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古代翰林制度及其与封建政治的关系
- 1
-
-
作者
杨果
-
机构
武汉大学历史系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7-101,共5页
-
-
关键词
翰林院
翰林学士院
中国古代
封建政治
翰林待诏
翰林官
中国封建社会
专制君权
军机处
知识分子
-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明代的翰林院与内阁
- 2
-
-
作者
赵子富
-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98-104,共7页
-
文摘
中国古代的翰林院制度始创于唐朝,传至明代,发生了很大变化。明初的翰林院融合了以往学士院、翰林院等制度的内容,在政治上占有重要地位。永乐以后,翰林院的特殊地位则为内阁所取代,演变成为内阁阁员的储养之所,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明代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从制度的角度研究明代的翰林院与内阁,将有助于我们对明代政治状况的理解。
-
关键词
翰林院
内阁
明代政治
相互关系
翰林官
永乐
翰林学士
内阁制度
中国古代
大学士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雍正对学政制度的发展
被引量:5
- 3
-
-
作者
李自华
-
机构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8,共7页
-
文摘
雍正在位期间对学政制度进行了重要改革,主要表现为:将学道改为学院、严密学政的简用程序、大规模选用翰林官充任学政、设立学政养廉和推行学政密奏制。这些改革是雍正时期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益于学政制度的完善,又促进了其他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影响。
-
关键词
雍正
学政
翰林官
-
Keywords
Emperor Yongzheng(雍正)
xuezheng (学政)
officers from the National Academy
-
分类号
K24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明清庶吉士制度拾零
被引量:7
- 4
-
-
作者
吴仁安
-
出处
《安徽史学》
1984年第1期75-78,40,共5页
-
文摘
“庶吉士”一辞,取《书·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其职称肇始于明朝洪武十八年。该年三月,廷试擢一甲进士丁显等为翰林院修撰,二甲马京等为编修、吴文为检讨,进士入翰林院任职即自此始。洪武年间,庶吉士分设于六科,练习办事。当时在翰林院、承敕监。
-
关键词
庶吉士
翰林院
进士
大学士
编修
翰林官
清代
知县
内阁制度
蔡元培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