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卞之琳诗歌英文自译翻译伦理之透视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梅阳春
汤金霞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5-80,共6页
-
基金
江苏省泰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资助(T2JKS-YBLX2013516)
-
文摘
卞之琳将自己的诗歌翻译成英文的过程所遵从的翻译伦理与其在英诗汉译过程中所遵从的翻译伦理不一样。英诗汉译过程中,其遵从翻译的再现伦理,不仅再现英文诗歌的内容,还能再现英文诗歌的形式;自译过程中,其遵从广义的翻译规范伦理,译文虽再现了汉语新诗的内容,却没有完全再现汉语新诗的形式。在诗歌意象传达方面,其译文传达了原诗的意象所指,却没有保留这些意象原有的表现方式;在格律和韵律的传达方面,其译文保留了原诗的诗行数目、跨行方式,却没有保留原诗的节奏和押韵方式。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弱势话语地位,是导致卞之琳在自译过程中践行广义的翻译规范伦理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卞之琳
自译
翻译的再现伦理
广义的翻译规范伦理
-
Keywords
Bian Zhilin
self-translation
translational ethics of representation
norm-based translationalethics of broad sense
-
分类号
H319.3
[语言文字—英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翻译伦理解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梅阳春
汤金霞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57-62,共6页
-
基金
2012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品研究课题项目资助(12JSW-07)
-
文摘
卞之琳"信似译"三原则中蕴含的翻译伦理一直被国内翻译界忽视。卞之琳提出"信"是为了破除"信达雅"对译者的桎梏以及强调译文需要对原作忠实;提出"译"的目的是破除"直译""意译"的无谓争论和批判译界为追求译文的美感而对原文内容不忠的不当译风;提出"似"一方面是因为在文学翻译中无法做到译文与原文完全对等,另一方面是因为译文必须满足译入语文化规范的要求。"信"和"译"折射的都是翻译的再现伦理,"似"折射的是翻译的规范伦理,"以似致信"是卞之琳融合2种翻译伦理的方式。
-
关键词
卞之琳
翻译的再现伦理
翻译的规范伦理
以似致信
-
Keywords
Bian Zhilin
translational ethics of representation
norm-based translational ethics
rendering faithfulness on the basis of similarity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