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取的玉米秸秆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羧甲基纤维素,在其中添加甘油和不同浓度的AgNO_(3)后制得改性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复合膜进行结构...以提取的玉米秸秆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羧甲基纤维素,在其中添加甘油和不同浓度的AgNO_(3)后制得改性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复合膜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复合膜质地均匀,部分Ag^(+)以单质银的形式与膜中的成分相互作用,膜热稳定性良好,满足保鲜材料要求。改性复合膜对大肠杆菌(E.coli)及白色葡萄球菌(S.albus)的抑制情况进一步证明了其中存在单质Ag粒子,对S.albus的抑制能力更强。用改性复合膜包裹蓝莓,存储10 d后的失重率低于7%、颜色几乎没有变化;可溶性固形物损失小于3%、可滴定酸下降不明显,当加入1 mL 0.01 mol/LAgNO_(3)时,改性复合膜的保鲜性能相对较好。展开更多
利用气凝胶模板法可间接制备油凝胶,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性能优异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Na,CMC-Na)/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复合气凝胶,探究...利用气凝胶模板法可间接制备油凝胶,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性能优异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Na,CMC-Na)/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复合气凝胶,探究不同蛋白含量对气凝胶平均粒径、微观结构、红外光谱、吸油动力学、吸油和持油能力的影响。并基于气凝胶模板制备油凝胶,对其质构性能、抑菌性能以及贮藏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PI和CMC-Na依靠静电吸附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平均粒径随着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复合气凝胶显示出更加致密的多孔网络结构,持油能力得到增强,但不利于吸油性能的改善。同时,蛋白的加入提高了油凝胶的强度,增加了杨氏模量,并改善了油凝胶的抑菌效果和贮藏稳定性。因此,气凝胶模板法可视为制备油凝胶的良好方法,并且基于多糖蛋白静电吸附可以制备稳定的油凝胶体系。展开更多
文摘以提取的玉米秸秆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羧甲基纤维素,在其中添加甘油和不同浓度的AgNO_(3)后制得改性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复合膜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复合膜质地均匀,部分Ag^(+)以单质银的形式与膜中的成分相互作用,膜热稳定性良好,满足保鲜材料要求。改性复合膜对大肠杆菌(E.coli)及白色葡萄球菌(S.albus)的抑制情况进一步证明了其中存在单质Ag粒子,对S.albus的抑制能力更强。用改性复合膜包裹蓝莓,存储10 d后的失重率低于7%、颜色几乎没有变化;可溶性固形物损失小于3%、可滴定酸下降不明显,当加入1 mL 0.01 mol/LAgNO_(3)时,改性复合膜的保鲜性能相对较好。
文摘利用气凝胶模板法可间接制备油凝胶,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性能优异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Na,CMC-Na)/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复合气凝胶,探究不同蛋白含量对气凝胶平均粒径、微观结构、红外光谱、吸油动力学、吸油和持油能力的影响。并基于气凝胶模板制备油凝胶,对其质构性能、抑菌性能以及贮藏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PI和CMC-Na依靠静电吸附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平均粒径随着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复合气凝胶显示出更加致密的多孔网络结构,持油能力得到增强,但不利于吸油性能的改善。同时,蛋白的加入提高了油凝胶的强度,增加了杨氏模量,并改善了油凝胶的抑菌效果和贮藏稳定性。因此,气凝胶模板法可视为制备油凝胶的良好方法,并且基于多糖蛋白静电吸附可以制备稳定的油凝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