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作与施肥对黑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及水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姜佰文 梁世鹏 +2 位作者 张迪 吕思琪 徐赫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86,共11页
试验共设6个处理:深耕常规施肥(DCF)、深耕常规施肥增施有机肥(DM)、深耕常规施肥增施生物炭(DB)、旋耕常规施肥(SCF)、旋耕常规施肥增施有机肥(SM)、旋耕常规施肥增施生物炭(SB),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并测算其稳定指... 试验共设6个处理:深耕常规施肥(DCF)、深耕常规施肥增施有机肥(DM)、深耕常规施肥增施生物炭(DB)、旋耕常规施肥(SCF)、旋耕常规施肥增施有机肥(SM)、旋耕常规施肥增施生物炭(SB),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并测算其稳定指标,探明耕作与施肥对黑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及水稳性的影响,确定科学合理耕作施肥方式,为东北黑土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处理水稳性团聚体以5~2 mm、1~0.5 mm 粒径为主。0~20 cm 土层SM 处理,20~40 cm 土层DB、SB 处理及40~60 cm 土层DCF、SB 处理,MWD、WSA、GMD值较高而PAD、D值较低,上述处理水稳性指标较优、土壤结构性状明显改善,为合理耕作施肥方式。结果分析可知,0~20 cm土层耕作与施肥通过单独作用对团聚体粒级组含量分布产生显著影响,而施肥及耕作施肥相互作用分别为改变20~40 cm、20~6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主要作用因素,其中>5 mm及5~2 mm粒径团聚体与各水稳性指标显著相关,说明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通过提升上述粒径团聚体含量改善黑土团聚体水稳性和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与施肥 黑土 团聚体粒级分布 团聚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壤旱地长期不同耕作与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安 芶久兰 +2 位作者 李剑 肖厚军 秦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以1995-2007年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作物产量为基础,分析探讨了黄壤旱地长期不同耕作与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壤旱地自然肥力可生产玉米176.7 kg/667m2,在施用纯N 11 kg/667m2、P2O55.5 kg/667m2、... 以1995-2007年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作物产量为基础,分析探讨了黄壤旱地长期不同耕作与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壤旱地自然肥力可生产玉米176.7 kg/667m2,在施用纯N 11 kg/667m2、P2O55.5 kg/667m2、K2O 5.5 kg/667m2的基础上,玉米产量平均可达389.6 kg/667m2;单施无机肥作物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黄壤旱地玉米分带轮作其作物产量和肥料效益均大于轮作;在施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无机肥的肥料效益大于有机肥;黄壤旱地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比例以1∶3为宜,作物产量和施肥效益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旱地 耕作与施肥 玉米产量 施肥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