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羟基-2-癸烯酸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前景
1
作者 赵玮璇 赵瑞林 +1 位作者 王颖 张丽英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54-160,共7页
10-羟基-2-癸烯酸(E-10-hydroxy-2-decylenic acid,10-HDA)是工蜂上颚腺最主要的分泌物,也是蜂王浆的主要功能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调节代谢等多种生理活性。文章在介绍10-HDA在蜜蜂体内分泌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了10-HD... 10-羟基-2-癸烯酸(E-10-hydroxy-2-decylenic acid,10-HDA)是工蜂上颚腺最主要的分泌物,也是蜂王浆的主要功能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调节代谢等多种生理活性。文章在介绍10-HDA在蜜蜂体内分泌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了10-HDA的生产方法,包括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的主要工艺研究;详细阐述了10-HDA在体内可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在肝脏细胞线粒体或内质网内被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最终转化为二羧酸,通过尿液排出的代谢途径;概述了10-HDA提高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提高生长性能和产品质量等作用效果及可能的机制,并对10-HDA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羟基-2-癸烯 体内合成 代谢 中链脂肪 饲料添加剂 畜禽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网络毒理学揭示10-羟基-2-癸烯酸改善吡虫啉诱导的肝损伤的功效机制
2
作者 唐钰静 袁洁 +1 位作者 展延栋 玄红专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9-56,共8页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网络毒理学和斑马鱼模型,探讨10-羟基-2-癸烯酸(10-hydroxy-2-decenoic acid,10-HDA)减轻吡虫啉(imidacloprid,IMI)诱导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首先,利用ADMET数据库预测IMI的毒性,通过Swiss、DisGenet和GeneCard...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网络毒理学和斑马鱼模型,探讨10-羟基-2-癸烯酸(10-hydroxy-2-decenoic acid,10-HDA)减轻吡虫啉(imidacloprid,IMI)诱导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首先,利用ADMET数据库预测IMI的毒性,通过Swiss、DisGenet和GeneCards等数据库预测10-HDA、IMI、肝损伤相关的靶点,将三者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研究10-HDA与交集靶点的相互作用。接着利用斑马鱼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检测斑马鱼体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网络药理学和毒理学联合分析表明,IMI具有肝毒性,10-HDA通过调节82个GO条目和16条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IMI通过引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诱导肝损伤,10-HDA能够维持斑马鱼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稳定抗氧化防御系统,同时,通过上调抗炎因子il4、il10 mRNA的表达,并下调促炎因子il1β、tnfα、nfκb、tlr4 mRNA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综上,10-HDA能够通过减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IMI诱导的肝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网络毒理学 肝损伤 10-羟基-2-癸烯 吡虫啉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二羰基类化合物与L-亮氨酸组成模型体系的Strecker降解反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田红玉 孙宝国 +1 位作者 张洁 黄明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27,共4页
通过研究乙二醛、丙酮醛和丁二酮分别与L-亮氨酸组成的模型体系中异戊醛形成的情况,以比较典型的糖类降解产物乙二醛、丙酮醛和丁二酮在L-亮氨酸发生Strecker降解反应中的作用。通过α-二羰基化合物和L-亮氨酸在高压釜中的磷酸盐缓冲溶... 通过研究乙二醛、丙酮醛和丁二酮分别与L-亮氨酸组成的模型体系中异戊醛形成的情况,以比较典型的糖类降解产物乙二醛、丙酮醛和丁二酮在L-亮氨酸发生Strecker降解反应中的作用。通过α-二羰基化合物和L-亮氨酸在高压釜中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反应,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投料比(α-二羰基化合物和L-亮氨酸物质的量比)、温度及pH值对异戊醛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α-二羰基类化合物中乙二醛体系形成的异戊醛最多,当乙二醛与L-亮氨酸的物质的量比为6:1,pH5,在140℃条件下反应3h,异戊醛产率可达24%左右;而丙酮醛和丁二酮在最佳条件下反应,异戊醛的产率都只有14%左右。对于L-亮氨酸发生的Strecker降解反应,乙二醛反应活性最高,最有利于异戊醛的形成。对于乙二醛与L-亮氨酸组成的模型体系,影响反应的各因素中pH值对异戊醛形成产生最明显的影响,酸性条件更有利于异戊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亮氨 α-羰基类化合物 Strecker降解 异戊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供给硬脂酸对工蜂10-羟基-2-癸烯酸合成的影响
4
作者 胡希怡 王颖 +2 位作者 李馥霞 宋美英 胥保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6-1856,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硬脂酸对工蜂10-羟基-2-癸烯酸(10⁃HDA)合成的影响,为高品质蜂王浆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选取群势相近的浙江浆蜂10群,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硬脂酸组,每个组5群。试验期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硬脂酸组在基础饲...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硬脂酸对工蜂10-羟基-2-癸烯酸(10⁃HDA)合成的影响,为高品质蜂王浆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选取群势相近的浙江浆蜂10群,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硬脂酸组,每个组5群。试验期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硬脂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的硬脂酸。整个试验期为7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外源供给2%的硬脂酸显著降低了工蜂的总采食量和粉料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了第24天蜂群群势(P<0.05),但对各时间点(第12天、第24天和第36天)蜂群封盖子数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外源供给2%的硬脂酸显著提高了蜂王浆中10⁃HDA的含量(P<0.05),但对蜂王浆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外源供给2%的硬脂酸显著增加了9和18日龄工蜂头部10⁃HDA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外源供给2%的硬脂酸显著提高了18日龄工蜂上颚腺中10⁃HDA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细胞色素P4506AS8(CYP6AS8)、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OX1)、酰基辅酶A氧化酶3(ACOX3)、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电子转移黄素蛋白β肽(ETF⁃β)和蜂王浆主蛋白1(mrjp1)的表达(P<0.05),同时显著增加了18日龄工蜂血淋巴和9日龄工蜂中肠中三酰甘油的含量(P<0.05)。由此可见,外源供给硬脂酸有助于促进工蜂上颚腺对10⁃HDA的生物合成,提高蜂王浆中10⁃HD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蜂 上颚腺 10-羟基-2-癸烯 硬脂 蜂王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或E)-4-氯-2-对硝基苄氧羰基甲氧亚胺-3-氧代丁酸的合成研究
5
作者 姚转乐 封利民 +1 位作者 姚逸伦 樊学忠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以2-对硝基苄氧羰基甲氧亚胺基-3-氧代丁酸、磺酰氯为起始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反应、处理,得到(顺式或反式)即(Z或E)-4-氯-2-对硝基苄氧羰基甲氧亚胺-3-氧代丁酸。通过红外、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较佳工艺条件:原料摩... 以2-对硝基苄氧羰基甲氧亚胺基-3-氧代丁酸、磺酰氯为起始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反应、处理,得到(顺式或反式)即(Z或E)-4-氯-2-对硝基苄氧羰基甲氧亚胺-3-氧代丁酸。通过红外、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较佳工艺条件:原料摩尔比n(2-对硝基苄氧羰基甲氧亚胺基-3-氧代丁酸):n(磺酰氯)=1:1.4,在50-55℃反应5-6h,反应完调节体系pH值为6.5±0.1,顺式、反式异构体产品分离效果达到99%以上,收率分别是24%和48%,纯度均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对硝基苄氧羰基甲氧亚胺基-3-氧代丁 (Z或e)-4--2-对硝基苄氧羰基甲氧亚胺-3-氧代丁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α/β-二羰基类化合物与标准瓜氨酸化肽段之间的衍生化反应活性
6
作者 李雁凤 周丹丹 +7 位作者 陈旭飞 赵娟娟 高春丽 邱兴泰 唐紫超 邓楠 赵伟宁 边阳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1-720,共10页
蛋白质瓜氨酸化是一种由生物酶调控的不可逆翻译后修饰,其与免疫相关疾病、癌症、神经系统性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蛋白质的瓜氨酸化修饰丰度低、缺乏亲和标签、m/z变化小且易受同位素及脱酰胺化作用干扰,... 蛋白质瓜氨酸化是一种由生物酶调控的不可逆翻译后修饰,其与免疫相关疾病、癌症、神经系统性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蛋白质的瓜氨酸化修饰丰度低、缺乏亲和标签、m/z变化小且易受同位素及脱酰胺化作用干扰,因此对蛋白质的瓜氨酸化修饰进行质谱分析面临着巨大挑战。通过对瓜氨酸侧链脲基进行化学衍生反应,可以提高瓜氨酸化肽段的m/z差值,引入亲和富集标签,可有效提高瓜氨酸化分析的灵敏度和精准度。本研究以标准瓜氨酸化肽段为研究对象,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为检测手段,对一系列二羰基类化合物与瓜氨酸化肽段之间的化学反应活性进行测定。在对α-二羰基类化合物的考察中发现,苯乙二醛、丙酮醛、1,2-环己二酮和1,10-邻二氮杂菲-5,6-二酮对瓜氨酸化肽段的衍生化效率很高,并且能够生成单一的衍生化产物;2,3-丁二酮、乙二醛与瓜氨酸化肽段之间的反应效率也很高,但会生成一系列副反应产物。在对β-二羰基类化合物的考察中发现,1,3-环己二酮、2,4-戊二酮在与瓜氨酸化肽段进行反应后,均可以产生单一的衍生化产物,但反应效率很低,不适用于瓜氨酸化肽段的化学衍生反应。实验结果表明,α-二羰基结构是实现高效、特异性瓜氨酸化肽段化学衍生反应的基础,α-二羰基类化合物中不同的侧链结构又决定了衍生化产物的结构、衍生化效率及副产物的生成。通过进一步合成含有亲和标签的α-二羰基类化合物,可以实现瓜氨酸化肽段的特异性富集和精准鉴定,有助于瓜氨酸化蛋白质及其位点鉴定的新方法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羰基结构 瓜氨化肽段 化学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冠脉宁片(胶囊)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及松香酸检查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瑞忠 张玉荣 +3 位作者 何轶 戴忠 鲁静 马双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6-2329,2330,共5页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冠脉宁片(胶囊)(乳香、没药、血竭等)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和掺伪物松香中松香酸的含有量.方法 冠脉宁片(胶囊)和松香的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TC-C18 (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冠脉宁片(胶囊)(乳香、没药、血竭等)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和掺伪物松香中松香酸的含有量.方法 冠脉宁片(胶囊)和松香的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TC-C18 (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1 nm(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241 nm(松香酸).同时采用液-质联用方法对松香酸进一步确证.结果 松香酸的检出限为0.3 μg/mL;松香酸和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线性范围分别为3.036 ~ 303.6 μg/mL和3.068~306.8 μg,/mL; 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和松香酸回收率分别为98.16%和104.22%.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冠脉宁片(胶囊)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测定及掺伪松香中松香酸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宁片(胶囊) 11-羰基-Β-乙酰乳香 松香 松香 掺伪 HPLC -质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修饰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与肝癌细胞的亲和性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微 王平 +6 位作者 王蔚 张玥 张闯年 田秦 王秀华 刘媛 袁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6-420,共5页
将肝靶向分子甘草次酸偶联至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嵌段共聚物上.以聚乙二醇维生素E(TPGS)为稳定剂,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肝靶向纳米粒子,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激光光散射及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共聚物及纳米粒子的理化性... 将肝靶向分子甘草次酸偶联至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嵌段共聚物上.以聚乙二醇维生素E(TPGS)为稳定剂,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肝靶向纳米粒子,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激光光散射及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共聚物及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运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价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安全性,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初步考察了纳米粒子与肝癌细胞的亲和能力.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粒径为128.2 nm,电势为-16.2 mV,在电解质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子无明显细胞毒性,且甘草次酸的引入能显著增加肝癌细胞对纳米粒子的摄取几率,显示出其作为肝靶向药物载体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 聚乙二醇-聚(乳-羟基乙) 聚乙二醇维生素e 肝靶向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王浆在贮藏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10-羟基-2-癸烯酸及精氨酸双糖苷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露露 董蕊 +1 位作者 范超 张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1-275,共5页
将10个蜂王浆样品贮藏在不同温度(室温、4、-20、-80℃)和时间(15、45、65、80 d)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10-羟基-2-癸烯酸(10-hydroxy-2-decanoic acid,10-HDA)和精氨酸双糖苷(... 将10个蜂王浆样品贮藏在不同温度(室温、4、-20、-80℃)和时间(15、45、65、80 d)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10-羟基-2-癸烯酸(10-hydroxy-2-decanoic acid,10-HDA)和精氨酸双糖苷(arginyl fructosyl glucose,AFG)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蜂王浆样品中10-HDA的含量稳定,不随贮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5-HMF和AFG的含量随贮藏温度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5-HMF和AFG可作为衡量蜂王浆新鲜程度的指标性成分,而10-HDA不可以作为此标准。但10-HDA是蜂王浆中特有成分,其含量高低会直接影响蜂王浆的功效,故5-HMF、AFG与10-HDA三者结合对蜂王浆的品质进行评价会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王浆 5-羟甲基糠醛 10-羟基-2-癸烯 精氨双糖苷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王浆中特有成分10-羟基-2-癸烯酸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燮 傅春艳 杨任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09-613,共5页
本文报道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王浆和蜂王浆制剂中的10-羟基-2-癸烯酸(10-HDA)的方法,用二氯甲烷从蜂王浆或蜂王浆制剂中萃取10-HDA,而后用HPLC则定,实验采用YWG-C_(18)柱,35%乙醇水溶液为流动相,己二酸为内标,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12... 本文报道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王浆和蜂王浆制剂中的10-羟基-2-癸烯酸(10-HDA)的方法,用二氯甲烷从蜂王浆或蜂王浆制剂中萃取10-HDA,而后用HPLC则定,实验采用YWG-C_(18)柱,35%乙醇水溶液为流动相,己二酸为内标,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12nm,加入法测回收率在95%以上。用此法测定了鲜蜂王浆和蜂王浆制剂中的10-HDA的含量。该法简单、快速,优于气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10-羟基-2-癸烯 蜂王浆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1,-2,-9的活性(英文)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雅慧 李萍 +3 位作者 黄启福 赵京霞 刘欣 戴淼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04-2011,共8页
目的:降低创面的高MMPs活性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新途径。本研究主要观察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中药乳香的一种活性成分)对MMP-1、MMP-2和MMP-9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人间质胶原酶(MMP-1)或者明胶酶A(MMP-2)被醋酸氨基苯汞(p-amin... 目的:降低创面的高MMPs活性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新途径。本研究主要观察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中药乳香的一种活性成分)对MMP-1、MMP-2和MMP-9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人间质胶原酶(MMP-1)或者明胶酶A(MMP-2)被醋酸氨基苯汞(p-aminophenylmercuric acetate,APMA)激活后,与不同浓度的AKBA共同孵育1h,通过底物裂解法观察其活性的改变。MMP-9在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s)中含量丰富,因此以大鼠腹腔PMN作为MMP-9的来源。PMN裂解产物与不同浓度的AKBA共同孵育1h,通过明胶酶谱法观察其中MMP-9活性的改变。我们建立了3个细胞模型:由TNF-α活化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PMA活化的THP-1细胞模型和成纤维细胞-THP-1共培养细胞模型。AKBA与这3个细胞模型共同孵育24h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MMP-1、MMP-2和MMP-9的含量,用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上清中MMP-2、MMP-9的活性。结果:AKBA在0.1-0.8mmol/L浓度范围内对MMP-1、MMP-2的活性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18mmol/L和0.27mmol/L;在0.05-0.85mmol/L浓度范围内对MMP-9活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1),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AKBA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MMP-2,但是,对THP-1细胞分泌MMP-9表现出抑制作用。在共培养细胞模型中,AKBA对MMP-1、MMP-2和MMP-9的分泌均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AKBA作为乳香的一种活性成分,它对MMPs活性的直接抑制作用和对MMPs分泌的抑制作用可能是中药乳香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羰基-Β-乙酰乳香 基质金属蛋白酶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2-庚烯醛对半胱氨酸-木糖体系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永霞 赵洪雷 +2 位作者 刘滢 姜程程 潘思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49,共5页
研究了脂类氧化产物(E)-2-庚烯醛对L-半胱氨酸与D-木糖组成的美拉德反应体系热反应产物的影响。加入(E)-2-庚烯醛时,热反应产物在294 nm和420 nm处的吸光值均增大。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对不同模型体系热反应挥发性产物进行分析... 研究了脂类氧化产物(E)-2-庚烯醛对L-半胱氨酸与D-木糖组成的美拉德反应体系热反应产物的影响。加入(E)-2-庚烯醛时,热反应产物在294 nm和420 nm处的吸光值均增大。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对不同模型体系热反应挥发性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E)-2-庚烯醛的美拉德反应产物中含氮、含硫化合物的形成受到抑制,一些硫醇类、噻吩类、噻唑类等硫化物的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尤其是2-甲基-3-呋喃硫醇、2-糠硫醇、3-甲基噻吩和2,5-噻吩二甲醛的含量明显下降。随着(E)-2-庚烯醛含量的增加,生成了一些新的烷基噻吩类,如2-己基噻吩、2-(1,1-二甲基乙基)-噻吩和5-甲基-2-噻吩甲醛等。并且与对照相比,加入(E)-2-庚烯醛的体系新增了一些的醇类、酮类和酯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L-半胱氨 D-木糖 (e)-2-庚烯醛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环己基锡-2-(1,2-亚乙二硫)亚甲基-3-羰基-5-芳基-4-戊烯酸酯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建新 肖幼萍 +5 位作者 刘群 赵保中 刘景福 邢燕 贾恒庆 林永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67-1671,共5页
合成了 3个三环己基锡 -2 -( 1 ,2 -亚乙二硫 )亚甲基 -3-羰基 -5 -芳基 -4 -戊烯酸酯化合物 .用 IR,1 H NMR,1 3 C NMR和 1 1 9Sn NMR光谱及 X射线衍射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为四配位。
关键词 三环己基锡-2-(1 2-亚乙二硫)亚甲基-3-羰基-5-芳基-4-戊烯 合成 X射线衍射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羟基癸烯酸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周期阻滞及迁移抑制的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臧延青 鞠雪莹 +3 位作者 翟雨晴 姚笛 朱磊 王长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82-195,共14页
10-羟基癸烯酸(10-hydroxy-2-decenoic acid,10-HDA)是蜂王浆中特有的活性成分,本实验以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毒性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Hoechst 33342/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流式细胞术及蛋白... 10-羟基癸烯酸(10-hydroxy-2-decenoic acid,10-HDA)是蜂王浆中特有的活性成分,本实验以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毒性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Hoechst 33342/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流式细胞术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析10-HDA预处理后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10-HDA对肝癌细胞系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对正常肝、肺、胃细胞(L-02、IMR-90、GES-1)无明显作用。同时,HepG2细胞经10-HDA处理后,Bcl-2表达水平下调、Bax表达水平上调,触发了线粒体凋亡途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从而导致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得到释放,Caspase-3被活化,最终线粒体依赖性凋亡。此外,10-HDA能够诱导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累积,激活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信号通路,促进P-Jun氨基末端激酶(jun N-terminal kinase,JNK)、P-P38表达,抑制P-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P-STAT3表达,进而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最后,10-HDA通过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信号通路,验证了其抑制迁移作用。综上所述,10-HDA通过累积ROS、激活MAPK和STAT3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羟基癸烯 肝癌细胞 细胞凋亡 周期阻滞 细胞迁移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亚麻酸对实验性大鼠前列腺素E_2及肾草酸钙结晶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军 叶章群 +4 位作者 宋波 金锡御 杨为民 王少刚 周四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341-2344,共4页
目的了解前列腺素E2在尿结石形成中的作用以及α-亚麻酸对草酸钙结石鼠前列腺素E2、肾草酸钙结晶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雄性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喂饲苏子油、葵花籽油4周后,使用诱石剂1%乙二醇(EG)加1%氯化氨喂饮大鼠,同... 目的了解前列腺素E2在尿结石形成中的作用以及α-亚麻酸对草酸钙结石鼠前列腺素E2、肾草酸钙结晶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雄性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喂饲苏子油、葵花籽油4周后,使用诱石剂1%乙二醇(EG)加1%氯化氨喂饮大鼠,同时继续以苏子油和葵花籽油灌胃,3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24h血尿生化指标,肾草酸钙结晶情况及各组大鼠尿前列腺素E2水平。结果苏子油组肾组织水肿较轻,肾内草酸钙结晶数及肾钙含量明显低于成石组(P<0·01),24h尿钙排泄,血尿素氮,肌酐浓度显著低于成石组(P<0·05),尿肌酐排泄增加(P<0·05)。葵花籽油组仅血尿肌酐较成石组明显改善(P<0·05),其他指标与成石组无显著差异(P>0·05)。24h尿前腺素E2水平苏子油组、对照组显著低于成石组(P<0·01、P<0·05)。葵花籽油组与成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石组、苏子油组、葵花籽油组前列腺素E2水平与尿总钙含量成正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素E2可能参与并促进了尿结石的形成,α-亚麻酸可能通过抑制肾前列腺素E2的产生而抑制尿结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结石 前列腺素e2 Α-亚麻 实验性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叔丁氧羰基-β-环己基天冬氨酸苄酯的合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大成 范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8-500,共3页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Benzyl Ntertbutyloxycarbonylβcyclohexylaspartate(Ⅰ)we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Starting from cheap and accessible Laspartic acid,the key intermediate of βcyclohexyl Ntertbutyloxycarbony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Benzyl Ntertbutyloxycarbonylβcyclohexylaspartate(Ⅰ)we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Starting from cheap and accessible Laspartic acid,the key intermediate of βcyclohexyl Ntertbutyloxycarbonylaspartate(Ⅱ)was prepared by esterification of aspartic acid via cyclohexanol catalyzed by sulfuric acid and further acylation via Boc2O.The synthesis of the title compound of(Ⅰ)was performed by benzylization of(Ⅱ)through benzyl bromide.The method is facile and the yield is higher than that in literatures.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verified by1H NMR and mp.,or by the corresponding authentic compounds.The discussion of the preparative conditions of Ⅰ and Ⅱ was also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叔丁氧羰基-β-环己基天冬氨苄酯 合成 N-叔丁氧羰基-天冬氨β-环已酯 天冬氨β-环已酯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羰基膦酸衍生化喹唑啉酮含磷类似物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君珉 陈茹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216-1220,共5页
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合成路线 ,合成 1 7个新的α-硫羰基膦酸衍生化喹唑啉酮含磷类似物 2 a~ 2 q,其结构经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通过单晶 X射线衍射分析 ,探讨了稠杂环标题化合物的立体化学特征 ,并对其 1 ,3位取代基的氢谱磁不等... 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合成路线 ,合成 1 7个新的α-硫羰基膦酸衍生化喹唑啉酮含磷类似物 2 a~ 2 q,其结构经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通过单晶 X射线衍射分析 ,探讨了稠杂环标题化合物的立体化学特征 ,并对其 1 ,3位取代基的氢谱磁不等价现象进行了合理解释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羰基 喹唑啉酮含磷类似物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甲氧羰基-L-色氨酸为模板的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粒的制备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天瑛 张丽影 +2 位作者 郝广杰 宋谋道 张邦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62-765,共4页
采用两步溶胀与悬浮聚合联用方法 ,以 2 -乙烯基吡啶 ( 2 -VP)为功能单体 ,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DEGDA)为交联剂 ,成功制备出以 N-苯甲氧羰基 -L-色氨酸 ( N-Cbz-L-Trp)为模板的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 ,并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拉曼光... 采用两步溶胀与悬浮聚合联用方法 ,以 2 -乙烯基吡啶 ( 2 -VP)为功能单体 ,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DEGDA)为交联剂 ,成功制备出以 N-苯甲氧羰基 -L-色氨酸 ( N-Cbz-L-Trp)为模板的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 ,并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拉曼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热失重分析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平均粒径为 6.3 μm,多分散系数为 1 .0 3 .拉曼光谱显示聚合物反应完全 ,模板分子洗脱充分 .高效液相色谱表征显示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很短的色谱柱中即可实现对印迹分子对映异构体的基线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苯甲氧羰基-L-色氨 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 微粒 制备 两步溶胀法 悬浮聚合法 氨基衍生物 2-乙烯基吡啶 色谱固定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还原糖体系中1,2-二羰基化合物的形成和抑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永翎 肖留榜 +1 位作者 夏秋琴 吕丽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共7页
建立精氨酸—还原糖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中1,2-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因素,并探究形成过程中反应物与产物变化的动力学以及抑制剂染料木黄酮抑制1,2-二羰基化合物的动力学。对建立的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采用气相色谱法评价温度、还原... 建立精氨酸—还原糖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中1,2-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因素,并探究形成过程中反应物与产物变化的动力学以及抑制剂染料木黄酮抑制1,2-二羰基化合物的动力学。对建立的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采用气相色谱法评价温度、还原糖种类、pH和抑制剂染料木黄酮等各种因素对1,2-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反应体系中染料木黄酮介入前后反应物精氨酸、葡萄糖及产物1,2-二羰基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影响1,2-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时间;该体系中精氨酸和葡萄糖的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随着温度升高快速下降;1,2-二羰基化合物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时间和温度对丙酮醛(MGO)和乙二醛(GO)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染料木黄酮通过降低反应体系中1,2-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常数而抑制其产生。当染料木黄酮的添加量为50mmol/L时,对1,2-二羰基化合物的抑制率最高,均>50%。LC-MS证实染料木黄酮在氨基酸体系中抑制1,2-二羰基化合物的机制是通过捕获MGO形成染料木黄酮-MGO加合产物,从而达到消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还原糖模拟体系 1 2-羰基化合物 影响因素 抑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E1A蛋白抑制大鼠肺泡上皮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表达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怡 李冰 +2 位作者 陈娟 刘启才 冉丕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82-2385,共4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E1A蛋白抑制大鼠肺泡上皮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GCLC)表达的机制。方法:构建稳定表达腺病毒E1A蛋白的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将GCLC基因5’-上游调控序列不同长度的缺失体-萤火虫荧光素酶报道系统转染后分... 目的:研究腺病毒E1A蛋白抑制大鼠肺泡上皮细胞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GCLC)表达的机制。方法:构建稳定表达腺病毒E1A蛋白的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将GCLC基因5’-上游调控序列不同长度的缺失体-萤火虫荧光素酶报道系统转染后分析转录活性的变化;检测AP-1、NF-κB、USF与GCLC基因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结果:GCLC基因5’-上游调控序列报道系统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9/11)缺失体的转录活性抑制,AP-1、NF-κB、USF与GCLC基因的结合活性增强,而对应的功能元件的转录活性降低。结论:腺病毒E1A蛋白通过抑制GCLC基因5’-上游调控序列的转录活性,扩大大鼠肺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时的氧化/抗氧化失衡,其机制可能涉及E1A对辅助转录因子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e1A蛋白质类 Γ-谷氨酰半胱氨合成酶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