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款耐高压绝缘材料技术性能研究
1
作者 周锋 郭权 +2 位作者 张广志 王志强 何志刚 《印制电路信息》 2025年第1期14-17,共4页
新能源电动汽车已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同时它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如电池高压输出不稳定、部件耐高压失效等。目前,市场上已推出多种耐高压绝缘产品。在印制电路版(PCB)制造领域,为降低成本,制造流程简单、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耐高压绝... 新能源电动汽车已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同时它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如电池高压输出不稳定、部件耐高压失效等。目前,市场上已推出多种耐高压绝缘产品。在印制电路版(PCB)制造领域,为降低成本,制造流程简单、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耐高压绝缘材料——高强度聚合物(HSP)——技术正逐步在行业内得到推广。重点介绍在满足同等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国产HSP替代国外HSP的可行性,以供业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印制板 耐高压 绝缘油墨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口双向耐高压电路的ESD防护设计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邹文英 李晓蓉 +2 位作者 杨沛 周昕杰 高国平 《电子与封装》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随着CMOS工艺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多电源域设计越来越普遍,电路全芯片ESD设计也越来越复杂。介绍了一款基于0.35μm CMOS工艺的32路抗辐射总线接口电路的ESD设计技术。同时,对双向耐高压输入管脚的ESD进行加固设计,提高了芯片的抗ESD能... 随着CMOS工艺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多电源域设计越来越普遍,电路全芯片ESD设计也越来越复杂。介绍了一款基于0.35μm CMOS工艺的32路抗辐射总线接口电路的ESD设计技术。同时,对双向耐高压输入管脚的ESD进行加固设计,提高了芯片的抗ESD能力。抗辐射32路总线接口电路通过了4.0 kV人体模型ESD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该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耐高压 人体模型 多电源域 全芯片E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屏蔽式耐高压高速开关电磁铁 被引量:8
3
作者 满军 丁凡 +2 位作者 李其朋 笪靖 邵森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9-314,共6页
为了提高电磁力、加快响应速度,提出一种永磁屏蔽式耐高压高速开关电磁铁,采用NdFeB稀土永磁材料作为磁屏蔽元件,减少漏磁并加快了动态响应.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电磁铁的动态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实验与仿真基本吻合,响应误差为3... 为了提高电磁力、加快响应速度,提出一种永磁屏蔽式耐高压高速开关电磁铁,采用NdFeB稀土永磁材料作为磁屏蔽元件,减少漏磁并加快了动态响应.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电磁铁的动态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实验与仿真基本吻合,响应误差为3.2%,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该高速开关电磁铁进行动态仿真,探讨永磁体长度、厚度、激磁方向,盆口高,耐压环厚度,隔磁片长度,前隔磁角和后隔磁角等结构参数对响应时间的影响规律.结合实际设计要求,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结构参数研制的永磁屏蔽式耐高压高速开关电磁铁在0.6mm行程时的响应时间为2.2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开关电磁铁 永磁屏蔽 耐高压 结构参数 仿真 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压双向旋转比例电磁铁的静态力矩特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崔剑 丁凡 李其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78-1581,共4页
针对传统旋转比例电磁铁不具备耐高压能力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耐高压双向驱动旋转比例电磁铁.永磁体产生的偏置磁通与线圈产生的控制磁通形成差动磁场作用于衔铁转子,使电磁铁输出与控制电流成比例的双向转矩.通过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 针对传统旋转比例电磁铁不具备耐高压能力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耐高压双向驱动旋转比例电磁铁.永磁体产生的偏置磁通与线圈产生的控制磁通形成差动磁场作用于衔铁转子,使电磁铁输出与控制电流成比例的双向转矩.通过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了该旋转比例电磁铁在不同控制电流和转角下的磁场分布,探讨了其双向驱动机理,并结合转角-力矩特性分析了该电磁铁的静态性能.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该比例电磁铁具有正磁弹簧刚度、良好的线性度以及较小的滞环,静态力矩特性的非线性误差小于3%,滞环小于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比例电磁铁 耐高压电磁铁 双向驱动 磁弹簧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压大行程高速开关电磁铁的动态特性 被引量:9
5
作者 满军 丁凡 +1 位作者 李勇 姚健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1-875,共5页
由于传统以磁路计算为基础的动态特性计算精度较低,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电磁铁的动态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电流误差<4%,响应误差<6%,证明模型是可信的。在此基础上,对耐高压大行程高速开关电磁铁进行动态仿真,分析探... 由于传统以磁路计算为基础的动态特性计算精度较低,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电磁铁的动态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电流误差<4%,响应误差<6%,证明模型是可信的。在此基础上,对耐高压大行程高速开关电磁铁进行动态仿真,分析探讨了盆形极靴的结构参数对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为使电磁铁动态特性最优,盆口高、导套厚度、隔磁角和隔磁环长度有最佳值,径向间隙应尽可能小;考虑到耐压强度和成本,导套厚度和径向间隙均不能过小。结合实际设计要求,采用优化后的结构参数研制的耐高压大行程高速开关电磁铁在4mm行程时的响应时间为24.95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 大行程 高速开关电磁铁 动态特性 盆形极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6
作者 吴婉英 杨方英 +1 位作者 高利琴 邵秋月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5期1411-1413,共3页
目的分析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带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置管的时机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以降低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对2012年5~8月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的1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 目的分析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带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置管的时机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以降低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对2012年5~8月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的1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08例置管患者中,用于增强剂团注98次,持续化疗泵注射190次,中心静脉压监测3人次,静脉高营养输注4例。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能满足肿瘤患者反复多次团注增强剂、双通道联合化疗、中心静脉压监测、快速输注等需求。在患者治疗初期,应主动评估患者治疗方案,早期为患者留置导管,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 肿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压双向铁的研究比例电磁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其朋 丁凡 王传礼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2-325,共4页
针对传统比例电磁铁仅具备单向驱动能力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耐高压具有双向驱动能力的比例电磁铁.采用永久磁铁产生的极化磁场与线圈产生的控制磁场形成差动磁路作用于衔铁,使之实现双向驱动.在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仿真分析了该比例电... 针对传统比例电磁铁仅具备单向驱动能力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耐高压具有双向驱动能力的比例电磁铁.采用永久磁铁产生的极化磁场与线圈产生的控制磁场形成差动磁路作用于衔铁,使之实现双向驱动.在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仿真分析了该比例电磁铁在相同位置.不同激励安匝以及相同激励安匝、不同位置时的磁场分布,探讨了该比例电磁铁的位移-力输出特性成因及特性,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该双向比例电磁铁能够有效消除零位死区,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度、较小的滞环和较低的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电磁铁 双向驱动 耐高压电磁铁 永磁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高压光纤布拉格光栅压力传感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钦朋 乔学光 +2 位作者 贾振安 王向宇 李婷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5-497,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圆柱形应变筒的耐高压光纤布拉格光栅压力传感器,推导了该传感器波长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其压力响应灵敏度的解析表达式。从实验上获得了0.0676nm/MPa的压力响应灵敏度,约是裸光纤布拉格光栅压力响应灵敏度的23倍,本... 提出了一种基于圆柱形应变筒的耐高压光纤布拉格光栅压力传感器,推导了该传感器波长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其压力响应灵敏度的解析表达式。从实验上获得了0.0676nm/MPa的压力响应灵敏度,约是裸光纤布拉格光栅压力响应灵敏度的23倍,本传感器的压力响应具有很好的线性,压力测量范围可达30MPa以上。可应用于高压情况下物理量的传感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压力传感器 耐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15
9
作者 邵秋月 高利琴 +1 位作者 叶彩仙 谢淑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22期2074-2076,共3页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患者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58例患者中导管堵塞及皮肤过敏样改变发生率为34.8%及13.2%,导管相关感...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患者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58例患者中导管堵塞及皮肤过敏样改变发生率为34.8%及13.2%,导管相关感染及导管脱出发生率各为4.4%,穿刺点渗液发生率为5.0%,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及1.2%。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与普通PICC导管相比,可以同时满足两路静脉输液的需要、可注射造影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 头颈部肿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耐高压PICC使用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4
10
作者 韩娟 任晓琼 王金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7期39-40,共2页
目的对双腔耐高压PICC的使用方法进行改进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100例置入5Fr双腔耐高压PICC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法置管、维护,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增加冲管频率,并交替使用管腔。结果观察组仅1... 目的对双腔耐高压PICC的使用方法进行改进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100例置入5Fr双腔耐高压PICC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法置管、维护,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增加冲管频率,并交替使用管腔。结果观察组仅1例发生导管完全堵塞,堵管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耐高压PICC使用方法的改进,能有效降低堵管率,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并不会增加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耐高压PICC 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 冲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压电涡流角度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剑 丁凡 +1 位作者 满军 李其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27,296,共4页
针对传统角度传感器量程小、频响低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具有耐高压特性的电涡流角度传感器.斜环状感应线圈配合半圆柱转子工作,使传感器的线圈电感和输出电压与转子角位移成比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该电涡流角度传感... 针对传统角度传感器量程小、频响低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具有耐高压特性的电涡流角度传感器.斜环状感应线圈配合半圆柱转子工作,使传感器的线圈电感和输出电压与转子角位移成比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该电涡流角度传感器在不同转角下的磁场分布,探讨了其线圈电感变化的工作机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该角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和较大的工作量程,线性工作区段大于30°,非线性误差小于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涡流 角度传感器 耐高压角度传感器 转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雪贞 陈真 +1 位作者 郑素惠 黄韩英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6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收集452例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发生异位的病例,从置管途径、异位发生部位、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52例导管异位发生部位:右颈内静脉237...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收集452例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发生异位的病例,从置管途径、异位发生部位、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52例导管异位发生部位:右颈内静脉237例,左颈内静脉145例,对侧锁骨下静脉14例,奇静脉17例,反折锁骨静脉腋静脉29例,导管过深(进入心房心室)10例。头静脉置管异位率(36.84%)高于贵要静脉(13.10%)和肱静脉(15.15%),左侧静脉置管异位率明显高于右侧静脉。双腔导管的异位率(27.50%)明显高于单腔导管的异位率(11.68%)。经调整处理后451例导管调至正确位置,1例调管失败在数字血管造影(DSA)下协助拔管。结论护士在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血管条件、置管过程中适当调整患者体位、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有助于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多数异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 导管插入术 导管异位 原因分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置管患者皮肤的集束化管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益 卞伶玲 杨金娜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置入患者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5例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置入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对照组44例,干预组应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进行专项培训,换药手法标准化等;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置入患者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5例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置入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对照组44例,干预组应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进行专项培训,换药手法标准化等;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非张力性机械性损伤发生率为9.09%,张力性机械性损伤4.55%,干预组发生率均为0;对照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有效降低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置入患者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管理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 皮肤相关并发症 过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术后患者双腔耐高压PICC不载液泵注醋酸奥曲肽的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雪蕾 田力娟 +1 位作者 刘玮楠 马玉芬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胰腺术后患者双腔耐高压PICC不载液泵注醋酸奥曲肽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胰腺术后行双腔耐高压PICC泵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2mL/h静脉泵注,对照组一管输入药物,另一管常规给... 目的探讨胰腺术后患者双腔耐高压PICC不载液泵注醋酸奥曲肽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胰腺术后行双腔耐高压PICC泵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2mL/h静脉泵注,对照组一管输入药物,另一管常规给予0.9%氯化钠以20mL/h滴速维持通路;观察组仅一管输入药物,另一管不载液。比较两组输注时间及导管堵管率。结果两组输注时间及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腺术后患者采用双腔耐高压PICC泵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无需载液维持,另一通路可用于术后监护或完成其他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耐高压PICC 胰腺手术 奥曲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热液采样阀耐高压塑料阀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伟 杨灿军 +2 位作者 吴世军 谢英俊 陈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18,共4页
为了维持深海采集的热液样品压力,提出了一种耐高压热液采样阀设计方案.针对阀芯在高压差下易发生塑性变形甚至断裂的问题,基于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结构的塑料阀芯应力分布,探讨了不同截面的应力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O型圈沟槽... 为了维持深海采集的热液样品压力,提出了一种耐高压热液采样阀设计方案.针对阀芯在高压差下易发生塑性变形甚至断裂的问题,基于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结构的塑料阀芯应力分布,探讨了不同截面的应力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O型圈沟槽尺寸和R2是影响阀芯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实验研究了阀芯顶端的静态变形,阀芯变形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间接验证了应力分析的结果,表明使用优化结构阀芯的采样阀能够满足深海高压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采样阀 耐高压 塑料阀芯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压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艺 刘佳驰 +3 位作者 何晓华 张宁 曾小红 鄢日盼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7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耐高压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计算机体层成像(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5~12月收治的120例拟行CT增强扫描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分析耐高压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计算机体层成像(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5~12月收治的120例拟行CT增强扫描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观察组患者应用耐高压PICC。比较2组患者碘对比剂外渗的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耗时、导管维护费用和CT增强扫描成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导管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T增强扫描成像质量良好率(95.00%)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高压PICC能够降低CT增强扫描期间碘对比剂外渗风险,提高成像质量,且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缩短护理耗时和减少导管费用。同时,强调优化耐高压PICC护理策略,有望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和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计算机体层成像增强扫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导向教学法在老年科护士耐高压双腔PICC维护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兰红珍 赵梅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0期81-84,共4页
目的 探讨项目导向教学法在老年科护士耐高压双腔PICC维护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导管护理质量。方法 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法,以提高老年科护士维护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技能为项目,对全科护士进行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维护技能培训,培训后... 目的 探讨项目导向教学法在老年科护士耐高压双腔PICC维护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导管护理质量。方法 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法,以提高老年科护士维护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技能为项目,对全科护士进行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维护技能培训,培训后(2015年4~6月)观察耐高压双腔PICC置管的48例患者(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培训前(2014年6~12月)的4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项目实施后护士双腔PICC导管维护知识和操作水平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观察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项目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护士将理论知识迁移至实践,提高培训效果,从而提高双腔PICC导管维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科 耐高压双腔PICC 项目导向教学法 护士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玉欣 张莎 +3 位作者 董会民 张秀霞 张欣 王俊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2Z期103-103,共1页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6例危重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采用MST技术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观察使用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置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能够满足危重...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6例危重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采用MST技术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观察使用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置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能够满足危重症患者、治疗需要。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是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为快速诊断、治疗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 危重症患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压PICC导管在结直肠癌患者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邓伟英 董娟娜 冯婉茹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耐高压PICC导管在结直肠癌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首次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经耐高压PICC导管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而对照组患者经外周静... 目的探讨耐高压PICC导管在结直肠癌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首次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经耐高压PICC导管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而对照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针注入造影剂行增强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行增强CT检查时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护理耗时及导管维护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剂的外渗发生率(0 vs.5%,P=0.022),护理耗时[(6.36±7.71)分钟/次vs.(13.32±3.29)分钟/次,P=0.001],导管维护费用[(1186.31±165.36)元/次vs.(1250.25±170.67)元/次,P=0.039]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经耐高压PICC导管行增强CT检查,能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减少护理时数,降低维护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耐高压PICC导管 增强CT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不同外露长度对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园园 陆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耐高压双腔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不同外露长度对患者疼痛、出血量以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置入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患者121例,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4例(脱落8例)。对照组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按照常规全... 目的探讨耐高压双腔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不同外露长度对患者疼痛、出血量以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置入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患者121例,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4例(脱落8例)。对照组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按照常规全部送入体内,试验组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的患者保留外露长度2 cm。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24 h、48 h、3 d、1周、4周疼痛程度,观察患者穿刺点出血情况以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置管后24 h、48 h,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24 h、48 h,试验组患者局部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3 d、1周、4周试验组舒适度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外露2 cm能降低患者置管后48 h内的疼痛,提高患者远期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 疼痛 出血 舒适度 输液 导管外露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