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社会研究新发展——Sela-Sheffy的惯习观探索 被引量:13
1
作者 唐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86,91,共6页
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现已发展成为当今翻译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着重介绍Sela-Sheffy的社会学翻译研究观,通过回顾她对译者策略多样性、翻译场域动态建构性以及译者行为模式独特性所作的分析,展示在Bourdie... 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现已发展成为当今翻译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着重介绍Sela-Sheffy的社会学翻译研究观,通过回顾她对译者策略多样性、翻译场域动态建构性以及译者行为模式独特性所作的分析,展示在Bourdieu和Simeoni之后,社会学视角为翻译研究带来的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社会学视角 译者惯习 翻译规范 翻译场域 翻译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经典汉译合作模式的译者构成变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谭莲香 辛红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79,共7页
中国翻译史上佛经汉译、《圣经》汉译和西学汉译合作模式的译者构成变迁呈现一定规律。佛经翻译、《圣经》翻译、西学翻译合作模式的译者构成变迁规律为文化经典英译合作模式译者构成建构提供了借鉴。合作翻译早期以外来译者为主体,随... 中国翻译史上佛经汉译、《圣经》汉译和西学汉译合作模式的译者构成变迁呈现一定规律。佛经翻译、《圣经》翻译、西学翻译合作模式的译者构成变迁规律为文化经典英译合作模式译者构成建构提供了借鉴。合作翻译早期以外来译者为主体,随后本土译者规模逐渐扩大,最后开启了独译历程。这一变迁历程折射了中外文化权力关系的变化、翻译场域与其他场域的互动关系,也为当前中国文化经典英译合作模式译者构成建构提供了借鉴。当前英语文化拥有占绝对优势的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对外来文化持漠视态度,因而中国文化经典英译合作模式必然以中国译者为主体。为优化合作翻译的传播效果,应尝试多元途径助推中国译者在英语文化场域中建构自身权威身份。另一方面,也应给予英语文化译者机会通过翻译积累资本,以吸引其兴趣;同时,翻译选材一定程度上可以顺应英语场域自我建构的需求,以激发英语文化译者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经典 合作模式 外来译者 本土译者 翻译场域 合作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的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文荣 郭亚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130,共9页
陈望道先生的《共产党宣言》系国内首个全译本,作为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并产生重大影响的纲领性著作,其翻译与传播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当前研究对其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关注较多,对译本生成的社会及翻译场域关注不足,对译者陈... 陈望道先生的《共产党宣言》系国内首个全译本,作为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并产生重大影响的纲领性著作,其翻译与传播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当前研究对其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关注较多,对译本生成的社会及翻译场域关注不足,对译者陈望道的社会学分析也鲜有着墨。本文在布迪厄理论视角下考察《共产党宣言》译本的历时空间迟滞与共时空间共振,分析译者陈望道的修辞"惯习"与文体"惯习"的生成及其多元内部资本的累积与多元外部赞助系统的推动,探讨译者与翻译场域互动过程中的"幻象"生成与"信仰"构筑及其演变历程,为《共产党宣言》译本及译者研究提供新的社会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翻译场域 翻译资本 译者“惯习” 翻译“幻象” 译者“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