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柱五加中4个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研究
1
作者 卢茂芳 吴剑 +5 位作者 蒋诗琴 鲁曼霞 陆昌洙 李建昊 戴玲 刘向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9-1266,1330,共9页
研究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AGS)中4个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这些化合物包括impressic acid(1)、3α,11α-dihydroxy-23-oxo-lup-20(29)-en-28-oic acid(2)、3α,11α,23-trihyd... 研究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AGS)中4个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这些化合物包括impressic acid(1)、3α,11α-dihydroxy-23-oxo-lup-20(29)-en-28-oic acid(2)、3α,11α,23-tri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3)、3α-hydroxy-lup-20(29)-en-23,28-dioic acid(4)。以脂多糖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使用EZ4U检测法检测4个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TNF-α、IL-1β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化合物1、4可明显抑制NO、TNF-α、IL-1β的释放,化合物2可抑制NO、IL-1β产生,化合物1、2、4抑制细胞分泌HMGB1,化合物1、4对LPS诱导的TNF-α的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1、2、4会显著降低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中NF-κB的活性(均P<0.05)。综上所述,化合物1、2、4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下游炎症介质的转录表达,抑制HMGB1的分泌,缓解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柱五加 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 抗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树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与抑制PTP1B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佳琳 李娜 +3 位作者 张楠 马坤 邢姗姗 崔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98-1401,1406,共5页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在胰岛素信号传递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亦是研究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靶点。利用PTP1B生物活性导向分离方法,从白桦树皮的正己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在胰岛素信号传递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亦是研究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靶点。利用PTP1B生物活性导向分离方法,从白桦树皮的正己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经过光谱分析和文献比较,确定分离得到的7个化合物为:羽扇烯酮(1),羽扇豆醇(2),桦木酸(3),白桦脂醛(4),白桦脂酸(5),算盘子酮醇(6)和白桦脂醇(7)。其有效抑制PTP1B活性值(IC50)分别为:5.6±0.3μmol/L,4.1±0.2μmol/L,7.2±0.3μmol/L,12.6±0.4μmol/L,11.6±0.3μmol/L,9.6±0.4μmol/L和13.6±0.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三萜类 糖尿病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 白桦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