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2激光灸耐受温度及耐受时间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小博 陆琛斐 +3 位作者 魏建子 王瀚文 毛慧娟 沈雪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1期2429-2431,共3页
目的:观察小功率CO2激光灸重复照射足三里穴时耐受温度与耐受时间的变化规律,为CO2激光灸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应用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10.6μm CO2激光灸重复照射8次时的30名健康人右、左足三里穴的耐受时间与耐... 目的:观察小功率CO2激光灸重复照射足三里穴时耐受温度与耐受时间的变化规律,为CO2激光灸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应用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10.6μm CO2激光灸重复照射8次时的30名健康人右、左足三里穴的耐受时间与耐受温度,并与温和灸重复熏灼8次的每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温和灸两侧足三里穴耐受温度均随温和灸重复熏灼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而耐受时间均随温和灸重复熏灼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CO2激光灸左右侧足三里穴耐受温度随重复照射次数的变化不大,而耐受时间随重复照射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与温和灸相比,CO2激光灸各次重复照射时的耐受温度均显著小于温和灸(P<0.01),耐受时间显著短于温和灸(P<0.01)。结论:本试验所用CO2激光灸照射面积过小,功率密度偏大,应采用散焦等办法降低CO2激光束的功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激光穴位照射 耐受温度 耐受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鲷与黑鲷及杂交F_1耐受温度、生长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蒋宏雷 吴雄飞 《现代渔业信息》 2009年第2期26-28,共3页
本文通过对真鲷、黑鲷及真鲷♀×黑鲷♂杂交的F1耐高温、低温的比较,杂交F1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能安全度夏和过冬;通过三者之间生长测量,真鲷和杂交F1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黑鲷,从体重增长比较杂交F1增重速度比黑鲷快30%以上,但低于... 本文通过对真鲷、黑鲷及真鲷♀×黑鲷♂杂交的F1耐高温、低温的比较,杂交F1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能安全度夏和过冬;通过三者之间生长测量,真鲷和杂交F1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黑鲷,从体重增长比较杂交F1增重速度比黑鲷快30%以上,但低于真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黑鲷 杂交F1耐受温度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驯化对拉氏大吻[鱼岁]幼鱼生长和温度耐受性的影响
3
作者 薄其康 白晓慧 +4 位作者 汪笑宇 刘克明 何晓旭 裴玥 张韦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探究不同驯化温度对拉氏大吻[鱼岁]幼鱼生长和温度耐受性的影响,将初始体质量(7.96±1.84)g的拉氏大吻[鱼岁]饲养在室内1.0 m×0.6 m×0.8 m、水深0.6 m的循环水养殖箱中(每箱40尾),于20、25、28℃下,研究温度对幼体生长... 为探究不同驯化温度对拉氏大吻[鱼岁]幼鱼生长和温度耐受性的影响,将初始体质量(7.96±1.84)g的拉氏大吻[鱼岁]饲养在室内1.0 m×0.6 m×0.8 m、水深0.6 m的循环水养殖箱中(每箱40尾),于20、25、28℃下,研究温度对幼体生长、肝脏、前肠消化酶和转氨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在直径25 cm、水深20 cm的10 L圆桶中(每桶15尾幼鱼),于15、20、25、28℃下研究温度驯化对幼鱼的临界温度、驯化反应率和温度耐受区域面积。结果显示:经过33 d驯化养殖,拉氏大吻[鱼岁]幼鱼在水温20℃和25℃时均能正常生长,在25℃下生长最好,28℃时出现死亡,存活率为86.67%;相较于初始生长参数,水温20℃和25℃组的终末体质量[分别为(9.13±2.22)g和(10.01±2.74)g]、终末体长[分别为(8.64±0.73)cm和(8.89±0.82)cm]和终末全长[分别为(10.18±0.79)cm和(10.49±0.95)cm]均显著增长,水温28℃组幼鱼增长不显著。3个驯化组幼鱼肝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25℃组幼鱼肝脏、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肠道淀粉酶和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个驯化组(P<0.05)。幼鱼谷丙转氨酶活性在水温28℃时显著降低(P<0.05),谷草转氨酶活性随驯化温度的升高呈现先显著降低后显著升高的趋势。温度驯化影响幼鱼温度耐受性,最大临界温度和最小临界温度均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高温驯化反应率最大值和低温驯化反应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5~28℃(0.86)和20~25℃(0.60)内。幼鱼温度耐受区域面积为403.77℃~2。试验结果表明,拉氏大吻[鱼岁]具有较强的温度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氏大吻[鱼岁] 温度耐受 驯化温度 生长性能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制品中分离的阪崎肠杆菌温度耐受性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彬 邵碧英 +5 位作者 黄晓蓉 郑晶 吴谦 汤敏英 张体银 黄嫦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60-464,共5页
对从奶制品中分离的65株阪崎肠杆菌的培养特征、生化鉴定、温度耐受性等进行分析研究,比较来源不同的菌株在生物学特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了解从奶制品中分离的阪崎肠杆菌的热耐受情况、60℃存活时间以及4℃低温的耐受情况。结果表明,阪... 对从奶制品中分离的65株阪崎肠杆菌的培养特征、生化鉴定、温度耐受性等进行分析研究,比较来源不同的菌株在生物学特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了解从奶制品中分离的阪崎肠杆菌的热耐受情况、60℃存活时间以及4℃低温的耐受情况。结果表明,阪崎肠杆菌热耐受性与菌落形态特征、表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65株菌都表现较为耐热和能够耐受4℃低温3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制品 阪崎肠杆菌 温度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螯螯虾对温度耐受性的试验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志新 陈孝煊 李明 《水利渔业》 1997年第3期12-13,共2页
测定了红螯螯虾幼虾和虾苗对温度的耐受性。38℃时,虾苗仅能存活4d,幼虾仅能存活3d;35℃15 d 后虾苗存活40%,幼虾存活70%。25℃时,虾苗和幼虾的成活率分别为93.3%和100%。15℃时15 d 后虾苗存活63.3%,幼虾存活100%。10℃时虾苗8 d 后全... 测定了红螯螯虾幼虾和虾苗对温度的耐受性。38℃时,虾苗仅能存活4d,幼虾仅能存活3d;35℃15 d 后虾苗存活40%,幼虾存活70%。25℃时,虾苗和幼虾的成活率分别为93.3%和100%。15℃时15 d 后虾苗存活63.3%,幼虾存活100%。10℃时虾苗8 d 后全部死亡。幼虾15 d后存活90%。幼虾8℃时,15 d 后存活20%,5℃时4 d 全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温度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群体花鲈幼鱼温度耐受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胡彦波 李昀 +5 位作者 温海深 孙亚龙 徐扬涛 王旭 陈守温 方秀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7,共7页
为研究不同驯化温度下2个群体(北方群体N、南方群体S)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的热耐受特征,本实验设置了3组驯化温度(15、20和25℃),采用临界温度法对花鲈幼鱼(N:(6.42±0.31)g,S:(6.02±0.31)g)进行温度耐受性研究。... 为研究不同驯化温度下2个群体(北方群体N、南方群体S)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的热耐受特征,本实验设置了3组驯化温度(15、20和25℃),采用临界温度法对花鲈幼鱼(N:(6.42±0.31)g,S:(6.02±0.31)g)进行温度耐受性研究。研究表明,在3组驯化温度下(15、20和25℃)花鲈幼鱼最大临界温度(CTmax)/和最小临界温度(CTmin)/℃分别为N:37.09、37.89、38.53℃和0.93、2.83、5.23℃;S:37.10、37.63、38.03℃和1.18、3.27、6.00℃。在3组驯化温度条件下,温度耐受幅N>S,在15℃驯化条件下,N、S花鲈幼鱼温度耐受幅最大,分别为36.16和35.91℃;在15~25℃范围内,N、S的高温驯化反应率分别为0.144、0.093、低温驯化反应率分别为0.430、0.482;N、S花鲈幼鱼的热耐受区域面积分别为348.950和341.675℃~2。实验结果表明,南北方花鲈幼鱼群体的最大临界温度和最小临界温度都与驯化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相同的驯化温度下,北方幼鱼和南方幼鱼最大临界温度无显著差异,北方幼鱼的最小临界温度明显低于南方幼鱼,且驯化温度明显影响花鲈幼鱼的温度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驯化温度 北方群体 南方群体 温度耐受 临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鳟和硬头鳟幼鱼对温度的耐受性 被引量:9
7
作者 姜旭阳 董双林 +1 位作者 刘骋跃 周演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2,共6页
利用黄海冷水团进行鲑鳟鱼类养殖,养殖种类的选择极其重要。本实验分别选取了体重2~120g陆封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洄游型硬头鳟(O.mykiss),以14℃为起始水温,以1℃/24h的速率分别升温和降温,从而获得两类鱼的高温临界温度和... 利用黄海冷水团进行鲑鳟鱼类养殖,养殖种类的选择极其重要。本实验分别选取了体重2~120g陆封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洄游型硬头鳟(O.mykiss),以14℃为起始水温,以1℃/24h的速率分别升温和降温,从而获得两类鱼的高温临界温度和低温停食温度。研究显示,虹鳟和硬头鳟的高温临界温度和低温停食温度受其生态类型、体重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虹鳟和硬头鳟的高温临界温度和停食温度均在体重2g时最高,并随体重增加逐渐降低;虹鳟的最高临界温度显著高于硬头鳟,而停食温度显著低于硬头鳟。研究结果表明,虹鳟与硬头鳟的温度耐受范围重叠,但前者的温度耐受范围宽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硬头鳟 体重 高温临界温度 低温停食温度 温度耐受 黄海冷水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腹海马温度耐受性及不同温度对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罗辉玉 祁剑飞 +5 位作者 郑乐云 吴水清 林金波 陈欣欣 黄枫淇 王庆 《渔业研究》 2021年第5期480-486,共7页
为探讨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的温度耐受力,设置初始水温为16℃、以1℃/d的速度升温或降温实验分别胁迫三种不同规格的膨腹海马,进行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生长比较。结果表明:小规格、中规格、大规格膨腹海马的半致死高温分别为... 为探讨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的温度耐受力,设置初始水温为16℃、以1℃/d的速度升温或降温实验分别胁迫三种不同规格的膨腹海马,进行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生长比较。结果表明:小规格、中规格、大规格膨腹海马的半致死高温分别为26.2℃、26.7℃、28.2℃,半致死低温分别为4.9℃、3.9℃、3.1℃;极限最高温分别为26.9℃、27.2℃、28.7℃,极限最低温为3.2℃、2.8℃、2.0℃;耐温幅度分别为23.7℃、24.4℃、26.7℃。设置10℃、13℃、16℃、19℃、22℃共5个温度梯度,对膨腹海马进行为期84 d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6℃组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72.22%和1.84%,显著高于10℃组、13℃组和22℃组;19℃组的特定生长率与16℃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存活率仅为63.33%,综合存活率与特定生长率2项指标,得出膨腹海马的最适养殖温度为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腹海马 温度耐受 最适温度 生长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山羊冷冻精子质膜、DNA完整性和温度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吕春荣 Allai Larbi +2 位作者 李俊喜 洪琼花 权国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0,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对山羊冷冻精子质膜、DNA完整性和温度耐受性的影响。采用假阴道法采集8只云上黑山羊精液,用含不同浓度(0、0.1、1、10和20μmol//L)白藜芦醇的Optidyl稀释液稀释后进行细管分装,对照组不添加白藜芦醇。在5℃平衡4 ... 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对山羊冷冻精子质膜、DNA完整性和温度耐受性的影响。采用假阴道法采集8只云上黑山羊精液,用含不同浓度(0、0.1、1、10和20μmol//L)白藜芦醇的Optidyl稀释液稀释后进行细管分装,对照组不添加白藜芦醇。在5℃平衡4 h后,将细管于液氮蒸气中预冻10 min,最后在液氮中保存30 d。37℃水浴解冻后,采用低渗耐受性试验检测质膜完整性和温度耐受性,精子染色质扩散法检测DNA碎片率等指标。结果显示,10μmol/L白藜芦醇冷冻组精子弯尾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而其他各冷冻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0μmol/L白藜芦醇冷冻组精子DNA碎片率极显著高于鲜精组(P<0.01),极显著低于未添加白藜芦醇冷冻组(P<0.01)。温度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冷冻组精子37℃水浴1 h后的精子弯尾率以10μmol/L冷冻组最高,与其他各冷冻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精子弯尾率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当孵育4 h时,10μmol/L白藜芦醇冷冻组精子弯尾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透射电镜结果表明,10μmol/L白藜芦醇组精子质膜完整率显著高于不添加白藜芦醇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白藜芦醇可显著改善山羊冻精质膜状态、DNA完整率和温度耐受性,其最佳作用浓度为10μmol/L,但白藜芦醇是否能改善山羊冻精的人工授精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精液 白藜芦醇 冷冻 质膜 DNA 温度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温度耐受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鸿波 何永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80-83,共4页
昆虫属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昆虫对温度胁迫的适应能力直接决定其种群动态和地理分布。为科学评价昆虫的温度耐受性,对已报道的有关昆虫温度耐受性评价方法进行全面总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
关键词 温度耐受 评价方法 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福寿螺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高低温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倩倩 李迦南 +3 位作者 赵星星 蒲佳佳 乔东东 俞晓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54-1760,共7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福寿螺在我国及全球进一步扩散。极强的生态耐受力及快速适应力是福寿螺能够在入侵地区迅速扩散的重要原因。其中,环境温度对福寿螺的生存、生长、发育及繁殖至关重要,是影响福寿螺分布、扩散及暴发的重要因素之...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福寿螺在我国及全球进一步扩散。极强的生态耐受力及快速适应力是福寿螺能够在入侵地区迅速扩散的重要原因。其中,环境温度对福寿螺的生存、生长、发育及繁殖至关重要,是影响福寿螺分布、扩散及暴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综述温度耐受范围的基础上,总结了福寿螺高低温适应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并对从温度适应性角度揭示入侵机制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当前,福寿螺温度适应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主要针对化合物以及相关酶活性变化开展,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HSP基因的表达差异上。在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完成测序的基础上,福寿螺快速适应性进化的生理生态耐受性机制和表型可塑性机制有待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耐受 小分子化合物 保护酶 热休克蛋白 生物入侵 福寿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温度波动对麦长管蚜生理生态表型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邢鲲 张树明 +1 位作者 赵飞 张建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7-375,共9页
昼夜温度波动变化是气候变暖的主要特征之一,昼夜变温幅度对生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与恒温研究相比,变温幅度对昆虫生活史特征影响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本研究模拟自然界24 h温度变化,并首次全面研究了相同平均温度(22℃... 昼夜温度波动变化是气候变暖的主要特征之一,昼夜变温幅度对生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与恒温研究相比,变温幅度对昆虫生活史特征影响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本研究模拟自然界24 h温度变化,并首次全面研究了相同平均温度(22℃)下不同变温幅度(±0℃、±6℃、±12℃)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生理指标(温度耐受性、呼吸)与生态指标(发育、存活、寿命、繁殖、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变温幅度±0℃和±12℃相比,变温幅度±6℃显著提高了麦长管蚜整体存活、寿命、繁殖以及净增值率与世代周期。与其它处理相比,较大变温幅度±12℃显著阻碍了麦长管蚜若虫发育,抑制了整体存活,缩短了寿命,降低了繁殖量,且显著降低了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值率与世代周期。但是,较大变温幅度±12℃,显著提高了成蚜的耐热、耐寒性与CO_(2)呼吸速率。研究还发现,在不同变温幅度中,麦长管蚜成蚜耐寒性的提高是以寿命为代价的。由此可见,以往以恒温为基础的昆虫种群表型及数量动态预测模型均存在局限,昼夜变温幅度作为必要因素,应考虑纳入种群表型及数量动态预测模型中,从而提高昆虫田间发生情况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与气候变化对生物的风险评估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温幅度 麦长管蚜 生活史 温度耐受 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富集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无创性产前诊断β地中海贫血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青青 张媛 +2 位作者 章钧 郝秀兰 侯红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61-1867,共7页
目的:评价富集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的实验平台在母血浆中富集、鉴定胎儿游离DNA的适用范围。方法:(1)筛选与父源性β地中海贫血基因连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利用Haploview软件对20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其中CD41-42型11例,IVS-II-... 目的:评价富集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的实验平台在母血浆中富集、鉴定胎儿游离DNA的适用范围。方法:(1)筛选与父源性β地中海贫血基因连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利用Haploview软件对20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其中CD41-42型11例,IVS-II-654型9例)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HBB基因)进行SNP与单倍型自动化分析,检索出HBB基因内杂合度较高的SNP位点并检测与CD41-42位点及IVS-II-654位点连锁的SNP位点。(2)选取4例孕妇外周血标本,且夫妇双方为不同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利用快速耐受温度-低变性温度共扩增PCR技术(TT-FAST-COLD-PCR)检测父源性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为IVS-II-654型的孕妇外周血标本,若未直接检测到IVS-II-654位点,则检测仅与IVS-II-654位点连锁的SNP位点;同样的原理,利用完全耐受温度-低变性温度共扩增技术(TT-FULL-COLD-PCR)检测父源性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为CD41-42型的孕妇外周血标本;同时利用普通PCR技术对上述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检测出IVS-II654位点与rs7480526位点连锁9例;CD41-42位点与rs10768683位点连锁11例;(2)通过TT-FAST-COLD-PCR技术在孕妇外周血中检测出1例父源性致病突变基因(IVS-II-654位点),另外1例未直接检测到父源性致病突变基因,但检测到与其连锁的SNP位点(rs7480526位点),与羊水细胞培养检测结果一致,检出率为100%(2/2);通过TT-FULL-COLD-PCR技术在孕妇外周血中检测出2例父源性致病突变基因(CD41-42位点),与羊水细胞培养检测结果一致,检出率为100%(2/2);而普通PCR技术均未检测到上述父源性致病突变基因及与父源性等位基因连锁的SNP位点。结论:TT-COLD-PCR技术适用于富集母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突变,可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单基因遗传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性产前诊断 胎儿游离DNA 耐受温度-低变性温度共扩增技术 Β地中海贫血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 生长性能优
14
《海洋与渔业》 2022年第4期42-43,共2页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属鲽形目、鲆科、菱鲽属,是原产于欧洲的著名海水养殖良种,具有生长迅速快、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于1992年引入我国,并在工厂化养殖方面取得重大成功,产生年产量达6万多吨,年产值逾40亿元。大菱鲆...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属鲽形目、鲆科、菱鲽属,是原产于欧洲的著名海水养殖良种,具有生长迅速快、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于1992年引入我国,并在工厂化养殖方面取得重大成功,产生年产量达6万多吨,年产值逾40亿元。大菱鲆为冷水性鱼类,最适生长温度为14~17℃,其养殖耐受温度范围较窄,温度对大菱鲆养殖以及育苗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冷水性鱼类 工厂化养殖 生长性能 鲽形目 耐受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甘油酯脂肪酶PrLip的重组表达及酶学性质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晓慧 蓝东明 王永华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8,共9页
偏甘油酯脂肪酶因其独特的底物偏好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从食品安全菌娄地青霉的基因组中发现了一个假定的偏甘油酯脂肪酶prlip基因,通过全基因合成技术获得该酶基因序列,并构建了PrLip组成型表达的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工程菌在3... 偏甘油酯脂肪酶因其独特的底物偏好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从食品安全菌娄地青霉的基因组中发现了一个假定的偏甘油酯脂肪酶prlip基因,通过全基因合成技术获得该酶基因序列,并构建了PrLip组成型表达的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工程菌在30℃发酵培养60 h,发酵活力达到22.26 U/mL。利用阴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获得纯度大于90%的脂肪酶PrLip。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反应pH值为7.0,40℃的半衰期为6 h,水解及酯化反应证实PrLip是一种偏甘油酯脂肪酶。脂肪酶PrLip具有良好的温度耐受性及对大多数表面活性剂的耐受性,使其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甘油酯脂肪酶 娄地青霉 组成型表达 毕赤酵母 酶学性质 温度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