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红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679-679,共1页
目的研究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照组患者不... 目的研究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维持治疗,连续应用2个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未影响治疗。结论对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以氟尿嘧啶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后再采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耐受性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培他滨 维持治疗 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效果观察
2
作者 卞俊杰 田国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来新乡市中心医院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老年患者106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最佳支...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来新乡市中心医院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老年患者106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最佳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41.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9%(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等,通过对症治疗均得到缓解。结论对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老年患者采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近期效果明显,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虽然不良反应率较多,并不影响继续治疗,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培他滨 晚期转移直肠癌 不良反应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后予以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生存时间的延长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闫聿逊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4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后采取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90例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XELOX一线化疗方案,当靶病灶达到最大缩小率后,对... 目的分析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后采取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90例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XELOX一线化疗方案,当靶病灶达到最大缩小率后,对照组停止用药且不接受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定期随访观察,试验组患者采取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PFS为(11.58±2.59)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8.96±1.4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02,P=0.000<0.05)。试验组客观缓解率(RR)为44.44%、疾病控制率(DCR)为82.22%,均高于对照组的35.56%、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和试验组的1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维持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化疗期间的17.78%(8/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0.05)。结论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应用于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化疗后,能够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患者耐受性更好,值得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转移直肠癌 一线化疗 卡培他滨 维持治疗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和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王立坤 陈曦 +3 位作者 武雪亮 赵贞 刘四恩 温德惠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3期5-12,共8页
目的:通过对比病灶直径小于5厘米的原发性肝癌(PLC)和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患者的超声造影(CEUS)表现,探讨CEUS在鉴别诊断这两种肝脏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创新性。方法:选取2021年至2022年间在我院接受CEUS检查的177例PLC和CCLM... 目的:通过对比病灶直径小于5厘米的原发性肝癌(PLC)和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患者的超声造影(CEUS)表现,探讨CEUS在鉴别诊断这两种肝脏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创新性。方法:选取2021年至2022年间在我院接受CEUS检查的177例PLC和CCL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LC患者88例,CCLM患者89例,使用六氟化硫造影剂及DD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CEUS检查。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二维超声结果、血流信号评分及CEUS相关特异性指标,包括增始时间、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增强速率及50%倾斜率。建立综合诊断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率。结果:研究发现PLC与CCLM在CEUS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PLC患者的血管信号评价得分、峰值增强强度及动脉期周边增强显著高于CCLM患者(P<0.05),阳性预测率达78.1%。结论:CEUS是一种有效且创新的鉴别诊断小病灶直径PLC和CCLM的方法,其高分辨率和实时动态观察病灶血流灌注变化的能力,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参考信息,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转移 原发肝癌 超声造影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不同剂量贝伐单抗治疗对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璐 杨静 +3 位作者 祁晓星 姬海利 王占孔 郭浩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不同剂量贝伐单抗治疗对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组均予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 目的探讨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不同剂量贝伐单抗治疗对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组均予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根据贝伐单抗剂量分为观察组(7.5mg/kg贝伐单抗)及对照组(5mg/kg贝伐单抗)。对比2组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1.36%(P<0.05)。(2)2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3)对照组1年存活率18.18%明显低于观察组37.50%(P<0.05);经过log-rank检验显示观察组PFS、OS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7.5mg/kg贝伐单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明显高于5mg/kg贝伐单抗治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 贝伐单抗 晚期转移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陶欢欢 韩雪静 +1 位作者 赵鑫 徐伟锋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术前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行结直肠癌手术的81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POD组(28例)和非POD组(53例)。...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术前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行结直肠癌手术的81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POD组(28例)和非POD组(5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POD状况和负性情绪。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POD的影响因素。结果81例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POD 28例,POD发生率为34.57%。POD组患者年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饮酒史、剖腹手术、手术时间≥200 min、腹腔引流管数量>2支、镇痛泵累计使用量≥3个的人数占比以及术前HADS评分高于非POD组(P<0.05或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饮酒史、剖腹手术、手术时间≥200 min、腹腔引流管数量>2支、镇痛泵累计使用量≥3个、术前HADS评分(负性情绪)均是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POD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POD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需要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PO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直肠癌 手术 情绪 术后谵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按压对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威 林珠 +2 位作者 刘晓燕 钟小红 吴银霞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7期143-146,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对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的干预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98例存在CRF的老年(≥65岁)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对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的干预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98例存在CRF的老年(≥65岁)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压,双侧取穴合谷、三阴交、足三里,按压手法经研究者培训指导后,由患者自行操作,每次每侧每个穴位持续按压5 min,共30 min,每天3次。两组均连续干预6周。干预前后,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疲乏和睡眠质量变化情况,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iper疲乏修订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外周血CD3^(+)、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压有助于减轻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患者CRF,提高睡眠质量,可能与改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疲乏 直肠癌 转移 穴位按压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术和技 被引量:1
8
作者 顾知恩 王磊 +4 位作者 李高彪 翟嘉威 李芮 张彤 杨宇飞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805-810,共6页
转移性结直肠癌又被称为晚期结直肠癌,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棘手的疑难疾病,当前最优的西医治疗策略是双药化疗联合靶向药。然而部分患者由于身体状况差、年龄大、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耐受或拒绝标准西医治疗,转而选择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转移性结直肠癌又被称为晚期结直肠癌,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棘手的疑难疾病,当前最优的西医治疗策略是双药化疗联合靶向药。然而部分患者由于身体状况差、年龄大、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耐受或拒绝标准西医治疗,转而选择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仍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肠癌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是中国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西医结合是中国恶性肿瘤治疗的优势所在。众多临床报道显示中医药治疗在延长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减少西医治疗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对既往真实有效的中医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和筛选,并按照中西医侧重点的不同进行分类论述能简明扼要的适用于临床诊疗。文章结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T/CACM1410-2022)对当前中医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转移直肠癌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脱氧葡萄糖PET显像技术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G-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9
作者 邓明民 王奇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 探讨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PET)显像技术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为结直... 目的 探讨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PET)显像技术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和原发性肝癌组。所有患者均行F-脱氧葡萄糖PET显像技术检查。对比2组临床资料及F-脱氧葡萄糖PET显像技术相关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糖酵解总量(TLG)、肿瘤代谢参数(MTV)];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的相关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脱氧葡萄糖PET显像技术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结直肠癌肝转移组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TLG及MTV高于原发性肝癌组(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LG及MTV均为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的有关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LG、MTV及两者联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效能较高。结论 F-脱氧葡萄糖PET显像技术TLG、MTV参数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转移 原发肝癌 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显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换 张伟杰 王留兴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642-644,共3页
目的:研究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作为二线方案治疗一线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5例,按以下方案... 目的:研究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作为二线方案治疗一线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5例,按以下方案给药:雷替曲塞3 mg/ m2静滴,d1;伊立替康180 mg/ m2静滴,d1,每3周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按照 WHO 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副作用,最多治疗6个周期,观察疾病缓解率及安全性。结果25例病例化疗后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及毒副反应评估。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4例,稳定(SD)9例,进展(PD)12例,有效率(RR)为16.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4.6个月。治疗中出现的主要毒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呕吐、腹泻、肝酶升高、贫血/血小板减少、疲倦及食欲下降等,分别占80.0%、48.0%、28.0%、12.0%、20.0%、76.0%,多为Ⅰ~Ⅱ度。结论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是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的二线方案,患者对出现的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可供临床安全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替曲塞 晚期转移直肠癌 二线化疗 伊立替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宋广全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3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m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mFOLFOX6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近期...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m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mFOLFOX6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55.56%及疾病控制率(DCR)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EA、CA199、CA72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EA(6.25±3.15)ng/ml、CA199(28.54±9.63)U/ml、CA724(5.68±2.50)U/ml均低于对照组的(9.34±4.21)ng/ml、(39.21±11.45)U/ml、(7.12±2.78)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蛋白尿、出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10.30±2.01)个月及OS(22.40±4.09)个月均显著长于对照组的(6.80±1.45)、(16.70±3.3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延长患者的PFS和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转移直肠癌 肿瘤标志物 不良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一、二线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研究
12
作者 赖昙希 徐勉 陈彬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449-1451,1463,共4页
目的:基于CT、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一、二线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CR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转移性CR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一线组(n=60,给予贝伐珠单... 目的:基于CT、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一、二线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CR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转移性CR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一线组(n=60,给予贝伐珠单抗+含奥沙利铂药物治疗方案)、二线组(n=20,给予含伊立替康药物治疗方案)和跨线组(n=10,给予贝伐珠单抗+含奥沙利铂药物治疗,进展后应用贝伐珠单抗+含伊立替康药物治疗方案),比较3组治疗后的CT增强值、生活质量评分、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CT增强值均显著降低(P<0.05),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CT增强值为一线组<跨线组<二线组(P<0.05),SF-36评分为一线组>跨线组>二线组(P<0.05)。治疗后,3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标记物水平为一线组<跨线组<二线组(P<0.05)。治疗后,3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一线或二线化疗治疗转移性CRC均有确切效果,但在一线治疗中使用更利于降低患者CT增强值和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直肠癌 贝伐珠单抗 化疗治疗 CT增强值 血清肿瘤标志物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吉奥联合回生口服液治疗老年性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24期68-68,70,共2页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回生口服液治疗老年性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评价、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方法对40例老年性晚期结直肠癌的患者,替吉奥化疗(40mg/m2,bid×4周,每6周为1个疗程)+回生口服液(10mL/次,3次/d),共连续3个月。计算RR及DCR,...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回生口服液治疗老年性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评价、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方法对40例老年性晚期结直肠癌的患者,替吉奥化疗(40mg/m2,bid×4周,每6周为1个疗程)+回生口服液(10mL/次,3次/d),共连续3个月。计算RR及DCR,观察不良反应,分析安全性及临床意义。结果 CR0例PR10例,SD15例,PD15例,有效率RR(CR+PR)为25%,疾病控制率DRC(CR+PR+SD)62.5%,生活质量改善其中PS分降低20例、体重增加12例、临床症状改善11例。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色素沉着,多为0~1°,患者能耐受。结论替吉奥联合回生口服液治疗老年性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轻,服用方便,安全性好,对老年性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晚期直肠癌 替吉奥 回生口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永焕 黄学宽 +2 位作者 周德奇 唐睿 肖国航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50-53,共4页
临床上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复发和转移的现象十分常见,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下、生存期缩短,是目前肿瘤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中西医在治疗结直肠癌中各有优势,但二者联合起来可扬长避短,做到“1+1>2”,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临床上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复发和转移的现象十分常见,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下、生存期缩短,是目前肿瘤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中西医在治疗结直肠癌中各有优势,但二者联合起来可扬长避短,做到“1+1>2”,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降低相应的复发转移率。为探究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相关作用机制,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晚期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中医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总结:气虚、阳虚、蓄毒不流(痰湿、瘀血、气滞)、内生癌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晚期直肠癌术后 复发转移 中医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LFOX-6与FOLFIL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州 倪秉强 +2 位作者 陈日新 徐艺安 李敏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1期49-50,共2页
目的比较FOLFOX-6方案与FOLFIL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予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对照组予FOLFILI(伊立替康+亚叶酸钙... 目的比较FOLFOX-6方案与FOLFIL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予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对照组予FOLFILI(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14 d为一周期,2周期后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随访2 a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疾病进展时间。结果两组有效率、控制率、平均生存期、疾病进展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延迟性腹泻、胆碱能神经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FOLFOX-6与FOLFIL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效果相当,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前者以骨髓抑制为主,后者以延迟性腹泻和胆碱能神经综合征为主;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直肠癌 FOLFOX-6方案 FOLFILI方案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高卫 李红宇 党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1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的影响。方法将73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达4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1%(P<0.05);生活质量改善治疗...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的影响。方法将73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达4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1%(P<0.05);生活质量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提高肿瘤化疗的疗效,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增加患者的化疗耐受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化疗方案 直肠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华君 晁储璋 陈松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行支架置入治疗。130例支架置入成功(96.3%)。短期(<30d)相关并发症12例:再梗阻4例、移位3例、穿孔2例、直肠出血2例、肛门...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行支架置入治疗。130例支架置入成功(96.3%)。短期(<30d)相关并发症12例:再梗阻4例、移位3例、穿孔2例、直肠出血2例、肛门疼痛伴里急后重感1例;长期(≥30d)相关并发症27例:再梗阻17例、支架移位6例、穿孔4例。结果经积极对症治疗,12例早期并发症患者死亡2例,27例晚期并发症患者死亡12例。其余患者症状缓解生存至今。结论对支架置入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采取更加细致的护理,尽早发现并发症发生的征象,配合医生积极对症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直肠癌 支架置入术 姑息治疗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贝伐单抗及帕尼单抗与化疗单纯联合贝伐单抗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作用中的比较 被引量:24
18
作者 沈琳 黎莹 《循证医学》 CSCD 2009年第3期141-143,共3页
1 文献来源 Hecht JR,Mitchell E,Chidiac T,et al.A randomized phase Ⅲ B trial of chemotherapy, Bevacizumab, and Panitumumab compared with chemotherapy and Bevacizumab alone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J]. J ... 1 文献来源 Hecht JR,Mitchell E,Chidiac T,et al.A randomized phase Ⅲ B trial of chemotherapy, Bevacizumab, and Panitumumab compared with chemotherapy and Bevacizumab alone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J]. J Clin Oncol, 2009, 27(5): 672-6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直肠癌 药物疗法 帕尼单抗 贝伐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丽萍 沈俊俊 +4 位作者 韩书文 齐全 廖海红 姜亦珍 潘月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5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83例KRAS野生型mCR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83例KRAS野生型mCR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西妥昔单抗治疗无进展生存(PFS)时间的临床病理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结果经西妥昔单抗治疗的mCR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63.9%,疾病控制率为86.7%。全组中位随访15.5个月,中位PFS为8.7个月,6、12、18个月PFS率分别为71.1%、32.5%、13.3%。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原发部位、基线糖类抗原(CA)199水平、是否发生皮疹及严重程度及早期肿瘤退缩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基线CA199水平、肿瘤位置、皮疹、早期肿瘤退缩可能是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野生型mCR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预测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妥昔单抗 转移直肠癌 效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单药或与伊立替康联合治疗伊立替康耐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被引量:14
20
作者 徐建明 张华 《循证医学》 CSCD 2006年第5期274-276,共3页
关键词 转移直肠癌 西妥昔单抗 伊立替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