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 高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答 被引量:7
1
作者 柳夕浪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8,共4页
国务院于2014年9月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对整个教育改革,尤其是中学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影响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改革的态度及应答方式。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建立与招生考试制度相对分离的教学常态,以落... 国务院于2014年9月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对整个教育改革,尤其是中学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影响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改革的态度及应答方式。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建立与招生考试制度相对分离的教学常态,以落实学生的选择权为重点,推进学校整体育人模式的转型,如合理编制高中课程实施方案、积极稳步推进走班教学、建立健全学生辅导和成长记录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 高中教学 并学科目 学生辅导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话语权的分析及重构依据和指向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恩伦 田再悦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0,共8页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话语权弱化引发的社会质疑受不同利益主体利益追求和改革本身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制度建设需要、满足利益统一是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话语权的重构依据。基于此,重塑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价值认同力,彰显...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话语权弱化引发的社会质疑受不同利益主体利益追求和改革本身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制度建设需要、满足利益统一是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话语权的重构依据。基于此,重塑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价值认同力,彰显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多元利益均衡诉求,凝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利益冲突解决的实在精神,将成为实现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话语权的重构指向。这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话语权 重构依据 重构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基于“自由·公正”维度的评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中男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34,共4页
本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真正亮点在于"高校招生录取机制的变革"——"高校自主招生在全国统一高考之后进行"、"取消录取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这体现着"追寻自由、力求公正"的深意。然而,&qu... 本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真正亮点在于"高校招生录取机制的变革"——"高校自主招生在全国统一高考之后进行"、"取消录取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这体现着"追寻自由、力求公正"的深意。然而,"自由"却是"难以企及的权力自由":高校自主招生与统一高考的相互捆绑,使得"高校自主招生"和"考生自由选择"的权力自由难以企及。"公正"却是"存在隐忧的公平公正":招生录取批次难以取消、完全自主招生可能带来的公正隐忧、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本身存在的公正弊端,使得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可能会与"公正"擦肩而过。鉴于难以企及的自由和存在隐忧的公正,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权力自由 公平公正 高校自主招生 平行志愿投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高考问题与探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君玲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4-36,共3页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发布,标志着高考领域新一轮重大改革的起步。山东高考历经改革,依然存在不少可以改进的问题,在分析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招录体制和考试内容方面的借鉴;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制度;逐渐扩大高校...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发布,标志着高考领域新一轮重大改革的起步。山东高考历经改革,依然存在不少可以改进的问题,在分析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招录体制和考试内容方面的借鉴;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制度;逐渐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相当一段时间内坚持高考的主体地位,完善社会监督与高考改革配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高考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问题 分析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高职旅游类专业的影响和对策
5
作者 李妍 尚凤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90-92,共3页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使高职旅游类专业未来的招生受到更多挑战,也会加速区域内同类专业的竞争。但改革也为高职旅游类专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推动专业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建设、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和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上提供了新契机。
关键词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旅游类专业 三个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时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分析与“十四五”规划建议 被引量:4
6
作者 檀慧玲 沈漪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7,共8页
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是“十四五”时期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从“政策主题-政策环节-政策工具”三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以“十三五”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各部委颁布的考试招生相关的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析... 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是“十四五”时期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从“政策主题-政策环节-政策工具”三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以“十三五”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各部委颁布的考试招生相关的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析理其特点经验,并以此为基点探寻“十四五”时期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所需的着力点。研究发现,“十三五”期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有政策工具涵盖主题全面、内部环节比例均衡、政策工具种类多元、发文机构规格高、政策等级效力强等显著特点,保障和促进了该政策的稳步推进;但同时也呈现出不同政策主题的政策工具供给比例不均、外部环节关注度低、不同类型政策工具使用比例不平衡、发文主体单一、政策协同力低等问题。面向“十四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政策需着重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加强监督管理环节政策工具供给,优化调整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促进部门协同提升政策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政策工具 政策文本 “十三五”时期 “十四五”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理性审视——《高考改革研究丛书》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晓玫 《大学出版》 2008年第5期69-71,共3页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纪念之年。各行各业包括教育界、文化界都在回顾这30年的变革历程,总结这30年的巨大历史成就。国家发展,教育为本,教育进步,育人为先。在国家众多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方略中,高考的恢复和高考制度的...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纪念之年。各行各业包括教育界、文化界都在回顾这30年的变革历程,总结这30年的巨大历史成就。国家发展,教育为本,教育进步,育人为先。在国家众多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方略中,高考的恢复和高考制度的改革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1977年恢复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其划时代的重要性不亚于1949年之后的许多历史事件。恢复高考30年,高考在促进中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民族文化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高考的公平竞争,为高等学校选拔了干百万合格的人才,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理性审视 评价 丛书 高校 文化水平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对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研究
8
作者 王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高校 上海交通大学 招生制度改革 中国政法大学 复旦大学 录取标准 面试成绩 招生指标 比例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源头减轻学生负担——上海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解析
9
作者 王有佳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年第4期64-64,F003,共2页
新学期伊始,上海一所中学的高一学生小潘看到市教委最新颁布的高中招生考试制度后,觉得有些失落。去年,他的初中毕业考试成绩名列年级20多名,应该可以升入一所更理想的高中,但由于在升学考试中出现失误,最终未能如愿。而今年春节... 新学期伊始,上海一所中学的高一学生小潘看到市教委最新颁布的高中招生考试制度后,觉得有些失落。去年,他的初中毕业考试成绩名列年级20多名,应该可以升入一所更理想的高中,但由于在升学考试中出现失误,最终未能如愿。而今年春节后上海市教委宣布的中招考试制度改革方案,为今夏毕业的15.9万名初中学生进一步减轻了考试负担,也有可能让很多如小潘这样的学生少一份类似的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高中阶段 学生负担 解析 源头 高一学生 考试成绩 初中毕业 升学考试 改革方案 初中学生 新学期 上海市 春节后 教委 年级 理想 中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制度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9
10
作者 裴娣娜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共3页
在新高考制度下,普通高中课程建设主要围绕以下六大问题展开:一是如何重新审视学校课程改革的价值功能。二是如何在选修课走班的基础上,推进必修课程全面而实质性的走班。三是如何让学生学会选择,做好生涯规划。四是如何实现课程结构的... 在新高考制度下,普通高中课程建设主要围绕以下六大问题展开:一是如何重新审视学校课程改革的价值功能。二是如何在选修课走班的基础上,推进必修课程全面而实质性的走班。三是如何让学生学会选择,做好生涯规划。四是如何实现课程结构的重组,并关注由此带来的教师专业结构和数量的变化。五是如何实施真实有效公正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六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如何建构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推进模式,进而形成多样化的办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方案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选课走班制 自主排课 学科群 教育资源基地 生涯教育 综合素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划线问题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睿 白丽新 张立迁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59,共5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设置自划线高校是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重要举措,在实施中存在未能很好使用自主权、未能将招生自主权充分下放到招生主体、未建立"能进能出"机制、存在唯"出身论"倾向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设置自划线高校是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重要举措,在实施中存在未能很好使用自主权、未能将招生自主权充分下放到招生主体、未建立"能进能出"机制、存在唯"出身论"倾向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完善自划线政策的4点建议:制定自划线招生单位的准入标准,建立"能进能出"弹性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进入复试的标准和要求;系统推进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加强信息公开和综合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研究生招生 自划线高校 复试分数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分类考试改革:路在何方?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卫民 聂小凤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6,共3页
基于部分省市对高考分类考试的探索,提出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是否真正体现了公平的原则?是否真正减轻了考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考试科目的设置和考试内容的选择是否科学?建议尽快完善高考分类考试改革的顶层设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 基于部分省市对高考分类考试的探索,提出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是否真正体现了公平的原则?是否真正减轻了考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考试科目的设置和考试内容的选择是否科学?建议尽快完善高考分类考试改革的顶层设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国家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高考分类考试 “分类测试 分批选拔” 分省命题 自主命题 统一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实施过程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君 张宇超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77-79,共3页
在"高考指挥棒"效应的驱动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功利驱使"与"理性思考"、"淡化区分"与"分分必争"以及"减负... 在"高考指挥棒"效应的驱动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功利驱使"与"理性思考"、"淡化区分"与"分分必争"以及"减负"与"增负"等困境。基于"指挥棒"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从研制考试命题标准、科学制定成绩呈现规则、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对中学的引导作用以及推动多元招生录取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学业水平考试 "高考指挥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的问题及改进
14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65-65,共1页
郭静在《高教探索》2016年第9期中撰文,分析了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面临的制度困境。并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提出了改进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制度主义 高职 制度困境 期中 高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选科改革的效果与走向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若玲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0,共3页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此次新高考改革是1952年我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最全面系统、牵涉面最广、力度最大的一次变革。截至2022年,我国先...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此次新高考改革是1952年我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最全面系统、牵涉面最广、力度最大的一次变革。截至2022年,我国先后有5批次、29个省份启动了新高考改革,重点进行了考试科目设置与招生录取机制两方面的改革探索,前者即通常所说的新高考选科,所有试点省份皆进行了选科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新高考改革 选科 统一高考 招生录取机制 考试科目设置 改革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应强化育人功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覃红霞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2,共3页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出台,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序幕。此次高考改革以“自由选择”为基调,从选考科目、考试内容、赋分制度、录取制度等方面重构了招生考试系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出台,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序幕。此次高考改革以“自由选择”为基调,从选考科目、考试内容、赋分制度、录取制度等方面重构了招生考试系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与此同时,关于学生负担偏重、学业下滑、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等问题也引发了很多争议与讨论。未来新高考应该如何深化改革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负担 新高考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招生考试 赋分 选考科目 自由选择 育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视角看我国中考改革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嘉宾 张珊珊 涂端午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结合美、英、日、印四国的相关做法和经验,从理念、技术和制度层面分析我国中考改革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认为中考改革应将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和高中升学选拔功能合二为一,更加注重导向作用。在科目设置上,可以考虑设置综合科目和选考科... 结合美、英、日、印四国的相关做法和经验,从理念、技术和制度层面分析我国中考改革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认为中考改革应将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和高中升学选拔功能合二为一,更加注重导向作用。在科目设置上,可以考虑设置综合科目和选考科目;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允许探索提前考试和同一科目多次考试;在成绩评定和结果呈现上,应鼓励地方探索采用等级制。应在明确考试主体的基础上,提供专业化的考试服务,完善考试招生的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中考改革 国外中考 “两考合一” 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 等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改革方案的解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娟涓 谭菲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3-85,共3页
一、新课改后的高考方案 我国大陆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已经明确指出:建立以国家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高校更加自主自律、政府宏观指导、社... 一、新课改后的高考方案 我国大陆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已经明确指出:建立以国家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高校更加自主自律、政府宏观指导、社会有效监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这也是国家对高考制度改革蓝图的一个基本描述和定位。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高考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改背景 高考改革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国家统一考试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解读 高考制度改革 高考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生物学跨学科实践的表现性评价
19
作者 王永田 蒋沂蒙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143,共5页
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需要学生具有整合不同学科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跨学科能力。《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在跨学科实践中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需要学生具有整合不同学科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跨学科能力。《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在跨学科实践中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每个学科都设立了跨学科实践活动,要求创新评价方式,注重动手操作和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义务教育课程 学科核心素养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真实情境 创新评价 作品展示 跨学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最新进展、主要难点及破解思路 被引量:18
20
作者 卢海弘 张也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50,共5页
综合素质评价是记录和分析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不少地区和学校不同程度推进了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平台,在中考和高考中探索... 综合素质评价是记录和分析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不少地区和学校不同程度推进了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平台,在中考和高考中探索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少数地方和学校以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为契机带动学校教育改革。但综合素质评价还远未达到克服“唯分数”“唯升学”顽瘴痼疾的目的,在部分地区和学校难以全面落地,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化还面临如何确保可操作性、效度以及公平等系列难题。在未来发展中,必须探索创新思路和务实途径,以核心素养和写实记录为依托破解“评什么”、以信息化平台和专业化技术为支撑破解“怎么评”、以“谁使用谁评价”和“以评促教”为引领破解评价结果“怎么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