粮化”现... 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为例,结合当前耕地保护任务,通过内业数据分析、外业实地调研,系统梳理耕地保护工作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调研发现,湄潭县的耕地“非粮化”现象最为突出,加之耕地认定标准滞后、坡度精度偏差、优势产业吸引力和城市“虹吸效应”导致耕地面积动态波动和恢复受阻。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通过建立耕地双轨制管理体系、建立并推广大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全周期动态管控及健全多元化激励机制等优化路径,构建“制度创新—空间优化—动态管控—激励协同”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框架,形成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耕地保护新格局。该研究结果可为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现状 问题 四位一体 DEM 优化路径 贵州省湄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中部平原区耕地生态体系三位一体保护与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钱凤魁 张晓霞 +1 位作者 张靖野 孙福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耕地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耕地保护日益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一个层次化、系统化的概念,代表了传统耕地保护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向现代耕地保护转变的创新。本研究以辽宁中原地区为例,采用空间自相... 耕地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耕地保护日益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一个层次化、系统化的概念,代表了传统耕地保护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向现代耕地保护转变的创新。本研究以辽宁中原地区为例,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评价耕地三位一体的空间集聚特征,运用空间叠加分析划分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区。结果表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空间集聚分布类型:高-高型(面积占比分别为36.2%、24.2%、9.7%)、低-低型(面积占比分别为19.5%、12.6%、11.6%)、高-低型(面积占比分别为0.6%、1.2%、0.7%)、低-高型(面积占比分别为0.4%、0.4%、1.3%)和非显著型(面积占比分别为43.3%、61.4%、76.7%)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空间集聚度排序为:耕地数量>耕地质量>耕地生态条件,也反映了三位一体保护多样性的分布和利用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高型、低型和非显著型进行排列组合,建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分区,最终划分为4个一级区和10个二级区。研究表明,通过高标准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等土地整治工作和保护性耕作体系,可以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中最大限度提高耕地高型特征影响以及消除低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三位一体保护 空间集聚 辽中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空间保护分区研究--以辽宁省盘锦市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钱凤魁 张靖野 王秋兵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对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耕地保护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升华,是耕地空间分区管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以辽宁省盘锦市为研究区,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特征进行现状评价及空间保护分析,... 对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耕地保护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升华,是耕地空间分区管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以辽宁省盘锦市为研究区,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特征进行现状评价及空间保护分析,可为耕地资源三位一体的保护分区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结果表明:盘锦市耕地数量特征值相对较高,集中分布特征显著。耕地质量及生态指数的高值与低值区域均呈现分散和不均匀分布的空间特征,集中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域。耕地数量空间集聚性相对较高,耕地密度大的地区集聚特征显著,属于HH型高值分布区域。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性相对较差,HH型与LL型区域耕地质量指数的空间分布较为零散。耕地生态的空间集聚性不显著。根据耕地资源空间相关性特征的分析结果,可将研究区耕地划分为优势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整治改良区和农业结构调整区等4个一级保护分区和10个二级保护分区,建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空间相关性 保护分区 盘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异质性的农业型县域耕地质量分区保护研究
14
作者 兰小霞 王瑾 +2 位作者 刘慧芳 刘璇 郭慧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4-854,共11页
耕地质量评价是耕地保护与管理的关键,本研究从耕地的自然因素、区位条件和空间质量视角来确定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省太谷区的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村为评价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耕地质量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并考虑山... 耕地质量评价是耕地保护与管理的关键,本研究从耕地的自然因素、区位条件和空间质量视角来确定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省太谷区的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村为评价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耕地质量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并考虑山西农谷战略分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划分耕地保护类型区。结果表明:太谷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在51.63~91.50之间,耕地质量在一般及以上的占比达到78.2%,整体处于较高的水平,空间分布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从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来看,全局Moran′s I值为0.459 422,P值为0,明显低于显著性水平,Z值为9.787 706,达到99.5%置信度水平,太谷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结果有一定的集聚性,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从局部而言,空间自相关类型为正相关的行政村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组团”现象,而负相关类型的行政村则分散在区域内,且数量较少。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和耕地质量空间集聚特征,在山西农谷战略分区的基础上将太谷区耕地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提质增产区、特色农业区、产业融合区4个类型区,针对各区域特点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研究表明,对农业型县域的耕地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异规律,基于划定的耕地保护类型区实行差别化管理,对于县级范围内耕地质量保护、粮食安全保障以及乡村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评价 空间自相关 耕地分区保护 太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制与市场:我国耕地保护法治进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园鑫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有效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核心在于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然而,我国耕地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的实现仍存在藩篱。究其根源,是我国耕地保护路径选择出现偏差,过分倚重公权管制、忽视市场... 有效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核心在于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然而,我国耕地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的实现仍存在藩篱。究其根源,是我国耕地保护路径选择出现偏差,过分倚重公权管制、忽视市场机制作用发挥,衍生出管制失灵与市场缺位的双重困境。为此,亟待转变耕地领域政策治理的惯性思维。立足土地法治立场,着眼于理念和范式的转向,推动耕地保护的合作治理,促成“管制—激励”的耕地治理秩序,以期构建耕地保护的“政府—市场”协同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法治化 管制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约和关系视角下转入户耕地生态保护的行为逻辑分析
16
作者 吴凡夫 李祖佩 钟涨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6,共13页
基于山东省和湖北省粮食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分析转入户进行耕地生态保护的契约治理逻辑和关系治理逻辑,并对两种行为逻辑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检验。以化肥减量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转入户的化肥减量施用同时遵循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的行为逻... 基于山东省和湖北省粮食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分析转入户进行耕地生态保护的契约治理逻辑和关系治理逻辑,并对两种行为逻辑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检验。以化肥减量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转入户的化肥减量施用同时遵循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的行为逻辑,与非正式契约和弱关系流转相比,正式契约以及强关系流转均可以有效减少转入户的化肥施用。对化肥施用位于低位的转入户,契约治理的减施效应更明显,而对化肥施用位于中高位的转入户,关系治理能带来更强的减施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契约关系组合对转入户的化肥减量施用存在影响差异,导致正式契约和强关系流转的化肥减施效应并不绝对。具体来说,在强关系流转中,相较于正式契约,非正式契约反而可以有效减少转入户的化肥施用;于正式契约而言,弱关系流转比强关系流转可以更有效减少转入户的化肥施用。因此,在引导农地契约化、规范化流转的同时,也需重视和发挥关系治理可能带来的背书与协调作用,建立关系-契约的协同治理机制,以促进转入户的耕地生态保护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契约治理 关系治理 耕地保护 化肥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对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PSM的实证模型
17
作者 沈如彬 黄森慰 +2 位作者 辛俞静 林汉瑜 邢耀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98-306,共9页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激发农户耕地保护的内生动力,已成为关注焦点。研究基于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在江苏省调研的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农业保险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激发农户耕地保护的内生动力,已成为关注焦点。研究基于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在江苏省调研的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农业保险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该影响对政府补贴的作用机理,分析土地承包年限、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农业保险能显著提升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政府补贴与农业保险正向影响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且两者具有替代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承包年限越久,学历水平越高、越厌恶风险的农户更积极参与耕地质量保护。据此提出,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模式和加强财政支持政策以进一步引导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耕地保护 倾向得分匹配 农户行为 政府补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在浙江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18
作者 毛晓红 李懿芸 +4 位作者 傅琳琳 万晶 毛小报 王瑾 王煜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2597-2602,共6页
做好耕地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事关社会稳定和民生幸福的战略大事。本文在明确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内涵概念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为例,详述了省级数字协同、技术支撑等举措,并归纳了具有代表性的地市、区县的典型创... 做好耕地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事关社会稳定和民生幸福的战略大事。本文在明确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内涵概念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为例,详述了省级数字协同、技术支撑等举措,并归纳了具有代表性的地市、区县的典型创新做法与模式,力图通过总结浙江耕地保护的实践探索,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耕地“三位一体”综合保护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浙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耕地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玖林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40,共16页
我国耕地保护存在耕地面积持续递减、地力严重退化、环境风险越发严峻等突出问题,其核心原因在于,违法成本过低、激励机制不足及制度体系逻辑失衡。《耕地保护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70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推进耕地损害赔偿均... 我国耕地保护存在耕地面积持续递减、地力严重退化、环境风险越发严峻等突出问题,其核心原因在于,违法成本过低、激励机制不足及制度体系逻辑失衡。《耕地保护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70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推进耕地损害赔偿均衡化、贯彻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构筑耕地保护多元共治机制的整合功能,是破解耕地保护实践困境的有效方案。但惩罚性赔偿非属常态责任形式,耕地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化应从主、客观方面作出严格限制。在责任构成方面,行为要件宜为违反法律规定而非违反国家规定,过错要件宜限于故意而不含重大过失,因果要件宜采证明责任正置而非倒置,结果要件宜限于造成严重后果而非情节严重。在数额认定方面,惩罚数额计算模式宜采单一倍率限制模式,惩罚基准应以受害人实际损失数额但不含精神损害赔偿金为据,惩罚倍数宜限定为二倍以下,量定因素可综合考虑罚款或罚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惩罚性赔偿 土地管理法 法律责任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下的永州市耕地保护策略探索
20
作者 黄淼 张明 +1 位作者 罗治勇 李亚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243-246,共4页
探索耕地保护涉及的各类因素及全流程,可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政府耕地保护决策提供参考。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基础,构建由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组成、其他行动者积极参与的市级耕地保护行动者网络。结合市级耕地保护实践,... 探索耕地保护涉及的各类因素及全流程,可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政府耕地保护决策提供参考。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基础,构建由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组成、其他行动者积极参与的市级耕地保护行动者网络。结合市级耕地保护实践,从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和高效监管4个方面提出市级耕地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耕地保护体系 困境 要素-过程-结构-功能-价值 五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