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钱穆和考据学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白寿彝
-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2期65-80,共16页
-
文摘
钱穆于一九三○年在《燕京学报》第七期发表了《刘向歆父子年谱》,经胡适等的吹捧,开始以一个考据家的面目出现。一九三一年,他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国学概论》,论述的范围基本上限于清代考据家所谓经学和子学。一九三五年,他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这是用一百六十三条考据。
-
关键词
考据学
乾嘉
顾炎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戴震
《日知录》
考据方法
初考
钞书
历史考据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观念的肇始:陈世骧与“中国抒情传统”的发明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沈一帆
-
机构
深圳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45,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05JJD750.11-44211
+1 种基金
广东省教育厅社科重大项目"现代文艺学建构中的中国古代文论"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05ZD750001)
-
文摘
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转向中,美籍华裔汉学家陈世骧率先运用"差异性"理论,提出"中国抒情传统"的构想,开启了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的新路向。文章重点关注这一创构的两个问题:文类理论与考据方法。前者揭示"抒情传统"的观念背景和比较语境,重点关切经由中西文类理论引发的文学传统的不同路径;后者则以中国文学的"抒情源头"为考察对象,揭示陈世骧的国学背景及其研究方法间的关联。
-
关键词
抒情传统
陈世骧
比较诗学
文类
考据方法
-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倪瓒《松林亭子图》的图像疑点
- 3
-
-
作者
朱燕楠
-
机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中国书画》
2016年第2期22-25,共4页
-
文摘
《松林亭子图》为倪瓒中年所作,历代著录记载与画面状况基本可以对应。但是观察画作本身,有几个存在的疑点值得进一步推敲。本文试图对《松林亭了图》重新进行图像释读与考证,从画上题跋到山石树木以及亭子,运用比较学、风格分析以及传统的文献考据方法来重新鉴赏此幅佳作。历代的书画鉴定家大都接纳这幅画的真实性,认定其为倪瓒真迹。本文意在提出此画所存在的疑点,供探讨以及商榷。
-
关键词
倪瓒
书画鉴定
至正
画所
野兴
秋霁
岸南双树图
考据方法
双树
水竹居图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