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朝武学生员的考课管理与仕进
1
作者
李占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1期62-64,共3页
明朝在两京和地方设立武学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入学人员主要是在职武官和武职子弟。在日常管理中,对这些武学人员平时的考课设立了严格、详细的规章制度。在武学人员当中,文武俱优者以后可以参加武科举,作为人生之出路和晋升的通道。武...
明朝在两京和地方设立武学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入学人员主要是在职武官和武职子弟。在日常管理中,对这些武学人员平时的考课设立了严格、详细的规章制度。在武学人员当中,文武俱优者以后可以参加武科举,作为人生之出路和晋升的通道。武举在有明一代虽不受重视,制度本身和文科举相比也不完善,但仍不失为明朝培养将才的重要一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武学
考课
仕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品行”考课标准的确立及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东洋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84,共5页
考课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其中"品行"标准的确立经历了较长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考绩仅重视官员的政绩而轻视其品行;秦汉虽出现注重官员品行的萌芽,但品行尚未被正式纳入考课标准;魏晋借助九品中正制的平台...
考课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其中"品行"标准的确立经历了较长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考绩仅重视官员的政绩而轻视其品行;秦汉虽出现注重官员品行的萌芽,但品行尚未被正式纳入考课标准;魏晋借助九品中正制的平台和法律儒家化的背景而逐渐将品行纳入考课标准。品性考课标准的确立,反映了儒法两家的考课思想及其标准由冲突走向融合,彰显了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治国理念和施政方略出现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考课
标准
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地方官员的考课制度及其弊端
被引量:
1
3
作者
贾芳芳
《保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4-56,共3页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宋廷制定了严密的考课制度,定期对地方官员的德行、才干、劳绩进行考评,并由中央的具体部门,依此来决定对地方官的奖惩,使地方官的升迁罢黜,在层层牵制下最终集权于中央。考课制度加强了宋廷对地方的掌控。以维...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宋廷制定了严密的考课制度,定期对地方官员的德行、才干、劳绩进行考评,并由中央的具体部门,依此来决定对地方官的奖惩,使地方官的升迁罢黜,在层层牵制下最终集权于中央。考课制度加强了宋廷对地方的掌控。以维护皇权、加强中央集权为首要目的制度,由于制度本身的问题和等级授职体制下人治的因素,在执行中出现了许多的弊端。用意良好的地方官考课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扭曲与失效,给宋代地方政治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地方官员
考课
制度
弊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
4
作者
吕红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1期46-48,共3页
秦汉时期,官吏的考课制度初步形成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时期官吏的考课制度对于当世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学界从汉代考课制度的历史地位、时间、方式、考课制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总体来讲,学界对于西汉官吏考课制度的研...
秦汉时期,官吏的考课制度初步形成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时期官吏的考课制度对于当世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学界从汉代考课制度的历史地位、时间、方式、考课制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总体来讲,学界对于西汉官吏考课制度的研究多于东汉,客观研究多于现代借鉴,而研究汉代官吏考课制度,正是为了古为今用,因而其后的研究应该加强其现实意义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官吏
考课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南北朝考课等第的划分
5
作者
王东洋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71-74,共4页
以一定地域范围的同级别官员作参照物,如各州郡以本辖区官员相比、朝廷以天下同类级别官员相比,来确定不同范围官员的考课等第。魏晋南北朝考课等第的划分等级时有变化,适应了对官员升降赏罚的政治需要,强化了考课的黜陟功能。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考课
等第
黜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北朝考课制度述略
被引量:
8
6
作者
张文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5期85-93,共9页
考课制度是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魏晋南北朝的考课制度,至今无人专门论及,本文拟就其中魏晋北朝的考课制度作一粗浅探讨。秦汉以来,对地方官的考课,逐渐形成以上计、考殿最为主,巡行制度为辅的一套制度。本文所要讨论...
考课制度是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魏晋南北朝的考课制度,至今无人专门论及,本文拟就其中魏晋北朝的考课制度作一粗浅探讨。秦汉以来,对地方官的考课,逐渐形成以上计、考殿最为主,巡行制度为辅的一套制度。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是上述意义的考课制度。魏晋考课制度大体循汉旧法,北朝基本上继承魏晋之法,但又多所创革。整个考课制度,如细加区分,应包括上计、考课、巡行三部份。以下依次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课
制度
魏晋南北朝
官僚制度
封建国家
秦汉
北魏
上计制度
尚书省
孝文帝
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举制度最后的“辉煌”:清末科举改章与校士馆的考课
被引量:
3
7
作者
陈浩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38-46,共9页
对于依赖科举晋身的清末士子而言,1901年启动的科举改章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作为应对之策,此时兴起的校士馆招收未入学堂的旧学士子入馆肄业,专门对标科举新规展开考课。科举废除之前,校士馆一度盛行全国。清末校士馆考课形式的守旧...
对于依赖科举晋身的清末士子而言,1901年启动的科举改章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作为应对之策,此时兴起的校士馆招收未入学堂的旧学士子入馆肄业,专门对标科举新规展开考课。科举废除之前,校士馆一度盛行全国。清末校士馆考课形式的守旧与考课内容的趋新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对于落实科举改章要求的新学,收效不大,但在科举考试难度增大以及科举制度可能随时废止之时,契合了应试士子的现实需求。科举时代的各种教育机构,虽行服务科举之实,却未如清末校士馆一般直接借用科举考场之名,明确标榜“校士”属性,强调专为科举而设。按照传统正名理路,清末校士馆对于科举制度有着特殊的文化象征意义,意味着科举制度行将废止之际最后的辉煌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改章
书院改制
清末校士馆
考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诂经精舍考课中的金石碑版
8
作者
李霏
《美术大观》
2023年第7期102-109,共8页
清代金石考据学的学术演进在书院课艺上具有较为鲜明的体现。以金石碑版命题考课,是阮元引导诂经精舍生徒在治经解之学时探求古意、脱离“庸近”的有效路径,此举对于浙江金石学人才培养及地域学风熏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金...
清代金石考据学的学术演进在书院课艺上具有较为鲜明的体现。以金石碑版命题考课,是阮元引导诂经精舍生徒在治经解之学时探求古意、脱离“庸近”的有效路径,此举对于浙江金石学人才培养及地域学风熏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金石碑版与书院教育的渊流,探讨诂经精舍早期学风与阮元金石鉴藏趣尚间存在的关联,兼及阮元对金石古物的文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诂经精舍
考课
阮元
金石学
书院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朝审官院演变考述
9
作者
施伟
肖建新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87-492,共6页
宋朝审官院演变考述施伟,肖建新审官院(993-1082年)为北宋前期最高的考核和管理官吏的机构之一,承担着考课、磨勘京朝官(中高级文官)之重任。欧阳修曰:“审官院、流内铨是天下抡材之府。”①司马光则以为:“国之致治在...
宋朝审官院演变考述施伟,肖建新审官院(993-1082年)为北宋前期最高的考核和管理官吏的机构之一,承担着考课、磨勘京朝官(中高级文官)之重任。欧阳修曰:“审官院、流内铨是天下抡材之府。”①司马光则以为:“国之致治在于审官,官之得人在于选士,士之向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官院
考课
《宋史》
州县官
朝官
熙宁
尚书
元丰
《续资治通鉴长编》
吏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刺史的税官角色
被引量:
3
10
作者
赖瑞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51,共9页
唐代刺史最重要的使命,无疑是监督州内的税赋并上缴。简单说,唐刺史本质上就是州最高一级的"收税官",跟罗马帝国时代的总督也主掌收税类似。至于其他业务,比如主导州内大型建设工程(疏通河道、兴建桥梁等),招辑逃亡他乡的百姓...
唐代刺史最重要的使命,无疑是监督州内的税赋并上缴。简单说,唐刺史本质上就是州最高一级的"收税官",跟罗马帝国时代的总督也主掌收税类似。至于其他业务,比如主导州内大型建设工程(疏通河道、兴建桥梁等),招辑逃亡他乡的百姓,开辟新的荒田,甚至祈雨祭神,劝化百姓,乍看之下跟收税无关,其实也都跟税务息息相关,因为这些业务,最后是为了使谷物产量提升,户数增加,百姓生活安定,不再逃亡,最后也将提高州内的税钱收入。刺史的年终考课,基本上以他的税收业绩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刺史
税赋
考课
收税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谭献与湖北经心书院——一段晚清书院史事的钩沉
被引量:
3
11
作者
吴钦根
《长江学术》
CSSCI
2023年第1期64-72,共9页
谭献一生与晚清的多个书院存在关联,其中尤以湖北经心书院为著。光绪十六年,受湖广总督张之洞聘请,开始掌教经心书院,至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辞去,前后长达六年。在现存稿本《复堂日记》中,便详细记录了谭献掌教经心书院期间的考课日程及...
谭献一生与晚清的多个书院存在关联,其中尤以湖北经心书院为著。光绪十六年,受湖广总督张之洞聘请,开始掌教经心书院,至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辞去,前后长达六年。在现存稿本《复堂日记》中,便详细记录了谭献掌教经心书院期间的考课日程及历次课题。通过日常的考课与往来,谭献培育并影响了众多的青年士子。以受业弟子而论,姓氏可考者即有186人之多,其中较为知名者有甘鹏云、周贞亮、陈曾寿、陈宧等,藉此可考见其学术影响及其在晚清书院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献
经心书院
书院
考课
受业弟子
甘鹏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官吏选任与管理特点
12
作者
郑海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Z期54-56,共3页
我国古代的官吏制度,包含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制度形式,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政治创造,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当前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官为君设。
关键词
制度形式
投牒自举
考课
治民
为官者
内朝官
治官
三省六部制
权力制约机制
政治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里耶秦简所见秦对迁陵县的管理
13
作者
党珂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里耶秦简的出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认识,中原政权对湘西的有效统治可以提早至秦时期。秦中央政府在迁陵县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官僚机构,而且对官吏实行上计和考课制度。
关键词
里耶秦简
秦
迁陵县
行政机构
上计制度
考课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官员有试用期?
14
作者
倪方六
《小康》
2015年第3X期90-91,共2页
随着反腐的不断深入,如何为官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古代官吏铨选和管理的历史源远流长,历朝历代也都有着各种不同形式的管理和监察制度,比如"考课"、"问责"、"试用期"……中国古代官吏铨选和管...
随着反腐的不断深入,如何为官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古代官吏铨选和管理的历史源远流长,历朝历代也都有着各种不同形式的管理和监察制度,比如"考课"、"问责"、"试用期"……中国古代官吏铨选和管理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出现官员一词的古籍可追溯到《周书·卢辩传》:"宣帝嗣位,事不师古,官员班品,随意变革。"此后,史籍中的官字更是屡屡出现。如《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从中国古人当官的途径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官员
卢辩
监察制度
有虞氏
夏后氏
考课
宣帝
补阙
《尚书大传》
郎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太宗的用人思想
15
作者
孙世新
《城市研究》
1994年第4X期53-53+43,43,共2页
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孙世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为其奠定了雄厚的社会基础,被历代所称道。“贞观之治”的出现固然有许多因素促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唐太宗实行的人才政策是形...
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孙世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为其奠定了雄厚的社会基础,被历代所称道。“贞观之治”的出现固然有许多因素促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唐太宗实行的人才政策是形成贞观时期繁荣强盛局面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观
太宗
唯才是举
用人思想
人才政策
贞观之治
人才思想
才尽其用
官吏的
考课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朝武学生员的考课管理与仕进
1
作者
李占辉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1期62-64,共3页
文摘
明朝在两京和地方设立武学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入学人员主要是在职武官和武职子弟。在日常管理中,对这些武学人员平时的考课设立了严格、详细的规章制度。在武学人员当中,文武俱优者以后可以参加武科举,作为人生之出路和晋升的通道。武举在有明一代虽不受重视,制度本身和文科举相比也不完善,但仍不失为明朝培养将才的重要一途。
关键词
明代
武学
考课
仕进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品行”考课标准的确立及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东洋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84,共5页
文摘
考课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其中"品行"标准的确立经历了较长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考绩仅重视官员的政绩而轻视其品行;秦汉虽出现注重官员品行的萌芽,但品行尚未被正式纳入考课标准;魏晋借助九品中正制的平台和法律儒家化的背景而逐渐将品行纳入考课标准。品性考课标准的确立,反映了儒法两家的考课思想及其标准由冲突走向融合,彰显了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治国理念和施政方略出现新变化。
关键词
魏晋
考课
标准
品行
Keywords
Wei, Jin Dynasties, the criteria of merit system, moral conducts
confucianists and legalists
分类号
D69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地方官员的考课制度及其弊端
被引量:
1
3
作者
贾芳芳
机构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出处
《保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4-56,共3页
文摘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宋廷制定了严密的考课制度,定期对地方官员的德行、才干、劳绩进行考评,并由中央的具体部门,依此来决定对地方官的奖惩,使地方官的升迁罢黜,在层层牵制下最终集权于中央。考课制度加强了宋廷对地方的掌控。以维护皇权、加强中央集权为首要目的制度,由于制度本身的问题和等级授职体制下人治的因素,在执行中出现了许多的弊端。用意良好的地方官考课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扭曲与失效,给宋代地方政治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
宋代
地方官员
考课
制度
弊端
Keywords
Song Dynasty
local officials
exam systems
defects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
4
作者
吕红梅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1期46-48,共3页
基金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YETP1739)~~
文摘
秦汉时期,官吏的考课制度初步形成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时期官吏的考课制度对于当世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学界从汉代考课制度的历史地位、时间、方式、考课制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总体来讲,学界对于西汉官吏考课制度的研究多于东汉,客观研究多于现代借鉴,而研究汉代官吏考课制度,正是为了古为今用,因而其后的研究应该加强其现实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
汉代
官吏
考课
制度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南北朝考课等第的划分
5
作者
王东洋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71-74,共4页
文摘
以一定地域范围的同级别官员作参照物,如各州郡以本辖区官员相比、朝廷以天下同类级别官员相比,来确定不同范围官员的考课等第。魏晋南北朝考课等第的划分等级时有变化,适应了对官员升降赏罚的政治需要,强化了考课的黜陟功能。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考课
等第
黜陟
Keywords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ranking of the merit system
demotion and promotion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北朝考课制度述略
被引量:
8
6
作者
张文强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5期85-93,共9页
文摘
考课制度是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魏晋南北朝的考课制度,至今无人专门论及,本文拟就其中魏晋北朝的考课制度作一粗浅探讨。秦汉以来,对地方官的考课,逐渐形成以上计、考殿最为主,巡行制度为辅的一套制度。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是上述意义的考课制度。魏晋考课制度大体循汉旧法,北朝基本上继承魏晋之法,但又多所创革。整个考课制度,如细加区分,应包括上计、考课、巡行三部份。以下依次论述。
关键词
考课
制度
魏晋南北朝
官僚制度
封建国家
秦汉
北魏
上计制度
尚书省
孝文帝
魏书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举制度最后的“辉煌”:清末科举改章与校士馆的考课
被引量:
3
7
作者
陈浩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
出处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38-46,共9页
文摘
对于依赖科举晋身的清末士子而言,1901年启动的科举改章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作为应对之策,此时兴起的校士馆招收未入学堂的旧学士子入馆肄业,专门对标科举新规展开考课。科举废除之前,校士馆一度盛行全国。清末校士馆考课形式的守旧与考课内容的趋新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对于落实科举改章要求的新学,收效不大,但在科举考试难度增大以及科举制度可能随时废止之时,契合了应试士子的现实需求。科举时代的各种教育机构,虽行服务科举之实,却未如清末校士馆一般直接借用科举考场之名,明确标榜“校士”属性,强调专为科举而设。按照传统正名理路,清末校士馆对于科举制度有着特殊的文化象征意义,意味着科举制度行将废止之际最后的辉煌时刻。
关键词
科举改章
书院改制
清末校士馆
考课
Keywords
imperial examination reform
academy reform
Jiaoshi-Gua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examination class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诂经精舍考课中的金石碑版
8
作者
李霏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23年第7期102-10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清代法书目录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21CF03927)阶段性成果。
文摘
清代金石考据学的学术演进在书院课艺上具有较为鲜明的体现。以金石碑版命题考课,是阮元引导诂经精舍生徒在治经解之学时探求古意、脱离“庸近”的有效路径,此举对于浙江金石学人才培养及地域学风熏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金石碑版与书院教育的渊流,探讨诂经精舍早期学风与阮元金石鉴藏趣尚间存在的关联,兼及阮元对金石古物的文化应用。
关键词
诂经精舍
考课
阮元
金石学
书院教育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649.29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朝审官院演变考述
9
作者
施伟
肖建新
机构
南通市虹桥二中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87-492,共6页
文摘
宋朝审官院演变考述施伟,肖建新审官院(993-1082年)为北宋前期最高的考核和管理官吏的机构之一,承担着考课、磨勘京朝官(中高级文官)之重任。欧阳修曰:“审官院、流内铨是天下抡材之府。”①司马光则以为:“国之致治在于审官,官之得人在于选士,士之向道...
关键词
审官院
考课
《宋史》
州县官
朝官
熙宁
尚书
元丰
《续资治通鉴长编》
吏部
分类号
D69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刺史的税官角色
被引量:
3
10
作者
赖瑞和
机构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51,共9页
文摘
唐代刺史最重要的使命,无疑是监督州内的税赋并上缴。简单说,唐刺史本质上就是州最高一级的"收税官",跟罗马帝国时代的总督也主掌收税类似。至于其他业务,比如主导州内大型建设工程(疏通河道、兴建桥梁等),招辑逃亡他乡的百姓,开辟新的荒田,甚至祈雨祭神,劝化百姓,乍看之下跟收税无关,其实也都跟税务息息相关,因为这些业务,最后是为了使谷物产量提升,户数增加,百姓生活安定,不再逃亡,最后也将提高州内的税钱收入。刺史的年终考课,基本上以他的税收业绩为依据。
关键词
唐刺史
税赋
考课
收税官
Keywords
Prefectural Governor in Tang Dynasty
tax revenue
annual assessment
tax collectors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谭献与湖北经心书院——一段晚清书院史事的钩沉
被引量:
3
11
作者
吴钦根
机构
湖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江学术》
CSSCI
2023年第1期64-7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稿本《复堂日记》整理与谭献文学研究”(20CZW033)。
文摘
谭献一生与晚清的多个书院存在关联,其中尤以湖北经心书院为著。光绪十六年,受湖广总督张之洞聘请,开始掌教经心书院,至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辞去,前后长达六年。在现存稿本《复堂日记》中,便详细记录了谭献掌教经心书院期间的考课日程及历次课题。通过日常的考课与往来,谭献培育并影响了众多的青年士子。以受业弟子而论,姓氏可考者即有186人之多,其中较为知名者有甘鹏云、周贞亮、陈曾寿、陈宧等,藉此可考见其学术影响及其在晚清书院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谭献
经心书院
书院
考课
受业弟子
甘鹏云
Keywords
Tan Xian
Jingxin Academy
Academy Exam
Apprentices
Gan Pengyun
分类号
G649.29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封建社会官吏选任与管理特点
12
作者
郑海峰
机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Z期54-56,共3页
基金
中共中央组织部2008年重点课题<中国古代吏制研究>子课题的一部分
文摘
我国古代的官吏制度,包含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制度形式,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政治创造,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当前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官为君设。
关键词
制度形式
投牒自举
考课
治民
为官者
内朝官
治官
三省六部制
权力制约机制
政治生活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里耶秦简所见秦对迁陵县的管理
13
作者
党珂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文摘
里耶秦简的出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认识,中原政权对湘西的有效统治可以提早至秦时期。秦中央政府在迁陵县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官僚机构,而且对官吏实行上计和考课制度。
关键词
里耶秦简
秦
迁陵县
行政机构
上计制度
考课
制度
Keywords
Bamboo slips of Liye
Qin Dynasty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System of financial statistics
the System of examination
分类号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官员有试用期?
14
作者
倪方六
出处
《小康》
2015年第3X期90-91,共2页
文摘
随着反腐的不断深入,如何为官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古代官吏铨选和管理的历史源远流长,历朝历代也都有着各种不同形式的管理和监察制度,比如"考课"、"问责"、"试用期"……中国古代官吏铨选和管理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出现官员一词的古籍可追溯到《周书·卢辩传》:"宣帝嗣位,事不师古,官员班品,随意变革。"此后,史籍中的官字更是屡屡出现。如《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从中国古人当官的途径来看。
关键词
古代官员
卢辩
监察制度
有虞氏
夏后氏
考课
宣帝
补阙
《尚书大传》
郎选
分类号
D69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太宗的用人思想
15
作者
孙世新
机构
山西省政府办公厅
出处
《城市研究》
1994年第4X期53-53+43,43,共2页
文摘
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孙世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为其奠定了雄厚的社会基础,被历代所称道。“贞观之治”的出现固然有许多因素促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唐太宗实行的人才政策是形成贞观时期繁荣强盛局面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人才观
太宗
唯才是举
用人思想
人才政策
贞观之治
人才思想
才尽其用
官吏的
考课
科举制度
分类号
F29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朝武学生员的考课管理与仕进
李占辉
《今古文创》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古代“品行”考课标准的确立及影响
王东洋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宋代地方官员的考课制度及其弊端
贾芳芳
《保定学院学报》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
吕红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魏晋南北朝考课等第的划分
王东洋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魏晋北朝考课制度述略
张文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科举制度最后的“辉煌”:清末科举改章与校士馆的考课
陈浩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诂经精舍考课中的金石碑版
李霏
《美术大观》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宋朝审官院演变考述
施伟
肖建新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唐代刺史的税官角色
赖瑞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谭献与湖北经心书院——一段晚清书院史事的钩沉
吴钦根
《长江学术》
CSSCI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中国封建社会官吏选任与管理特点
郑海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里耶秦简所见秦对迁陵县的管理
党珂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古代官员有试用期?
倪方六
《小康》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唐太宗的用人思想
孙世新
《城市研究》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