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翁显良先生翻译观初探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包家仁
梁栋华
-
机构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110-114,共5页
-
文摘
翁显良先生认为绘画贵在气韵生动;文学翻译要求意足神完。原文作者的“意态”不仅可译,而且非译出不可。积译时,译者需要“神遇”,领悟作者之意,忘却有形的一切,进行再创作。整个翻译过程要“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形似之效”。译文必须达到与原文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
关键词
翁显良
翻译观
古诗英译
文学翻译
-
Keywords
Weng Xian-liang
translation concept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literary translation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译诗要往活处炼——翁显良古诗英译艺术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冯全功
-
机构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6-143,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文学翻译中的修辞认知研究"(16CYY00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翁显良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尤为引人注目。散体译法是翁译古诗最大的形式特征,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空间,意境烘托则是其追求的艺术效果,也是译文魅力之所在。除此之外,翁译还广泛采用题目变更、开篇点题、人称显化、巧用引语、泛灵强化、修辞添加、话语重复、专名释意等技法,对原诗意境的营造和凸显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提高了翁译古诗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
关键词
翁显良
中国古典诗词
散体译法
意境烘托
-
Keywords
Weng Xianliang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prose-like translation
highlighting the ideorealm of original texts
-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书法视角看翁显良古诗英译的艺术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保红
-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101,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古诗英译中西翻译流派比较研究"(11BYY016)的部分研究成果
-
文摘
翁显良是国内将古诗译为散文的代表译家,其诗歌翻译艺术丰富多样,值得思考、总结。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翁显良古诗英译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四个方面:书意与译者的再创造、虚笔与诗情的演绎、布白与空间化诗味的传递、生命的整体与篇章的重构,从而可以看出书法艺术之于文学翻译现象的解释力以及之于文学翻译实践与批评的价值与意义。
-
关键词
翁显良
古诗英译
书法艺术
-
Keywords
Weng Xianlia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the ar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翁显良译诗及其比照面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姚嘉五
钟书能
-
机构
广东水电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
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1-7,42,共8页
-
文摘
已故暨南大学翁显良教授的散体译诗风格独特,其精华在于意象再现、声律重构和语言翻新。本文以此三题,在将翁先生与几位翻译名家的译作进行比照分析后,指出翁先生主、客观融合的意象与庞德的唯客观意象区别在跨文化内涵的对峙;他的自主声律与许渊冲的循古韵体展示了美学观点的对应;翁的语言据时翻新与郭沫若的律诗语体汉译英诗显现出时代意识的对比。我们认为正是这些对峙、对应和对比,给与了翁氏散体译诗理论在中国译坛的独立地位和未来的强盛生命力。
-
关键词
翁显良
译诗
意象
声律
语言
比照
-
Keywords
Weng Xianliang
poetry translation
imagery
rhyme
language
contrast
-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永恒的怀念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翁子琪
-
机构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115-116,共2页
-
文摘
时光飞逝,转瞬二十载.今年十一月五日是我的父亲翁显良教授辞世二十周年的日子.追忆往事,如电影般一幕幕地在我的脑海里重现,仿佛回到从前.
-
关键词
翁显良
道德修养
生平
教育事业
-
分类号
K825.46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