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散文《桥下》的汉译日——基于马丁·路德的翻译思想
1
作者 罗凯欣 《今古文创》 2025年第1期98-101,共4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散文作品不断走向海外,如何在进行散文汉译日时,使其文化内涵和文学魅力得以保持,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浦田千晶所译赵平的散文《桥下》,展示了马丁·路德的翻译思想在散文汉译日实践中的应用与价值,特别... 近年来,随着中国散文作品不断走向海外,如何在进行散文汉译日时,使其文化内涵和文学魅力得以保持,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浦田千晶所译赵平的散文《桥下》,展示了马丁·路德的翻译思想在散文汉译日实践中的应用与价值,特别是在采用人民的语言、注重语法与意思的联系、遵循翻译七条原则以及集思广益等方面的指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翻译理念对于处理散文中的文化差异、提高散文翻译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日 《桥下》 马丁·路德 翻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王宏印民族典籍翻译思想与贡献研究
2
作者 王海丽 《外语与翻译》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典籍翻译在翻译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少数民族典籍作为中华民族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与译介却还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王宏印首先明确了民族典籍翻译的研究视域,创设了相应的术语群,同时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系统、深... 典籍翻译在翻译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少数民族典籍作为中华民族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与译介却还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王宏印首先明确了民族典籍翻译的研究视域,创设了相应的术语群,同时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系统、深入探索,取得了丰富的民族典籍翻译理论及实践成果,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民族文化、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推动多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新思路。王宏印关于民族典籍翻译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贡献斐然,梳理其翻译思想,不仅是当代翻译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翻译史书写的必要环节,民族典籍翻译研究有利于推动民族典籍的交流与传播,助力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进而提升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宏印 民族典籍 翻译思想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实践”“翻译思想”“翻译理论”三元一体关系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思永 《语言教育》 2024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国内译学界围绕翻译的三类“史”——“翻译史”“翻译思想史”和“翻译理论史”的研究常常出现交叉混用情况,影响了三者各自作为学术史的独立品格。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相应的三个概念——“翻译实践”“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之间的... 国内译学界围绕翻译的三类“史”——“翻译史”“翻译思想史”和“翻译理论史”的研究常常出现交叉混用情况,影响了三者各自作为学术史的独立品格。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相应的三个概念——“翻译实践”“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之间的整体关系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作为整体的翻译实践、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的三元一体关系,并对之进行了辨析和阐释。本研究通过澄清概念、阐明关系,希望助力具有独立学术史品格的中国翻译史、翻译思想史和翻译理论史的研究和撰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实践 翻译思想 翻译理论 “三元一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钱钟书翻译思想对《聊斋志异》翟里斯英译本再阐释
4
作者 申芸凡 《海外英语》 2024年第5期27-29,共3页
《聊斋志异》描写花妖狐魅的故事,以其迷幻曲折的色彩声名斐然,其英国汉学家翟里斯的英译本在西方世界也深受读者的欢迎。在当时乃至现在东西方都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差和文化价值差异,由此可见翟里斯所英译的《聊斋志异》有其深厚的研究... 《聊斋志异》描写花妖狐魅的故事,以其迷幻曲折的色彩声名斐然,其英国汉学家翟里斯的英译本在西方世界也深受读者的欢迎。在当时乃至现在东西方都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差和文化价值差异,由此可见翟里斯所英译的《聊斋志异》有其深厚的研究价值。在西方译论主导翻译学术研究的局面下,以钱钟书先生的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对翟里斯译本进行再阐释,从“诱、讹、化”三方面探析翟里斯英译本的特色,发现其经典化的原因为忠实传达中国的宗教、文化、历史等,“讹”译的部分体现其时代局限性,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翻译思想 化境论 《聊斋志异》 翟里斯 典籍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翻译思想的多元性
5
作者 赵秀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3-28,共6页
鲁迅的一生,为我国的翻译理论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所阐发的译学见解,深刻独到,自成体系,是我们译学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但是我们对鲁迅翻译理论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他所作的十三篇谈翻译的专论,而忽视了鲁迅丰富的译文序跋。本文结合鲁... 鲁迅的一生,为我国的翻译理论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所阐发的译学见解,深刻独到,自成体系,是我们译学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但是我们对鲁迅翻译理论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他所作的十三篇谈翻译的专论,而忽视了鲁迅丰富的译文序跋。本文结合鲁迅丰富的翻译专论和译文序跋,深入挖掘其中蕴涵着的丰富的理论资源,认为鲁迅的探索广泛涉及翻译的功用、标准、方法以及翻译接受等领域的多元性阐发,虑远思精,鞭辟入里,启人疑窦。事实上,当我们将这些专论和译文序跋中的观点和思想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时,可以更加完整地把握鲁迅科学而多元化的翻译思想体系,因为这些专论是鲁迅较为系统而深刻阐述自己翻译思想的著述的一部分,而译文序跋是鲁迅在非论战状态下写就的文字,既是冷静的纯学术思考,同时又是紧贴于翻译实践的理性升华,所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使我们更接近鲁迅更为真实的翻译观,同时也是我们今天研究鲁迅翻译思想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翻译思想 鲁迅翻译专论 鲁迅译文序跋 鲁迅翻译思想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玄奘与哲罗姆的比较看中西翻译思想之差异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琳 张春柏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5,共5页
玄奘和哲罗姆所处的历史阶段相近、宗教翻译地位相似,但各自的翻译思想却不同。玄奘的翻译策略具有重写的特征,主要受佛教意识形态和初唐时代诗学影响。哲罗姆明确指出文本种类与翻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其翻译策略主要是翻译方法上的... 玄奘和哲罗姆所处的历史阶段相近、宗教翻译地位相似,但各自的翻译思想却不同。玄奘的翻译策略具有重写的特征,主要受佛教意识形态和初唐时代诗学影响。哲罗姆明确指出文本种类与翻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其翻译策略主要是翻译方法上的直译意译二元论。本文认为,二者差异反映出中西翻译思想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沿袭至今,即:中国翻译思想重写意识浓厚,而西方翻译思想文本种类与翻译方法的关系意识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奘 哲罗姆 翻译思想 重写 文本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评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汪东萍 方瑞芬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5-390,共6页
公元383年,释道安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五失本"谈到翻译的语序问题、文质问题和详简问题。对于"一失本"的语序问题,道安主张失本而采用倒装语序;对于"二失本"的文质问题,道... 公元383年,释道安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五失本"谈到翻译的语序问题、文质问题和详简问题。对于"一失本"的语序问题,道安主张失本而采用倒装语序;对于"二失本"的文质问题,道安主张根据读者层次和不同文体选择质派或文派翻译,提倡发挥质、文两派的优势,更好地进行佛典汉译;对于"三失本、四失本、五失本"的详简问题,道安认为就一般佛典而言,反复叮咛、啰唆琐碎的颂文、义辞和反腾都应删去,但戒律翻译应该保留;"三不易"谈到佛典汉译面临的时代因素、读者因素和译者因素,这三大因素导致了佛典汉译不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失本 三不易 翻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胡适的翻译思想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吉荣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116,共5页
近年来,胡适研究成为海内外许多学者关注的课题。胡适的成就不仅表现在文化思想史、哲学史、文学改良等方面,他还用白话翻译过诗歌和小说,并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思想。胡适的翻译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不仅为翻译理论和实践做出了贡献,而... 近年来,胡适研究成为海内外许多学者关注的课题。胡适的成就不仅表现在文化思想史、哲学史、文学改良等方面,他还用白话翻译过诗歌和小说,并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思想。胡适的翻译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不仅为翻译理论和实践做出了贡献,而且促进了国语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翻译思想 影响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翻译思想探究——《法句经序》与《圣经之序·再序》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任东升 李爽 《外语与翻译》 2010年第3期1-7,共7页
《法句经序》和《圣经之序·再序》分别是中国翻译史上最早出现的关于佛经翻译和圣经汉译的译序,标志着两种翻译传统中翻译问题探讨的开端和译者主题意识的觉醒。鉴于两篇序言在史料价值和潜在理论价值方面的可比性,作者从宗教文... 《法句经序》和《圣经之序·再序》分别是中国翻译史上最早出现的关于佛经翻译和圣经汉译的译序,标志着两种翻译传统中翻译问题探讨的开端和译者主题意识的觉醒。鉴于两篇序言在史料价值和潜在理论价值方面的可比性,作者从宗教文本观与翻译观、翻译方法与宗教理念、译者主体意识与译文篇章体制、宗教文本功能与读者反应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比照分析,指出两序分别对佛经翻译传统和圣经汉译传统的影响。本文认为,宗教的核心理念和教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其神圣经典翻译思想的玄翻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经典 翻译思想 比较 翻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米萨罗夫翻译思想管窥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仕章 《中国俄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50,共6页
科米萨罗夫是前苏联和当代俄罗斯著名的翻译学家。他的翻译思想与语言学研究联系紧密。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翻译的性质、翻译研究的语言学基础、翻译的语言学方面、翻译过程的描写方法、翻译的标准等问题的论述之中。
关键词 科米萨罗夫 翻译思想 语言学 语义学 语用学 修辞学 翻译模式 翻译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两翼”之儿童本位翻译——周作人儿童文学翻译思想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德荣 安风静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质量上乘,数量庞大,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颇具特质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是其翻译实践及其影响形成的内在动因,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发现,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以其首创的儿童本位理念为体,在儿童文学...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质量上乘,数量庞大,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颇具特质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是其翻译实践及其影响形成的内在动因,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发现,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以其首创的儿童本位理念为体,在儿童文学翻译实践中,具体表现为“以儿童趣味为本位”的选材标准和“受到儿童的爱顾”的翻译标准,由此构成“一体两翼”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体系。在此翻译思想的指导下,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不仅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改变当时国人的教育观念,实践并传播其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当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儿童文学翻译 翻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生豪“神韵说”:中国翻译思想史中的遗珠——罗新璋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汨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6期3-8,共6页
源远流长的中国翻译史不仅孕育了诸多知名的翻译家,也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翻译思想。罗新璋先生曾用"案本-求信-神似-化境"这八个字对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做出过总结。在中国翻译思想史中,朱生豪提出的"神韵说"受到... 源远流长的中国翻译史不仅孕育了诸多知名的翻译家,也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翻译思想。罗新璋先生曾用"案本-求信-神似-化境"这八个字对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做出过总结。在中国翻译思想史中,朱生豪提出的"神韵说"受到的关注相对不足,可谓一颗遗珠。本访谈中,罗新璋先生与笔者就朱生豪"神韵说"翻译思想应如何解读、"神韵说"未受普遍关注的原因以及深化朱生豪翻译思想研究的意义等话题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加深读者对朱生豪"神韵说"的认识,并推动中国翻译思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生豪 神韵说 中国翻译思想 罗新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巴斯内特戏剧翻译思想之嬗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日宣 潘智丹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47-149,共3页
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是英国当代翻译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翻译思想以文化翻译观著称,在普遍翻译理论研究方面影响极大。巴斯内特也是戏剧翻译理论研究的先驱,其戏剧翻译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颇具研究价值。
关键词 翻译思想 戏剧 翻译理论研究 嬗变 文化翻译 代表人物 翻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及其英译《浮生六记》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兴文 史志康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5-40,共6页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见解深刻独到的翻译论文——《论翻译》里。首先就其论文中阐述的翻译思想本身进行评介,然后以最见其翻译功底的英译作品《浮生六记》为基本素材来分析林语堂是如何把他的翻译思...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见解深刻独到的翻译论文——《论翻译》里。首先就其论文中阐述的翻译思想本身进行评介,然后以最见其翻译功底的英译作品《浮生六记》为基本素材来分析林语堂是如何把他的翻译思想成功地应用于翻译实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翻译思想 《浮生六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序、跋看林纾的翻译思想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家波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63-165,共3页
不审西文的林纾翻译了大量的西洋小说,这些翻译小说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被冠以"林译小说"之誉。这些译作大部分都有译者所作的序、跋,它们最能够反映出译者的翻译思想。透过这些序、跋可以发现,林纾有着明确的翻译思想。... 不审西文的林纾翻译了大量的西洋小说,这些翻译小说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被冠以"林译小说"之誉。这些译作大部分都有译者所作的序、跋,它们最能够反映出译者的翻译思想。透过这些序、跋可以发现,林纾有着明确的翻译思想。具体地说,这些翻译思想包括"警醒国人、救国保种"、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呼吁改革和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林译小说 序跋 翻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序跋看鲁迅翻译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昕燕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07-109,共3页
鲁迅先生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同时也是一名译作颇丰的翻译家。他酷爱撰写序言和后记,从其诸多翻译作品的序跋中,可以管窥鲁迅的翻译目的、原则、方法选择等方面的见解和观点。根据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借由占据鲁迅创作文字有机组成部分的... 鲁迅先生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同时也是一名译作颇丰的翻译家。他酷爱撰写序言和后记,从其诸多翻译作品的序跋中,可以管窥鲁迅的翻译目的、原则、方法选择等方面的见解和观点。根据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借由占据鲁迅创作文字有机组成部分的序跋来探寻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嬗变轨迹,对于后人正确认知翻译家鲁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序跋 鲁迅 翻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韦努蒂翻译思想的差异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淑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7-160,共4页
鲁迅在我国文学史上以其思想的独立性而著称,其作品在文坛上独树一帜,随时代的变迁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阐释和解读。鲁迅对翻译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他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在为数不多的专门论述翻译的文章中,表现出了深刻的洞察力... 鲁迅在我国文学史上以其思想的独立性而著称,其作品在文坛上独树一帜,随时代的变迁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阐释和解读。鲁迅对翻译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他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在为数不多的专门论述翻译的文章中,表现出了深刻的洞察力和对涉及翻译的诸多因素的辩证思考。20世纪末,以对理性、中心、权威等的消解为特征的解构主义思潮在我国学术界受到关注,鲁迅作为声名卓著的文坛巨擘便遭到无情解构。但与此同时,鲁迅又因其重估一切的反叛姿态而被冠以解构主义者之名。在翻译领域,鲁迅曾在“意译”的众声喧哗中勇敢地标举“直译”乃至“硬译”,与解构主义翻译流派的代表人物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的翻译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鲁迅和韦努蒂在时空位置上相距遥远,但对通顺翻译的态度却让读者将两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韦努蒂生于1953年,是美籍意大利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思想 韦努蒂 鲁迅 解构主义 实践经验 20世纪 “硬译” 众声喧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加利亚翻译理论家安娜·丽洛娃的翻译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敏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84,共4页
安娜·丽洛娃是著名的保加利亚翻译理论家,她对翻译概念作出了全面的解释,并对翻译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原则、翻译研究的范畴以及翻译中民族性和国际性的辩证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国内对她的介绍不很完整,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她... 安娜·丽洛娃是著名的保加利亚翻译理论家,她对翻译概念作出了全面的解释,并对翻译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原则、翻译研究的范畴以及翻译中民族性和国际性的辩证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国内对她的介绍不很完整,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她主要的翻译思想并简要评价其价值,以证明她对翻译学科建设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丽洛娃 翻译思想 历史主义 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默默无闻暗香在,“奇葩”亦当有春天——试论邵洵美的翻译思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华凌 刘弘玮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1-65,105,共6页
尽管邵洵美翻译思想在理论层面上仍为经验式和随感式的,且其中"为艺术"的翻译观与当时"为人生"的主流翻译观相抵触,但是,邵氏的诸多独到的翻译见解颇具见地,具有翻译理论史的价值。然而,现当代译论史家一直对邵洵... 尽管邵洵美翻译思想在理论层面上仍为经验式和随感式的,且其中"为艺术"的翻译观与当时"为人生"的主流翻译观相抵触,但是,邵氏的诸多独到的翻译见解颇具见地,具有翻译理论史的价值。然而,现当代译论史家一直对邵洵美翻译思想这朵"奇葩"视而不见。鉴于此,本文将其与同时期其他译论进行比较与对比,并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来分析它们相异同的原因,以期客观、全面地呈现邵洵美翻译思想的特色,以彰显邵洵美翻译思想的独特性和超越性,使其拥抱迟到的"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洵美翻译思想 比较研究 对比研究 独特性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谦的翻译思想及其现代阐释 被引量:5
20
作者 华满元 《外国语文研究》 2015年第2期41-48,共8页
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佛经翻译家,支谦在佛经翻译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求信"、"求雅"的翻译理念究其本质就是清末学者严复所归纳出来的"信达雅"翻译观。支谦的翻译思想是中国本土翻译理论之起源,它植根于中... 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佛经翻译家,支谦在佛经翻译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求信"、"求雅"的翻译理念究其本质就是清末学者严复所归纳出来的"信达雅"翻译观。支谦的翻译思想是中国本土翻译理论之起源,它植根于中华文化之沃土,成长于佛典翻译活动,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和民族个性。挖掘支谦的翻译思想,并以现代视域加以阐释,旨在将之纳入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的话语体系,古为今用;同时也修正我国译界某些学人对其片面的解读,更正其滥用西方翻译话语理论予以随意裁剪之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谦的翻译思想 “求信” “求雅” 现代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