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传播学视域下皮影戏的数字化外宣策略
1
作者 郭囡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5年第4期31-34,共4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发展,数字化外宣成为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之一。皮影戏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外宣工作对促进中外文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翻译传播学为理论框架,从翻译传播的四个环节出发,分析皮影戏数字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发展,数字化外宣成为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之一。皮影戏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外宣工作对促进中外文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翻译传播学为理论框架,从翻译传播的四个环节出发,分析皮影戏数字化外宣的现状与问题,并以翻译传播过程中的六要素为切入点,提出具体的外宣策略,以期为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提供新思路与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戏 翻译传播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外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汉译分析——以翻译传播学模式为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朴红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9期11-15,共5页
翻译的传播“不仅要在语言层面上实现文本意义的跨语际再现”,更要“传达文化的民族性,实现民族文化图景的跨文化建构”。欲达成此翻译目的,译者就要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社会环境、受众群体等因素,做好译介的工作。有学者在译学理论... 翻译的传播“不仅要在语言层面上实现文本意义的跨语际再现”,更要“传达文化的民族性,实现民族文化图景的跨文化建构”。欲达成此翻译目的,译者就要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社会环境、受众群体等因素,做好译介的工作。有学者在译学理论的基础上,融入了传播学视角,以马莱兹克系统模式为参照,构建了文化对外译介翻译传播学模式。本文基于该模式中译者与其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分析《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译者陈澄和的翻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翻译传播学模式 译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传播学视域下《话说中国节》的字幕翻译
3
作者 曾玉佩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15-18,共4页
《话说中国节》是由中国日报网出品的12集双语科普系列视频,一集时长四分钟左右,以图像、音乐、语言等载体,向中西方观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满足大众碎片化的观剧心理,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翻译传播学是由翻译学与传播学融合形成的一门... 《话说中国节》是由中国日报网出品的12集双语科普系列视频,一集时长四分钟左右,以图像、音乐、语言等载体,向中西方观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满足大众碎片化的观剧心理,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翻译传播学是由翻译学与传播学融合形成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能为字幕翻译研究提供指导。本文在翻译传播学视域下分析并总结《话说中国节》字幕翻译方法,探讨宣传短片字幕翻译应遵循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幕翻译 《话说中国节》 翻译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传播学视域下《柴米油盐之上》的字幕翻译研究
4
作者 马佳乐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8期89-92,共4页
《柴米油盐之上》作为一部优秀跨文化传播作品,受到了国内外主流媒体和官方的认可和称赞。从翻译传播学中的媒介、受体、效果三要素出发对《柴米油盐之上》的翻译策略及译文选择进行深度剖析,结果显示译者多使用“省译”和“缩译”的策... 《柴米油盐之上》作为一部优秀跨文化传播作品,受到了国内外主流媒体和官方的认可和称赞。从翻译传播学中的媒介、受体、效果三要素出发对《柴米油盐之上》的翻译策略及译文选择进行深度剖析,结果显示译者多使用“省译”和“缩译”的策略来平衡字幕翻译的制约,使用“意译”和“音译”的策略来规避文化因素的影响并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翻译作为跨文化传播中的一环,译者在翻译时同样可以遵循共情机制,凸显剧集内容所暗含的情感价值来引起共鸣,从而达到共情-共识-共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米油盐之上》 跨文化传播 字幕翻译 翻译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传播学视阈下杭州国际形象建构研究——以公示语英译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郭聪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11期142-145,共4页
基于翻译传播学理论,本文着重从传播者(Who)、传播内容(Say what)、传播手段(In which channel)、传播对象(To whom)、传播目的(to what purpose)、传播的环境(where)以及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等七个视角切入,探讨公示语翻译。本... 基于翻译传播学理论,本文着重从传播者(Who)、传播内容(Say what)、传播手段(In which channel)、传播对象(To whom)、传播目的(to what purpose)、传播的环境(where)以及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等七个视角切入,探讨公示语翻译。本文以杭州公示语的英译为个案,将公示语英译与杭州的国际形象建构相结合,着重探讨了公示语英译的生态环境、目标接受者观念的差异对公示语英译的影响,同时,阐述翻译媒介与文化传播、公示语英译的受众针对性,并基于具体个案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传播学 公示语英译 国际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传播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娜 闻永毅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传播主体研究、翻译传播内容研究、翻译传播媒介研究、翻译传播对象及效果研究入手,探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一系列翻译传播学问题。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对外传播 翻译跨学科 翻译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传播学视域下“网文出海”文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谭雅文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第4期67-71,共5页
【目的】为顺应“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的国家合作倡议,文章将在翻译传播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理论指导下,以“网文出海”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方法】选取备受海外读者追捧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及其传播平台为案例,分析中国网络文... 【目的】为顺应“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的国家合作倡议,文章将在翻译传播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理论指导下,以“网文出海”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方法】选取备受海外读者追捧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及其传播平台为案例,分析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翻译传播过程,【结果】发现在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翻译传播效果,【结论】因此翻译传播的主体、译者及媒介应遵循充分互动、克服障碍、构建形象三个基本原则来开展中国网络文学的翻译传播行为。文章将从理论上为新兴学科翻译传播学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为中国网络文学的传播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从实践上以翻译传播的主体、译者和媒介为视角提出改善翻译传播效果的启示,真正让“网文出海”成为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成功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传播学 网络文学 海外传播 走出去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传播学视角下桂剧剧本英译--以《一幅壮锦》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伍洋 向心怡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7期16-19,共4页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桂剧剧本英译实践有助于促进传统桂剧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戏剧文化在不同地域间的交流、传播与发展。本文以翻译传播学为视角,结合戏剧翻译的特点,构建桂剧译介模式,明确各传播要素在桂剧译制与传播过程中...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桂剧剧本英译实践有助于促进传统桂剧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戏剧文化在不同地域间的交流、传播与发展。本文以翻译传播学为视角,结合戏剧翻译的特点,构建桂剧译介模式,明确各传播要素在桂剧译制与传播过程中的相互关联,并提出桂剧英译的三个指导原则:“关联异质文化,填补文化空缺”“守正固本,传播文化正能量”和“融汇变通,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传播学 桂剧 英译 《一幅壮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传播视域下江安竹簧日本传播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梦如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江安竹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四川省宜宾市的地方文化名片,也是四川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跨越国界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对于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 江安竹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四川省宜宾市的地方文化名片,也是四川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跨越国界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对于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日本为例,分析了江安竹簧海外传播的重要价值,提出了具体的传播策略。江安竹簧的日本传播可以激活地域"竹经济"、增进中日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江安竹簧的日本传播,本质上是跨地域、跨语际的信息传递过程。在翻译传播学理论视域下,针对翻译传播的发起、翻译、传播、接受4个环节,提出筛选适合的传播客体、使用恰当的传播语言、利用多样的传播媒介、建立适时的反馈机制4大策略,助推江安竹簧"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安竹簧 翻译传播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 日本 四川宜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传播学框架下进行翻译批评的可能性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雨飞 《海外英语》 2020年第24期60-62,共3页
随着翻译批评研究范式的不断发展,在语言学、社会学等背景下进行翻译批评的理论研究层出不穷,而基于传播学框架下的翻译批评却少有研究。为了进一步丰富翻译批评研究体系,扩展翻译批评研究视角,该文旨在从翻译的本质出发,探讨在传播学... 随着翻译批评研究范式的不断发展,在语言学、社会学等背景下进行翻译批评的理论研究层出不穷,而基于传播学框架下的翻译批评却少有研究。为了进一步丰富翻译批评研究体系,扩展翻译批评研究视角,该文旨在从翻译的本质出发,探讨在传播学框架下进行翻译批评的可能性。通过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描述性分析,最后指出在传播学框架下进行翻译批评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批评方法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提高传播学框架下翻译批评的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传播学范式 翻译传播学 翻译理论 传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跨境电商的广西特产英译现状与翻译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乐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2期61-62,共2页
广西特产依托跨境电商实施“走出去”战略已初显成效,但笔者发现跨境电商平台上广西特产的英译宣传却漏洞百出,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笔者以跨境电商平台上广西特产名称与说明的英译为研究主体,从翻译传播学角度分析译文中出现的问... 广西特产依托跨境电商实施“走出去”战略已初显成效,但笔者发现跨境电商平台上广西特产的英译宣传却漏洞百出,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笔者以跨境电商平台上广西特产名称与说明的英译为研究主体,从翻译传播学角度分析译文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改善广西特产的宣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特产 跨境电商 翻译传播学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翻译”学科之问:翻译的“应用研究”还是“应用翻译”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悦 贾一村 《外语与翻译》 2023年第4期45-50,共6页
“应用翻译”自2003年方梦之首倡以来,其学科地位已得到国内译界广泛认可和赞同,其理论研究也已成规模,但仍有人将其混同于霍姆斯(Holmes)的翻译之“应用研究”,这就导致了其研究领域内的含混和歧义。本文从“应用翻译”立名立论始末谈... “应用翻译”自2003年方梦之首倡以来,其学科地位已得到国内译界广泛认可和赞同,其理论研究也已成规模,但仍有人将其混同于霍姆斯(Holmes)的翻译之“应用研究”,这就导致了其研究领域内的含混和歧义。本文从“应用翻译”立名立论始末谈起,就“应用翻译研究”与霍氏的“应用翻译研究”之差进行了阐释,指出“应用翻译研究”不同于霍氏的翻译之“应用研究”,它是理论翻译学的一个次级学科,且已初步形成其自身的学科系统理论。本文强调,要进一步在应用翻译系统理论与学科体系拓展上有所作为,就须在应用翻译学科话语体系、应用翻译与传播学的融合、应用翻译学科史、应用翻译与语言服务等研究上加大力度,拓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翻译 霍氏应用翻译 学科话语体系 应用翻译传播学的融合 应用翻译与语言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远游:中国特色文学在俄苏
13
作者 张倩 顾俊玲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2期36-45,共10页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独具特色的文学类型,唐诗远游俄苏是中华优秀文学走出去的杰出代表。本文从翻译传播学的角度研究唐诗远游俄苏的历史与当下,分析其特点、总结其经验、剖析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唐诗远游俄苏历经百年不停歇...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独具特色的文学类型,唐诗远游俄苏是中华优秀文学走出去的杰出代表。本文从翻译传播学的角度研究唐诗远游俄苏的历史与当下,分析其特点、总结其经验、剖析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唐诗远游俄苏历经百年不停歇,得益于汉学家和诗人的优秀译者群体、多样化的传播载体、译研相结合的传播模式。但也存在对诗人研究有限、受众范围窄、译入国占主导地位等局限。文化外译互通互助,21世纪唐诗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总结唐诗在俄苏传播的经验,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建构21世纪唐诗“远游世界”的模式,对中国其他优秀文化外译传播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远游 特色文学 俄译 翻译传播学 传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