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季雪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3期128-129,共2页
目的:研究用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80例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抽签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的... 目的:研究用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80例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抽签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的抗凝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几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 抗凝治疗 效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自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及孟 王鸿燕 +1 位作者 林冬晶 李品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0,共6页
目的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药抗凝、控制心室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2组疗程均30 d。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房颤发作情况(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心电图参数改变情况(P波持续时间、P波离散度),心率变异性指标[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期间差值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左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和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心电图参数和左心功能指标等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房颤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风 心火 风火相煽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心房颤动 瓣膜病阵发心房颤动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晓宇 沈玉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89,共1页
研究表明,老年人群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4%,高龄可达8%。其中绝大多数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较为常见。因此,我们推测在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影响... 研究表明,老年人群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4%,高龄可达8%。其中绝大多数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较为常见。因此,我们推测在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左心室功能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瓣膜 老年人群 受损程度 功能受损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老年患者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柴晓利 张臣 +1 位作者 丰庆春 刘欢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老年患者用药现状及对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我市5家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NVAF老年患者4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人口...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老年患者用药现状及对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我市5家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NVAF老年患者4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人口统计学资料,随访记录患者连续使用1个月以上的药物;比较2组间人口统计学资料差异,评价抗栓及多重用药(≥5种用药)治疗现状,采用Logistic分析多重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482例患者中,250例(51.87%)治疗合理,58例(12.05%)治疗过度,37例(7.68%)治疗不足,137例(28.42%)未治疗。482例患者中多重用药234例,非多重用药组248例。Logistic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医保类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心力衰竭为多重用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NVAF患者普遍存在多重用药情况;需提高抗凝治疗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病 瓣膜心房颤动 多重用药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愿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7-27,共1页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观察组(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方案)及对照组(华法林治疗方式...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观察组(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方案)及对照组(华法林治疗方式)均为36例。比较分析临床上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34例(94.44%)高于对照组24例(66.67%)(P<0.05);观察组的栓塞事件总发生率2例(5.56%)稍低于对照组3例(8.33%),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22.22%,观察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2.7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利伐沙班抗凝方式用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瓣膜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抗凝治疗 有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内皮纤溶储备功能的研究
6
作者 胡立群 陈曙光 +2 位作者 蔡其云 王卫东 刘骏 《安徽医学》 2001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内皮纤溶储备功能以及全身纤溶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2 7例阵发性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全套纤溶指标 ,并与 19例正常人对比。同时做静脉闭塞试验以确定最大内皮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释放... 目的 :探讨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内皮纤溶储备功能以及全身纤溶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2 7例阵发性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全套纤溶指标 ,并与 19例正常人对比。同时做静脉闭塞试验以确定最大内皮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释放。结果 :阵发性非瓣膜病房颤患者t -PA活性 ,PIg明显下降 ,而PAI— 1活性增高 ,最大内皮t -PA释放明显降低。结论 :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存在明显的低纤溶状态 ,同时伴有内皮纤溶储备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病 阵发 内皮 患者 心房颤动 纤溶 储备功能 最大 结论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锦 李海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4期107-108,共2页
目的:分析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玉溪市中医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NV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考组(n=30)和研究组(n=30)。让参考组患者长期服用华法... 目的:分析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玉溪市中医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NV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考组(n=30)和研究组(n=30)。让参考组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让研究组患者长期服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卒中、血栓事件的发生率(3.33%)与参考组患者卒中、血栓事件的发生率(16.67%)相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13.33%)低于参考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43.33%),P<0.05。结论:为老年NVAF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良好,可降低其卒中、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瓣膜心房颤动患者 利伐沙班 抗凝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琼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1期36-37,共2页
目的:研究年龄≥75岁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96例,将坚持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或华法林、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患者设为抗凝组,其余患者... 目的:研究年龄≥75岁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96例,将坚持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或华法林、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患者设为抗凝组,其余患者设为未抗凝组。比较两组1年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因血栓栓塞或出血致死致残情况。结果:抗凝组栓塞率低于未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出血或栓塞致死致残率低于未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治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确切,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栓塞事件 抗凝药 高危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合理性、安全性和依从性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杨玉辉 罗助荣 +4 位作者 郑卫星 黄明方 林毅 曹小织 章文莉 《中国药物警戒》 2018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目的了解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依从性,为临床更好使用达比加群酯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断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服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调查,结合电... 目的了解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依从性,为临床更好使用达比加群酯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断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服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调查,结合电话随访方式,评价其达比加群酯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和依从性。结果共109例患者入组本研究。平均年龄68.26±10.82岁,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3.21±1.30,平均HAS-BLED评分为1.38±1.02。CHA2DS2-VASc评分0分的低危患者9例(8.26%),其中3例无抗凝治疗指征。服用110 mg剂型患者91例(83.49%),服用150 mg剂型患者18例(16.51%),其中5例服用150 mg患者选用剂型不合理。漏服13人次,4人服用频次错误。13例(11.93%)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进行药物转换的34例患者中41.18%未监测INR或INR未达合理估值。16例(14.68%)患者长期合并应用胺碘酮治疗,其中7例患者未规律随访。停药患者11例(10.09%),其中自行停药7例(6.42%)。15.60%患者未规律随访,43.12%患者未规律复检尿潜血。结论本研究中达比加群酯有着比较好的安全性及依从性,但仍有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对其风险认识不足,不能规律随访和检测。应遵照指南,加强教育,进一步提高达比加群酯用药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病心房颤动 达比加群酯 合理 安全 依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伟利 王桂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0期764-766,共3页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68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螺内酯加胺碘酮)32例及单用组(单用胺碘酮)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胺碘酮,合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6个月...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68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螺内酯加胺碘酮)32例及单用组(单用胺碘酮)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胺碘酮,合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6个月,观察两组的左心房内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的左心房内径较单用组减小[(36.3±6.56)mm比(45.2±7.43)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组复发率28.1%(9/32),单用组复发率52.8%(19/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胺碘酮可抑制左心房结构重构,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胺碘酮 瓣膜病 心房颤动 阵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内径、超敏C反应蛋白、脑尿钠肽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琳 陈艳炯 +5 位作者 吴柏云 刘军辉 洪舟 李娜 封婧 陶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内径(LA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03例作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左心房内径(LA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0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同期心电图提示为窦性心律的老年非心房颤动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房颤分型将研究组分为阵发性28例,持续性34例,永久性41例;根据研究组患者左心房有无血栓将其分为无血栓组(n=61)和有血栓组(n=42)。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不同房颤分型、无血栓组与有血栓组患者的hsCRP、BNP以及LAD。采用Pearson分析研究组患者hsCRP、BNP与LAD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hsCRP、BNP、LAD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永久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hsCRP、BNP、LAD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且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P <0.05)。左心房有血栓组患者的hsCRP、BNP、LAD均高于无血栓组(P <0.05)。研究组患者LAD与hs CRP、BNP均呈正相关(r=0.468、0.517,均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BNP以及LAD均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P <0.01)。结论 hsCRP、BNP以及LAD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瓣膜心房颤动 心房内径 超敏C反应蛋白 脑尿钠肽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仝瑞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依据抗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各30例。利伐沙班组患者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华法林组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依据抗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各30例。利伐沙班组患者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华法林组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出血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利伐沙班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0.0%(3/30),华法林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3.3%(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3%,低于华法林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低于华法林组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华法林高,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抗凝治疗 老年瓣膜心房颤动 有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永杰 刘秀梅 +1 位作者 刘伟丽 陈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524-527,共4页
目的 探索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NVAF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高剂量组98例(15 mg)与低剂量组102例(10 mg),随访12个月。评估患者... 目的 探索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NVAF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高剂量组98例(15 mg)与低剂量组102例(10 mg),随访12个月。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血栓发生情况、出血情况、主要临床终点事件及常见不良反应。结果 利伐沙班治疗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治疗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大于治疗前(P<0.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血红蛋白及肝、肾功能等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IA、下肢静脉血栓和血栓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5)。高剂量组小出血事件多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高剂量组出现1例大出血事件,低剂量组未发现大出血事件,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6)。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佳等胃肠道不适反应,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利伐沙班在老年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中预防卒中的疗效与高剂量相当,但小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瓣膜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低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检测及其新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淑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7年第4期377-380,384,共5页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患者 血栓栓塞 危险检测 NVAF 临床随机试验 栓塞危险 中风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显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1期120-122,共3页
目的 分析华法林抗凝疗法应用于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均接受华法林抗凝疗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及随访1年后的安全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 目的 分析华法林抗凝疗法应用于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均接受华法林抗凝疗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及随访1年后的安全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肺栓塞1例、缺血性脑卒中1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外周血管栓塞1例。随访过程中,仅有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生存状态良好;2例患者出现皮肤黏膜出血、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1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1例患者出现胃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华法林抗凝疗法应用于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抗凝疗法 稳定型冠心病 瓣膜心房颤动 效果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景安 朱正炎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6期7-9,共3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20例口服新型抗凝药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调查并评估其用药依从性...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20例口服新型抗凝药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调查并评估其用药依从性,实施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口服新型抗凝药患者中,依从性较好74例,占61.67%;依从性较差46例,占38.33%。影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依从性的因素有年龄、合并冠心病、阵发性房颤、心力衰竭≥3级、CHA2DS2-VASc评分≥5分、服用药物≥5种、合并脑卒中、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阵发性房颤、合并冠心病、合并脑卒中、CHA2DS2-VASc评分≥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围绕影响因素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病心房颤动 新型抗凝药 依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多沙班对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卢旭升 许贤彬 +4 位作者 林旭城 胡恺 陆沛杰 林锐波 陈尔周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艾多沙班对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的118例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n=59)、B组(n=59),其中A组患者给与大剂量(60 mg/d)艾多沙班进行治疗,B组患...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艾多沙班对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的118例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n=59)、B组(n=59),其中A组患者给与大剂量(60 mg/d)艾多沙班进行治疗,B组患者给与小剂量(30 mg/d)艾多沙班进行治疗,再按SHARE-FI评分将A组患者分为强健A组(n=30)、衰弱前期A组(n=11)、衰弱A组(n=18);将B组分为强健B组(n=31)、衰弱前期B组(n=12)、衰弱B组(n=16)。评估强健A组与强健B组,衰弱前期A组与衰弱前期B组,衰弱A组与衰弱B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强健A组与强健B组ALT、BUN、Scr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衰弱前期A组与B组ALT、BUN、Scr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衰弱前期A组ALT、BUN、Scr明显高于衰弱前期B组(P<0.05);治疗前衰弱A组与B组ALT、BUN、Scr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衰弱A组ALT、BUN、Scr明显高于衰弱前期B组(P<0.05)。结论:大剂量(60 mg/d)、小剂量(30 mg/d)艾多沙班对身体强健的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相当;而大剂量艾多沙班对衰弱前期、衰弱期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剂量艾多沙班大,因而可给予衰弱前期、衰弱期患者小剂量艾多沙班来减少对其肝肾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多沙班 瓣膜老年房颤患者 肝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血液标志物检测及其抗凝治疗进展
18
作者 刘晓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6年第1期71-77,共7页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患者 标志物检测 抗凝治疗 血栓栓塞 治疗进展 超声心动图检查 血液 独立危险因素 NV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保蕴坚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0期80-81,共2页
目的 分析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70例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试验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出血... 目的 分析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70例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试验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0.20±6.39)s长于对照组的(55.97±4.8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9,P=0.003<0.05).试验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5.7% 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用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相较于常规治疗,不仅可以适当延长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还可以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瓣膜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中国专家建议》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20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8期701-701,共1页
2014年6月29日在北京举行了《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中国专家建议》新闻发布会。共识执笔专家孙艺红教授,专家组专家胡大一教授、马长生教授、朱俊教授、叶平教授、刘梅林教授应邀参会。会议上对我国目前房颤抗凝... 2014年6月29日在北京举行了《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中国专家建议》新闻发布会。共识执笔专家孙艺红教授,专家组专家胡大一教授、马长生教授、朱俊教授、叶平教授、刘梅林教授应邀参会。会议上对我国目前房颤抗凝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阐述。2004年调查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为0.77%,按人口推算,我国3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患者达420万。房颤患者的卒中危险增加5倍,房颤导致的卒中病情更重,50%以上的患者致残甚至死亡。国内外指南均建议,房颤患者需要接受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口服抗凝药物 新闻发布会 瓣膜病 专家组 中国 应用 房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