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
作者 蒋胜 吕晓菊 刘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3-197,228,共6页
产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一个重要机制,使用酶抑制剂抑制β-内酰胺酶是维持或/和增强β-内酰胺类抗菌活性的有效方法。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的出现使酶抑制剂的抑制效力大为降低,抗菌治疗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抑制β-内酰胺酶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大肠杆菌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IRBLs)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2
作者 谷晓霞 刘建华 +4 位作者 胡功政 苑丽 潘玉善 王磊 陈玉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2,共4页
根据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IRBLs)的耐药表型特点,应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40株鸭大肠杆菌产IRBLs情况并分析产IRBLs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产IRBLs阳性株4株,阳性率为10%,其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 根据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IRBLs)的耐药表型特点,应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40株鸭大肠杆菌产IRBLs情况并分析产IRBLs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产IRBLs阳性株4株,阳性率为10%,其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棒酸、氟苯尼考、庆大霉素、新霉素、多西环素耐药,说明IRBLs产生菌已在我国兽医临床上出现,且呈现多重耐药的特点。此外,2株产IRBLs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表明三唑巴坦对哌拉西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再者,1株产IRBLs菌对三代头孢耐药,该菌株可能同时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或AmpC酶,这提示IRBLs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大肠杆菌 抑制β-内酰胺酶 纸片扩散法 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3
作者 蔡文辉 张文莉 +1 位作者 付英梅 张凤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05-809,共5页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抑制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能使抗生素中的β-内酰胺环免遭水解,保护抗生素的抗菌作用。1976年,英国从链霉菌中发现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其能抑制部分广谱和超广谱β...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抑制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能使抗生素中的β-内酰胺环免遭水解,保护抗生素的抗菌作用。1976年,英国从链霉菌中发现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其能抑制部分广谱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常与阿莫西林联合应用,可使阿莫西林对某些细菌的MIC值降低。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具有β-内酰胺酶相关的耐药性的细菌的增加,许多β-内酰胺酶抑制剂相继被发现。根据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结构,主要将其分为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的抑制剂和不含β-内酰胺环结构的抑制剂。本文就目前国内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抑制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严勉 匡楠楠 +4 位作者 张鹤营 谢书宇 瞿伟 潘源虎 袁宗辉 《中国兽药杂志》 2019年第7期68-78,共11页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在对抗β-内酰胺酶耐药菌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是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β-内酰胺酶变异体多元化及不利突变减缓了新型抑制剂的发展进程。诸多国内外相关文献在深入了解β-内酰胺酶水解机制及活性位点关键氨...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在对抗β-内酰胺酶耐药菌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是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β-内酰胺酶变异体多元化及不利突变减缓了新型抑制剂的发展进程。诸多国内外相关文献在深入了解β-内酰胺酶水解机制及活性位点关键氨基酸作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或基于片段设计来筛选新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详细介绍了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以增强化合物与酶关键氨基酸互作为基础的创新药物筛选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抑制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型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姚建平 黄永茂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0-555,共6页
随着第三、四代头孢菌素使用的日益增多,革兰阴性菌对其耐药率呈逐年上升,并广泛导致许多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呈世界性流行趋势。其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的产生,产ESBL菌株的流行在国内外均较为广泛,... 随着第三、四代头孢菌素使用的日益增多,革兰阴性菌对其耐药率呈逐年上升,并广泛导致许多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呈世界性流行趋势。其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的产生,产ESBL菌株的流行在国内外均较为广泛,产ESBL肠杆菌的耐药问题己经成为当前全球最重要的医院耐药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型β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抑制 tem变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丁娟娟 吕晓菊 +3 位作者 陈筱纯 吴疆 高燕渝 马晓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7-440,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特点和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5月至12月临床分离的544株大肠埃希菌经微量肉汤稀释法确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从中随机选取276株用...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特点和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5月至12月临床分离的544株大肠埃希菌经微量肉汤稀释法确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从中随机选取276株用药敏纸片检测,仅52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对符合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的2株大肠埃希菌进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克隆表达。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肠埃希菌的TEM、SHV、OXA型3种β-内酰胺酶。结果52株大肠埃希菌含TEM型46株,SHV型1株,OXA型6株。其中同时含TEM型和SHV型1株以及含TEM型和OXA型5株。结论TEM-1型广谱酶的高产是华西医院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主要机制,另外本次研究首次在西南地区发现OXA-1型ESBLs,也是造成耐药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药性 耐酶抑制剂tem型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