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与两亲聚合物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康万利 蔚新燕 +2 位作者 孟令伟 张磊 孟祥灿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7-160,共4页
根据黏度和表面张力的测定数据研究了羧酸盐表面活性剂(HF-E)与两亲聚合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F-E/两亲聚合物混合溶液的表观黏度随HF-E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两亲聚合物的质量浓度越大,HF-E/两亲聚合物混合溶液表面张力越高;... 根据黏度和表面张力的测定数据研究了羧酸盐表面活性剂(HF-E)与两亲聚合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F-E/两亲聚合物混合溶液的表观黏度随HF-E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两亲聚合物的质量浓度越大,HF-E/两亲聚合物混合溶液表面张力越高;随着水的矿化度的升高,HF-E/两亲聚合物混合溶液的表观黏度先略有增加,到一定值后反而降低,而表面张力则随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温度升高,HF-E/两亲聚合物混合溶液的表观黏度随之降低而其与大庆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则升高。优化后的高黏度低界面张力二元体系配方为HF-E和两亲聚合物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和1.5 g·L-1;此外,还加入质量浓度为1 g·L-1的烷基醇酰胺(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盐表面活性剂 两亲聚合物 黏度 界面张力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耐温清洁压裂液——以在塔里木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应用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唐善法 赵成洋 +1 位作者 田磊 周天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1,共7页
为构筑新型低伤害耐温性清洁压裂液,在合成表征系列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测试其水溶性的基础上,采用MR301界面流变仪考察了分子结构(疏水链长度及联接基碳数)、浓度、纳米粒子含量对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增稠清洁压裂液效果的影响,... 为构筑新型低伤害耐温性清洁压裂液,在合成表征系列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测试其水溶性的基础上,采用MR301界面流变仪考察了分子结构(疏水链长度及联接基碳数)、浓度、纳米粒子含量对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增稠清洁压裂液效果的影响,并按行业标准SY/T 5107—2005评价了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纳米粒子清洁压裂液性能,用FT—IR和1H—NMR谱图确认了产物为所需的合成结构,水溶性实验确立系列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溶解温度为34~65℃。黏度测试结果表明:①疏水链碳数越多,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增稠能力越强,溶液黏度突变升高对应活性剂浓度越小;②疏水链碳数相同,联结基碳数增加,其增稠能力越强,耐温性越好;③ 0.04%纳米ZnO可使3%DC16-4-16溶液高温(100℃)黏度由10 m Pa·s升至30 m Pa·s;④最优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耐温清洁压裂液配方是3%DC16-4-16+0.04%纳米ZnO,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剪切稳定性、携砂稳定性及快速破胶性。该清洁压裂液应用于塔里木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压裂液 羧酸双子表面活性 分子结构 纳米粒子 黏度 高温 塔里木盆地 致密砂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娟 邹华 梅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86,共9页
采用铂金板法测定羧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GS-12)的表面张力曲线,考察了溶液pH、无机盐以及醇的加入对CGS-12表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滴体积法测定CGS-12的动态表面张力曲线,并探讨其动态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GS-12的临界胶束浓度(c... 采用铂金板法测定羧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GS-12)的表面张力曲线,考察了溶液pH、无机盐以及醇的加入对CGS-12表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滴体积法测定CGS-12的动态表面张力曲线,并探讨其动态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GS-12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临界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80μmol/L和26.37mN/m;当溶液pH值为6时,CGS-12的表面张力值最低,且其表面张力随溶液pH的变化具有可逆性;CGS-12的表面张力随NaCl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CGS-12的表面张力随着CaCl2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基本不变;CGS-12的表面活性随着正丁醇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醇碳链长度的增加,cmc的变化并不明显,但γcmc却明显降低;动态表面张力结果表明,CGS-12浓度较低时,吸附初期为扩散控制,吸附后期为混合动力学控制,浓度较高时,吸附初期曲线难以模拟,吸附后期为混合动力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型Gemini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性能 动态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盐型表面活性剂对功能化Gemini表面活性剂流变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喆 宋冰蕾 +1 位作者 裴晓梅 冉国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0-625,666,共7页
利用稳态和动态剪切实验考察了功能化Gemini表面活性剂1,3双-(二羟乙基十二烷基溴化铵)-丙烷[简写为12(2OH)-3-12(2OH)·2Br]与传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酸钠、十四酸钠和十六酸钠)混合体系在25℃下的流变性质。12(2OH)-3-12(2OH)&... 利用稳态和动态剪切实验考察了功能化Gemini表面活性剂1,3双-(二羟乙基十二烷基溴化铵)-丙烷[简写为12(2OH)-3-12(2OH)·2Br]与传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酸钠、十四酸钠和十六酸钠)混合体系在25℃下的流变性质。12(2OH)-3-12(2OH)·2Br的浓度为50 mmol/L时,十二酸钠、十四酸钠和十六酸钠均可以增强溶液的黏弹性。十二酸钠与12(2OH)-3-12(2OH)·2Br的混合摩尔比β为0.3时,溶液的零剪切黏度η0出现最大值,为12.35 Pa·s,平台模量G'∞为31.88 Pa;β=0.4时,G'∞值为14.67 Pa。混合体系的黏弹性顺序为:十二酸钠/12(2OH)-3-12(2OH)·2Br>十四酸钠/12(2OH)-3-12(2OH)·2Br>十六酸钠/12(2OH)-3-12(2OH)·2Br。改变12(2OH)-3-12(2OH)·2Br的浓度到60 mmol/L且十二酸钠/12(2OH)-3-12(2OH)·2Br的混合摩尔比β为0.3时,零剪切黏度η0和平台模量G'∞均增大,分别为33.92 Pa·s和46.41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盐表面活性剂 GEMINI表面活性 蠕虫状胶束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黏度行为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赵成洋 唐善法 +3 位作者 田磊 薛汶举 周天元 崔琰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在合成系列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上,采用MR301界面流变仪考察了质量分数、分子结构(疏水链长度及联接基碳数)、温度、剪切速率、无机盐对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黏度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胶束微观结构。黏度测试结果... 在合成系列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上,采用MR301界面流变仪考察了质量分数、分子结构(疏水链长度及联接基碳数)、温度、剪切速率、无机盐对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黏度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胶束微观结构。黏度测试结果表明,疏水链碳数(10≤m≤16)越多,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增稠能力越强,溶液黏度突变所需活性剂质量分数越小;疏水链碳数(m=16)相同,联结基碳数(s=2、3、4)增加,其增稠能力越强,耐温性越好;随着无机盐质量分数的增加,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DC 16-2-16溶液黏度先升高后降低,离子强度越强的无机盐其最佳加量越小;微观结构检测的SEM图证实了增长疏水链长度可以促进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胶束从线形向网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双子表面活性 分子结构 黏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剂石油羧酸盐的研制 被引量:27
6
作者 黄宏度 杨又震 +3 位作者 唐继信 何成铨 张荣明 张松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7-61,共5页
本文研究用大庆原油的几种馏份油为原料通过汽相氧化制备驱油剂石油羧酸盐。该驱油剂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界面活性好。作者在活性剂制备中发展了一种“二次抽提”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该种驱油剂的界面活性。
关键词 石油羧酸(阴离子表面活性) 三次采油 油水界面张力 大庆原油馏份 合成(制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9pPHCNa与C_(10)TABr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吸附和胶团形成 被引量:5
7
作者 马艳华 姜蓉 赵剑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39-943,共5页
羧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9pPHCNa与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十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0TABr)混合水溶液的胶团生成能力、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均出现明显的增效.当C9pPHCNa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1)为0.33时,cmcT(临界胶团总浓度)、γcmc(临... 羧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9pPHCNa与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十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0TABr)混合水溶液的胶团生成能力、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均出现明显的增效.当C9pPHCNa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1)为0.33时,cmcT(临界胶团总浓度)、γcmc(临界胶团总浓度对应的表面张力)、c20,T(降低20mN·m-1水表面张力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总浓度)这3个指标均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60mmo·lL-1、23.5mN·m-1和1.58×10-5mol·L-1.在所有考察的溶液比例范围内,二组分在混合胶团和表面吸附层中的组成均接近等摩尔比,表现出强烈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Gemini表面活性 正/负离子混合体系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高粘弹的阴离子蠕虫胶束体系(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谢丹华 赵剑曦 +2 位作者 刘琳 游毅 魏西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34-1540,共7页
以频率扫描和稳态剪切实验研究了140mmol·L-1羧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4φ2C14)在100mmol·L-1NaBr条件下溶液的流变行为.在低剪切频率时,溶液呈现出具有单一松弛时间特性的Maxwell流体行为.通过活的高分子模型(living polyme... 以频率扫描和稳态剪切实验研究了140mmol·L-1羧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4φ2C14)在100mmol·L-1NaBr条件下溶液的流变行为.在低剪切频率时,溶液呈现出具有单一松弛时间特性的Maxwell流体行为.通过活的高分子模型(living polymer model)分析,C14φ2C14体系在25℃时形成了很长的蠕虫胶束(3.6-6.8μm).冷冻透射电镜也观察到蠕虫胶束的形成.这些胶束相互缠绕,形成了很黏稠的溶液(零剪切粘度高达1.10×104Pa·s),外观呈现胶状.随着温度升高至70℃,体系的相对粘度仍旧保持很高(1.8×104),这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蠕虫胶束溶液中是很少见的.体系的流动活化能(Ea)约为(141±5)kJ·mol-1.利用动态光散射测定了C14φ2C14聚集体的尺寸分布,证实了这个表面活性剂在5-10mmol·L-1的低浓度时生成了约100nm的大聚集体,这些大聚集体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很容易转化成棒状直至蠕虫胶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gemini表面活性 对联苯二酚联接链 蠕虫胶束 高粘弹性 温度效应 胶束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