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创业教育的内涵、价值及实践路向
1
作者 陈馨 缪建东 周振华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鼓励老年人创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缩减问题的有效路径。开展老年创业教育是支持老年人创业的重要举措,但当前尚未受到社会足够重视。老年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包含提高创业准备... 鼓励老年人创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缩减问题的有效路径。开展老年创业教育是支持老年人创业的重要举措,但当前尚未受到社会足够重视。老年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包含提高创业准备、促进主动调适和支持社会融入三个维度。老年创业教育兼具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既能够扩宽老年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又能够支持老年人主动融入社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未来应以提升创业素养为基础,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优势导向教育立场为路向开展老年创业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教育 创业教育 老年社会参与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类型对老化态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谢立黎 欧阳材泓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11,共17页
老年志愿服务契合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与生产性老龄化的内在要求,已成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当前研究聚焦机构或组织开展的正式志愿服务参与,对在中国情境中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非正式志愿服务参与... 老年志愿服务契合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与生产性老龄化的内在要求,已成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当前研究聚焦机构或组织开展的正式志愿服务参与,对在中国情境中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非正式志愿服务参与却缺乏足够关注,中国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的类型与群体异质性有待梳理。同时,老化态度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老年人不同的志愿服务参与类型对老化态度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尚待厘清。本研究采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基于正式与非正式的角度,将老年志愿服务参与分类为“正式型”“非正式型”“双重参与型”及“非参与型”,并引入“身体-认知-社会”分析框架,探讨中国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类型对老化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非参与型,正式型志愿服务参与对老化态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健康状况越差的老年人,参与正式型志愿服务对其老化态度的积极作用越突出,验证了志愿服务参与对老年弱势群体的“社会补偿效应”;而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参与正式型志愿服务则主要是通过提升个人价值感来获得更积极的老化态度。参与非正式型志愿服务对老化态度影响不显著,主要是因为其对心理获得维度显著的消极影响抵消了对心理社会丧失与身体变化体验维度的正向影响。参与非正式型志愿服务会显著降低老年人的个人价值感,从而降低其心理获得感。双重参与型的志愿服务参与虽然能够在身体变化体验维度与心理获得维度起到积极作用,但在老化态度的心理社会丧失维度呈现负向效应,因而总效应也不显著。一方面,双重参与既可以通过提升个人价值感来帮助老年人提高心理获得感,也可以直接促进对身体变化的积极感知。特别是对于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两种类型都参加有助于提高对身体变化的积极体验。另一方面,双重参与直接和间接的作用导致心理社会丧失感,尤其是在尊老敬老氛围较好的社区,参与两种类型反而更容易导致心理社会丧失感和对身体变化的消极体验。建议加强老年志愿服务的品牌化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参与的均衡化;加大对非正式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提升社会认知度;营造年龄友好的社会环境,树立科学、积极的老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社会参与 老年志愿服务 老化态度 个人价值感 年龄友好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空间中老年人社会参与及“趣缘”活动与茶文化研究
3
作者 彭定萍 《福建茶叶》 2020年第12期308-309,共2页
公共空间作为社会生活交往的场所,其本质属性也只有将物质空间环境的社会意义结合才能得到认识。研究发现,不同空间对个体的社会参与有着不同的影响。城市公共空间中有组织的兴趣小组、半组织的广场舞蹈、无组织的“看客”,共同构成了... 公共空间作为社会生活交往的场所,其本质属性也只有将物质空间环境的社会意义结合才能得到认识。研究发现,不同空间对个体的社会参与有着不同的影响。城市公共空间中有组织的兴趣小组、半组织的广场舞蹈、无组织的“看客”,共同构成了老年人社会参与及“趣缘”活动,并影响着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程。反之,社会参与也在提升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包括康养与茶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老年社会参与 融合机制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梅宇婷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第4期84-88,共5页
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和层次分析法(AHP),从个体、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四个层面对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因素进行了层次性、系统性分析。结果发现,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表层因素有社会关系、社会参与认知和活动资源与互动,中层因素有... 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和层次分析法(AHP),从个体、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四个层面对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因素进行了层次性、系统性分析。结果发现,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表层因素有社会关系、社会参与认知和活动资源与互动,中层因素有年龄、收入状况、居住方式、子女数量、社会关注度、城乡类型,深层因素有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和政府支持。其中社会参与认知、活动资源与互动、城乡类型、社会关注度、居住方式、收入状况的综合权重相对较大,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社会参与 影响因素 ISM 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区养老综合体的发展模式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晓梅 陈文斯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3-128,共6页
积极应对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探寻社区养老综合体的中国路径迫在眉睫。社区养老综合体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为目标,致力于打造地域功能型共同体。目前,我国养老综合体的实践模式存在建设理念与传统观念相悖、商业氛围过于浓厚、... 积极应对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探寻社区养老综合体的中国路径迫在眉睫。社区养老综合体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为目标,致力于打造地域功能型共同体。目前,我国养老综合体的实践模式存在建设理念与传统观念相悖、商业氛围过于浓厚、专业人才缺失等困境。美国的高度市场化模式与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模式值得借鉴:他们更加重视健康管理理念,实行多职业联合服务,致力于促进代际交流,推动资源整合。建设中国式社区养老综合体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长护险支持下的综合服务体系、强调老年社会参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社区智慧平台,多主体共同发力为养老事业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社区养老综合体 养老服务体系 老年社会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