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柱形药柱燃面退移过程的变量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蔡强 鲍福廷 +1 位作者 丁林 刘旸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0-303,310,共5页
固体火箭发动机翼柱形药柱燃面拓扑结构复杂,现有燃面退移仿真算法存在耗费时间长、燃面面积计算不准确及算法通用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变量化约束草图驱动的设计方法,通过执行图形比例变换,缩小药柱尺寸规模,还研究了一种新... 固体火箭发动机翼柱形药柱燃面拓扑结构复杂,现有燃面退移仿真算法存在耗费时间长、燃面面积计算不准确及算法通用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变量化约束草图驱动的设计方法,通过执行图形比例变换,缩小药柱尺寸规模,还研究了一种新的颜色标识燃面算法,避免燃面统计疏漏与重复,并提出了适合单组翼、大小翼、前后翼等多种翼柱形药柱燃面退移仿真的通用解决方案。经实例验证,执行比例变换,使得仿真时间缩短了31.8%,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为3.1%。该方法能快捷准确处理各种翼柱形药柱,并已获得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翼柱形药柱 燃面计算 变量化设计 实体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潜入式喷管的翼柱形药柱发动机火焰传播过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汝岩 隋玉堂 周红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630,共5页
对潜入和非潜入式喷管的翼柱形药柱发动机点火瞬态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采用修改源项法模拟推进剂燃烧加质,并分析了不同深度、不同宽度的翼槽结构对翼槽区域火焰传播的影响。发现潜入喷管的存在、不同深度、不同宽度的翼槽结构影响... 对潜入和非潜入式喷管的翼柱形药柱发动机点火瞬态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采用修改源项法模拟推进剂燃烧加质,并分析了不同深度、不同宽度的翼槽结构对翼槽区域火焰传播的影响。发现潜入喷管的存在、不同深度、不同宽度的翼槽结构影响火焰传播方式;潜入喷管的存在导致火焰峰连续向翼槽底部及尾部区域传播;尾部翼槽较深时,尾部翼槽尾部尖角处首先点燃,然后火焰峰自尾部翼槽前部与翼槽尖角处同时向翼槽底部传播。尾部翼槽宽度较宽,火焰峰传播速度越快;尾部翼槽深度越深,火焰峰传播速度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柱形药柱发动机 潜入喷管 火焰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柱形药柱模拟发动机火焰传播规律研究
3
作者 赵汝岩 齐强 周红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2,共5页
翼柱形药柱模拟发动机的翼槽结构对点火瞬态过程的火焰传播规律存在着潜在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不同质量流量的点火剂燃气以不同的角度喷射到翼柱形药柱模拟发动机的推进剂表面时的火焰传播规律,发现火焰峰传播到翼槽区域后,尾部翼槽底... 翼柱形药柱模拟发动机的翼槽结构对点火瞬态过程的火焰传播规律存在着潜在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不同质量流量的点火剂燃气以不同的角度喷射到翼柱形药柱模拟发动机的推进剂表面时的火焰传播规律,发现火焰峰传播到翼槽区域后,尾部翼槽底部区域被最后点燃。通过对试验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可知,压缩在翼槽底部温度较低的气体减弱了高温燃气与推进剂的换热,导致推进剂达到着火点温度的时间延迟,进而致使火焰峰传播速度降低,火焰峰最后到达尾部翼槽底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翼柱形药柱 火焰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单室双推力复杂翼柱形燃烧室的两相流数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侃 刘宇 +1 位作者 熊文波 杨劲松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1-174,179,共5页
针对某单室双推力翼柱形药柱导弹在研制过程中多次出现烧穿现象,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发动机两相流动情况。模拟结果表明,缓燃药柱前翼设计不合理,造成流场中存在壁面附着涡团,恶化了热防护条件,造成壳体烧穿。数值模拟得到的涡团... 针对某单室双推力翼柱形药柱导弹在研制过程中多次出现烧穿现象,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发动机两相流动情况。模拟结果表明,缓燃药柱前翼设计不合理,造成流场中存在壁面附着涡团,恶化了热防护条件,造成壳体烧穿。数值模拟得到的涡团位置与尺寸和实验烧穿部位吻合。经试验验证,取消前翼设计后,切向涡消失,发动机不再烧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固体火箭发动机 翼柱形药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扩张段粒子冲刷流场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苗志文 甘晓松 +1 位作者 许团委 晁侃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2-568,共7页
某翼柱形药柱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扩张段出口部位在试验后出现了与药柱翼槽位置相对应的冲刷痕迹,为了研究Al2O3粒子对喷管扩张段的冲刷规律,对喷管型面改进提供依据,对比了不同湍流模型、颗粒轨道模型对形成冲刷痕迹的影响,分析了发动... 某翼柱形药柱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扩张段出口部位在试验后出现了与药柱翼槽位置相对应的冲刷痕迹,为了研究Al2O3粒子对喷管扩张段的冲刷规律,对喷管型面改进提供依据,对比了不同湍流模型、颗粒轨道模型对形成冲刷痕迹的影响,分析了发动机喷管扩张段两相流场特征,确定了形成冲刷痕迹的粒径范围,判断了冲刷痕迹的形成时间,提出了喷管型面改进方案。结果表明,喷管扩张段的冲刷痕迹形成于发动机工作的15 s时刻之前,主要由药柱后翼燃烧产物中颗粒粒径分布为10~16μm区间的粒子造成,改进后的喷管型面可有效降低粒子对喷管扩张段的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翼柱形药柱 粒子冲刷 喷管扩张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