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同羰基衍生物的弱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靳涛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82-388,共7页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利用了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分析了钠离子同羰基衍生物的弱相互作用,利用B3PW91/6_311+G 寻找其稳定构型,总结钠离子同羰基衍生物的作用规律和电荷分布情况,以及羰基上的取代基对羰基的影响.
关键词 弱相互作用 羰基衍生物 钠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硫、氮配原子的钴羰基簇合衍生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秉芳 胡其图 刘树堂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3-435,共3页
The reaction of Co 2(CO) 8 with organic hetrocyclic dithiophosphinate,SP(Fc)(S)N(C 6H 5)NC(Me),gave three cobalt carbonyl cluster derivatives,Co 4(CO) 8(μ CO) 2(μ 4 S)[μ 4 P(Fc)]f,Co 4(CO) 10 (μ 3 S)[μ η 2 P(Fc)... The reaction of Co 2(CO) 8 with organic hetrocyclic dithiophosphinate,SP(Fc)(S)N(C 6H 5)NC(Me),gave three cobalt carbonyl cluster derivatives,Co 4(CO) 8(μ CO) 2(μ 4 S)[μ 4 P(Fc)]f,Co 4(CO) 10 (μ 3 S)[μ η 2 P(Fc)N(C 6H 5)NC(Me)] and Co 2(CO) 5[μ η 2 P(Fc)N(C 6H 5)NC(Me)].These clust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IR, 1HNMR and MS spectroscopy.During the reaction,the precursor was cleaved in its P=S,P S,P N and C S bonds,respectively,to give the fragments as ligands as listed above that coordinated to Co atoms to form the new cluster 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原子 羰基簇合衍生物 劈开重组 合成 表征 过渡金属原子簇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混金属羰基簇取代衍生物的合成和分子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索全伶 张浩 +4 位作者 王一兵 冶杰慧 韩利民 翁林红 冷雪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6-508,共3页
The mono and di substituted derivatives of the parent cluster {μ3 H(Ph)C=C}FeCo2(CO)9 (1)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facile substitution reactions. The compound {μ3 H(Ph)C=C}FeCo2(CO)7(dppe) (2), {μ3 H(Ph)C=C}FeCo2(C... The mono and di substituted derivatives of the parent cluster {μ3 H(Ph)C=C}FeCo2(CO)9 (1)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facile substitution reactions. The compound {μ3 H(Ph)C=C}FeCo2(CO)7(dppe) (2), {μ3 H(Ph)C=C}FeCo2(CO)8(PPh3) (3) and {μ3 H(Ph)C=C}FeCo2(CO)8(AsPh3) (4)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31P NMR, MS and X ray crystallography. The new cluster 2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a=0. 8614(5)nm, b=1.6404(8)nm, c=2.6574(14)nm, β=96.3222(12)°, V=3.732(3)nm3, Z=4, S=0.886, Δρmax=0.335e·nm-3, Δρmin=-0.379e·nm-3. Final R indices : R1=0.0432, wR2=0.0695. CCDC: 164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混金属羰基簇取代衍生物 合成 分子结构 催化剂 均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烃氧羰基-2-噻唑烷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杀菌活性(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翁建全 沈德隆 +3 位作者 陈杰 刘会君 陈庆悟 谭成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为了寻求新的杀菌先导化合物,通过 2 噻唑烷酮与氯甲酸酯的缩合反应得到 11个N 烃氧羰基 2 噻唑烷酮衍生物(5a^5k),其中 10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 1HNMR、MS、I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离体杀菌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较之母体 2 噻... 为了寻求新的杀菌先导化合物,通过 2 噻唑烷酮与氯甲酸酯的缩合反应得到 11个N 烃氧羰基 2 噻唑烷酮衍生物(5a^5k),其中 10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 1HNMR、MS、I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离体杀菌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较之母体 2 噻唑烷酮具有更高的杀菌活性。在浓度为 2 000 mg/L下,化合物 5c、5d、5e、5f、5g、5h、5i、5j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的抑制率为 100%, 5i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柑桔青霉病菌Penicilliumitalicum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均为 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烃氧羰基-2-噻唑烷酮衍生物 合成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氧羰基苯氧乙酰硫脲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洁平 薛思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1-193,共3页
合成了7种未见文献报道的2-甲氧羰基苯氧乙酰硫脲类嘧啶衍生物,并通过1HNMR、I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除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0mg/L的浓度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关键词 2—甲氧羰基苯氧乙酰硫脲嘧啶衍生物 合成 结构表征 除草活性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CO)_(12)与P(NEt_2)_2Cl的反应——两核和三核铁羰基簇合衍生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6
作者 王丁泽 吴秉芳 +1 位作者 刘树堂 宫培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90-1094,共5页
Fe_3(CO)_(12)与配位基前体P(NEt_2)_2Cl反应,给出4个新的两核和三核铁羰基簇合衍生物:Fe_2(CO)_6(μ-Cl)[μ-P(NEt_2)_2](Ⅰ),Fe_2(CO)_6[μ-P(NEt_2)_2]_2(Ⅱ),Fe_3(CO)_9(μ-CO)(μ_3-PNEt_2)(Ⅲ)和Fe_3(CO)_9(μ_3-PNEt_2)[P(NEt_2)... Fe_3(CO)_(12)与配位基前体P(NEt_2)_2Cl反应,给出4个新的两核和三核铁羰基簇合衍生物:Fe_2(CO)_6(μ-Cl)[μ-P(NEt_2)_2](Ⅰ),Fe_2(CO)_6[μ-P(NEt_2)_2]_2(Ⅱ),Fe_3(CO)_9(μ-CO)(μ_3-PNEt_2)(Ⅲ)和Fe_3(CO)_9(μ_3-PNEt_2)[P(NEt_2)_3](Ⅳ)。在反应期间,配前体分子中的P-Cl和P-N键劈开,形成的分子片Cl、PNEt_2、P(NEt_2)_2和P(NEt_2)_3作为配体与铁羰合物重新组建成上述簇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Ⅰ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745(6)nm,b=0.9601(7)nm,c=1.3996(10)nm,α=74.131(11)°,β=79.480(12)°,γ=69.727(12)°,V=1.0553(13)nm^3,D_c=1.543g·cm^(-3),Z=2,R=0.0443,wR=0.0831。Ⅱ属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1.0153(3)nm,b=1.7543(5)nm,c=1.6860(5)nm,V=3.0031(15)nm^3,D_c=1.394g·cm^(-3),Z=4,R=0.0519,wR=0.1035。Ⅲ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0280(5)nm,b=1.2113(5)nm,c=1.9192(7)nm,β=93.560(7)°,V=2.1366(16)nm^3,D_c=1.712g·cm^(-3),Z=4。Ⅳ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5875(7)nm,b=1.0359(5)nm,C=2.1919(9)nm,β=101.266(8)°,V=3.535(3)nm^3,Dc=1.443g·cm^(-3),Z=4。Ⅰ和Ⅱ为两核铁簇,其簇骨架Fe_2PCl和Fe_2P_2呈蝶状。Ⅲ和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CO)12 P(NEt2)2Cl 化学反应 两核铁羰基簇合衍生物 三核铁羰基簇合衍生物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含磷、硫配体的二核和三核钌羰基簇合衍生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3
7
作者 韩瑞敏 吴秉芳 +1 位作者 胡襄 刘树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用 Ru3( CO) 1 2 与杂环二硫代次膦酸盐 SP( C6 H4 OR) ( S) N( C6 H5) NC( Me) ( R=Me,Et)反应 ,得到两类 4个含磷、硫配体的二核和三核钌羰基簇合衍生物 Ru3( CO) 8( μ3-S) 2 [P( C6 H4 OR) N( C6 H5) NC( Me) S]( 1 :R=Me;3 :R=Et)... 用 Ru3( CO) 1 2 与杂环二硫代次膦酸盐 SP( C6 H4 OR) ( S) N( C6 H5) NC( Me) ( R=Me,Et)反应 ,得到两类 4个含磷、硫配体的二核和三核钌羰基簇合衍生物 Ru3( CO) 8( μ3-S) 2 [P( C6 H4 OR) N( C6 H5) NC( Me) S]( 1 :R=Me;3 :R=Et)和 Ru2 ( CO) 6 [μ-η2 -SC( Me) NN( C6 H5) P( C6 H4 OR) ]( 2 :R=Me;4:R=Et) .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IR、 1 H NMR和 MS谱学表征 ,并用 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 1和 2的晶体结构 .晶体 1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 .0 75 5 ( 2 ) nm,b=1 .5 760 ( 2 ) nm,c=0 .90 78( 1 ) nm,α=98.1 2 ( 7)°,β=96.64( 4 )°,γ=79.67( 5 )°,V=1 .492 1 ( 4 ) nm3,Z=2 ,R( w R) =0 .0 3 0 3 ( 0 .0 61 5 ) ;该簇合物分子为开口三核钌簇 ,其簇骨架 Ru3( μ3-S) 2 为畸变四方锥构型 ;五元杂环上的 P原子取代在 Ru1原子的轴向配位位置上 .晶体2属单斜晶系 ,P2 ( 1 ) /n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 .1 2 43 ( 4 ) nm,b=1 .41 0 5 ( 5 ) nm,c=1 .62 945 ( 7) nm,β=1 0 7.0 6( 5 )°,V=2 .470 2 ( 2 ) nm3,Z=4,R( w R) =0 .0 2 48( 0 .0 441 ) ;两核簇合物分子中含有 2个六元螯环Ru1 SCNNP和 Ru2 SCN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核钌羰基簇合衍生物 三核钌羰基簇合衍生物 含硫配体 含磷配体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羰基化合物腙衍生物的高分辨质谱碎裂行为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利荣 李晓熙 +3 位作者 刘殿甲 吴宇峰 关玉春 张肇元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1-270,I0003,共11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HPLC-ESI-Q-Orbitrap MS)分析25种醛酮类羰基化合物(CC)与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后生成的腙衍生物的质谱裂解规律。以平行反应监测(PRM)方式获得母离子和碎片离子信息,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HPLC-ESI-Q-Orbitrap MS)分析25种醛酮类羰基化合物(CC)与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后生成的腙衍生物的质谱裂解规律。以平行反应监测(PRM)方式获得母离子和碎片离子信息,并建立质谱库;以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子离子扫描(Full MS/dd-MS 2)方式获得的母离子峰面积进行定量,以保留时间、母离子和子离子精确质量数进行定性筛查。在ESI-模式下,CC-DNPH衍生物形成[M-H]-准分子离子,并进一步碎裂形成m/z 76、122、181、163、152等碎片离子,根据碎片离子精确质量数确定化合物结构并解析质谱裂解规律,同时比较了饱和脂肪醛、不饱和脂肪醛、芳香醛、酮等化合物的裂解特征。应用本方法筛查分析天津市5个环境空气样品,其中24种现有标物对应目标物为阳性,平均浓度在0.006~4.45μg/m^(3)之间,根据裂解规律、母离子和子离子精确质量,扩展筛查出其他12种可能存在的羰基化合物,其半定量浓度在0.007~4.18μg/m^(3)之间。本研究可为小分子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ESI-Q-Orbitrap MS) 羰基化合物腙衍生物 结构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烃/烷基芳烃与一氧化碳的自由基羰基化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巧 殷爱华 +5 位作者 徐元 随山红 董岩 王昌盛 张东顺 郭凯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共18页
羰基官能团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医药、农药和高分子材料结构中,开发新颖、高效以及绿色的羰基化方法是合成化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烷烃和烷基芳烃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广泛存在于石油和天然气中。从简单烷烃(如环戊烷、... 羰基官能团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医药、农药和高分子材料结构中,开发新颖、高效以及绿色的羰基化方法是合成化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烷烃和烷基芳烃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广泛存在于石油和天然气中。从简单烷烃(如环戊烷、环己烷)或烷基芳烃(如甲苯、乙苯)出发,通过C—H键的直接羰基化高选择性地制备高附加值羰基衍生物是一个充满挑战且富有前景的研究领域。在众多羰基供体中,一氧化碳(CO)因具有原子效率100%和价格低廉的优点,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羰基化试剂。基于过去近15年来烷烃、烷基芳烃与CO的自由基羰基化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综述了以过氧类化合物或光催化剂作为引发剂,H_(2)O、H_(2)O_(2)、醇、芳基亚磺酸酯、偶氮二羧酸酯、胺、亚胺、酰胺和烯烃等作为反应试剂,制备羧酸、酯、酰胺类(包括酰肼、酰胺、α-酮酰胺、β-内酰胺和酰亚胺)和酮类(包括手性胺基酮)高附加值羰基衍生物的研究进展。然后,根据羰基化反应的产物类型进行了分类阐述,并对反应的底物适用范围以及典型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最后,对烷烃和烷基芳烃自由基羰基化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 烷基芳烃 一氧化碳 自由基羰基 高附加值羰基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位氧化糖羰基转位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宏民 徐汶 刘振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82-1684,共3页
A novel carbonyl transposition reaction led by aromatic amines nucleophilic addition to \{2 oxo glycoside\} was discovered.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was provided through tracing the change of 1H NMR of a hemiacet... A novel carbonyl transposition reaction led by aromatic amines nucleophilic addition to \{2 oxo glycoside\} was discovered.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was provided through tracing the change of 1H NMR of a hemiacetal intermediate which was obtained in the reaction of o phenylene diamine with 2 oxo glycoside. Both the intermediate and the product were identified by FTIR, 1H NMR, 13 C NMR, 1H 1H COSY and 1H 13 C COSY spectra. The other aromatic amines reaction with 2 oxo glycoside also proved the mechanism. This reaction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preparing 2 deoxy 2 aromatic amino 3 oxo glycosides, which is a new kind of material used in assymetric syn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位氧化糖 羰基转位反应 芳胺 氨基糖 不对称合成 α-甲基-D-葡萄糖苷 2-位羰基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铁配合物Fe(CO)(5-x)(PR3)x的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彩红 李海宇 +2 位作者 李俊 贾建峰 武海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87-1195,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一系列低价铁化合物Fe(CO)_(5-x)(PR_3)_x(x=1~3,R=H,F,Me)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成键特点以及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膦配体后不会造成Fe(CO)x(PR_3)_(5-x)的几何结构畸变,为略扭曲的三角双...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一系列低价铁化合物Fe(CO)_(5-x)(PR_3)_x(x=1~3,R=H,F,Me)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成键特点以及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膦配体后不会造成Fe(CO)x(PR_3)_(5-x)的几何结构畸变,为略扭曲的三角双锥形。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显示,膦配体与羰基铁基团间存在电荷转移,有效增强Fe-CO之间的共价作用。多数稳定结构Fe(CO)x(PR_3)_(5-x)的第一膦配体解离能要比第一羰基解离能低,预示Fe(CO)_(5-x)(PR_3)_x的反应活性比Fe(CO)5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羰基衍生物 膦配体 解离能 自然键轨道(NBO)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在不同电解液体系中的储钠性质
12
作者 盛琦 聂平 窦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9-724,共6页
共轭羰基化合物以其高理论比容量与多电子参与等优势成为当前最具研究吸引力的有机电极材料之一。本文以苝四甲酸二酐(PTCDA)与尿素进行缩聚反应制备含有共轭多羰基单元的聚酰亚胺(PI),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ourier transfor... 共轭羰基化合物以其高理论比容量与多电子参与等优势成为当前最具研究吸引力的有机电极材料之一。本文以苝四甲酸二酐(PTCDA)与尿素进行缩聚反应制备含有共轭多羰基单元的聚酰亚胺(PI),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e,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所制备的材料用作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其在NaClO4/EC∶DMC和NaClO4/EC∶PC两种电解液体系中的嵌钠性质。结果表明:在NaClO4/EC∶PC中,PI的初始比容量最高,循环稳定性最好;在电流密度为0.3C(1C=118mA·g-1)时,循环100次后放电容量可达124mAh·g-1。优异的电化学性质主要归因于NaClO4/EC∶PC高的离子电导率,因而PI在其中具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进而表现出更优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共轭羰基衍生物 电解液 正极 钠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