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喜文 李宪洲 李晓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2,共5页
老柞山金矿经历了早、晚两期成矿地质作用。通过对矿质来源、控矿构造、流体特征、成矿时代等控矿因素的分析 ,确定早期成矿作用为中高温热液蚀变岩型 ,矿体受北西西—东西向张性断裂控制 ,成矿年龄为 (2 39± 34 )Ma,与华力西晚期... 老柞山金矿经历了早、晚两期成矿地质作用。通过对矿质来源、控矿构造、流体特征、成矿时代等控矿因素的分析 ,确定早期成矿作用为中高温热液蚀变岩型 ,矿体受北西西—东西向张性断裂控制 ,成矿年龄为 (2 39± 34 )Ma,与华力西晚期的岩浆活动有关 ;晚期成矿作用为中温热液充填脉型 ,矿体受北北西—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控制 ,其成因与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有关。两期成矿作用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上地幔 ,并有部分壳源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模式 成矿时代 控矿构造 老柞山金矿床 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柞山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与成矿背景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怡欣 聂喜涛 +4 位作者 张朋 扬帆 柴鹏 崔培龙 孙景贵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12-612,共1页
老柞山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双鸭山市与七台河市的交界处,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佳木斯地块的中北部,是一个经历了晚元古代古陆核的形成过程、早古生代裂谷及断拗、晚古生代兴蒙造山以及古太平洋构造域形成与发展过程等多... 老柞山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双鸭山市与七台河市的交界处,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佳木斯地块的中北部,是一个经历了晚元古代古陆核的形成过程、早古生代裂谷及断拗、晚古生代兴蒙造山以及古太平洋构造域形成与发展过程等多次构造运动叠加的复合构造区(孙景贵等,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柞山金矿床 佳木斯地块 成矿时代 花岗岩 形成与发展 形成过程 华力西期 闪长玢岩 晚古生代 兴蒙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5
3
作者 吴猛 李怡欣 刘桂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3-1364,共12页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佳木斯地块的中北部,是佳木斯金多金属成矿区的一座大型矿床,金主要赋存在NW向、NWW向的张性断裂及花岗岩和钙质大理岩、钙质片麻岩的接触构造带内,成矿与矽卡岩密切伴生。根据野外和室内研究,...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佳木斯地块的中北部,是佳木斯金多金属成矿区的一座大型矿床,金主要赋存在NW向、NWW向的张性断裂及花岗岩和钙质大理岩、钙质片麻岩的接触构造带内,成矿与矽卡岩密切伴生。根据野外和室内研究,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为揭示流体演化过程,本文选择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研究。包裹体岩相学显示,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含子晶三相、气液两相(富液相、富气相)、纯液相和纯气相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从早到晚均一温度依次为448~462、240~509、166~480、118~360和57~230℃;在矽卡岩阶段盐度(w(NaCl))为9.21%~10.37%,在氧化物阶段为1.73%~13.77%,中低盐度,在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为1.73%~23.71%和23.64%~39.66%,在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为3.05%~6.44%,在石英-方解石阶段为1.73%~11.95%。高温中低盐度且富含CO_2、H_2O和少量CH_4的初始成矿流体,在氧化物阶段流体"沸腾",CO_2逃逸,生成磁铁矿;在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持续沸腾,pH值升高,由氧化转化为还原,卸载金和毒砂、黄铁矿等硫化物;在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温度降低,卸载方铅矿、闪锌矿等低温矿物和金。因此,推测老柞山金矿床属于矽卡岩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木斯地块 老柞山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流体演化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区花岗闪长岩成因及其对成矿的启示——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怡欣 耿瑞 +2 位作者 肖风利 柏城璘 孙景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9-821,共13页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是一座位于佳木斯地块中北部的大型岩金矿床,矿体与矽卡岩关系密切,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与麻山群的接触构造带以及北西向、北西西向张性断裂等控矿构造内。矿床地质、岩相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是一座位于佳木斯地块中北部的大型岩金矿床,矿体与矽卡岩关系密切,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与麻山群的接触构造带以及北西向、北西西向张性断裂等控矿构造内。矿床地质、岩相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揭示:老柞山金矿床发育华力西期中二叠世晚期矽卡岩型矿化+燕山期热液型矿化两期叠加成矿,与主成矿期矽卡岩型金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浆热事件为花岗闪长岩,成岩时代为(262.6±3.9) Ma;矿区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较高的w(SiO_(2)),低Mg^(#)值,贫Mg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表现出I型花岗岩特征,岩浆源区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认为,老柞山金矿床矽卡岩型矿化和岩浆作用发生于由洋陆俯冲消减向陆陆碰撞的构造体制转换期,花岗闪长岩是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柞山金矿床 花岗闪长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成矿作用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柞山地区饮用天然矿泉水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喜友 张艳梅 《黄金科学技术》 2007年第2期36-42,共7页
以老柞山金矿区勘探时的水质分析资料及其水源地运气河一带的水质分析资料为依据,参照国际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提出了3种矿泉水类型,指出了各类型矿泉水的分布及其特征,并重点介绍了偏硅酸—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可作为今后开... 以老柞山金矿区勘探时的水质分析资料及其水源地运气河一带的水质分析资料为依据,参照国际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提出了3种矿泉水类型,指出了各类型矿泉水的分布及其特征,并重点介绍了偏硅酸—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可作为今后开发本区矿泉水资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柞山 偏硅酸 矿泉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