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旱地与补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耐旱性评价
1
作者
孙宪印
吕广德
+9 位作者
亓晓蕾
徐加利
孙盈盈
米勇
牟秋焕
尹逊栋
张继波
王瑞霞
钱兆国
高明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从不同小麦品系中筛选耐旱性强且具有高产稳产特性的基因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22—2023年在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马庄试验农场开展田间试验,以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系为材料,设置自然干旱和补灌条件2个处理,以旱地与...
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从不同小麦品系中筛选耐旱性强且具有高产稳产特性的基因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22—2023年在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马庄试验农场开展田间试验,以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系为材料,设置自然干旱和补灌条件2个处理,以旱地与补灌条件下产量为基础,采用平均产量(MP)、几何平均产量(GMP)、抗旱系数(DRC)、抗旱指数(DRI)和干旱耐受指数(STI)共5个抗旱性指标对不同品系进行比较和抗旱性分级。结果表明,对比不同品系的干旱指标数值的大小与位次变化,V7、V14、V2和V12基因型排名靠前,具有高产、稳产特点。同时STI、GMP、MP指标与旱地产量和补灌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表现出较好的产量一致性;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均进一步明确了这些基因型的耐旱及高产稳产特性。综上,在干旱与补灌条件下,STI、GMP、MP和DRI指标可用于耐旱高产基因型的鉴别和分级,综合利用5种抗旱指标筛选出耐旱高产品系分别为V7、V14、V2和V12,各品系抗旱性级别分别为1、2、2级和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干旱胁迫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耐旱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甜荞资源萌发期耐旱性鉴定体系建立与种质筛选
被引量:
8
2
作者
侯泽豪
卢奕霏
+4 位作者
孙坤坤
王书平
张迎新
刘志雄
方正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2,共8页
为了探索荞麦萌发期耐旱性鉴定胁迫浓度与鉴定指标,建立甜荞萌发期耐旱性鉴定体系,筛选优异种质资源,以80份不同来源的甜荞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PEG6000胁迫浓度(10%、20%、25%和30%),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对甜荞种子萌发和生长...
为了探索荞麦萌发期耐旱性鉴定胁迫浓度与鉴定指标,建立甜荞萌发期耐旱性鉴定体系,筛选优异种质资源,以80份不同来源的甜荞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PEG6000胁迫浓度(10%、20%、25%和30%),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对甜荞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胁迫(10%PEG6000)对甜荞种子的萌发率和根的生长影响较小,萌发抗旱指数变幅为80.92%~109.31%,对部分品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PEG6000高渗溶液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萌发抗旱指数、株高和根长等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20%PEG6000溶液胁迫下,萌发抗旱指数为50.82%~101.62%,在25%PEG6000溶液胁迫下各品种的萌发抗旱指数均在50%以下,当浓度达到30%时,萌发抗旱指数均在5%以下,显著抑制了种子的萌发,20%PEG6000溶液为荞麦萌发期耐旱性鉴定的适宜浓度;种子的相对发芽率、萌发抗旱指数、相对根长指数和根长胁迫指数4个指标与甜荞耐旱性等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4、-0.85和0.85,可作为甜荞萌发期耐旱性鉴定的有效指标;通过对80份甜荞种质资源进行耐旱性鉴定,共筛选到耐旱性极强的种质资源3份(3.75%),耐旱型种质13份(16.25%),耐旱性较弱种质33份(41.25%),敏感型种质31份(3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旱性
鉴定体系
耐旱性
鉴定
指标
耐旱种质筛选
甜荞
萌发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旱地与补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耐旱性评价
1
作者
孙宪印
吕广德
亓晓蕾
徐加利
孙盈盈
米勇
牟秋焕
尹逊栋
张继波
王瑞霞
钱兆国
高明刚
机构
泰安市农业科学院
山东省气候中心
潍坊学院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基金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03-61)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DAIT-01-05)
+1 种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GNC2302)
泰安市科技创新发展项目(2020NS078)。
文摘
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从不同小麦品系中筛选耐旱性强且具有高产稳产特性的基因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22—2023年在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马庄试验农场开展田间试验,以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系为材料,设置自然干旱和补灌条件2个处理,以旱地与补灌条件下产量为基础,采用平均产量(MP)、几何平均产量(GMP)、抗旱系数(DRC)、抗旱指数(DRI)和干旱耐受指数(STI)共5个抗旱性指标对不同品系进行比较和抗旱性分级。结果表明,对比不同品系的干旱指标数值的大小与位次变化,V7、V14、V2和V12基因型排名靠前,具有高产、稳产特点。同时STI、GMP、MP指标与旱地产量和补灌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表现出较好的产量一致性;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均进一步明确了这些基因型的耐旱及高产稳产特性。综上,在干旱与补灌条件下,STI、GMP、MP和DRI指标可用于耐旱高产基因型的鉴别和分级,综合利用5种抗旱指标筛选出耐旱高产品系分别为V7、V14、V2和V12,各品系抗旱性级别分别为1、2、2级和1级。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干旱胁迫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耐旱性指标
Keywords
wheat
genotype
drought stres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drought tolerant index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275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S32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甜荞资源萌发期耐旱性鉴定体系建立与种质筛选
被引量:
8
2
作者
侯泽豪
卢奕霏
孙坤坤
王书平
张迎新
刘志雄
方正武
机构
长江大学农学院/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1755,31571736)。
文摘
为了探索荞麦萌发期耐旱性鉴定胁迫浓度与鉴定指标,建立甜荞萌发期耐旱性鉴定体系,筛选优异种质资源,以80份不同来源的甜荞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PEG6000胁迫浓度(10%、20%、25%和30%),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对甜荞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胁迫(10%PEG6000)对甜荞种子的萌发率和根的生长影响较小,萌发抗旱指数变幅为80.92%~109.31%,对部分品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PEG6000高渗溶液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萌发抗旱指数、株高和根长等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20%PEG6000溶液胁迫下,萌发抗旱指数为50.82%~101.62%,在25%PEG6000溶液胁迫下各品种的萌发抗旱指数均在50%以下,当浓度达到30%时,萌发抗旱指数均在5%以下,显著抑制了种子的萌发,20%PEG6000溶液为荞麦萌发期耐旱性鉴定的适宜浓度;种子的相对发芽率、萌发抗旱指数、相对根长指数和根长胁迫指数4个指标与甜荞耐旱性等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4、-0.85和0.85,可作为甜荞萌发期耐旱性鉴定的有效指标;通过对80份甜荞种质资源进行耐旱性鉴定,共筛选到耐旱性极强的种质资源3份(3.75%),耐旱型种质13份(16.25%),耐旱性较弱种质33份(41.25%),敏感型种质31份(38.75%)。
关键词
耐旱性
鉴定体系
耐旱性
鉴定
指标
耐旱种质筛选
甜荞
萌发期
Keywords
drought tolerance indentification system
drought tolerance indices,drought tolerance identification
common buckwheat
germination period
分类号
S517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旱地与补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耐旱性评价
孙宪印
吕广德
亓晓蕾
徐加利
孙盈盈
米勇
牟秋焕
尹逊栋
张继波
王瑞霞
钱兆国
高明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甜荞资源萌发期耐旱性鉴定体系建立与种质筛选
侯泽豪
卢奕霏
孙坤坤
王书平
张迎新
刘志雄
方正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