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轨道车辆耐碰撞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39
1
作者
雷成
肖守讷
+1 位作者
罗世辉
张志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40,共10页
对轨道车辆耐碰撞性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列车碰撞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耐撞性车辆设计及评价标准进行论述。研究表明:我国在轨道车辆耐碰撞安全性技术研究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应在列车碰撞响应与车体结构...
对轨道车辆耐碰撞性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列车碰撞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耐撞性车辆设计及评价标准进行论述。研究表明:我国在轨道车辆耐碰撞安全性技术研究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应在列车碰撞响应与车体结构安全性关系、列车碰撞试验标准和试验设备、列车碰撞后脱轨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亟待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列车碰撞安全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耐碰撞性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机器学习的汽车吸能结构耐撞性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
1
2
作者
贺宏伟
余海燕
+1 位作者
高泽
饶卫雄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38,共10页
汽车零部件正向设计中,为快速预测所设计的吸能结构的碰撞吸能特性,以吸能盒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压溃变形仿真生成数据集,训练得到一种新的可识别几何结构和记忆时序特征的预测模型。模型通过基于图的编码器进行几何结构识别,采用长...
汽车零部件正向设计中,为快速预测所设计的吸能结构的碰撞吸能特性,以吸能盒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压溃变形仿真生成数据集,训练得到一种新的可识别几何结构和记忆时序特征的预测模型。模型通过基于图的编码器进行几何结构识别,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图卷积神经网络处理时序数据,并输出预测结果。对比表明:吸能盒压溃形态预测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一致,压溃变形量的预测精度可达95.33%,最大吸能值的预测精度可达99.98%。预测模型相较于有限元计算,其计算效率分别提高了174.5倍和210.5倍,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吸能盒的碰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吸能盒
耐碰撞性
有限元分析
机器学习
图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正面力传递路径的轿车车身结构耐撞性
被引量:
11
3
作者
刘钊
朱平
+1 位作者
喻明
卢家海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17-322,共6页
为了提高整车安全性,研究了某轿车车身结构耐撞性。分析了整车正面碰撞过程中碰撞力传递路径,利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对车身结构关键零件(前纵梁、保险杠横梁和冲撞盒)进行改进设计。利用LS-DYNA软件,根据中国新车评价...
为了提高整车安全性,研究了某轿车车身结构耐撞性。分析了整车正面碰撞过程中碰撞力传递路径,利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对车身结构关键零件(前纵梁、保险杠横梁和冲撞盒)进行改进设计。利用LS-DYNA软件,根据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碰撞安全法规,进行了100%刚性壁(RGB)正面碰撞和40%偏置可变形壁障(ODB)偏置碰撞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车身结构改进后,两种碰撞的前围板侵入量明显降低;两侧B柱加速度均减少;碰撞吸能增加(对100%RGB,增加9.8kJ;对40%ODB,增加3.3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结构
耐碰撞性
力传递路径
轿车车身
有限元法(FEM)
偏置可变形壁障(OD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Kriging模型的汽车前部结构的耐撞性优化
被引量:
26
4
作者
王国春
成艾国
+1 位作者
胡朝辉
钟志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8-212,共5页
以汽车前部结构主要板件的厚度为变量,采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生成100个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样本数据并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应用Kriging模拟法构建了前部结构的质量、B柱加速度最大值和最大吸能的近似模型。以B柱加速度最大值...
以汽车前部结构主要板件的厚度为变量,采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生成100个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样本数据并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应用Kriging模拟法构建了前部结构的质量、B柱加速度最大值和最大吸能的近似模型。以B柱加速度最大值为目标,以前部结构的质量、各板件厚度和最大吸能为约束,利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全局优化,最终得到一组前部板件厚度的最优组合,使B柱加速度最大值达到最小。Kriging模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满足耐撞性工程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正面
碰撞
耐
撞
性
优化
KRIGING模型
拉丁超立方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轨道车辆耐碰撞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39
1
作者
雷成
肖守讷
罗世辉
张志新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齿轮传动事业部
出处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4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5432)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B580004)
文摘
对轨道车辆耐碰撞性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列车碰撞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耐撞性车辆设计及评价标准进行论述。研究表明:我国在轨道车辆耐碰撞安全性技术研究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应在列车碰撞响应与车体结构安全性关系、列车碰撞试验标准和试验设备、列车碰撞后脱轨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亟待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列车碰撞安全性标准。
关键词
轨道车辆
耐碰撞性
发展方向
Keywords
rail vehicles crashworthiness development direction
分类号
U270.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机器学习的汽车吸能结构耐撞性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
1
2
作者
贺宏伟
余海燕
高泽
饶卫雄
机构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38,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E0208000)。
文摘
汽车零部件正向设计中,为快速预测所设计的吸能结构的碰撞吸能特性,以吸能盒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压溃变形仿真生成数据集,训练得到一种新的可识别几何结构和记忆时序特征的预测模型。模型通过基于图的编码器进行几何结构识别,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图卷积神经网络处理时序数据,并输出预测结果。对比表明:吸能盒压溃形态预测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一致,压溃变形量的预测精度可达95.33%,最大吸能值的预测精度可达99.98%。预测模型相较于有限元计算,其计算效率分别提高了174.5倍和210.5倍,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吸能盒的碰撞性能。
关键词
汽车吸能盒
耐碰撞性
有限元分析
机器学习
图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Keywords
energy-absorbing box
crashworthiness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machine learning
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s
long short-term memory
分类号
U463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TP18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正面力传递路径的轿车车身结构耐撞性
被引量:
11
3
作者
刘钊
朱平
喻明
卢家海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数字化汽车车身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17-322,共6页
文摘
为了提高整车安全性,研究了某轿车车身结构耐撞性。分析了整车正面碰撞过程中碰撞力传递路径,利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对车身结构关键零件(前纵梁、保险杠横梁和冲撞盒)进行改进设计。利用LS-DYNA软件,根据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碰撞安全法规,进行了100%刚性壁(RGB)正面碰撞和40%偏置可变形壁障(ODB)偏置碰撞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车身结构改进后,两种碰撞的前围板侵入量明显降低;两侧B柱加速度均减少;碰撞吸能增加(对100%RGB,增加9.8kJ;对40%ODB,增加3.3kJ)。
关键词
汽车安全
结构
耐碰撞性
力传递路径
轿车车身
有限元法(FEM)
偏置可变形壁障(ODB)
Keywords
vehicle safety
structural crashworthiness
force transmission path
passenger car-body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offset deformable barrier (ODB)
分类号
U491.6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Kriging模型的汽车前部结构的耐撞性优化
被引量:
26
4
作者
王国春
成艾国
胡朝辉
钟志华
机构
湖南大学
出处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8-212,共5页
基金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囯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项目(60870002)
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531105050037)资助
文摘
以汽车前部结构主要板件的厚度为变量,采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生成100个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样本数据并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应用Kriging模拟法构建了前部结构的质量、B柱加速度最大值和最大吸能的近似模型。以B柱加速度最大值为目标,以前部结构的质量、各板件厚度和最大吸能为约束,利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全局优化,最终得到一组前部板件厚度的最优组合,使B柱加速度最大值达到最小。Kriging模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满足耐撞性工程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
汽车
正面
碰撞
耐
撞
性
优化
KRIGING模型
拉丁超立方
模拟退火算法
Keywords
vehicles
crashworthiness in frontal crash
optimization
Kriging model
Latin hypercube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分类号
U467.1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轨道车辆耐碰撞性研究进展
雷成
肖守讷
罗世辉
张志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机器学习的汽车吸能结构耐撞性智能预测方法
贺宏伟
余海燕
高泽
饶卫雄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正面力传递路径的轿车车身结构耐撞性
刘钊
朱平
喻明
卢家海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Kriging模型的汽车前部结构的耐撞性优化
王国春
成艾国
胡朝辉
钟志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