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夕歌》·《祖国歌》·《老六板》填词歌──为一首近现代歌曲的残缺求证求全兼及音乐编辑工作的盲从心态问题
1
作者 孟文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8-32,42,共6页
《祖国歌》与《夕歌》同据民间曲谱《老六板》填词,词作者皆为李叔同。由于新闻媒介的误导与音乐编辑工作者的盲目从信,由两家地市电视台联拍成的MTV,竟将《夕歌》误制并误题为《祖国歌》;导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成品,仅在中央... 《祖国歌》与《夕歌》同据民间曲谱《老六板》填词,词作者皆为李叔同。由于新闻媒介的误导与音乐编辑工作者的盲目从信,由两家地市电视台联拍成的MTV,竟将《夕歌》误制并误题为《祖国歌》;导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成品,仅在中央台播映“每周一歌”后即告废品。本文提供充分资料确证题为的《祖国歌》实应为《夕歌》;且《夕歌》本身亦欠缺前句音调与歌词。并望音乐与电视工作者求索其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国歌 夕歌 老六板 老八 李叔同 填词 作家文摘 音乐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六板》旋律在三首现代音乐作品中的音高集合 被引量:2
2
作者 童昕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29,共5页
郭文景的《巴》、周龙的《空谷流水》以及陈怡的《烁》是三首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现代作品。这三首作品以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民间乐曲《老六板》旋律原形进行加工处理。本文通过对这三首作品的旋律分析,以管窥当代中国作曲家对中国传... 郭文景的《巴》、周龙的《空谷流水》以及陈怡的《烁》是三首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现代作品。这三首作品以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民间乐曲《老六板》旋律原形进行加工处理。本文通过对这三首作品的旋律分析,以管窥当代中国作曲家对中国传统音乐在感性和理念两方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六板 音高集合 323节拍 结构模式 变奏发展 旋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间乐曲《老六板》赏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元禄 《艺术探索》 1989年第1期48-49,共2页
《老六板》是我国的一首优秀的民族器乐曲。多少年来,它一直流传于全国各地,深深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这首乐曲,最早见之于乐谱的,是一八一四年出版的《弦索备考》。在这以后,到了一八六○年,曾有鞠士林所著《间叙幽情》中的琵琶传谱... 《老六板》是我国的一首优秀的民族器乐曲。多少年来,它一直流传于全国各地,深深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这首乐曲,最早见之于乐谱的,是一八一四年出版的《弦索备考》。在这以后,到了一八六○年,曾有鞠士林所著《间叙幽情》中的琵琶传谱《六板》。继之在一八九五年出版的《李芳园琵琶新谱》中,也载有《六板》加花的曲谱。可以断言:在它见之于乐谱之前的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了。这就足以证明,《老六板》是我国的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间乐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六板 江南丝竹音乐 民族风格 单二部曲式 阳春古曲 民族音乐 简略分析 五声音阶 卫仲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传统器乐曲牌“八板”的再认识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婉嫣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2-154,共3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老八板"("老六板")的原型结构、理清其复杂变体间的联系、思索其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
关键词 老八 老六板 原型结构 流变:曲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胡曲《薰风曲》的传承与衍变 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薰风曲》演奏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文章通过对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薰风曲》二胡演奏谱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三种版本的板[结构变化和加花]奏手法特点,探讨了二胡曲《薰风曲》的传承、衍变与发展。
关键词 薰风曲 老六板 眼结构 加花变奏 周少梅 蒋凤之 陈振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丝竹发源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有觉 高雪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3-116,100,共5页
江南丝竹发源初考陈有觉高雪峰江南丝竹发源初考江南丝竹班社有的说出现于清末,有的说大约有二百年历史。究竟江南丝竹何时何人创始,一直是个谜。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发现明代嘉隆年间张野塘创始的吴中新乐弦索",就是江南丝... 江南丝竹发源初考陈有觉高雪峰江南丝竹发源初考江南丝竹班社有的说出现于清末,有的说大约有二百年历史。究竟江南丝竹何时何人创始,一直是个谜。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发现明代嘉隆年间张野塘创始的吴中新乐弦索",就是江南丝竹的雏型。今将我们初步考证的看法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丝竹 魏良辅 丝竹乐 弦索 老六板 太仓 昆曲 合奏形式 先君子 戏曲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周少梅传谱《熏风曲》所想到的 被引量:3
7
作者 倪志培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9-21,共3页
二胡古曲《熏风曲》全称《虞舜熏风曲》.它是由民间流传久远的一首老六板(也称老八板)的曲调变化发展而来的.该谱最早存见于清代荣斋所编(手抄本)的器乐合奏集《弦索备考》中的十六板,八板是与其成对位的另一曲谱.一八九五年李芳园在《... 二胡古曲《熏风曲》全称《虞舜熏风曲》.它是由民间流传久远的一首老六板(也称老八板)的曲调变化发展而来的.该谱最早存见于清代荣斋所编(手抄本)的器乐合奏集《弦索备考》中的十六板,八板是与其成对位的另一曲谱.一八九五年李芳园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的初学入门中,将其更名为《虞舜熏风操》,还填上相传为有虞氏舜所作之《南风歌》歌词,以示赞颂太平盛世之意.《孔子家语·辨乐解》中曾写道:"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词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在《韩诗外传》中也有"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治"的记载.由此可见,《老六板》也同《思春》、《悲秋》、《凤求凰》、《阳关三叠》等其他琴歌一样,在流传中经历代文人雅士或民间乐手移植于自己所擅长的乐器上,成为在该乐器上演奏的乐曲;抑或由于曲调通俗优美易为人们接受,又填上新的唱词,如《思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风 老六板 刘天华 虞舜 二胡曲 变化发展 演奏 广东音乐 手移植 南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丝竹曲式概貌(上) 被引量:5
8
作者 茅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8年第1期2-9,共8页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江南丝竹音乐》,包含了甘涛先生的研究成果和几乎是毕生搜集的曲谱,应该肯定,这是迄今为止江南丝竹最完整的版本。该书刊印的曲谱有:六板及八板75种,三六21种,四合27种,欢乐歌16种,云庆15种,春江花月夜7种...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江南丝竹音乐》,包含了甘涛先生的研究成果和几乎是毕生搜集的曲谱,应该肯定,这是迄今为止江南丝竹最完整的版本。该书刊印的曲谱有:六板及八板75种,三六21种,四合27种,欢乐歌16种,云庆15种,春江花月夜7种,紫竹调7种月儿高4种,鹧鸪飞9种,变体新水令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六板 江南丝竹 丝竹音乐 乐句 曲式 江南丝竹音乐 结构图式 商音 谱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看郭文景的大提琴与钢琴曲《巴》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大明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50-52,共3页
本文以青年作曲家郭文景的大提琴与钢琴曲《巴》为例,对作者在借鉴吸收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以及结合使用本民族音乐语言方面的独到之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梳理。尤其是作者所采用的"固定动机变奏"写作手法,当是现代音乐创作可资... 本文以青年作曲家郭文景的大提琴与钢琴曲《巴》为例,对作者在借鉴吸收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以及结合使用本民族音乐语言方面的独到之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梳理。尤其是作者所采用的"固定动机变奏"写作手法,当是现代音乐创作可资借鉴的手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文景 大提琴与钢琴曲《巴》 老六板主题 山歌主题 固定动机变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民族器乐的旋律发展手法(一九八二年八月在山东省音乐理论讲习班的讲授提纲)
10
作者 李民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3年第S1期1-21,26,共22页
我国传统民族器乐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流传和发展,旋律发展手法丰富多样,并逐渐形成一些自己独特的规律,它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本文拟就我个人所接触的有限资料,谈谈传统民族器乐的旋律发展手法,以供大家参考。民族器乐旋律发展的五... 我国传统民族器乐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流传和发展,旋律发展手法丰富多样,并逐渐形成一些自己独特的规律,它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本文拟就我个人所接触的有限资料,谈谈传统民族器乐的旋律发展手法,以供大家参考。民族器乐旋律发展的五项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器乐 音乐理论 旋律美 中花六 音乐材料 借字 旋律线 潮州弦诗 老六板 苏南吹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具风格江南丝竹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厚永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78年第1期130-142,共13页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及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演奏形式。这种形式以丝弦与竹管相结合,进行十分和谐的演奏。它的情绪乐观、曲调流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好。在其细致优美、清新话泼的演奏中,不仅表现了江南人民清秀含蓄、朴素勤...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及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演奏形式。这种形式以丝弦与竹管相结合,进行十分和谐的演奏。它的情绪乐观、曲调流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好。在其细致优美、清新话泼的演奏中,不仅表现了江南人民清秀含蓄、朴素勤劳的性格;而且反映出江南地区山清水秀、丰产鱼米的地方特色。有些乐曲(如《三六》、《六板》之类),虽在全国各地都有流行,但经江南丝竹采纳演奏,顿觉回然异趣,别具一格。江南丝竹的演奏,在城市和农村均有,但两者风格不尽相同。自辛亥革命以来,丝竹在江、浙一带中、小城市流行甚广,但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丝竹 丝竹音乐 丝竹乐 民族器乐 乐曲 音乐作品 老六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具风格的江南絲竹
12
作者 高厚永 《南艺学报》 1978年第1期130-142,共13页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及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演奏形式。这种形式以丝弦与竹管相结合,进行十分和谐的演奏。它的情绪乐观、曲调流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好。在其细致优美、清新话泼的演奏中,不仅表现了江南人民清秀含蓄、朴素勤...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及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演奏形式。这种形式以丝弦与竹管相结合,进行十分和谐的演奏。它的情绪乐观、曲调流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好。在其细致优美、清新话泼的演奏中,不仅表现了江南人民清秀含蓄、朴素勤劳的性格,而且反映出江南地区山清水秀、丰产鱼米的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丝竹 曲牌 丝竹音乐 戏曲音乐 民族器乐 丝竹乐 音乐作品 乐曲 老六板 曲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