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药念珠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晓静 许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32-734,共3页
耐药念珠菌的出现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并已引起各界的重视。对耐药念珠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及所致感染的处理措施作一综述。
关键词 耐药念珠菌 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瞿嵘 蔡绍曦 +2 位作者 佟万成 孟莹 卢健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其耐药的初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4例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分成肺部念珠菌感染病例组和非念珠菌感染对照组,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根...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其耐药的初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4例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分成肺部念珠菌感染病例组和非念珠菌感染对照组,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耐药分析。结果在研究病人中,有50例(占43.9%)发生肺部念珠菌感染,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2种以上基础病(OR=4.758,P=0.009)、频繁更换抗生素(OR=6.128,P=0.001)、血白蛋白低于25g(OR=15.829,P=0.011)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预防性抗真菌治疗(OR=0.062,P=0.012)则是感染的保护因素。耐药分析显示白色念珠菌对大多数抗真菌药物敏感(100.0%),而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50.0%)、伊曲康唑耐药率(38.5%)较高。结论患者的基础情况差及频繁更换抗生素是呼吸机相关性肺部念珠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对其耐药性的分析有助于肺部念珠菌感染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 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航 龚宝勇 +7 位作者 罗银珠 吴玉娥 陈梅玲 陈锐 刘晓霖 王晖 黄韧 张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29,共5页
目的为新药筛选建立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方法对免疫抑制ICR小鼠静脉注射临床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CaR,通过临床症状、生存情况、组织载菌量、组织病理、细胞因子分析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对模型评价。结果 CaR感染小鼠在接... 目的为新药筛选建立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方法对免疫抑制ICR小鼠静脉注射临床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CaR,通过临床症状、生存情况、组织载菌量、组织病理、细胞因子分析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对模型评价。结果 CaR感染小鼠在接种后第1天出现死亡,相比临床药敏菌株Ca S感染组,16 d观察期内动物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CaR,90.7%;Ca S,86.2%,P=0.158),但观察早期CaR组死亡比Ca S组快。感染第4天,不同组织均可检测到念珠菌,并发现与Ca S组相比,肾、脑组织载菌量具有显著性差异。真菌引起的典型肉芽肿样是肾、脑、心的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肾组织细胞因子,IL-1α、IL-6、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变化显著,与Ca S组比较,IL-1α和IFN-γ显著升高,TNF-α显著下降。CaR和Ca S感染小鼠给予10 mg/kg氟康唑治疗,死亡率分别为83.3%、37.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有望成为抗感染新药研发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感染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耳酮衍生物的合成及联合氟康唑抗耐药白色念珠菌活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沈云虹 陈红洁 +2 位作者 毛泽伟 黄正晓 虎春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4-568,共5页
查耳酮是活性天然产物中常见的化学骨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设计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香豆素片段的查耳酮衍生物5a~5h,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了体外联合氟康唑(fluconazole,FLC),抗耐药白色念珠菌作用... 查耳酮是活性天然产物中常见的化学骨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设计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香豆素片段的查耳酮衍生物5a~5h,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了体外联合氟康唑(fluconazole,FLC),抗耐药白色念珠菌作用评价。结果发现,该类化合物均具有协同FLC抗耐药白色念珠菌活性,特别是化合物5g与FLC联合用药的抗耐药白色念珠菌活性(MIC50=5.60μg/mL)远优于FLC单独用药的活性(MIC_(50)=200μg/mL),可作为抗真菌药物增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耳酮衍生物 合成 抗菌活性 白色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K1抑制剂GSK2334470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5
作者 刘伟 张秀秀 +6 位作者 韩研春 石俊义 姜婉藤 何志强 代彬 李雅楠 王胜正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8,86,共8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白念珠菌是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中较为常见的菌种之一.耐药性的产生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其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亟需开发抗耐药菌和生物被膜的新型药物.课题组通过药敏筛选实验发现化合物GSK2... 侵袭性真菌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白念珠菌是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中较为常见的菌种之一.耐药性的产生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其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亟需开发抗耐药菌和生物被膜的新型药物.课题组通过药敏筛选实验发现化合物GSK2334470(J1)单用时对耐药白念珠菌表现一定的抑制活性(MIC值范围为32~>128μg/mL),且在较高浓度时(64~256μg/mL)能明显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及损伤成熟生物被膜.进一步,通过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生长实验、存活实验、纸片扩散实验、生物被膜实验等证实J1与氟康唑合用后对耐药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均表现较好的协同抗菌作用,它们能协同抑制耐药白念珠菌的生长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初步的机制研究发现J1能增加耐药白念珠菌的细胞壁厚度,并且还能抑制其药物的外排.因此,进一步对化合物J1深入研究,有望发现新型抗耐药真菌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K1抑制剂 抗真菌活性 念珠菌 生物被膜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