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智操作影响痛阈和耐痛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1-262,共2页
目的 :探讨心智操作对痛阈和耐痛阈的影响。以 1 0 1名大学生为被试 ,实验先后对被试进行两种不同条件下的痛阈和耐痛阈测定。第一为未进行心智操作的测定 ,第二为进行心智操作的测定。结果 :未进行心智操作的痛阈和耐痛阈的均值低于进... 目的 :探讨心智操作对痛阈和耐痛阈的影响。以 1 0 1名大学生为被试 ,实验先后对被试进行两种不同条件下的痛阈和耐痛阈测定。第一为未进行心智操作的测定 ,第二为进行心智操作的测定。结果 :未进行心智操作的痛阈和耐痛阈的均值低于进行心智操作的痛阈和耐痛阈的均值 ,差异具有显著性 ;未进行心智操作痛阈和耐痛阈≥ 5m A的百分率低于进行心智操作痛阈和耐痛阈≥ 5m A的百分率 ,差异也具有显著性。结论 :心智操作是一种减轻疼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操作 耐痛阈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面积探头测量人体压痛阈影响因素及正常参考值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段光友 郭珊娜 +1 位作者 张昱昊 张咸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分析0.1 cm2小面积探头用于压痛阈测量的影响因素,并计算其正常参考值。方法:以武汉某校男女各5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为受试者,采用0.1 cm2探头的压力测痛仪,选定右侧前臂两个测痛点,测量两处皮脂厚度、压痛痛觉和耐痛阈值,然后分析... 目的:分析0.1 cm2小面积探头用于压痛阈测量的影响因素,并计算其正常参考值。方法:以武汉某校男女各5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为受试者,采用0.1 cm2探头的压力测痛仪,选定右侧前臂两个测痛点,测量两处皮脂厚度、压痛痛觉和耐痛阈值,然后分析影响压痛阈的因素并计算其正常参考值。结果:女性受试者两测痛点处压痛阈值比男性低(P<0.001);各测痛点压痛阈值与测痛点处皮脂厚度(P<0.05)呈正相关;纳入受试者测痛点1处压痛阈值低于测痛点2(P<0.001);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性别受试者两测痛点处压痛阈值95%正常参考值。结论:0.1 cm2探头用于压痛阈测量受到性别、测痛点深部组织结构及皮脂厚度的影响;本研究所得的正常参考值可为今后0.1 cm2探头用于临床压痛测量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头表面积 耐痛阈 正常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阿片样受体A118G基因多态性对男性手术患者电刺激痛觉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卫 张豪勇 +4 位作者 阚全程 常琰子 王中玉 袁静静 储勤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μ阿片受体基因A118G(OPRM1A118G)多态性对男性手术患者电刺激痛阈和耐痛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腹部手术男性患者132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OPRM1A118G多态性。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野生... 目的:探讨人类μ阿片受体基因A118G(OPRM1A118G)多态性对男性手术患者电刺激痛阈和耐痛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腹部手术男性患者132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OPRM1A118G多态性。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野生纯合子(A/A)(n=56)、突变杂合子(A/G)(n=60)和突变纯合子(G/G)(n=16)。采用电刺激测定3组患者痛阈和耐痛阈。结果:G等位基因频率为34.8%。3种基因患者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65,P=0.610)。3种基因型患者耐痛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36,P=0.025),G/G型患者耐痛阈高于A/A型和A/G型(P<0.05);A/G型耐痛阈高于A/A组(P<0.05)。结论:OPRM1A118G等位基因突变可提高男性手术患者电刺激痛的耐痛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阿片样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电刺激 耐痛阈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511基因多态性与妇科手术患者电刺激痛觉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治松 李秀杰 +1 位作者 张卫 阚全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92-793,共2页
目的探讨IL-1β-511基因多态性与妇科手术患者术前痛阈及耐痛阈的关系。方法择期腹式子宫全切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50例,年龄20-50岁,ASAⅠ或Ⅱ级。术前应用电刺激仪进行痛阈及耐痛阈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 目的探讨IL-1β-511基因多态性与妇科手术患者术前痛阈及耐痛阈的关系。方法择期腹式子宫全切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50例,年龄20-50岁,ASAⅠ或Ⅱ级。术前应用电刺激仪进行痛阈及耐痛阈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进行IL-1β-511基因多态性位点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三组:C/C组(野生纯合子组),C/T组(杂合子组),T/T组(突变型纯合子组)。结果共208例患者检测出基因型,其中C/C组54例,C/T组107例,T/T组47例,三组痛阈和耐痛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D-1β-511基因多态性不影响妇科患者电刺激痛觉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511基因多态性 耐痛阈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阿片受体基因A118G多态性对患者电刺激痛觉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中玉 张豪勇 +4 位作者 常琰子 袁静静 李治松 张卫 阚全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μ阿片受体基因A118G(OPRM1A118G)多态性对手术患者电刺激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腹部手术患者162例,ASAⅠ或Ⅱ级,男72例,女90例。采用电刺激测定患者痛阈和耐痛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 目的探讨μ阿片受体基因A118G(OPRM1A118G)多态性对手术患者电刺激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腹部手术患者162例,ASAⅠ或Ⅱ级,男72例,女90例。采用电刺激测定患者痛阈和耐痛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进行OPRM1A118G多态性位点的检测。结果共三种基因型:野生型纯合子(A/A)79例(男31例,女48例),突变型杂合子(A/G)64例(男34例,女30例),突变型纯合子(G/G)19例(男7例,女12例)。G等位基因频率为31.5%(男性33.3%,女性30.0%)。不同基因型患者年龄、BMI、痛阈和耐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男性患者痛阈和耐痛阈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或P<0.01)。结论 OPRM1A118G等位基因突变对患者电刺激的痛阈和耐痛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阿片受体 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 电刺激 耐痛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