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外周血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DC-STAMP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剑雯 曾志勇 陈君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4-480,共7页
目的:诱导培养人外周血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s)并动态观察TolDCs诱导过程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1)免疫磁珠分选法获得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采用细胞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地塞米松和LPS... 目的:诱导培养人外周血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s)并动态观察TolDCs诱导过程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1)免疫磁珠分选法获得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采用细胞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地塞米松和LPS联合培养诱导TolDCs;(2)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83、CD86和CD14的表达,并将培养的细胞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3)采用实时定量PCR对TolDCs诱导培养过程中DC-STAMP mRNA表达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CD14+单核细胞GM-CSF、IL-4、脂多糖诱导培养后胞体变大,出现树枝状突起,为典型的成熟DCs形态,加地塞米松诱导培养后胞体亦变大,但未见明显树枝状突起,缺乏典型的成熟DCs形态;(2)CD14+单核细胞经GM-CSF、IL-4培养后使CD83和CD86表达上调,CD14表达下调,加Dex联合诱导培养后DCs表面CD83、CD86表达下调,CD14表达上调,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增殖反应明显减弱,显示TolDCs的免疫表型和功能特性;(3)CD14+单核细胞经GM-CSF、IL-4培养后DC-STAMP mRNA的表达水平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加入地塞米松联合诱导后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采用GM-CSF、IL-4和地塞米松联合培养可诱导TolDCs生成,DC-STAMP可能与DCs的致耐受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单核细胞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DC-STAMP MRNA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HIP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对BDC2.5 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祁颜艳 顾愹 杨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13-920,共8页
目的:探究负载HIP(hybrid insulin peptide)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tolDC)对致糖尿病性BDC2.5 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因子诱导生成NOD(non-obese diabetic)小鼠骨髓细胞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 目的:探究负载HIP(hybrid insulin peptide)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tolDC)对致糖尿病性BDC2.5 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因子诱导生成NOD(non-obese diabetic)小鼠骨髓细胞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DC),培养过程中额外加入维生素D3可生成tolDC,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24 h后可以分别获得LPS-iDC、LPS-tolDC,收集其上清液检测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2p7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过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鉴定上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表型。将致糖尿病性T细胞即BDC2.5 CD4+T细胞与负载HIP的4组DC共孵育72 h后,检测T细胞增殖、活化以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产生情况。结果:表型鉴定结果显示tolDC呈现低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高表达共抑制分子PD-L1的耐受性表型,在脂多糖的刺激下仍保持稳定,且与LPS-iDC相比,LPS-tolDC分泌低水平的IL-12p70、高水平的TGF-β。负载HIP的tolDC及LPS-tolDC均可以抑制BDC2.5 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诱导抗原特异性Treg的产生。结论:负载HIP的tolDC可以通过其稳定的耐受表型及功能抑制致糖尿病性BDC2.5 T细胞的增殖活化,诱导抗原特异性Treg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免疫治疗 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继回输耐受性树突状细胞促进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贾亚男 周林 +6 位作者 赵阳 汪京 陈晴 王若麟 郎韧 贺强 李先亮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在肝移植免疫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自发耐受[Brown Norway(BN)→Lewis,耐受组,n=6]和急性排斥反应(AR)(Lewis→BN)大鼠肝移植模型,AR模型大鼠中实验组进行tolDC回输(tolDC组,n=6),对照组不进行干... 目的探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在肝移植免疫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自发耐受[Brown Norway(BN)→Lewis,耐受组,n=6]和急性排斥反应(AR)(Lewis→BN)大鼠肝移植模型,AR模型大鼠中实验组进行tolDC回输(tolDC组,n=6),对照组不进行干预(AR组,n=6)。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生存时间,对各组大鼠移植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移植肝、脾脏、淋巴结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和干扰素(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AR组大鼠病理学表现主要为移植肝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结构紊乱,生存时间7~14 d;tolDC组与耐受组大鼠移植肝组织基本正常,最长生存时间超过100 d。与AR组比较,耐受组和tolDC组大鼠外周血、移植肝、脾脏、淋巴结CD11+mDC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且CD11+mDC表面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AR组比较,耐受组和tolDC组大鼠外周血、移植肝、脾脏、淋巴结中pDC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同时pDC表面的MHCⅡ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AR组比较,耐受组和tolDC组大鼠血清IL-10的表达水平均升高、IFN-γ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作为tolDC亚群,mDC和pDC在大鼠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免疫耐受的发生过程中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耐受 排斥反应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髓样树突状细胞(mDC) 细胞树突状细胞(pDC)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CD8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在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体内形成微嵌合体
4
作者 包伦敏 马贵兰 +1 位作者 龙调玉 蒋红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67-971,共5页
目的 寻找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DC)输注到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模型大鼠后形成微嵌合体的证据。方法 骨髓来源的DC前体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及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诱骗剂(NF-κB ODN decoy)诱导... 目的 寻找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DC)输注到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模型大鼠后形成微嵌合体的证据。方法 骨髓来源的DC前体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及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诱骗剂(NF-κB ODN decoy)诱导成tDC,再用1,1′-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三碳氰基碘化物(DiR)标记后输注到CIA大鼠体内。在细胞输注的第4 h、 24 h、 5 d、 10 d、 15 d,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荧光强度和分布,第15天处死大鼠,检测主要脏器荧光信号。结果 tDC高表达OX62,低表达CD80和CD86。荧光信号主要集中在胸腹部和左后关节,胸腹部荧光信号在24 h最强,左后关节荧光信号在5 d最强。在细胞输注的15 d仍能检测到荧光,并且病足左后关节始终保持较强荧光信号。离体器官肺、肝、脾、肠系膜淋巴结中荧光信号较强,肾荧光信号较弱,心脏几乎没有荧光。结论 tDC在病足关节、肺、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形成微嵌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DC) 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 微嵌合 类风湿关节炎(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自噬的影响
5
作者 李红红 万秀方 +3 位作者 袁锐 龙调玉 周燕 蒋红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5年第9期2067-2073,2080,共8页
目的:探讨输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骨髓单核细胞,经IL-4、GM-CSF及NF-κB寡核苷酸诱骗剂诱导为tolDC,并负载BⅡC成为BⅡC-tolDC。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 目的:探讨输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骨髓单核细胞,经IL-4、GM-CSF及NF-κB寡核苷酸诱骗剂诱导为tolDC,并负载BⅡC成为BⅡC-tolDC。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及BⅡC-tolDC干预组,每组3只。正常雌性SD大鼠经牛Ⅱ型胶原乳剂免疫即为CIA模型组;CIA模型组在初次免疫第21天经尾静脉输注BⅡC-tolDC即为BⅡC-tolDC干预组,持续2周,每周记录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第35天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TRAP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自噬小体数量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变化;IHC检测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LC3、Beclin-1及ATG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牛Ⅱ型胶原成功构建了CIA大鼠模型,BⅡC-tolDC干预降低了CIA大鼠关节炎指数,抑制了滑膜炎症及滑膜组织异常增生,改善了关节骨及软骨损伤,减少了软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及滑膜细胞自噬小体数量,同时降低了血清TNF-α、IL-1β含量和滑膜细胞LC3、Beclin-1及ATG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BⅡC-tolDC可能通过抑制CIA大鼠滑膜细胞自噬减轻CIA大鼠关节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胶原诱导关节炎 自噬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副肌球蛋白缓解慢性炎症性肠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安琪 骆泽妮 +3 位作者 江垚 汪志锴 诸欣平 孙希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1-899,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旋毛虫副肌球蛋白(Trichinella spiralis paramyosin,Ts Pmy)对于慢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首先制备Ts Pmy蛋白,并通过初始T细胞诱导的方法在Rag1 KO小鼠中构建慢性结肠炎模型。随后将Rag1 KO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旋毛虫副肌球蛋白(Trichinella spiralis paramyosin,Ts Pmy)对于慢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首先制备Ts Pmy蛋白,并通过初始T细胞诱导的方法在Rag1 KO小鼠中构建慢性结肠炎模型。随后将Rag1 KO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接受CD4^(+)Foxp3^(-)CD45RB hi T细胞与Ts Pmy共处理的小鼠组、接受CD4^(+)Foxp3^(-)CD45RB hi T细胞与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共处理的对照组,以及未经处理的Rag1 KO小鼠组。对小鼠进行腹腔内Ts Pmy预处理,并对其临床症状以及结肠缩短情况进行评估。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法观察结肠组织以评估炎症情况。此外,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结肠固有层免疫细胞中的辅助性T细胞1(T helper 1 cell,Th1)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Th17)细胞比例,以及肠道中特异性CD103^(+)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比例。结果Ts Pmy能显著减轻小鼠的体质量下降、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组织的病理损害以及结肠固有层中炎性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同时能增加耐受性CD103^(+)DC的丰度。结论Ts Pmy可能通过增加CD103^(+)DC的数量并减少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来缓解慢性结肠炎,显示其具有作为潜在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候选分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副肌球蛋白 免疫机制 结肠炎 CD103^(+)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r-b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毅 王小聪 邹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44-948,共5页
本研究构建pir-b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从小鼠的mRNA中钓取pir-b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与测序载体连接,经过测序鉴定以后,构建含有pir-b基因的慢病毒穿梭质粒,与包装质粒一起共转染293T细胞,收获上清病毒浓缩纯化后转... 本研究构建pir-b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从小鼠的mRNA中钓取pir-b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与测序载体连接,经过测序鉴定以后,构建含有pir-b基因的慢病毒穿梭质粒,与包装质粒一起共转染293T细胞,收获上清病毒浓缩纯化后转染293T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PIR-B蛋白的表达。同时以含有egfp基因的慢病毒作为转染效率的对照。结果表明:含有pir-b开放阅读框的慢病毒穿梭质粒构建成功,序列测定的结果与预期完全一致。含有pir-b的慢病毒载体包装成功。Western blot的结果证实外源PIB-B蛋白在293T细胞中正常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有pir-b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以后正常表达PIR-B蛋白,这为以后深入研究pir-b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对样免疫球蛋白受体B 慢病毒载体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