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保蕴坚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0期80-81,共2页
目的 分析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70例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试验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出血... 目的 分析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70例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试验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0.20±6.39)s长于对照组的(55.97±4.8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9,P=0.003<0.05).试验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5.7% 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用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相较于常规治疗,不仅可以适当延长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还可以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自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及孟 王鸿燕 +1 位作者 林冬晶 李品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0,共6页
目的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药抗凝、控制心室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2组疗程均30 d。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房颤发作情况(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心电图参数改变情况(P波持续时间、P波离散度),心率变异性指标[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期间差值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左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和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心电图参数和左心功能指标等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房颤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风 心火 风火相煽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心房颤动 瓣膜阵发心房颤动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慕婷婷 邓爱云 +2 位作者 王小娟 马航宇 祁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参数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LAAT)形成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食管超声检出LAAT的NVAF患者20例为LAAT组,另选...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参数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LAAT)形成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食管超声检出LAAT的NVAF患者20例为LAAT组,另选取未检出LAAT的NVAF患者52例作为非LAAT组,收集患者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VAF患者LAAT的影响因素,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左心房球形度指数(LASI)与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对NVAF患者血栓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非LAAT组相比,LAAT组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升高[1437.50(650.50,2247.50)ng/ml比788.58(158.50,1242.50)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T组左心房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LASI、左心房最大容积(LAV)、LAVI高于非LAAT组[(43.15±6.01)mm比(38.24±5.67)mm,(62.68±5.58)mm比(57.77±5.71)mm,(45.72±5.36)mm比(40.43±5.47)mm,(77.30±7.06)%比(69.71±6.24)%,(104.31±28.05)ml比(75.83±23.40)ml,(57.44±15.30)比(41.12±12.40)],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纵向应变峰值(PALS)低于非LAAT组[(54.16±6.30)%比(59.73±5.10)%,8.75(7.33,12.50)%比15.80(10.73,21.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VI、LASI及PALS与NVAF患者LAAT独立相关。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LASI与LAVI之间正相关(r=0.399,P=0.001)。ROC曲线显示,LASI、LAVI、PALS预测LAA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95%CI 0.666~0.911,P<0.01)、0.796(95%CI 0.684~0.908,P<0.01)、0.808(95%CI 0.698~0.919,P<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6.10%、53.92 ml/m^(2)、9.85%。联合预测LAAT时AUC为0.861(95%CI 0.761~0.960,P<0.05),特异度为85.0%,敏感度为75.0%。结论LAVI、LASI及PALS是NVAF患者LAAT的独立预测因子。2D-STE结合RT-3DE可以可作为一种经济、便捷、无创的工具,联合预测更有助于NVAF患者LAAT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瓣膜心房颤动 左心耳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铎 李燕玲 +5 位作者 张展 王鑫 昂文成林龙珠 马玉娇 候路雲 谢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545-548,共4页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准确评估左心耳的结构和功能,对检测左心耳血栓和预测卒中事件至关重要。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腔内超声心动图、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准确评估左心耳的结构和功能,对检测左心耳血栓和预测卒中事件至关重要。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腔内超声心动图、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为主的传统影像学技术,和以新型分子靶向示踪剂结合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脏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流体力学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为左心耳的结构功能评估以及左心耳血栓的检测提供着重要客观依据。本文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的解剖、功能、左心耳及其血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瓣膜 左心耳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内径、超敏C反应蛋白、脑尿钠肽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琳 陈艳炯 +5 位作者 吴柏云 刘军辉 洪舟 李娜 封婧 陶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内径(LA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03例作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左心房内径(LA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0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同期心电图提示为窦性心律的老年非心房颤动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房颤分型将研究组分为阵发性28例,持续性34例,永久性41例;根据研究组患者左心房有无血栓将其分为无血栓组(n=61)和有血栓组(n=42)。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不同房颤分型、无血栓组与有血栓组患者的hsCRP、BNP以及LAD。采用Pearson分析研究组患者hsCRP、BNP与LAD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hsCRP、BNP、LAD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永久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hsCRP、BNP、LAD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且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P <0.05)。左心房有血栓组患者的hsCRP、BNP、LAD均高于无血栓组(P <0.05)。研究组患者LAD与hs CRP、BNP均呈正相关(r=0.468、0.517,均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BNP以及LAD均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P <0.01)。结论 hsCRP、BNP以及LAD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瓣膜心房颤动 心房内径 超敏C反应蛋白 脑尿钠肽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晓宇 沈玉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89,共1页
研究表明,老年人群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4%,高龄可达8%。其中绝大多数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较为常见。因此,我们推测在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影响... 研究表明,老年人群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4%,高龄可达8%。其中绝大多数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较为常见。因此,我们推测在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左心室功能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瓣膜 老年人群 受损程度 功能受损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老年患者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柴晓利 张臣 +1 位作者 丰庆春 刘欢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老年患者用药现状及对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我市5家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NVAF老年患者4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人口...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老年患者用药现状及对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我市5家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NVAF老年患者4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人口统计学资料,随访记录患者连续使用1个月以上的药物;比较2组间人口统计学资料差异,评价抗栓及多重用药(≥5种用药)治疗现状,采用Logistic分析多重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482例患者中,250例(51.87%)治疗合理,58例(12.05%)治疗过度,37例(7.68%)治疗不足,137例(28.42%)未治疗。482例患者中多重用药234例,非多重用药组248例。Logistic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医保类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心力衰竭为多重用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NVAF患者普遍存在多重用药情况;需提高抗凝治疗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病 瓣膜心房颤动 多重用药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干预靶器官左心耳
8
作者 欧巧巧 郭楚娴 杨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左心耳血栓形成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事件的重要原因。即使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剩余心血管风险仍高。因此,针对左心耳的干预成为NVAF患者卒中预防的关注热点。本文将对左心耳结构特点、左心耳功能、N... 左心耳血栓形成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事件的重要原因。即使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剩余心血管风险仍高。因此,针对左心耳的干预成为NVAF患者卒中预防的关注热点。本文将对左心耳结构特点、左心耳功能、NVAF患者卒中预防相关的左心耳的靶向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血栓形成 瓣膜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愿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7-27,共1页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观察组(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方案)及对照组(华法林治疗方式...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观察组(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方案)及对照组(华法林治疗方式)均为36例。比较分析临床上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34例(94.44%)高于对照组24例(66.67%)(P<0.05);观察组的栓塞事件总发生率2例(5.56%)稍低于对照组3例(8.33%),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22.22%,观察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2.7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利伐沙班抗凝方式用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瓣膜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抗凝治疗 有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琼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1期36-37,共2页
目的:研究年龄≥75岁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96例,将坚持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或华法林、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患者设为抗凝组,其余患者... 目的:研究年龄≥75岁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96例,将坚持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或华法林、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患者设为抗凝组,其余患者设为未抗凝组。比较两组1年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因血栓栓塞或出血致死致残情况。结果:抗凝组栓塞率低于未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出血或栓塞致死致残率低于未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治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确切,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栓塞事件 抗凝药 高危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季雪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3期128-129,共2页
目的:研究用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80例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抽签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的... 目的:研究用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80例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抽签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的抗凝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几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老年瓣膜心房颤动患者 抗凝治疗 效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锦 李海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4期107-108,共2页
目的:分析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玉溪市中医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NV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考组(n=30)和研究组(n=30)。让参考组患者长期服用华法... 目的:分析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玉溪市中医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NV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考组(n=30)和研究组(n=30)。让参考组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让研究组患者长期服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卒中、血栓事件的发生率(3.33%)与参考组患者卒中、血栓事件的发生率(16.67%)相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13.33%)低于参考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43.33%),P<0.05。结论:为老年NVAF患者长期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良好,可降低其卒中、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瓣膜心房颤动患者 利伐沙班 抗凝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焦彦昕 唐铁钰 +2 位作者 刘振 许笑天 刘振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4-599,共6页
目的探究华法林、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127例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分为对照组(既未服用抗凝药,也未服用抗板药,n=52)、华... 目的探究华法林、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127例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分为对照组(既未服用抗凝药,也未服用抗板药,n=52)、华法林组(n=36)、利伐沙班组(n=39)。收集入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受教育程度等临床资料,认知功能通过灵敏性更高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价(MoCA)量表来进行评估,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比较三组患者MoCA量表各子项评分及维生素K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MoCA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华法林组相比,利伐沙班组的MoCA评分显著增加(P<0.05)。受教育程度和服用药物情况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与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相比,华法林组的视空间技能与执行能力分数和延迟回忆分数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0.380(0.355,0.398)、0.410(0.385,0.440)]相比,华法林组维生素K水平[0.338(0.325,0.345)]显著减少(P<0.05)。结论NVAF可通过采用抗凝治疗有效预防认知功能障碍,而在抗凝药物的选择上,利伐沙班因其不影响维生素K的代谢较华法林具有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认知功能 华法林 利伐沙班 维生素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与华法林及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赵宏伟 尹晓盟 +3 位作者 王成福 侯培培 王永 朱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对比左心耳封堵术、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预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釆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心耳封堵术)、B组(利伐沙班)、C组... 目的对比左心耳封堵术、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预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釆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心耳封堵术)、B组(利伐沙班)、C组(华法林)三组,观察各组患者卒中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后3个月凝血功能指标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肝肾功能指标。结果A组均成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有4例患者出现残余分流,分别为2 mm、3 mm J mm和2 mm,3个月后残余分流均消失,各组治疗期间未有严重药品反应及死亡病例;三组患者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85%(2/52)较C组低19.23%(10/52)(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FIB为(2.86±0.41)g/L较C组高(2.68±0.37)g/L,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7.28±4.51)s较B组(39.06±4.27)s和C组(44.93±5.36)s短,B组APTT也较C组短(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在预防NVAF患者卒中中,左心耳封堵术、华法林、利伐沙班均具有积极预防作用,而左心耳封堵术相对于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更具有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术 华法林 利伐沙班 瓣膜心房颤动 卒中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仝瑞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依据抗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各30例。利伐沙班组患者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华法林组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依据抗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各30例。利伐沙班组患者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华法林组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出血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利伐沙班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0.0%(3/30),华法林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3.3%(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3%,低于华法林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低于华法林组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华法林高,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抗凝治疗 老年瓣膜心房颤动 有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伟利 王桂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0期764-766,共3页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68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螺内酯加胺碘酮)32例及单用组(单用胺碘酮)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胺碘酮,合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6个月...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68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螺内酯加胺碘酮)32例及单用组(单用胺碘酮)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胺碘酮,合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6个月,观察两组的左心房内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的左心房内径较单用组减小[(36.3±6.56)mm比(45.2±7.43)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组复发率28.1%(9/32),单用组复发率52.8%(19/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胺碘酮可抑制左心房结构重构,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胺碘酮 瓣膜 心房颤动 阵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PLR预测其左心房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莉莉 胡光玲 +1 位作者 张智文 杨海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4期4430-4433,共4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LA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评价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NVAF患者LAT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华中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16例NVAF患者...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LA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评价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NVAF患者LAT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华中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16例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左心房是否有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0)和非血栓组(n=86)。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LR预测NVAF患者LAT形成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相比,血栓组患者心房颤动病程长于非血栓组(P<0.05),而在性别、年龄、抽烟、饮酒、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体质量指数(BMI)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方面相比,血栓组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和PLR水平高于非血栓组(P<0.05),淋巴细胞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则低于非血栓组(P<0.05),而在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血尿酸(UA)和血红蛋白(Hb)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方面相比,血栓组左心房内径(LAD)长于非血栓组(P<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非血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方程显示,心房颤动病程(OR=1.381,95%CI:1.081~1.765,P<0.05)、CRP(OR=2.113,95%CI:1.152~3.875,P<0.05)、LAD(OR=1.147,95%CI:1.005~1.308,P<0.05)和PLR(OR=1.025,95%CI:1.004~1.047,P<0.05)是NVAF患者LA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INR(OR=0.233,95%CI:0.087~0.622,P<0.05)是NVAF患者LAT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预测LAT形成的曲线下面积为0.653(95%CI:0.559~0.739,P<0.05)。结论PLR、心房颤动病程、CRP和LAD是NVAF患者LA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INR是NVAF患者LAT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较高的PLR与NVAF患者的LAT形成密切相关,临床护理工作中可将PLR视作一种LAT形成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炎症反应 瓣膜心房颤动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布芬治疗冠心病合并低卒中风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鑫 韩立会 +2 位作者 刘玉红 张化勇 苏子德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8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吲哚布芬在冠心病合并低卒中风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40例冠心病合并低卒中风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吲哚布芬进行抗血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 目的探讨吲哚布芬在冠心病合并低卒中风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40例冠心病合并低卒中风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吲哚布芬进行抗血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心肌缺血无改善、总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血栓弹力图AA途径抑制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脑卒中、心肌缺血无改善、总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15%、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5%、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AA途径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布芬用于冠心病合并低卒中风险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更少,具有更好的临床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布芬 冠心病 低卒中风险 瓣膜心房颤动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谷永杰 刘秀梅 +1 位作者 刘伟丽 陈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524-527,共4页
目的 探索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NVAF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高剂量组98例(15 mg)与低剂量组102例(10 mg),随访12个月。评估患者... 目的 探索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NVAF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高剂量组98例(15 mg)与低剂量组102例(10 mg),随访12个月。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血栓发生情况、出血情况、主要临床终点事件及常见不良反应。结果 利伐沙班治疗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治疗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大于治疗前(P<0.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血红蛋白及肝、肾功能等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IA、下肢静脉血栓和血栓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5)。高剂量组小出血事件多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高剂量组出现1例大出血事件,低剂量组未发现大出血事件,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6)。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佳等胃肠道不适反应,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利伐沙班在老年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中预防卒中的疗效与高剂量相当,但小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瓣膜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低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机制的基础研究及抗凝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鸿远 李霖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132-136,共5页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为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房颤的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对房颤的产生及维持机制的研究是热点。患有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超出健康人群的4倍有余。目前射频消融术渐成为治疗房颤的一线方法。但由于房...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为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房颤的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对房颤的产生及维持机制的研究是热点。患有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超出健康人群的4倍有余。目前射频消融术渐成为治疗房颤的一线方法。但由于房颤射频消融术的费用昂贵,手术远期效果有待提高,大部分患者仍须通过抗凝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及抗凝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机制 抗凝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