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翡翠玉文化形成探释 被引量:12
1
作者 丘志力 吴沫 +1 位作者 孟增璐 王学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长达8千多年的中国玉文化史中,和田玉(软玉)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从清代中晚期开始,翡翠(硬玉)以后起之秀的姿态逐渐分享了和田玉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中国近代玉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文章讨论了导致翡翠玉文化在我国清代... 在长达8千多年的中国玉文化史中,和田玉(软玉)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从清代中晚期开始,翡翠(硬玉)以后起之秀的姿态逐渐分享了和田玉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中国近代玉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文章讨论了导致翡翠玉文化在我国清代中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满族民俗的影响,皇室权力结构改变及宫廷文化的推动;西方文化传入导致的价值观念转变;清代商业经济发展等要素是导致翡翠玉文化能在较短时间内得以与和田玉文化并驾齐驱的主要原因。翡翠玉文化的崛起和市场上翡翠玉石的供应之间在时间上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翡翠玉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市场需求而不是供应驱动的。清代开始的翡翠玉文化的核心是“商玉”文化,它和之前和田玉的“礼玉”文化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硬玉) 和田玉(软玉) 玉文化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缅甸硬玉岩低温变质水岩反应作用:显微红外光谱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严若谷 丘志力 +4 位作者 冯敏 金春梅 李榴芬 石贵勇 王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97-2401,共5页
水岩反应是天然低质量硬玉岩(翡翠)在风化搬运和埋藏过程中获得品质改善的重要机理,这种反应一般被认为是在低温还原条件下完成的,目前,科学界对这种低温变质水岩反应机理的了解知之甚少。利用显微红外光谱对水岩反应前后翡翠矿物集合... 水岩反应是天然低质量硬玉岩(翡翠)在风化搬运和埋藏过程中获得品质改善的重要机理,这种反应一般被认为是在低温还原条件下完成的,目前,科学界对这种低温变质水岩反应机理的了解知之甚少。利用显微红外光谱对水岩反应前后翡翠矿物集合体及晶体进行了精细原位(in-situ)测试。结果显示,水岩反应后硬玉集合体矿物组成及单晶矿物主量元素的成分均没有明显的改变,但含水量明显增大,和水岩反应前相比,硬玉单晶体结构水峰3 550cm-1向高频漂移,水岩反应前后矿物晶体边缘-晶核-边缘测点含水量也呈现规律性变化,部分样本的含水量甚至有数倍的增加。其中晶粒边缘的含水量明显大于晶粒内部含水量,和高温高压变质过程中硬玉中水含量的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暗示了硬玉中的H+/OH-在高压变质反应和常压低温水岩反应过程中在硬玉内部的迁移方向及机制明显不同。这一现象的发现为了解变质反应过程中水在硬玉中的行为及翡翠质量改善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反应 翡翠(硬玉岩) 显微红外光谱 结构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