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羽扇豆醇调节RhoA/ROCK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王道荣 倪成励 丁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1-327,共7页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Lupeol)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Model组、Lupeol低(Lupeol-L,16.67μg/kg)、中(Lupeol-M,...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Lupeol)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Model组、Lupeol低(Lupeol-L,16.67μg/kg)、中(Lupeol-M,33.34μg/kg)、高剂量组(Lupeol-H,66.68μg/kg)、维生素C(VC)组(100 mg/kg)、Rhosin(RhoA抑制剂)组(40 mg/kg)、Lupeol-H+Rhosin组(66.68μg/kg+40 mg/kg)(n=18)。除NC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构建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给药处理,1次/d,持续21 d。ELISA检测血清IL-1β、TNF-α水平;亚甲蓝染色检测大鼠牙槽骨吸收;HE染色检测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牙周组织中OPG蛋白表达;TRAP染色检测大鼠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牙周组织中OPG、RANKL、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Model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损伤严重,TNF-α、IL-1β水平、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CEJ)距离、破骨细胞数、RANKL蛋白表达升高,成骨细胞数、OPG、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Lupeol-L组、Lupeol-M组、Lupeol-H组、VC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损伤减轻,TNF-α、IL-1β水平、牙槽嵴顶到CEJ距离、破骨细胞数、RANKL蛋白表达降低,成骨细胞数、OPG、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升高,Rhosin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Rhosin减弱了高剂量Lupeol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Lupeol改善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激活RhoA/ROC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牙周炎 破骨细胞 牙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扇豆醇调节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
2
作者 鲁慧东 李艳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0-1065,共6页
目的:探究羽扇豆醇(Lupeol)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h17/Treg免疫平衡的作用,以及对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将所有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柳氮磺吡啶)、PI3K抑制剂组(LY294002组)、Lupeol组、Lupeol... 目的:探究羽扇豆醇(Lupeol)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h17/Treg免疫平衡的作用,以及对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将所有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柳氮磺吡啶)、PI3K抑制剂组(LY294002组)、Lupeol组、Lupeol+PI3K激活剂组(Lupeol+740Y-P组),每组15只。对大鼠进行UC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变化,并进行炎症评分;ELISA检测血清中IL-17、IL-10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固有层黏膜中Th17和Treg细胞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RORγt、FOXP3及PI3K/AKT/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AI评分、炎症评分、血清中IL-17含量、结肠组织Th17细胞水平、RORγt表达及p-PI3K/PI3K、p-AKT/AKT、p-NF-κBp65/NF-κB p65均升高,IL-10含量、Treg细胞水平和FOXP3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LY294002组和Lupeol组大鼠DAI评分、炎症评分、血清中IL-17含量、结肠组织Th17细胞水平、RORγt表达及p-PI3K/PI3K、p-AKT/AKT、p-NF-κB p65/NF-κB p65均降低,IL-10含量、Treg细胞水平和FOXP3表达均升高(P<0.05);进一步加入PI3K激活剂740Y-P后发现,740Y-P逆转了Lupeol对Th17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Treg细胞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Lupeol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调节UC大鼠Th17/Treg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溃疡性结肠炎 TH17/TREG 免疫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羽扇豆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妙霞 陈菊 毛山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818,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羽扇豆醇(Lupeol)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wiss和TCMSP分析平台获取羽扇豆醇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RA”获取其相关靶点,并转化为相应的标准化基...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羽扇豆醇(Lupeol)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wiss和TCMSP分析平台获取羽扇豆醇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RA”获取其相关靶点,并转化为相应的标准化基因名。利用R包绘制羽扇豆醇和RA共同靶点的韦恩图,获取交集基因。将交集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通过clusterProfiler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Geneontology,GO)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评价羽扇豆醇与AR、CASP3和CCNB1的结合作用。构建RA小鼠模型,测量各组小鼠的足体积,HE染色检测病理学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Bcl-2、Bax、Casp3、Casp9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获取羽扇豆醇40个作用靶点,RA疾病4734个相关靶点,羽扇豆醇-RA共同靶点27个,PPI网络自由度靠前的3个基因为AR、CASP3和CCNB1,GO富集结果是291个和KEGG通路富集为2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羽扇豆醇与AR、CASP3和CCNB1亲和作用较好。第8、12、16、20天模型组小鼠足体积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较于模型组,羽扇豆醇组在第8、12、16、20天时小鼠足体积显著降低(P<0.05),双氯芬酸钠组在第12、16、20天时小鼠足体积显著降低(P<0.05)。HE染色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羽扇豆醇药物组明显改善病理学状态。与模型组相比,羽扇豆醇药物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Bax、Casp3和Casp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氯芬酸钠组和羽扇豆醇药物组小鼠Bax、Casp3和Casp9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羽扇豆醇可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中的Bax、Bcl-2、Casp3和Casp9从而发挥对RA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羽扇豆醇 类风湿关节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兔儿伞羽扇豆醇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京晶 许景垚 +4 位作者 单婷玉 赵历强 钟欣欣 张帅帅 吴家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为解析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探究其关键酶基因,研究运用DNBSEQ测序平台对兔儿伞的叶、茎、根及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后获得了191541条Unigenes。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有961条Unigenes涉及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其中... 为解析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探究其关键酶基因,研究运用DNBSEQ测序平台对兔儿伞的叶、茎、根及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后获得了191541条Unigenes。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有961条Unigenes涉及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其中,395条Unigenes编码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的17个关键酶。根与其他各组织比较,24条共有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编码了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PS)、角鲨烯合成酶(squalene synthase,SS)、角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E)等关键酶。对关键酶FPPS、SS和SE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它们均具有保守的催化结构域和底物结合结构域。研究丰富了兔儿伞植物的功能基因数据库,为进一步研究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儿伞 转录组测序 羽扇豆醇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 角鲨烯合成酶 角鲨烯环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扇豆醇调节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满孝蕊 玄鸿雁 +1 位作者 李增云 聂文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测定0、10、25、50、70、90μmol/L羽扇豆醇处理后人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测定0、10、25、50、70、90μmol/L羽扇豆醇处理后人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增殖率,筛选出合适的羽扇豆醇作用浓度。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羽扇豆醇低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组、740 Y-P组(PI3K激活剂)、羽扇豆醇高剂量+740 Y-P组,以羽扇豆醇和740 Y-P分组干预后,采用单丹磺酰戊二胺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自噬空泡生成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HeLa细胞自噬及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羽扇豆醇低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羽扇豆醇高剂量+雷帕霉素(Rapa)、羽扇豆醇高剂量+3-甲基腺嘌呤(3-MA)组,以羽扇豆醇、Rapa和3-MA分组干预后,采用MTT实验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侵袭情况;免疫印迹检测各组HeLa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II/LC3I、苄氯素1(Beclin-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降低(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组升高(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740 Y-P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升高(P<0.05)。与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相比,羽扇豆醇高剂量+740 Y-P组细胞自噬空泡相对含量、LC3II/LC3I、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B细胞淋巴瘤2(Bcl-2)、波形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凋亡率、Bcl-2相关x蛋白(Bax)、闭锁小带蛋白1(ZO-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相比羽扇豆醇低剂量组降低(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羽扇豆醇高剂量组相比,羽扇豆醇高剂量+Rapa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升高(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降低(P<0.05);羽扇豆醇高剂量+3-MA组细胞增殖率、集落形成率、侵袭数、PCNA及Bcl-2、波形蛋白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Bax、ZO-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羽扇豆醇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诱导保护性自噬,从而促进子宫颈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和侵袭,激活自噬可减弱羽扇豆醇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磷脂酰肌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tLUP1超量表达体系在拟南芥中合成羽扇豆醇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凤珍 高润昕 +3 位作者 李萌 许岗 纪小敏 曹福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113,共7页
羽扇豆醇是一种存在于多种果蔬及中草药中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症、抗氧化、抗癌等药理作用。羽扇豆醇合酶(Lupeolsynthase,LUP)是羽扇豆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前期研究显示,编码该酶的基因在原核和酵母表达体系中均难以获得有... 羽扇豆醇是一种存在于多种果蔬及中草药中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症、抗氧化、抗癌等药理作用。羽扇豆醇合酶(Lupeolsynthase,LUP)是羽扇豆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前期研究显示,编码该酶的基因在原核和酵母表达体系中均难以获得有生物活性的蛋白产物。本研究以拟南芥为受体,通过超量表达拟南芥羽扇豆醇合酶1(AtLUP1)基因,分析利用植物细胞生产羽扇豆醇的可行性。使用气相色谱GC检测AtLUP1超量表达拟南芥植株中的羽扇豆醇含量,发现48号植株中羽扇豆醇含量为0.9155mg·g^-1,显著高于野生型。本研究证明超量表达AtLUP1基因可以在拟南芥中促进羽扇豆醇的合成,为羽扇豆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羽扇豆醇合酶(LUP) 超量表达 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扇豆醇缓解氧化应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崔勤涛 王俊华 +2 位作者 刘晓晨 王学惠 苏国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2-288,共7页
目的:探索羽扇豆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脏功能、心肌损伤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Ctrl)、模型组(I/R)、阳性对照组(Diltia 5 mg/kg)、羽扇豆醇组(Lupeol分别为10、20、50 mg/kg),药物... 目的:探索羽扇豆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脏功能、心肌损伤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Ctrl)、模型组(I/R)、阳性对照组(Diltia 5 mg/kg)、羽扇豆醇组(Lupeol分别为10、20、50 mg/kg),药物连续灌胃1周后,健康对照组除外,余下各组均采取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大鼠MI/RI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心脏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的Ki67、Survivin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氧化应激相关蛋白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Ctrl、Diltia、20 mg/kg Lupeol组、50 mg/kg Lupeol组的HR、LVSP、LVEF、FS、LVWT、心肌组织Ki67与Survivin mRNA含量、SOD与LDH活性、心肌组织Nrf1、PGC-1α及TFAM水平均增加(P<0.05),CK-Mb、Mb、cTnI、心肌组织Caspase-3阳性率、TNF-α、IL-1β、iNOS、IL-6及MDA含量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I/R组的心肌纤维结构紊乱,损伤程度严重,20 mg/kg Lupeol组的心肌组织损伤较I/R模型组减轻。结论:羽扇豆醇降低MI/RI大鼠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上调心肌组织Ki67、Survivin表达,降低Caspase-3阳性率,提高细胞能量代谢,对心脏功能及心肌组织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羽扇豆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扇豆醇对人共刺激细胞及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毕亭亭 刘军权 +2 位作者 陈复兴 刘岩 朱炳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共刺激细胞是一种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 NK样T细胞,既往研究表明羽扇豆醇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能改变NK细胞、γδT细胞的生长及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文中主要探讨羽扇豆醇对人共刺激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株 SW480的影响。... 目的:共刺激细胞是一种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 NK样T细胞,既往研究表明羽扇豆醇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能改变NK细胞、γδT细胞的生长及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文中主要探讨羽扇豆醇对人共刺激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株 SW480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共刺激细胞;不同浓度的羽扇豆醇在作用于共刺激细胞及结肠癌细胞株不同时间段后,甲基偶唑蓝( MTT)法检测羽扇豆醇对共刺激细胞及结肠癌细胞株 SW480生长的影响;乳酸脱氢酶( LDH)法检测共刺激细胞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杀伤活性。结果羽扇豆醇浓度在0.1~200.0μg/mL时对共刺激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有抑制作用;羽扇豆醇诱导后,共刺激细胞对SW480的杀伤活性增强,浓度为12.5 mg/L时与空白对照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vs 40%, P<0.05)。结论羽扇豆醇能促进共刺激细胞的增殖,抑制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生长,并能增加SW480对共刺激细胞的敏感性,增强共刺激细胞对SW480细胞株的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共刺激细胞 结肠癌细胞株SW480 杀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叶下珠中豆甾醇、β-谷甾醇和羽扇豆醇 被引量:3
9
作者 严子军 钟智龙 +1 位作者 韦寿莲 邓光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35-1337,共3页
To establish an HPLC method for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stigmasterol,β-sitosterol and lupeol in phyllanthus urinaria L by HPLC.A Eclipse Zorbax XDB-C18 column(4.6 mm×150 mm i.d.,5 μm) was used for chrom... To establish an HPLC method for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stigmasterol,β-sitosterol and lupeol in phyllanthus urinaria L by HPLC.A Eclipse Zorbax XDB-C18 column(4.6 mm×150 mm i.d.,5 μm) was used for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with methanol as the mobile phase at flow rate of 0.7 mL/min.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10 nm.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igmasterol,β-sitosterol and lupeol could be baseline separated.The linear range of stigmasterol,β-sitosterol and lupeol were 0.4mg/mL~8.8 mg/mL(R2 were 0.9975),0.5~10.0 mg/mL(R2 = 0.9978) and 0.5mg/mL~10.0 mg/mL(R2 = 0.9981),respectively.The mean recoveries of stigmasterol,β-sitosterol and lupeol were 94.4%~95.1%,91.2%~97.9% and 92.4%~104.6 %,respectively.RSD was less than 5%.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monitor the extraction of stigmasterol,β-sitosterol and lupeol in phyllanthus urinaria L 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with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 HPLC 豆甾 Β-谷甾 羽扇豆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下珠中豆甾醇、β-谷甾醇、羽扇豆醇的萃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子军 闫鹏 +1 位作者 韦寿莲 邓光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7-199,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叶下珠中有效成分豆甾醇、β-谷甾醇、羽扇豆醇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和探讨。考察了压力、温度、夹带剂用量对有效成分萃取的影响,利用HPLC对叶下珠萃取物中的豆甾醇、β-谷甾醇、羽扇豆醇进行含量测定,计算收率,...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叶下珠中有效成分豆甾醇、β-谷甾醇、羽扇豆醇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和探讨。考察了压力、温度、夹带剂用量对有效成分萃取的影响,利用HPLC对叶下珠萃取物中的豆甾醇、β-谷甾醇、羽扇豆醇进行含量测定,计算收率,优化萃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0℃、解析温度45℃、无夹带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 超临界CO2萃取 豆甾 Β-谷甾 羽扇豆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代谢组学用于羽扇豆醇干预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机理探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史栋栋 况媛媛 +3 位作者 王桂明 彭章晓 王彦 阎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83,共6页
应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细胞周期实验,研究羽扇豆醇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机理。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可以很好地区分羽扇豆醇作用的MCF-7细胞代谢... 应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细胞周期实验,研究羽扇豆醇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机理。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可以很好地区分羽扇豆醇作用的MCF-7细胞代谢谱与对照组细胞代谢谱,模型参数为:R2 Ycum=0.988,Q2 Ycum=0.964。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值大于1的差异代谢物进一步用t检验进行单位分析,选择t<0.05(VIP>1)的代谢物作为羽扇豆醇作用组的生物标志物,得到琥珀酸、磷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11种代谢差异物。结合羽扇豆醇将细胞周期抑制在G1期这一现象,推测羽扇豆醇可能是主要抑制了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酰辅酶A的生成和底物磷酸化生成ATP的反应来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本实验从代谢组学角度为乳腺癌抗肿瘤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羽扇豆醇 MCF-7 细胞 乳腺癌 抑制机理 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 细胞代谢组学 细胞周期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扇豆醇抑制乳腺癌 MCF-7增殖迁移和侵袭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文富 潘年松 李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探讨羽扇豆醇抑制乳腺癌MCF-7增殖迁移和侵袭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对象,根据加入羽扇豆醇的浓度不同分为不同组(羽扇豆醇最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7.5、15、30、60、90 mg/L),以MTT法检测培养24 h后细胞增殖情况,... 目的 探讨羽扇豆醇抑制乳腺癌MCF-7增殖迁移和侵袭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对象,根据加入羽扇豆醇的浓度不同分为不同组(羽扇豆醇最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7.5、15、30、60、90 mg/L),以MTT法检测培养24 h后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T-PCR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C-myc、β-联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羽扇豆醇下MCF-7细胞存活率、迁移率及侵袭细胞数量均明显不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羽扇豆醇0.00 mg/L,即不加入羽扇豆醇)比较,加入7.5、15、30、60、90 mg/L羽扇豆醇组细胞的存活率、迁移率、侵袭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羽扇豆醇下MCF-7细胞中Wnt、cyclin-D1、MMP-2、C-myc、β-catenin基因蛋白表达量明显不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加入7.5、15、30、60、90 mg/L羽扇豆醇组细胞中的Wnt、cyclin-D1、MMP-2、C-myc、β-catenin基因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羽扇豆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乳腺癌 MCF-7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机制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扇豆醇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韦燕飞 金丽杰 +4 位作者 刘莎莎 陈婉君 成桃 刘红 刘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7-901,共5页
羽扇豆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中草药和食源性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及促进皮肤愈合等多种药理学活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羽扇豆醇对肝癌、肺癌、食管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羽扇豆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中草药和食源性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及促进皮肤愈合等多种药理学活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羽扇豆醇对肝癌、肺癌、食管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等。通过总结近年来羽扇豆醇抗肿瘤作用相关研究进展,对其体内外药理活性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羽扇豆醇作为抗肿瘤潜在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抗肿瘤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抗肿瘤作用 分子机制 细胞周期阻滞 细胞凋亡 侵袭与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扇豆醇联合miR-145-5p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小鹰 何金花 +2 位作者 王浩 郭明星 梁春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13-1421,共9页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lupeol)联合微小RNA-145-5p(miR-145-5p)对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sa-miR-145-5p和lupeol作用于LNCaP细胞24、48和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抑制率;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lupeol)联合微小RNA-145-5p(miR-145-5p)对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sa-miR-145-5p和lupeol作用于LNCaP细胞24、48和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抑制率;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和TUNEL实验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计算集落形成抑制率。结果:细胞对照组、非特异性对照组和溶剂组未出现有效的LNCaP细胞活力抑制、迁移抑制和侵袭抑制,而hsa-miR-145-5p组和lupeol组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受到显著抑制,并出现早期凋亡;联合用药(hsa-miR-145-5p+lupeol)组比单独用药组出现更有效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hsa-miR-145-5p和lupeol均可抑制LNCaP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体外早期凋亡;lupeol可增强hsa-miR-145-5p对LNCaP细胞的抑增殖和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微小RNA-145-5p 前列腺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羽扇豆醇提取工艺及液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LC-MS)与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检测比较
15
作者 任天和 潘年松 罗俊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4期1974-1977,共4页
目的:探索从马棘种子中提取羽扇豆醇的最佳工艺以及液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LC-MS)与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GC-MS)峰面积关联度。方法:1)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马棘提取羽扇豆醇最佳工艺,GC-MS检测峰面积;2)根据LC-MS检测单因素实验含... 目的:探索从马棘种子中提取羽扇豆醇的最佳工艺以及液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LC-MS)与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GC-MS)峰面积关联度。方法:1)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马棘提取羽扇豆醇最佳工艺,GC-MS检测峰面积;2)根据LC-MS检测单因素实验含量,3种溶剂(95%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分别在10倍液料比下浸提5 d、15 d,与正交实验相同工艺下峰面积进行比值,并推导正交实验羽扇豆醇含量。结果:1)正交实验26条工艺路线所获样本经GC-MS检测后换算含量及中位数检验,其中位数值为4503.655μg;羽扇豆醇含量最高为石油醚、浸提5 d、10倍液料比;95%乙醇、浸提5 d、5倍液料比含量最低;排除石油醚后,95%乙醇、浸提5 d、10倍液料比含量最高;2)相同工艺下的样品,GC-MS值经含量推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95%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对应比值分别为315.91、208.25、1305.83。结论:1)从安全、经济及工业化生产角度,马棘种子采用95%乙醇、浸提15 d、10倍液料比方法提取较好;2)GC-MS常定性某成分的有无,不作为定量依据,一次检测可获得多种物质的信息;LC-MS一般作定量依据,但1次只能检测1个成分的含量。从本实验看,GC-MS的峰面积值似可以与LC-MS进行大体含量推导。这为初步判断GC-MS峰面积值提供了一个便捷方法,值得进一步积累数据,找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正交试验 马棘 液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 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韩炜 邢燕 康廷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881-882,共2页
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对红花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解析,鉴定了4个单体化合物,为棕榈酸、羽扇豆醇、β-谷甾醇、羽扇豆醇棕榈酸酯,均为首次从红花地上部分中分得。
关键词 红花 棕榈酸 羽扇豆醇 Β-谷甾 羽扇豆醇棕榈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血藤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3
17
作者 严启新 李萍 王迪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 :对鸡血藤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以探讨其活性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鸡血藤中提取分离化学成分 ,通过化学及波谱解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鸡血藤Spatholobussuberectus Dunn.的藤... 目的 :对鸡血藤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以探讨其活性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鸡血藤中提取分离化学成分 ,通过化学及波谱解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鸡血藤Spatholobussuberectus Dunn.的藤茎中分得 6个化合物 ,并进行了结构鉴定。结论 :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表明 ,鸡血藤所含化学成分 ,除文献报道的 β谷甾醇外 ,还分离到白芷内酯 ( angelicin)、大黄素甲醚 ( physcion)、羽扇豆醇( lupeol)、羽扇豆酮 ( lupeone) ,大黄酚 ( chrysophano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白芷内酯 大黄素甲醚 羽扇豆醇 羽扇豆 大黄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张晓琦 戚进 +1 位作者 叶文才 赵守训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4-405,共2页
目的 :研究苍耳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并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苍耳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 :β 豆甾醇(1)、豆甾醇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 目的 :研究苍耳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并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苍耳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 :β 豆甾醇(1)、豆甾醇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2 )、羽扇豆醇十六酸酯 (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 (4)、东莨菪内酯苷 (5 )及二十七酸 (6 )。结论 :化合物 3~ 6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 羽扇豆醇十六酸酯 麦角甾过氧化物 东莨菪内酯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苦苣菜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8
19
作者 白玉华 于辉 +1 位作者 常乃丹 安东政羲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研究日本产草药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然后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日本产的苦苣菜中首次分离鉴定了6种化合... 目的:研究日本产草药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然后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日本产的苦苣菜中首次分离鉴定了6种化合物:羽扇豆醇(lupeol,Ⅰ)、α-香树素(α-amyrin,Ⅱ)、β-香树素(β-amyrin,Ⅲ)、乌索酸(ursonicacid,Ⅳ)、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Ⅴ)和桦木酸(betulinicacid,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菜 三萜 羽扇豆醇 桦木酸 齐墩果酸 乌索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毒大戟三萜类和酸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文粢 马晴高 +1 位作者 顾熊飞 秦国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96-397,共2页
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色谱方法,从狼毒大戟中分得两个三萜化合物和一个酸类化合物,经物理 常数和色谱分析鉴定为羽扇豆酮、羽扇豆醇乙酯和没食子酸。
关键词 大戟科 狼毒大戟 羽扇豆 羽扇豆醇乙酯 没食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