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步法制备羧基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及其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清浩 郭金春 +3 位作者 冷嘉鹏 段朋 刘红彦 陈立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0,共3页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为单体、烯丙基荧光素为荧光染料,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两种粒径均一、表面羧基化的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为单体、烯丙基荧光素为荧光染料,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两种粒径均一、表面羧基化的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种羧基化共聚荧光微球单分散性好、荧光性能好且稳定,表面成功引入了羧基;聚合在共聚荧光微球中的荧光素与烯丙基荧光素性质一致,证实了共聚荧光微球和烯丙基荧光素在乙醇和甲苯中具有不同荧光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 一步法 羧基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郭金春 刘清浩 +2 位作者 孟越 王俊美 刘红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5-147,151,共4页
以烯丙基罗丹明B为荧光染料,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均一的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并通过磺化反应,在荧光微球表面引入功能基——磺酸基。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产物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荧光性能好且稳定;电导... 以烯丙基罗丹明B为荧光染料,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均一的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并通过磺化反应,在荧光微球表面引入功能基——磺酸基。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产物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荧光性能好且稳定;电导率测定表明,微球表面磺酸基的含量较高,约为90μmol/g;荧光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明,聚合在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中的烯丙基罗丹明B具有和烯丙基罗丹明B一致的性质,并证实磺酸基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和烯丙基罗丹明B在乙醇中具有不同的荧光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基 聚苯乙烯 共聚荧光 分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D/羧基修饰PAMSMs交联共聚物微球吸附水中亚甲基蓝
3
作者 罗菊香 赖槐东 +1 位作者 杨雨晴 程德书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26,共7页
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交联共聚物微球(PAMSMs),再以PAMSMs为载体固载β-环糊精(β-CD),得到β-CD修饰的PAMSMs-CD微球,将PAMSMs-CD水解后得到表面羧基功能化的交联共聚物微球H-PAMSMs-CD,并对微球形貌及表面... 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交联共聚物微球(PAMSMs),再以PAMSMs为载体固载β-环糊精(β-CD),得到β-CD修饰的PAMSMs-CD微球,将PAMSMs-CD水解后得到表面羧基功能化的交联共聚物微球H-PAMSMs-CD,并对微球形貌及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以H-PAMSMs-CD微球为吸附剂去除水中亚甲基蓝(MB),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MB初始浓度、温度、pH等因素对H-PAMSMs-CD微球吸附MB效果的影响。SEM分析表明,H-PAMSMs-CD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度,且粒径均一。H-PAMSMs-CD微球对MB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在吸附剂投加量0.25 g/L、温度40℃、pH=7、吸附时间4 h、MB初始质量浓度120 mg/L条件下,HPAMSMs-CD微球对MB的最大吸附量为318 mg/g。Langmuir模型和准二阶反应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HPAMSMs-CD微球吸附MB的过程,且H-PAMSMs-CD微球对MB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5次脱附循环使用后,H-PAMSMs-CD微球对MB的去除率仍保持在8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 Β-环糊精 羧基功能化 亚甲基蓝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制备及其溶胀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汪雨 刘丹丹 +1 位作者 张洁洁 韩国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93-6198,共6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系列不同表面羧基密度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然后以疏水性荧光染料NBD与亲水性荧光染料ICG为原料,通过溶胀法制备了2种聚苯乙烯荧光微球。通过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荧光光谱对其形貌和特性进行了表...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系列不同表面羧基密度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然后以疏水性荧光染料NBD与亲水性荧光染料ICG为原料,通过溶胀法制备了2种聚苯乙烯荧光微球。通过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荧光光谱对其形貌和特性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表面羧基密度对2种微球荧光特性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溶胀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微球表面羧基密度对2种荧光分子的溶胀行为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密度 聚苯乙烯 荧光 溶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合成及其在织物防伪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明 黄亮 +2 位作者 罗龙永 毕曙光 冉建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为解决防伪技术中荧光织物制备方法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表面带有负电荷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CPS),再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改性剂,利用静电自组装法吸附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制备羧基... 为解决防伪技术中荧光织物制备方法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表面带有负电荷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CPS),再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改性剂,利用静电自组装法吸附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制备羧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CPS-FITC),最后将其负载于织物上制备荧光织物。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荧光微球和荧光织物在紫外灯(365 nm)下具有明亮的黄绿色荧光,且放置不同时间(1~9 d)、在不同的pH值(3~11)下,经多次摩擦和水洗后均能保持良好的荧光稳定性。该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且荧光强度高,可用于不同织物的防伪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防伪 羧基聚苯乙烯 异硫氰酸荧光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静电自组装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共聚法合成功能性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11
6
作者 熊颖辉 李红 +3 位作者 李慧芝 申剑仁 钟至荣 何杰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2-506,共5页
以葡萄糖水溶液为分散介质、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加入稳定剂聚乙烯醇(PVA),用悬浮共聚法合成了含羧基的功能性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简称聚苯乙烯微球)。考察了葡萄糖、主单体苯乙烯(St)、功能单体AA、稳定剂PVA、... 以葡萄糖水溶液为分散介质、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加入稳定剂聚乙烯醇(PVA),用悬浮共聚法合成了含羧基的功能性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简称聚苯乙烯微球)。考察了葡萄糖、主单体苯乙烯(St)、功能单体AA、稳定剂PVA、交联剂二乙烯苯(DVB)、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含量对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佳的聚合条件为:葡萄糖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5%~7.0%;St,AA,DVB,AIBN,PVA分别占总物料质量的20%~25%,100%,0.10%,0.25%,1.00%;温度79℃;反应时间10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的平均直径为50~70μm,分散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共聚 葡萄糖水溶液 功能单体 丙烯酸 苯乙烯 功能性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键合型含铕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与荧光传感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春燕 罗建新 +3 位作者 李文军 欧丽娟 喻桂朋 潘春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59,共7页
制备了一种可定性定量检测水溶液中三价铁离子的含铕聚苯乙烯微球,分别用固体核磁碳谱((13)~C CP/MAS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元素分析、粒度分析和ζ电位... 制备了一种可定性定量检测水溶液中三价铁离子的含铕聚苯乙烯微球,分别用固体核磁碳谱((13)~C CP/MAS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元素分析、粒度分析和ζ电位分析等对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当铕配合物单体用量低于2. 5%时,可以得到稳定的单分散键合型含铕聚苯乙烯微球.用紫外光激发时,该含铕聚苯乙烯微球发射铕离子的特征红光. Fe^(3+)能猝灭该微球的荧光,酸根离子和其它金属离子对其干扰较少;猝灭效率与Fe^(3+)浓度在0~300μmol/L浓度范围内均呈线性关系;随着铕配合物单体用量的增加,微球的荧光增强,其在检测Fe^(3+)的荧光时,猝灭常数(K_(SV))增加,检测限(LOD)下降.调节铕配合物单体的用量,可获得热性能优异、红光发射强度高且稳定性好的单分散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对Fe^(3+)荧光检测显示出较高的选择性,在生物检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铕配合物 荧光传感 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胀法制备含铕配合物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 被引量:2
8
作者 彭超 陈磊 万谦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28,共3页
用溶胀剂溶胀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使稀土配合物铕-二苯甲酰甲烷-邻菲罗啉[Eu(DBM)3phen]渗透进入微球中,制备出含铕配合物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系统的研究了制备过程中溶胀剂的选择和用量、Eu(DBM)3phen的用量及溶胀时间对微球形貌和... 用溶胀剂溶胀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使稀土配合物铕-二苯甲酰甲烷-邻菲罗啉[Eu(DBM)3phen]渗透进入微球中,制备出含铕配合物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系统的研究了制备过程中溶胀剂的选择和用量、Eu(DBM)3phen的用量及溶胀时间对微球形貌和荧光强度的影响。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微球的形貌、粒径和荧光强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条件优化,可以制备出单分散的高亮度荧光微球,微球中铕配合物的最大含量为5.5%,并且荧光微球在pH=1~14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胀法 铕配合物 聚苯乙烯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功能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凤珍 王文静 +1 位作者 詹一丰 郭惠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以苯乙烯、丙烯酸为单体,引入疏水性荧光染料罗丹明6G(Rh6G),采用微乳聚合法制备羧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引发剂、丙烯酸用量对产物粒径分布的影响,考察了羧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粒度分析... 以苯乙烯、丙烯酸为单体,引入疏水性荧光染料罗丹明6G(Rh6G),采用微乳聚合法制备羧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引发剂、丙烯酸用量对产物粒径分布的影响,考察了羧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紫外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纳米特性、形貌、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微乳聚合法制备出50~250nm的羧基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粒径均一且呈单分散性。紫外光谱图测试表明,在533nm左右有吸收峰。荧光光谱测试表明,羧基功能化的荧光聚苯乙烯微球浓度≤0.01%,其荧光最大激发峰为527nm,最大发射峰在555nm处;浓度高于0.01%时,荧光光谱出现红移,且荧光强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聚苯乙烯荧光 罗丹明6G 粒径 单分散 乳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胀法制备高强度聚苯乙烯荧光及编码微球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爽 王秋玲 陈磊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859-863,866,共6页
通过对荧光微球制备的传统溶胀法的改进,以二氯甲烷作溶胀剂,0.25%SDS水溶液作分散体系(促进疏水性染料溶胀进入种子微球以增加微球荧光强度),制备出了荧光强度高,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3.6μm,变异系数3.7%),光学性质稳定,定量染色的绿... 通过对荧光微球制备的传统溶胀法的改进,以二氯甲烷作溶胀剂,0.25%SDS水溶液作分散体系(促进疏水性染料溶胀进入种子微球以增加微球荧光强度),制备出了荧光强度高,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3.6μm,变异系数3.7%),光学性质稳定,定量染色的绿色、橙色、红色三种荧光微球。将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两种染料同时溶胀进种子微球中,制备了能产生双荧光信号的荧光编码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溶胀法 单分散 聚苯乙烯荧光 荧光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改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对其聚乙二醇悬液的剪切增稠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凯杰 万红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0-176,共7页
以丙烯酸(AA)为改性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将其聚合接枝于聚苯乙烯(PS)微粒表面。使用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分析了其物性结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粒子直径及阵列,使用接触角测量仪对比测试了PS粒子改性前后的接触角,分析了表... 以丙烯酸(AA)为改性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将其聚合接枝于聚苯乙烯(PS)微粒表面。使用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分析了其物性结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粒子直径及阵列,使用接触角测量仪对比测试了PS粒子改性前后的接触角,分析了表面接枝基团对粒子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PS粒子平均粒径为250 nm,表面富含羧基,亲水性得以改善。通过高能球磨法将合成的羧基化PS粒子分散在聚乙二醇200中,得到一种有机高分子体系的剪切增稠液(STF),分别采用动态流变仪和扩散波谱仪对其机械流变性能和微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二者所测数据均表明流体具有显著的剪切增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 聚苯乙烯 羧基化改性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单分散交联微孔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枝芝 赵妍 +1 位作者 高姗 张高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6-132,共7页
以苯乙烯为主单体,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和甲苯为溶剂,采用回流沉淀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羧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然后以1,2-二氯乙烷为溶胀剂,二甲氧基甲烷为外交联剂,在三氯化铁的催化... 以苯乙烯为主单体,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和甲苯为溶剂,采用回流沉淀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羧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然后以1,2-二氯乙烷为溶胀剂,二甲氧基甲烷为外交联剂,在三氯化铁的催化下发生傅-克超交联反应,实现微孔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及Zeta电位、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对微球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具有良好球形形貌和单分散性的交联微孔聚苯乙烯微球;随着丙烯酸含量增加,交联微球的带电量增加;随着DVB含量的增加,实现了微孔化且比表面积呈上升趋势,其中当DVB用量为60%时,其比表面积达到606.06 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回流沉淀聚合 超交联 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CdS量子点及量子点@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2
13
作者 文凯 亢宁 +4 位作者 周亚鸣 陈敏 林得志 孙本强 任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9-625,共7页
针对量子点在聚苯乙烯(PS)微球中包载率不高的问题,首先通过热循环单前驱体耦合法制备出高效发光的CdSe/CdS核壳量子点,再采用配体交换及乳液聚合法将制备的CdSe/CdS核壳量子点包载在PS微球中.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dSe/CdS核壳量子点... 针对量子点在聚苯乙烯(PS)微球中包载率不高的问题,首先通过热循环单前驱体耦合法制备出高效发光的CdSe/CdS核壳量子点,再采用配体交换及乳液聚合法将制备的CdSe/CdS核壳量子点包载在PS微球中.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dSe/CdS核壳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超过90%;经过配体交换,不仅提高了量子点的溶解度,而且PS微球对量子点的包载率提高至87%.该结果对于提高量子点荧光微球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检测灵敏度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聚苯乙烯 荧光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表面羧基功能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
14
作者 王露 王刚 +2 位作者 窦红静 李万万 孙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9,共7页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SMA)为原料,利用膜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表面光滑、尺寸均一的表面羧基功能化聚合物微球。研究表明:将膜乳化法和溶剂挥发法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微球粒径的均一性,乳化剂种类及浓度、连续相流速、分散...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SMA)为原料,利用膜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表面光滑、尺寸均一的表面羧基功能化聚合物微球。研究表明:将膜乳化法和溶剂挥发法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微球粒径的均一性,乳化剂种类及浓度、连续相流速、分散相中聚合物浓度等参数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有显著影响。此外,利用盐酸使微球酸酐基团水解,可以得到表面羧基官能化的共聚物微球,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微球表面羧基含量增加,并于24 h后基本趋于饱和,且水解对微球的形貌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乳化法 羧基功能化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接枝丙烯腈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凯 傅强 +1 位作者 黄渝鸿 周德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3-676,共4页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3.85μm的窄分布聚苯乙烯微球,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二单体丙烯腈进行共聚反应,制备出平均粒径为4.02μm的窄分布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对聚苯乙烯微球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进行了形貌及粒径、红...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3.85μm的窄分布聚苯乙烯微球,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二单体丙烯腈进行共聚反应,制备出平均粒径为4.02μm的窄分布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对聚苯乙烯微球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进行了形貌及粒径、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结果表明丙烯腈基团均匀分布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提高了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表面接枝 丙烯腈 分散共聚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硅酞菁的新型光敏聚苯乙烯微球的原位共聚合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丹丹 汪雨 +3 位作者 郭健 张洁洁 关建宁 韩国志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7-174,共8页
以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MPS)修饰的二羟基硅酞菁(SiPc(OH)_2)为荧光单体(SiPc,OSi(C_9H_(17)O_4)_2)、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采用原位共聚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单分散聚苯乙烯荧光微球(P(St... 以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MPS)修饰的二羟基硅酞菁(SiPc(OH)_2)为荧光单体(SiPc,OSi(C_9H_(17)O_4)_2)、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采用原位共聚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单分散聚苯乙烯荧光微球(P(St-co-SiPc))。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微球的形貌与组成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荧光单体与苯乙烯的用量、反应温度对微球形貌与荧光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紫外光谱进一步研究了该微球的光敏特性。结果表明,柔性不饱和侧链修饰的硅酞菁单体与苯乙烯的相容性良好,合成的荧光微球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与光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酞菁 聚苯乙烯 荧光 原位共聚 单线态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龙永福 谢凯 +2 位作者 张学骜 许静 肖加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然后与4氨基苯乙酮反应,生成末端为乙酰基的聚合物,以P2O5为催化剂,将功能化的聚合物与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共聚,合成出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PPQ-b-PS)。用IR、1HNMR对其结...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然后与4氨基苯乙酮反应,生成末端为乙酰基的聚合物,以P2O5为催化剂,将功能化的聚合物与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共聚,合成出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PPQ-b-PS)。用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PQ-b-PS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稀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mg·ml-1的PPQ-b-PS(1∶1氟乙酸/二氯甲烷,v/v)在459nm作监控波长下测量的激发光谱,430nm处有最大发射波长,相对强度为509,PPQbPS可实现可见光的激发。最大发射波长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变大,即发生了红移,与混合溶剂的配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 聚苯乙烯 荧光性质 聚苯基 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 喹啉 原子转移自由基 4-氨基苯乙 二氯甲烷 发射波长 1HNMR 聚合合成 P2O5 三氟乙酸 激发光谱 相对强度 溶液浓度 混合溶剂 聚合物 羧基 催化剂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微米级交联聚苯乙烯共聚微球的合成方法
18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02-702,共1页
公开了一种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共聚微球的合成方法。将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交联剂聚乙二醇200二甲基双丙烯酸酯(PEG200DMA)溶解到单体苯乙烯中,将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于分散介质乙醇中,进行分散聚合,经分离、烘干后... 公开了一种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共聚微球的合成方法。将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交联剂聚乙二醇200二甲基双丙烯酸酯(PEG200DMA)溶解到单体苯乙烯中,将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于分散介质乙醇中,进行分散聚合,经分离、烘干后即得到交联微球粉体。采用交联剂PEG20DMA改善了反应体系的稳定性,由于其助稳定作用,有利于形成单分散交联微球。当交联剂的含量达单体的2.5%后,PEG200DMA的功能基团在微球表面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米级交联聚苯乙烯共聚 合成方法 工艺流程 分散聚合 交联剂 反应体系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小兵 李已明 金士九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3-47,共5页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微球以及苯乙烯与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交联剂)的二元、三元共聚微球,并讨论了聚合条件对粒径的影响。研究发现,乳化剂的用量、单体及乳化剂的加入方式以及共聚组份的不同都显著地影响粒径...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微球以及苯乙烯与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交联剂)的二元、三元共聚微球,并讨论了聚合条件对粒径的影响。研究发现,乳化剂的用量、单体及乳化剂的加入方式以及共聚组份的不同都显著地影响粒径尺寸大小。对共聚微球中交联点和羧基的分布的研究表明,用控制共聚单体的滴加方式可以得到交联点和羧基分布均匀的功能性聚苯乙烯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 功能性 共聚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VIBA接枝聚苯乙烯微球制备与颗粒直径控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明清 倪忠斌 +3 位作者 陈瑜 刘晓亚 杨成 姚伯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通过使聚N-乙烯基异丁酰胺(PNVIBA)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自由基分散共聚反应,得到热敏性PNVIBA接枝聚苯乙烯(PNVIBA-g-PSt)高分子微球。用投射电子显微镜对微球的形态进行观察,同时考察PNVIBA起始浓度、苯乙烯... 通过使聚N-乙烯基异丁酰胺(PNVIBA)大分子单体与苯乙烯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自由基分散共聚反应,得到热敏性PNVIBA接枝聚苯乙烯(PNVIBA-g-PSt)高分子微球。用投射电子显微镜对微球的形态进行观察,同时考察PNVIBA起始浓度、苯乙烯浓度、引发剂浓度、聚合反应温度和混合溶剂中水的体积分数对微球直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较宽的聚合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接枝高分子颗粒均保持球形并具有很好的单分散性,接枝高分子微球的数均直径与反应条件的关系遵循Dn=K[PNVIBA]-0 39[St]0 80[I]-0 14;微球直径随聚合温度的升高和混合溶剂中水含量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VIBA 接枝 聚苯乙烯 制备 颗粒直径 控制 聚N-乙烯基异丁酰胺 大分子单体 分散共聚 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