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外模型中黑素小体转运的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解士海 陈志强 +6 位作者 马鹏程 卜今 周武庆 崔盘根 高建明 李玲珺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建立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且在模型中观察黑素小体的转运。方法:分别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细胞内黑素小体,然后将两种细胞共培养,并在... 目的:建立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且在模型中观察黑素小体的转运。方法:分别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细胞内黑素小体,然后将两种细胞共培养,并在倒置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模型中黑素小体由黑素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结果:培养至第3天和第7天可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存活,并通过树突发生联系,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到黑素小体由黑素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结论:成功建立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利用CFDA-SE标记,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黑素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共培养 羧基荧光-琥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L-21基因转染的Sp2/0瘤苗细胞的抗肿瘤机制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褚莉莉 窦骏 +4 位作者 赵枫姝 唐权 张爱凤 王永仿 顾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IL-21瘤苗-Sp2/0-mIL-21抗肿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p2/0-mIL-2瘤苗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及CD80分子的表达。以瘤苗细胞接种BALB/c小鼠,以CFSE,7-AAD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观察肿... 目的:探讨小鼠IL-21瘤苗-Sp2/0-mIL-21抗肿瘤效应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p2/0-mIL-2瘤苗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及CD80分子的表达。以瘤苗细胞接种BALB/c小鼠,以CFSE,7-AAD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观察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用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CXC家族趋化因子I-TAC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瘤苗细胞膜表面MHC-Ⅰ类分子的表达明显上调。瘤苗接种组小鼠NK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病理分析发现,肿瘤组织中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并检测到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趋化因子(I-TAC)的表达上调。结论:肿瘤细胞瘤苗Sp2/0-mIL21可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T细胞的增殖、活化,促进NK细胞的分化成熟,淋巴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以及增强NK细胞和CTL的细胞毒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21 瘤苗 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 7-氨基放线菌D(7-AAD) 干扰诱导的T细胞α趋化因子(I-TAC) 抗肿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1型截短糖蛋白B基因疫苗的构建及其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应答
3
作者 李光源 贺冰 +3 位作者 冯非 孟祥俊 宋忆淑 王晓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4-459,共6页
目的:构建、制备单纯疱疹病毒1型截短糖蛋白B DNA疫苗,检测其诱导机体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效果。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SV-1 SM44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HSV-1 gB14-507氨基酸序列的一段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载体中,构建... 目的:构建、制备单纯疱疹病毒1型截短糖蛋白B DNA疫苗,检测其诱导机体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效果。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SV-1 SM44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HSV-1 gB14-507氨基酸序列的一段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载体中,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gBt,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PCR鉴定及测序鉴定。于BALB/c鼠注射免疫3次,抗体分析CD4+、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碘化丙碇(PI)双标记的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CTL活性。结果:PCR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插入的克隆基因与GenBank中HSV-1F株gB基因序列一致,证实了HSV-1 gBt核酸疫苗的构建;pcDNA3-gBt免疫组BALB/c鼠的CD4+T细胞数较空质粒(pcDNA3)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CTL活性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但是pcDNA3-gBt免疫组BALB/c鼠的CD8+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SV-1 gBt核酸疫苗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1型 疫苗 DNA 糖蛋白B截短基因 流式细胞术 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在鼠消化道内定植能力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义刚 崔丽春 +2 位作者 唐丽杰 赵丽丽 李一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22,共3页
研究了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在小鼠肠道中定植能力及分布规律。利用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琥珀酰亚胺酯分子探针对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进行标记,以每只1010mL-1的量,口服途径喂给BALB/c鼠,分别于口服后的第1,3,5,... 研究了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在小鼠肠道中定植能力及分布规律。利用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琥珀酰亚胺酯分子探针对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进行标记,以每只1010mL-1的量,口服途径喂给BALB/c鼠,分别于口服后的第1,3,5,6 d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等肠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肠内的标记阳性菌。实验结果显示:经口服后第5 d,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开始在BALB/c鼠肠道中定植,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定植率分别为28.70%,29.77%,15.63%,26.17%,第6 d标记的阳性菌出现明显的生长趋势,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77%,57.31%,65.44%,53.13%。研究表明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具有良好的肠道定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杆菌 定植能力 羧基荧光乙酸琥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CFSE标记 被引量:8
5
作者 付霞霏 何援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及荧光染料CFSE标记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方法Wistar大鼠10只。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并进行鉴定。荧光染料CFSE标记MSCs,荧光显微镜检测标记率,CCK-8法检测标记细胞的...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及荧光染料CFSE标记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方法Wistar大鼠10只。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并进行鉴定。荧光染料CFSE标记MSCs,荧光显微镜检测标记率,CCK-8法检测标记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原代MSCs72h贴壁,呈梭形,集落样生长;传代后,细胞变为形态均一,排列有序的成纤维细胞样。CFSE标记当天,荧光显微镜下大鼠MSCs呈明亮的绿色荧光,标记率达100%,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标记率随之下降,标记4周后,标记率下降至78%;标记细胞的增殖能力与未标记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可以获得比较纯的MSCs;CFSE短期标记MSCs效率很高,且标记细胞的增殖能力不受影响,但荧光强度及标记率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醋酸琥珀 生物学标记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两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蔡思齐 邓志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比较并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人NK细胞体外细胞毒功能的方法。方法:采用Calcein-AM释放法或CFSE/7-AAD法分别对靶细胞进行标记,按10∶1和20∶1效靶比与7例NK细胞在37℃5%CO2培养箱共培养4 h,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种不同标记方法的靶细胞... 目的:比较并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人NK细胞体外细胞毒功能的方法。方法:采用Calcein-AM释放法或CFSE/7-AAD法分别对靶细胞进行标记,按10∶1和20∶1效靶比与7例NK细胞在37℃5%CO2培养箱共培养4 h,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种不同标记方法的靶细胞死亡率。结果:各实验组中CFSE/7-AAD法检出的靶细胞死亡率均高于Calcein-AM释放法,在低效靶比、弱细胞毒作用条件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胞毒作用较弱时,Calcein-AM释放法平均荧强度变化不显著、结果误差较大;而CFSE/7-AAD法则能更加敏感地检出靶细胞的死亡率。结论:CFSE/7-AAD法能够特异、灵敏地检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所获得的结果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细胞毒作用 NK细胞 钙黄绿 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 7-氨基-放线菌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SE标记法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明慧 廖吕燕 +6 位作者 刘珍妮 严萍 朱正 吴春琳 李健 黄一帆 吴异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活番鸭淋巴细胞的荧光标记方法,并用于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雏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选择活细胞荧光染剂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CFSE)对分离的番鸭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利用流式细... 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活番鸭淋巴细胞的荧光标记方法,并用于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雏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选择活细胞荧光染剂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CFSE)对分离的番鸭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利用流式细胞术对体外标记的淋巴细胞体内示踪检测分析,并利用该方法对MDRV感染雏番鸭回肠组织的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流式细胞术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分析;结果最终确定CFSE体外标记番鸭淋巴细胞的条件为以PBS为孵育液,终浓度10μmol·L^-1,37℃30 min;试验结果表明番鸭外周血内的CFSE+淋巴细胞率基本稳定在2%~5%,CFSE^+淋巴细胞峰值出现顺序依次为脾、空肠、回肠、盲肠、十二指肠、法氏囊和胸腺;此外,感染MDRV后1~10 d MDRV组中CFSE+淋巴细胞率极显著(P<0.01)高于MOCK组,该结果与α4+淋巴细胞率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CFSE标记的淋巴细胞可用于体内淋巴细胞示踪,初步应用结果提示MDRV感染促进番鸭淋巴细胞向回肠归巢,为进一步阐明MDRV感染的肠道组织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羧基乙酸荧光琥珀 番鸭 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归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