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外翻肠囊法探讨乳脂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特性
1
作者 丁泽人 童刚平 +5 位作者 欧国兵 李跟笑 王锡波 郭孝敬 卫新璞 杜盼盼 《草食家畜》 2024年第3期11-21,共11页
【目的】基于外翻肠囊法研究乳脂肪主要成分的体外肠吸收特征。【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某乳品厂原料奶,获知其脂肪酸构成,再通过外翻肠囊实验法获取乳脂肪主要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吸收转运数据,进而探讨不同肠段、... 【目的】基于外翻肠囊法研究乳脂肪主要成分的体外肠吸收特征。【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某乳品厂原料奶,获知其脂肪酸构成,再通过外翻肠囊实验法获取乳脂肪主要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吸收转运数据,进而探讨不同肠段、不同给药时间和不同给药浓度对实验大鼠肠道乳脂肪主要成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乳脂中共分析出26种脂肪酸,其中2,3,4-三甲基-戊酸的含量最高(54.68%),其次为4-甲基-庚酸(22.17%);2,3,4-三甲基-戊酸和4-甲基-庚酸的最佳给药部位分别为空肠和十二指肠,透过药量分别为31.08×10^(-3) mg、20.36×10^(-3) mg,单位时间内的吸收转化率分别为49.9993%、50.0043%,肠道剩余百分数分别为99.9931%、99.9913%。给药时间为120min时2,3,4-三甲基-戊酸的Ka、Papp分别为2.63、5.82×10^(-6),4-甲基-庚酸的Ka、Papp分别为4.65、1.26×10^(-6),均为最大值;在给药量为10.08mg/mL时,肠囊液中2,3,4-三甲基-戊酸的浓度为9.14×10^(-3)mg/mL,4-甲基-庚酸的浓度为6.36×10^(-3)mg/mL,均为最大值。【结论】2,3,4-三甲基-戊酸最佳吸收部位为空肠,4-甲基-庚酸最佳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最佳时间为120 min,最佳浓度为10.08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 乳脂脂肪酸结构 吸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外翻肠囊法研究有机锰在肉仔鸡小肠中的吸收特点 被引量:13
2
作者 计峰 罗绪刚 +1 位作者 刘彬 余顺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2-388,共7页
用外翻肠囊法研究肉仔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无机锰和有机锰的吸收特点。共包括2个试验,试验1是以硫酸锰为锰源,根据单位时间锰的吸收率与外翻肠囊培养时间的曲线关系确定最佳培养时间,试验2是在此培养时间下比较不同形态锰在肉仔鸡... 用外翻肠囊法研究肉仔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无机锰和有机锰的吸收特点。共包括2个试验,试验1是以硫酸锰为锰源,根据单位时间锰的吸收率与外翻肠囊培养时间的曲线关系确定最佳培养时间,试验2是在此培养时间下比较不同形态锰在肉仔鸡小肠中的吸收特点。2个试验均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试验1培养时间分别为20、40、60和80min4个处理组,将48只28日龄商品代AA肉公鸡随机分到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为了扣除内源影响,其中1只鸡作为零添加锰水平处理),每只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分别用作相应部位肠段外翻肠囊的1个重复。在试验2中共设8个处理组,分别为:硫酸锰、甘氨酸锰螯合物、蛋氨酸锰螯合物、弱络合强度的蛋氨酸锰(Mn-MetE)、中等络合强度的氨基酸锰(Mn-AAA)和强络合强度的氨基酸锰(Mn-AAB)、硫酸锰与甘氨酸混合物及硫酸锰与蛋氨酸混合物的处理组。为了扣除内源影响,另设1组作为零添加锰水平处理。用于试验1中日龄相同的AA肉公鸡72只,随机分到9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每只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分别用作相应部位肠段外翻肠囊的1个重复。结果表明:(1)锰的吸收率和培养时间在40min内呈线性关系,因此选择30min为试验2的培养时间;(2)体外培养回肠肠囊对无机锰的吸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锰 肉仔鸡 吸收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外翻肠囊法研究枇杷叶紫珠中毛蕊花糖苷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孙秀漫 杜俊楠 +3 位作者 刘光辉 张蕾 谢智勇 廖琼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88-1891,共4页
目的考察枇杷叶紫珠中主要苯乙醇苷类成分毛蕊花糖苷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法研究枇杷叶紫珠中毛蕊花糖苷在不同肠段、不同质量浓度下的肠吸收速度和程度,采用UPLC-UVD测定样品浓度,计算其单位肠囊面积累计吸收量(Q)和吸... 目的考察枇杷叶紫珠中主要苯乙醇苷类成分毛蕊花糖苷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法研究枇杷叶紫珠中毛蕊花糖苷在不同肠段、不同质量浓度下的肠吸收速度和程度,采用UPLC-UVD测定样品浓度,计算其单位肠囊面积累计吸收量(Q)和吸收速率常数(Ka)。结果随着毛蕊花糖苷浓度的增加,肠吸收速率常数呈线性增加;各个肠段的吸收速率以十二指肠为最大,回肠为最小。结论毛蕊花糖苷在大鼠整个肠道均有吸收,不存在肠段差异性;推测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紫珠 毛蕊花糖苷 UPLC-U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外翻肠囊法研究头花蓼提取物中5个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丽 刘跃 +2 位作者 黄勇 廖尚高 兰燕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1-1032,共2页
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Don)属于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头状蓼组(Cepha-lophilon)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贵州省别具特色的苗药资源之一。目前,头花蓼是贵州省中药现代化重点培育发展的“... 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Don)属于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头状蓼组(Cepha-lophilon)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贵州省别具特色的苗药资源之一。目前,头花蓼是贵州省中药现代化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大苗药”和“十大中药产业链”品种之一,收载于2003年版《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花蓼提取物 没食子酸 原儿茶酸 杨梅苷 陆地棉苷 槲皮苷 UPLC-MS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翻肠囊法考察环孢素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喜平 张程亮 +2 位作者 徐艳娇 吴涛 刘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93-1295,共3页
目的研究环孢素A(CsA)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体外肠外翻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CsA,计算CsA吸收速率参数。结果 CsA在大鼠各肠段吸收较差,吸收速率常数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下降,分别为6.646 9... 目的研究环孢素A(CsA)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体外肠外翻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CsA,计算CsA吸收速率参数。结果 CsA在大鼠各肠段吸收较差,吸收速率常数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下降,分别为6.646 9,4.917 9,4.262 7,2.686 1 min-1。结论 CsA在大鼠各肠段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CsA肠吸收特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吸收动力学 吸收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翻肠囊法研究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纳米混悬剂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娟娟 申宝德 +5 位作者 程玲 邱玲 沈刚 武娜 袁海龙 尹蓉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利用肠外翻模型,研究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纳米混悬剂(total lignans of 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nanosuspension,HTL-NS)在大鼠体外的肠吸收特性,并与波棱瓜子总木脂素混悬剂(total lignans of 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coarse su... 目的利用肠外翻模型,研究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纳米混悬剂(total lignans of 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nanosuspension,HTL-NS)在大鼠体外的肠吸收特性,并与波棱瓜子总木脂素混悬剂(total lignans of 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coarse suspensions,HTL-CS)进行对比。方法以波棱甲素与波棱素在大鼠的肠吸收参数为指标,考察不同质量浓度HTL-NS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状况。结果 HTL-NS中2种成分在各肠段的累计吸收量、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渗透系数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明显高于HTL-CS(P<0.05或P<0.01);波棱甲素与波棱素在空肠吸收最好,而十二指肠与回肠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TL在体内的吸收可能为被动吸收,HTL-NS能有效改善HTL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棱瓜子总木脂素 纳米混悬剂 波棱甲素 波棱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翻肠囊法在养分吸收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徐运杰 方热军 《饲料博览》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外翻肠囊体外培养技术属于生理学实验技术,在动物营养吸收机理研究中应用较多。文章主要综述了外翻肠囊体外培养方法及其在动物营养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体外培养 细胞活性 平衡盐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蓟苷微乳在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伟 袁勇 +3 位作者 邢建国 王立萍 陈卫军 王新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294,共2页
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evicaL.)为唇形科青兰属植物,具有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和冠心病作用,田蓟苷(Tilianin)是其主要活性成分[1-2]。因其水溶性差,口服给药吸收不理想[3]。为增加田蓟苷溶解度,课题组前期进行了微... 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evicaL.)为唇形科青兰属植物,具有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和冠心病作用,田蓟苷(Tilianin)是其主要活性成分[1-2]。因其水溶性差,口服给药吸收不理想[3]。为增加田蓟苷溶解度,课题组前期进行了微乳制备工艺的研究[4]。在此基础上,依据大鼠与人小肠生理状况相似的特点[5],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和外翻肠囊模型考察田蓟苷肠灌流液、田蓟苷微乳在大鼠各肠段吸收行为及其在小肠的吸收机制,探讨微乳载体对田蓟苷口服吸收的影响,为田蓟苷新型给药系统的口服制剂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蓟苷 微乳 吸收 单向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天无提取物中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9
9
作者 马宏达 郭涛 何进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9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考察夏天无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体外外翻肠囊模型研究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肠吸收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样品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绘制累积吸收量-时间曲线... 目的考察夏天无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体外外翻肠囊模型研究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肠吸收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样品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绘制累积吸收量-时间曲线图。考察并比较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在不同肠段、不同给药浓度、不同pH条件下的Papp。结果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在回肠段的Papp分别约为2.58×10-5和3.15×10-5 cm.s-1,与其他肠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阿片碱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Papp随着给药体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累计吸收量呈非线性增加。给药体系pH由7.4降低到5.4时,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在各肠段的吸收均呈降低的趋势。结论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在回肠吸收较好,pH对于其在小肠内的吸收具有一定影响,原阿片碱的吸收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可能存在饱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天无提取物 原阿片碱 延胡索乙素 体外外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吡斯的明脂质体体外释放和大鼠离体肠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梨 谭群友 +3 位作者 尹华峰 陶绍霖 刘雨 张景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17-1919,共3页
目的制备溴吡斯的明脂质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及各肠段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溴吡斯的明脂质体,测定其包封率,考察脂质体体外释放情况;运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采用RP-HPLC法测定肠囊液中溴吡斯的明浓度,考察脂质体肠... 目的制备溴吡斯的明脂质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及各肠段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溴吡斯的明脂质体,测定其包封率,考察脂质体体外释放情况;运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采用RP-HPLC法测定肠囊液中溴吡斯的明浓度,考察脂质体肠道吸收行为。结果脂质体包封率为(51.81±2.15)%,72 h累积释放率(95.08±4.02)%;脂质体能显著增加溴吡斯的明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段的吸收(P<0.05);溴吡斯的明溶液和脂质体在各肠段表观渗透系数分别为(1.41±0.73)×10-5、(2.21±0.62)×10-5、(2.13±0.27)×10-5、(1.30±0.79)×10-5 cm/s和(1.53±0.38)×10-5、(2.67±0.55)×10-5、(2.39±0.42)×10-5、(2.59±0.70)×10-5 cm/s,其中两者结肠段表观渗透系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体在体外介质中具有一定缓释作用。通过增加渗透性有望提高溴吡斯的明在体内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吡斯的明脂质体 体外释放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芷提取物对绿原酸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时军 翟李翔 许维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55-2359,共5页
目的考察白芷70%乙醇提取物对绿原酸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和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提取物、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抗生素(诺氟沙星)对绿原酸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十二指肠中,绿原酸组和绿原酸-白芷提取物组的表观吸收系... 目的考察白芷70%乙醇提取物对绿原酸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和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提取物、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抗生素(诺氟沙星)对绿原酸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十二指肠中,绿原酸组和绿原酸-白芷提取物组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别为(6.792±1.28)×10^(-6)cm/s和(11.605±2.03)×10^(-6)cm/s,而空肠中分别为(1.700±0.53)×10^(-6)cm/s和(7.194±1.93)×10^(-6)cm/s。绿原酸组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Papp分别是(1.984±0.99)×10^(-4)/s和(15.62±4.42)×10^(-6)cm/s,绿原酸-白芷提取物组分别是(4.784±0.36)×10^(-4)/s和(37.33±2.18)×10^(-6)cm/s,绿原酸-盐酸维拉帕米组分别是(5.847±0.75)×10^(-4)/s和(44.64±5.64)×10^(-6)cm/s,绿原酸-诺氟沙星组分别是(9.673±0.81)×10^(-4)/s和(88.86±7.92)×10^(-6)cm/s。结论绿原酸最佳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和空肠,白芷对其肠道吸收显著促进作用,可能与抑制P-gp活性及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提取物 绿原酸 吸收 大鼠外 在体单向灌流 盐酸维拉帕米 诺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与其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差异 被引量:3
12
作者 凡国庆 刘梦娇 +3 位作者 符华林 刘梦喜 李锐 尹戴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25,共5页
【目的】比较氟苯尼考及其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平衡法测定氟苯尼考及其磷脂复合物的溶解度和脂水分配系数,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法研究氟苯尼考及其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同时采用单向在体肠灌流... 【目的】比较氟苯尼考及其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平衡法测定氟苯尼考及其磷脂复合物的溶解度和脂水分配系数,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法研究氟苯尼考及其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同时采用单向在体肠灌流法重点考察氟苯尼考及其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十二指肠的吸收差异。【结果】氟苯尼考磷脂复合物较氟苯尼考原药的溶解度提高了36.14%,脂水分配系数降低了47.62%,且在大鼠小肠各段的促进吸收率大小表现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氟苯尼考磷脂复合物在十二指肠的表观吸收系数(P_(app))、有效渗透系数(P_(eff))和吸收速率常数(K_a)较氟苯尼考原药分别增加了121.93%,109.48%和90.83%。【结论】氟苯尼考磷脂复合物可以促进氟苯尼考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磷脂复合物 离体外 在体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酸酐的生物黏附性载药高分子 被引量:5
13
作者 蔡启祥 张建祥 朱康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22-1226,共5页
合成主链载药量高的聚[二(邻 羧苯基)己二酸酯嵌聚乙二醇]酸酐[P(BOCA∶PEG)]高分子药物,用傅立叶转变红外光谱(FT IR)、核磁共振光谱(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和物理性质表征.考察了在模拟... 合成主链载药量高的聚[二(邻 羧苯基)己二酸酯嵌聚乙二醇]酸酐[P(BOCA∶PEG)]高分子药物,用傅立叶转变红外光谱(FT IR)、核磁共振光谱(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和物理性质表征.考察了在模拟胃肠道条件下共聚物中水杨酸的释放特性,发现随PEG物质的量浓度增大,药物的释放速率提高;同一聚合物在模拟远端肠道条件下的释药速率比在模拟近端胃肠道条件下快.用翻肠法分析了聚合物的生物黏附性能,结果表明共聚酸酐微球在大鼠肠膜上的黏附率最高可达90%,且随PEG物质的量浓度增加,黏附性能提高.该共聚物可以实现水杨酸的结肠靶向定位和生物黏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酸酐 生物黏附性 水杨酸 聚乙二醇 高分子药物 翻肠法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磷水平对肉鸡磷代谢及Na/Pi-Ⅱb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方热军 贺佳 +3 位作者 曹满湖 陈娟 李美君 方成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9-296,共8页
本论文旨在探讨不同磷水平对肉鸡磷代谢及小肠Na/Pi-Ⅱb(钠依赖Ⅱb型磷转运载体蛋白)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60日龄体质量约1.5 kg的三黄肉鸡40只,随机分配至日粮总磷水平分别为0.4%(A组)、0.6%(B组)、0.8%(C组)和1.0%(D组)(钙∶有效... 本论文旨在探讨不同磷水平对肉鸡磷代谢及小肠Na/Pi-Ⅱb(钠依赖Ⅱb型磷转运载体蛋白)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60日龄体质量约1.5 kg的三黄肉鸡40只,随机分配至日粮总磷水平分别为0.4%(A组)、0.6%(B组)、0.8%(C组)和1.0%(D组)(钙∶有效磷=2∶1)的4个处理中,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1个代谢笼),其中B处理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血清磷随日粮磷水平提高而升高,血清钙随日粮磷水平提高而下降;日粮总磷水平在0.8%时,血清AKP活性最低,而钙磷代谢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较低磷(TP 0.4%)提高肉鸡空肠前段(P<0.01)和空肠后段(P>0.05)Na/Pi-Ⅱb mRNA表达水平,而高磷(TP 0.8%,TP 1.0%)则降低肉鸡十二指肠(P<0.01)、空肠段(P>0.05)Na/Pi-Ⅱb mRNA表达水平;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对磷的吸收率随饲粮磷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各肠段对磷的体外吸收率在较低磷(TP 0.4%)时最高。结果提示,低磷日粮条件下,提高日粮磷水平可上调Na/PiⅡ-b mRNA表达量,促进磷的吸收,日粮磷水平过高时,则抑制Na/PiⅡ-b 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吸收 Na/Pi-Ⅱ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