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陈载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5期91-92,共2页
目的 :研究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东方市东方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 :研究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东方市东方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PFNA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其在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手术持续的时间,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内固定术 半髋置换术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建业 王新杰 袁盛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8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对照情况。方法 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关节置换治疗组和PFNA内固定组,各60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对照情况。方法 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关节置换治疗组和PFNA内固定组,各6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PFNA内固定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90.0%高于关节置换治疗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在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可以提高患者骨折愈合效率,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关节置换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在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常猛 刘小坡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评估远端的稳定在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Ⅱ)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和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 目的评估远端的稳定在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Ⅱ)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和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PFNA-Ⅱ主钉的长度,将患者分为短髓内钉组(54例,采用240 mm短髓内钉,确保三点固定)和长髓内钉组(56例,采用325 mm长髓内钉,确保四点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随访指标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长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短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髓内钉组术中透视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至术前行走能力的比例及股骨干再骨折率均优于短髓内钉组(P<0.05)。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长髓内钉组颈干角优于短髓内钉组[(103.53°±6.29°)和(90.37°±5.88°),(139.47°±6.5°)和(116.01°±6.52°)]、Harris评分优于短髓内钉组[(71.40±4.15)和(62.33±4.01)分,(85.79±4.81)和(74.98±4.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可确保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时的四点固定,实现髓内钉整体的远端稳定。针对该类患者采用长髓内钉治疗效果优于短髓内钉,能够降低股骨干再骨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髓内钉 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岩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研究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按随机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2例。Ⅰ组进行PFNA内固定手术,Ⅱ组进行... 目的:研究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按随机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2例。Ⅰ组进行PFNA内固定手术,Ⅱ组进行Inter Tan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Ⅰ组的围术期指标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都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PFNA在改善围术期指标方面更有优势,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INTER TAN 老年 不稳定型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徐忠龙 童培建 +1 位作者 马镇川 季卫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2期314-315,共2页
目的探讨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按照Eve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8例、Ⅳ型6例,均采... 目的探讨GTR钢板+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按照Eve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8例、Ⅳ型6例,均采用GTR钢板+Ⅰ期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获得成功,术后1例出现精神躁狂,1例患髋疼痛,经对症治疗症状基本缓解。无髋关节脱位病例,未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心肌梗死等并发症。20例均获得3~16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结论GTR铜板+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合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床康复活动,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R钢板 Ⅰ期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方案用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泽 陈建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4期161-164,173,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方案用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12例采用内固定治疗;观...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方案用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12例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131例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围手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患肢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升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长,减少并发症,保障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围手术期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宝鹏 李光磊 +1 位作者 常西海 段强民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7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术后常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阿...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术后常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阿法骨化醇胶丸、维生素D、阿伦膦酸钠等治疗10周;术后6个月行Har-ri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3.7%,对照组为81.8%,两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组无假体松动、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及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骨折均愈合;对照组发生假体松动2例,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老年 人工股骨头置换 骨质疏松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经验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鹏 袁志 +6 位作者 龚凯 张伟 李鹏斌 马志军 陈钊 李岩 雷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731-734,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动力髋螺钉系统(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总结该类患者治疗经验。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病例103例,其...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动力髋螺钉系统(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总结该类患者治疗经验。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病例103例,其中采用DHS术式71例;采用人工关节置换3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DHS组平均手术时间(96.7±8.6)min,平均出血量(317.7±26.5)ml,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2例,良26例,可6例,差7例,优良率81.7%;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平均(107.0±12.8)min,手术出血量平均(335.34-28.1)m1,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DHS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均为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中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视频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薛春丽 叶菁 王燕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视频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手术后两组均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视频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手术后两组均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视频教育,观察住院全程。比较两组锻炼依从性及干预前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关节活动度、Barthel指数。结果研究组锻炼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干预后两组关节活动度较干预前显著增大(P<0.01),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1)。结论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视频教育可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改善关节活动度及髋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个体化康复训练 视频教育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松亮 林涌生 +2 位作者 郭仰丹 李扬 林志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9期58-59,共2页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7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7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3.24%,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32、3.453、20.695、11.265、38.081、52.351,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文龙 潘晓瑾 荆鑫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3-14,17,共3页
目的 比较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09年9月~2011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 目的 比较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09年9月~2011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6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38例(PFNA组),应用DHS内固定治疗38例(DHS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5(12~24)月.PFNA组与DHS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DHS组较差(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DHS相比,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防旋转,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有利于骨折稳定以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DHS内固定,尤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治疗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戚卫 汤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4期52-54,共3页
目的 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根据骨质疏松程度差异分为一般组(骨质疏松Singh分级为4~6级, n=32)和重度组(骨质疏松Singh... 目的 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根据骨质疏松程度差异分为一般组(骨质疏松Singh分级为4~6级, n=32)和重度组(骨质疏松Singh分级为1~3级, n=28)。所有患者均进行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评分及重返活动时间。结果 一般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61.54±10.52)min、骨折愈合时间(14.16±3.95)周均明显短于重度组的(70.68±12.16)min、(16.92±4.75)周,术中出血量(169.56±15.75)ml少于重度组的(185.73±18.2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重度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评分(85.46±3.65)分高于重度组的(79.82±4.34)分,重返活动时间(10.61±2.09)d明显短于重度组的(18.56±2.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确切,但对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 PFNA治疗效果略差于一般程度骨质疏松的患者,术后应注意加强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措施,联合骨质疏松治疗措施是合理且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外伤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与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饶翔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3期64-65,共2页
目的探究DHS与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自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入我院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共1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DHS组(动力髋螺钉组)和PFNA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各60... 目的探究DHS与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自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入我院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共1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DHS组(动力髋螺钉组)和PFNA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与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同,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DHS PFNA 对比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报告
14
作者 张庆 常西海 关育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髓内钉治疗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问骨折 老年 2003年8月 股骨隆间骨折 200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卫国 郝永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5期50-52,共3页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体位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FNA治疗时牵引方...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体位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FNA治疗时牵引方式分为A组(侧卧位徒手牵引)和B组(仰卧位牵引床牵引),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都显著优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下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可以有效减轻手术对患者身心的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隆下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LIS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16
作者 符前仁 杜宁 +2 位作者 龙鹏 任波 唐文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6期94-96,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48例、LISS组48例。PFNA组、LISS组分别采用PFNA、LIS...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48例、LISS组48例。PFNA组、LISS组分别采用PFNA、LISS方法行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统计术后1个月并发症例数。骨性愈合时间采用X线片检查评价。于术后6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以Harri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性愈合时间均少于LISS组(P均<0.05)。LISS组术后1、6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53.96±3.47)、(69.74±6.23)分,PFNA组分别为(66.71±4.49)、(88.11±5.17)分,PFNA组术后1、6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LISS组(P均<0.05)。LISS组优28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9.58%(33/48),PFNA组分别为31、14、2、1例及93.75%(45/48),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ISS相比,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行内固定的手术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髋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微创内固定系统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6
17
作者 管国义 陈家麟 严伟 《安徽医学》 2016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117例患者行PFNA组治...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117例患者行PFNA组治疗(P组),106例患者行动力螺旋钉(DHS)治疗(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5%,显著低于D组的18.87%(P<0.05);P组优良率为95.73%,显著高于D组的8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增生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负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老年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螺旋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温锐灿 沈梓维 谭建基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PFNA内固定术的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术后治疗1个月,再根据Harris评分结果对...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PFNA内固定术的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术后治疗1个月,再根据Harris评分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将69例Harris评分≥75分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将17例Harris评分<75分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AO分型、骨折稳定性、手术时机、术后患肢负重时间、是否用药物干预骨质疏松、骨折粉碎程度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较大(P <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机、术后患肢负重时间、是否用药物干预骨质疏松、骨折粉碎程度均是影响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影响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因素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股骨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骨折愈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9
19
作者 栗时祥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9期210-211,共2页
目的 :对比分析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DHS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 :对比分析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DHS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DHS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操作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中流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结果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术中流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应用DHS螺钉内固定手术疗法相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较优,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伴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窦连运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近端锁定钢板对伴发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老年股骨且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但固定用钢板不同:对照组患者选择解剖型钢板;研究组患者选择解剖型... 目的探讨近端锁定钢板对伴发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老年股骨且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但固定用钢板不同:对照组患者选择解剖型钢板;研究组患者选择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锁定钢板对伴发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老年股骨且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增强骨与钢板的固定效果,提高螺钉钢板成角稳定性,尤其对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可达到更好的稳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锁定钢板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 老年 股骨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