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认知目标与工具的翻译:概念隐喻理论视域下的翻译隐喻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曙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中外有关翻译的理论话语中充满了隐喻,可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类为“翻译即X”,另一类为“X即翻译”。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工具对这些翻译隐喻进行分析后发现,前一类隐喻中,翻译是作为目标域概念的认知对象,具有本体论意义;而后一类中,翻译... 中外有关翻译的理论话语中充满了隐喻,可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类为“翻译即X”,另一类为“X即翻译”。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工具对这些翻译隐喻进行分析后发现,前一类隐喻中,翻译是作为目标域概念的认知对象,具有本体论意义;而后一类中,翻译则是作为始源域概念用以识解和表征其他活动的工具,具有方法论意义。中国传统译论中的“译即易”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翻译最为核心的特征,以之为根隐喻构建出的概念隐喻层级系统,更好地揭示了中外译论中形形色色的翻译隐喻话语背后的认知动因。与此同时,“译即易”这一根隐喻对于翻译核心特征的突显,也为翻译能够作为始源域去识解与表征诸如教育、跨组织知识转移等概念域的动因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隐喻 “译即易” 作为目标域的翻译 作为始源域的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减贫话语的隐喻翻译研究——以《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英译为例
2
作者 袁微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41,共13页
减贫话语的翻译是中国减贫话语体系译介与传播的核心环节,隐喻的翻译又最具有挑战性。概念隐喻翻译策略主要包括:源语与译入语存在对等概念隐喻时进行直接词汇转换;原文无概念隐喻时,可在译入语中寻求概念隐喻词汇以增强可读性;源语概... 减贫话语的翻译是中国减贫话语体系译介与传播的核心环节,隐喻的翻译又最具有挑战性。概念隐喻翻译策略主要包括:源语与译入语存在对等概念隐喻时进行直接词汇转换;原文无概念隐喻时,可在译入语中寻求概念隐喻词汇以增强可读性;源语概念隐喻在译入语中难以对应时,可隐去隐喻进行语义阐释或实施隐喻补偿。蓄意隐喻翻译策略可概括为:优先考虑对等概念下的喻体移植;其次可尝试将隐喻译为明喻或概念隐喻;若不可行,则可舍弃喻体进行语义阐释。中国特色减贫话语隐喻翻译的总体原则强调:译文在尽力呈现原文隐喻色彩的同时,需以译文读者为中心,进行语言融通与话语重构。中国减贫话语隐喻翻译研究对再现政治文本隐喻修辞力、向世界讲好中国贫困故事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 隐喻翻译 减贫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意象、跨语映射与中国政治隐喻的英译——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1,共14页
政治隐喻是政治主体通过隐喻思维对政治现实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的重要手段。隐喻翻译是关涉语言与语境、经验与现实、文化与文本、生理与心理,基于“二次相似性”的复杂的认知推理加工和隐喻意象跨语转化过程。在不同映射关系和条件下,... 政治隐喻是政治主体通过隐喻思维对政治现实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的重要手段。隐喻翻译是关涉语言与语境、经验与现实、文化与文本、生理与心理,基于“二次相似性”的复杂的认知推理加工和隐喻意象跨语转化过程。在不同映射关系和条件下,党的二十大报告运用“意象共享、认知等效的直译和回译”“意象兼容、认知近效的套译”“认知填白、意象明示的直译(加注)”“意象归位、认知纠偏的释译”“语境启动、认知连贯的增译”“意象整合、认知减负的省译”等英译方法,以实现中国政治隐喻认知意象的跨语精准转化,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隐喻 隐喻翻译 跨语映射 认知意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翻译原则、翻译策略或方法选取背后的认知机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明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3,共5页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首先探讨"翻译隐喻"和"译者身份隐喻"的定义以及"翻译隐喻"之间的映射过程,然后考察"译者身份隐喻"与翻译原则、翻译策略或方法选取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的认知规律。&...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首先探讨"翻译隐喻"和"译者身份隐喻"的定义以及"翻译隐喻"之间的映射过程,然后考察"译者身份隐喻"与翻译原则、翻译策略或方法选取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的认知规律。"译者身份隐喻"与翻译原则、翻译策略或方法的选取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其特定的认知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翻译隐喻 “译者身份隐喻 认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理论视域下的中医隐喻翻译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斌 杜福荣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67,75,共3页
中医蕴含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其独特的"取象比类"思维使得中医语言存在大量比喻修辞。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方式。从认知理论角度分析中医隐喻翻译,并提出相应翻译策略,以凸现中医独特的意... 中医蕴含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其独特的"取象比类"思维使得中医语言存在大量比喻修辞。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方式。从认知理论角度分析中医隐喻翻译,并提出相应翻译策略,以凸现中医独特的意象思维模式,为中医翻译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取象比类 认知 隐喻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对暗喻——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的庞德隐喻翻译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4-149,156,共6页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类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体系本质上具有隐喻性,人类的思维过程就是以一个概念去理解或表达另一个概念。庞德是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也是著作颇丰的翻译家,庞德提出的绝对暗喻概念体现了隐喻和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概...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类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体系本质上具有隐喻性,人类的思维过程就是以一个概念去理解或表达另一个概念。庞德是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也是著作颇丰的翻译家,庞德提出的绝对暗喻概念体现了隐喻和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概念隐喻理论说明隐喻翻译的成功要取决于译文读者的思维能力,译文是译者与译文读者在思维能力上的融合。庞德的翻译以创造性翻译著称,却在多数译文中忠实地还原了原文隐喻的思维过程。本文从隐喻体现思维的角度分析庞德的绝对暗喻,展开隐喻翻译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暗喻 概念隐喻 庞德 隐喻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式理论之于隐喻翻译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俊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2-254,共3页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隐喻在话语中大量存在,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但隐喻的翻译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图式与隐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性,译者在处置隐喻的翻译时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根据自...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隐喻在话语中大量存在,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但隐喻的翻译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图式与隐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性,译者在处置隐喻的翻译时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对源语中的隐喻先进行释喻,然后通过对隐喻在译语中的移植、转换或其他手段,最大程度地保留隐喻在译语中的感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 隐喻翻译 释喻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隐喻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及不可译性——从汉英音韵差异角度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英军 熊莉清 张文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49-153,共5页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巨大的语言差异,隐喻在这两种语言的转换极为困难,甚至不可译。文章从汉英音韵差异的角度,从隐喻的音韵美感、双关隐喻以及隐喻拟声词的翻译探讨了隐喻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及不可译性。
关键词 汉英音韵差异 隐喻翻译 可译性限度 不可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翻译的应用对策——以《围城》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胡学坤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Z期69-70,共2页
在《围城》这部小说中,钱锺书先生运用了他独特的隐喻手法,其中包含了钱先生的人生智慧、生活体悟和人生哲理等。但是对于《围城》中隐喻的翻译,如果只是直译,难免会造成外国读者对于书中内容不理解的现象,无论对于小说作者还是读者都... 在《围城》这部小说中,钱锺书先生运用了他独特的隐喻手法,其中包含了钱先生的人生智慧、生活体悟和人生哲理等。但是对于《围城》中隐喻的翻译,如果只是直译,难免会造成外国读者对于书中内容不理解的现象,无论对于小说作者还是读者都是一种损失。笔者从关联理论角度,以《围城》中的隐喻为例,深入分析隐喻翻译的应用对策。一、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最早来自《关联:交际与认知》,这部书的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关联理论这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翻译 翻译人员 关联理论 《围城》 源语言 应用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生豪莎剧隐喻翻译的认知归化倾向——以四大悲剧“愤怒”隐喻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洁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3期120-130,共11页
概念隐喻理论为莎剧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莎翁四大悲剧中的“愤怒”隐喻多为常规隐喻,新奇隐喻数量较少,其源域映射的依然是常规隐喻的概念特征。尽管英汉“愤怒”隐喻具有较多的认知共性,但朱生豪对概念隐喻的翻译呈现出“文化... 概念隐喻理论为莎剧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莎翁四大悲剧中的“愤怒”隐喻多为常规隐喻,新奇隐喻数量较少,其源域映射的依然是常规隐喻的概念特征。尽管英汉“愤怒”隐喻具有较多的认知共性,但朱生豪对概念隐喻的翻译呈现出“文化-认知”双重归化倾向。译文指向易于读者理解的汉语概念系统及汉文化语境,语义及审美意趣与原文偏离较多,但有利于莎剧的推广与普及。隐喻翻译研究不应局限于概念隐喻的文化异同,还应考虑原文隐喻在目标语中的规约化程度,从认知等视角探索隐喻翻译的制约因素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翻译 归化 朱生豪 四大悲剧 认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隐喻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及不可译性——从汉英语言形态差异角度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英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巨大的语言差异,隐喻在这两种语言的转换极为困难,甚至不可译。文章仅从汉英语言形态差异的角度,从汉英字、词形态差异,句子以及篇章层面的意合与形合差异入手,探讨了隐喻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及不可译性。
关键词 形态差异 隐喻翻译 可译性限度 不可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与翻译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大芳 《福建茶叶》 2019年第3期245-246,共2页
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有效增加了茶文化的魅力与神秘,对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索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与翻译,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笔者从茶文化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茶文化的... 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有效增加了茶文化的魅力与神秘,对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索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与翻译,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笔者从茶文化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茶文化的隐喻功能以及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与翻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英美文学中茶文化隐喻对发展英美文学的作用,最后探究了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与翻译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茶文化 隐喻功能 作用 联系 隐喻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增量与优化:论隐喻翻译的信度与效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海峰 陈萍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基于哲学认识论复杂性原则和方法论简单性原则,本文引入并厘清认知增量和认知优化两个概念,这有助于理解认知与翻译的关系:认知增量是知识叠加的过程和手段;认知优化是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模和目的;好的译文是认知优化的结果。尽管隐喻推... 基于哲学认识论复杂性原则和方法论简单性原则,本文引入并厘清认知增量和认知优化两个概念,这有助于理解认知与翻译的关系:认知增量是知识叠加的过程和手段;认知优化是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模和目的;好的译文是认知优化的结果。尽管隐喻推理是或然性的,但只要译者要在认知增量和优化的原则下结合关联性、具体语境特征和作者意图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译者复制作者的隐喻构建过程,从而实现隐喻翻译的信度与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增量 认知优化 隐喻翻译 信度与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关联理论与隐喻翻译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关联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影响很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众所周知,由于文化的差异,隐喻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因而翻译时很难处理得当,文章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关联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关联理论 翻译 隐喻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态度的政治隐喻翻译模型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侯奕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130,共9页
政治家通过态度的构建实现沟通和说服的人际意义,而隐喻是重要的表态资源,因此政治语篇中隐喻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概念隐喻以及评价理论态度系统出发,搭建基于态度的政治隐喻翻译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提出判定政治隐喻翻译有效... 政治家通过态度的构建实现沟通和说服的人际意义,而隐喻是重要的表态资源,因此政治语篇中隐喻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概念隐喻以及评价理论态度系统出发,搭建基于态度的政治隐喻翻译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提出判定政治隐喻翻译有效性的三种情形:隐喻+态度共同映射、有限映射、映射失效,总结了三种翻译策略:本域映射、换域映射和去域映射,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态度的政治隐喻翻译模型 本域映射 换域映射 去域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蓄意隐喻的识别与翻译 被引量:3
16
作者 邵璐 于亚晶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共13页
蓄意隐喻可通过蓄意隐喻识别程序、隐喻标记词、隐喻扩展、隐喻群多种方式进行识别。对源文本中蓄意隐喻映射关系、组成成分、扩展形式的识别并评估其蓄意性与隐喻性,可指导翻译过程中蓄意隐喻的重新架构与合成。本文以隐喻的蓄意性与... 蓄意隐喻可通过蓄意隐喻识别程序、隐喻标记词、隐喻扩展、隐喻群多种方式进行识别。对源文本中蓄意隐喻映射关系、组成成分、扩展形式的识别并评估其蓄意性与隐喻性,可指导翻译过程中蓄意隐喻的重新架构与合成。本文以隐喻的蓄意性与隐喻性强弱变化为衡量尺度,对《额尔古纳河右岸》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中的隐喻进行识别与对比。重构隐喻映射关系、再现隐喻扩展形式、维持隐喻性词汇数量是保持隐喻蓄意性与隐喻性不变的合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意隐喻 蓄意隐喻识别程序 隐喻翻译 《额尔古纳河右岸》 徐穆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一带一路”研究报告中茶文化政经类文本的隐喻翻译
17
作者 杨铭 《福建茶叶》 2019年第2期190-191,共2页
本文首先就"一带一路"研究报告、茶文化政经类文本以及隐喻翻译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说明,接着就当前针对"一带一路"研究报告中茶文化政经类文本的隐喻进行翻译的重要性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一带一路"... 本文首先就"一带一路"研究报告、茶文化政经类文本以及隐喻翻译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说明,接着就当前针对"一带一路"研究报告中茶文化政经类文本的隐喻进行翻译的重要性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一带一路"研究报告中茶文化政经类文本的隐喻翻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研究报告 茶文化 政经类文本 隐喻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文学翻译实践——以《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中译本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文 林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5,27,共6页
本文试以《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中译本为例,剖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实践。此书展示了女人间相互扶持一生的美好,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小说,中译本译者也为女性。本文采取文本分析的方法,从译者的女性主义视角、译者的主体... 本文试以《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中译本为例,剖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实践。此书展示了女人间相互扶持一生的美好,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小说,中译本译者也为女性。本文采取文本分析的方法,从译者的女性主义视角、译者的主体性和译本中译者着重提高女性地位这3个方面讨论译者是否体现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是否还原了作品的女性主义思想。女性译者翻译女性主义作品时有着直观切身的认识,能与女性作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揣摩其内心的想法。本文认为,女性译者在翻译女性主义作品时,能彰显女性意识,积极向原文本中的性别视角靠拢,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翻译隐喻 《雪花与秘密的扇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隐喻的韩译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黄进财 罗兹深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6,共10页
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韩文版各79篇文章作为研究语料,采用文献研究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出现的隐喻进行识别、提取、分类、统计,并在此基... 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韩文版各79篇文章作为研究语料,采用文献研究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出现的隐喻进行识别、提取、分类、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照韩文译本,总结出其隐喻的韩译方法。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可为相关政治文献的隐喻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概念隐喻 隐喻翻译 汉韩翻译 翻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