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鲍菇空气煎炸过程品质变化与羧甲基赖氨酸、羧乙基赖氨酸生成研究
1
作者 靳雯 景凯鑫 +6 位作者 张冬鸽 云少君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李永 冯翠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7-45,共9页
本文以杏鲍菇脆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光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脆片中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以及2种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羧甲基赖氨酸(N^(ε)-ca... 本文以杏鲍菇脆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光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脆片中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以及2种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和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CEL)的含量,并研究不同煎炸温度、时间对杏鲍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脆片在煎炸过程中发生了褐变,色泽开始由白色变成金黄色,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颜色越深。脆片的水分含量显著(P<0.05)减少,硬度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且在煎炸过程中,煎炸时间和温度对杏鲍菇中CML和CEL的形成均具有显著(P<0.05)的影响,其含量随着煎炸温度和煎炸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180℃、20 min下,CML和CEL的含量达到了最高,分别是13.75和70.63μg/g。但荧光AGEs的生成量在180℃、10 min要比160℃、10 min高4.5 AU。在160℃、10 min下,CML和CEL的含量分别是4.54和8.34μg/g,相比于160℃、20 min下,分别减少了46.65%和62.48%,且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定较好,与180℃、10 min差异不显著,同时生成的AGE较少。因此结合各个指标的测定结果和感官评价,最终确定杏鲍菇脆片最佳煎炸条件为160℃、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空气煎炸 荧光性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在烘焙食品中羧甲基赖氨酸和羧乙基赖氨酸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林钦 郑小严 +3 位作者 陈纯 戴明 周燕琼 张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7-304,共8页
建立了烘焙食品中羧甲基赖氨酸(CML)和羧乙基赖氨酸(CEL)的UPLC-Q-TOF/MS检测方法。烘焙食品经脱脂、还原、沉淀蛋白、酸水解释放出CML和CEL,使用FMOC-Cl柱前衍生和HLB小柱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UPLC-Q-TOF/MS检测。CML和CEL在1~700 ng/m ... 建立了烘焙食品中羧甲基赖氨酸(CML)和羧乙基赖氨酸(CEL)的UPLC-Q-TOF/MS检测方法。烘焙食品经脱脂、还原、沉淀蛋白、酸水解释放出CML和CEL,使用FMOC-Cl柱前衍生和HLB小柱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UPLC-Q-TOF/MS检测。CML和CEL在1~700 ng/m L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系数r>0.999。CML和CEL的检出限均为0.1 mg/kg;回收率为94.4%~108.3%;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4%~6.2%。该方法定性、定量准确,灵敏度高,能很好地应用于烘焙食品中CML和CEL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 烘焙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质谱快速监控牦牛肉水煮过程中羧甲基赖氨酸和羧乙基赖氨酸的生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聪 丛梦 +4 位作者 傅小玲 黄琴 李伟丽 陈伍志 吴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4-259,共6页
建立了基于实时直接分析质谱(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 mass spectrometry,DART-MS)快速测定牦牛肉中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CEL]含量的方法,并探究了苦荞、... 建立了基于实时直接分析质谱(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 mass spectrometry,DART-MS)快速测定牦牛肉中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CEL]含量的方法,并探究了苦荞、藤椒抗氧化食品原料对牦牛肉中羧基赖氨酸含量的影响。在正离子模式下,采用三重四级杆多反应监测模式,对CML在DART-MS的裂解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DART离子源的气体解吸温度、栅网电极电压等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ML质量浓度在1~50μg/mL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线性关系。CML的检测限为0.1μg/g,定量限为0.5μg/g,回收率为100.77%~117.36%,精密度为8.22%~9.87%。该方法能在2 min内完成8个/批样品中CML、CEL的快速检测。加入牦牛肉质量50%的苦荞粉后,牦牛肉中CML、CEL含量分别降低7.72%和1.46%;加入牦牛肉质量50%的藤椒粉后牦牛肉中CML降低14.51%,CEL增加7.35%。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高品质牦牛肉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直接分析质谱 快速检测 消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氨酸抑制体外模型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机理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炜妍 郑晓燕 +6 位作者 杨旸 郑丽丽 艾斌凌 钟爽 校导 盛占武 张伟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9,共8页
食源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糖尿病和肾脏疾病。为减少AGEs对机体的健康风险,降低食品中AGEs含量,本研究从13种氨基酸中筛选出具有良好AGEs抑制效果的色氨酸(tryptop... 食源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糖尿病和肾脏疾病。为减少AGEs对机体的健康风险,降低食品中AGEs含量,本研究从13种氨基酸中筛选出具有良好AGEs抑制效果的色氨酸(tryptophan,Trp),利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果糖、BSA-丙酮醛(methylglyoxal,MGO)、BSA-乙二醛(glyoxal,GO)和精氨酸(arginine,Arg)-MGO模型探究Trp对AGEs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Trp对荧光AGEs的抑制呈现出显著的质量浓度依赖性。在BSA-GO模型中Trp抑制效果最佳,其次是BSA-MGO模型和Arg-MGO模型,而在BSA-果糖模型中抑制效果不明显。Trp对N^(ε)-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和N^(ε)-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CEL)的抑制呈现钟形曲线,在1000μg/mL下对CML和CEL的抑制率最高。通过探究Trp捕获MGO的能力发现,其可通过芳香亲电子取代和PictetSpengler反应捕获MGO,最高捕获能力为3 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丙酮醛加合产物 Nε- N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煎炸温度和时间对香菇品质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佳蔓 刘泽艳 +4 位作者 张冬鸽 赵文霏 常明昌 李永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4,共10页
研究空气煎炸温度和时间对香菇(Lentinulaedodes)品质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形成的影响。以香菇为原料,通过不同温度(160、180℃)和时间(0、5、10、15、20min)的空气煎炸,测定香菇含水量、色泽... 研究空气煎炸温度和时间对香菇(Lentinulaedodes)品质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形成的影响。以香菇为原料,通过不同温度(160、180℃)和时间(0、5、10、15、20min)的空气煎炸,测定香菇含水量、色泽、硬度,进行感官评定,并分析香菇中荧光性AGEs和非荧光性AEGs——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 CML)和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 CEL)3种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含量。结果表明:空气煎炸10、15、20 min时,180℃处理香菇的含水量显著低于160℃;其中180℃,空气煎炸20 min时,香菇含水量最低。与新鲜香菇相比,180℃空气煎炸20 min时亮度值L*最低,红度值a*、黄度值b*、色泽总差值ΔE和硬度最高。160、180℃时,与空气煎炸5 min相比,20 min时形态得分、色泽得分、香味得分、综合得分最低;180℃空气煎炸10 min的酥脆度最高。与新鲜香菇相比,180、160℃空气煎炸10 min时荧光性AGEs含量差异不显著,180℃时空气煎炸20 min时,荧光性AGEs含量最高;160℃空气煎炸20 min的CML含量最高;180℃空气煎炸20 min的CEL含量最高;160、180℃空气煎炸10 min时CML和CEL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180℃、10min为空气煎炸香菇的良好条件,此时香菇的色泽风味及口感均良好且荧光性AGEs、CEL及CML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煎炸 香菇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荧光性AG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分析食物煎炸过程中2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玉洁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91,共4页
建立了一种分析食用油煎炸食物中羧甲基赖氨酸(CML)和羧乙基赖氨酸(CEL)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方法,并研究了煎炸温度、时间以及不同食用油对CML和CEL含量的影响。样品经硼氢化钠还原4h后,采用HLB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和... 建立了一种分析食用油煎炸食物中羧甲基赖氨酸(CML)和羧乙基赖氨酸(CEL)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方法,并研究了煎炸温度、时间以及不同食用油对CML和CEL含量的影响。样品经硼氢化钠还原4h后,采用HLB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和富集,加标回收率达到86.0%~92.9%。CML和CEL在0.01~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4~0.9995,检出限均为15.0μg/kg,定量限均为45.0μg/kg。在煎炸温度100~200℃,两者生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煎炸时间10~60min,两者生成量随煎炸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加后不变的趋势,在40min时达到最大值;在比较不同食用油煎炸食物中发现,橄榄油煎炸的食物中CML和CEL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煎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qQ-MS/MS同步检测热加工食品中典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被引量:7
7
作者 程威威 王霞 +3 位作者 张忠飞 刘国琴 陈峰 郑家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6-321,共6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热加工食品中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和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CEL)含量的同步检测方法。首先脱脂样品经硼氢化钠还原8h,沉淀蛋白,酸水解后,经Oasi...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热加工食品中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和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CEL)含量的同步检测方法。首先脱脂样品经硼氢化钠还原8h,沉淀蛋白,酸水解后,经Oasis M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和富集,以乙腈和含0.1%甲酸的1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C_(18)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CML和CEL在0.25~5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高于0.99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8 ng/g和10 ng/g,定量限分别为36 ng/g和40 ng/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103%和94%~10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8%~2.43%和1.23%~1.84%。利用该方法检测13种市售热加工食品发现,婴儿肉松和婴儿饼干中CML和CEL含量显著高于烘焙食品和油炸食品(P<0.05)。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高效,适用于热加工食品中CML和CEL的同步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热加工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文鱼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测定及产地特征因子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正华 吴家丽 +9 位作者 朱克卫 梁玉燊 杨雪娇 赵勇 凌菁 郑思珩 周衡刚 张昆 朱玉珍 曾茂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4-298,共5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同时检测三文鱼中羧甲基赖氨酸(N-carboxymethyllysine,CML)和羧乙基赖氨酸(N-carboxyethyllysine,CEL)的分析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柱(2.1 mm×150 mm,1.8μm),流动相A为100%乙...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同时检测三文鱼中羧甲基赖氨酸(N-carboxymethyllysine,CML)和羧乙基赖氨酸(N-carboxyethyllysine,CEL)的分析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柱(2.1 mm×150 mm,1.8μm),流动相A为100%乙腈、B为0.1%甲酸,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定性分析,同位素内标稀释法定量;样品经脱脂、还原、水解和Oasis MCX固相萃取柱净化等步骤后上机分析;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0%~95%,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CEL检出限为0.0327 ng/g,定量限为0.1422 ng/g。采用该法对来自挪威、智利和法罗群岛的21份三文鱼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所获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即使是相同品种的三文鱼在不同国家和不同个体之间CML和CEL含量存在很大的生物差异性,并且发现CEL有望成为鉴别挪威三文鱼和智利、法罗群岛三文鱼的产地特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三文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奈、白芷和香叶对猪肉加热过程中晚期糖化终末产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铭 吴帅 +3 位作者 黄轶群 牛丽红 樊玉霞 赖克强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3,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结合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和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CEL)的同位素内标物作为AGEs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山奈、白芷和香叶3种食用香料的添加以及加热(100℃,5~120 min...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结合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和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CEL)的同位素内标物作为AGEs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山奈、白芷和香叶3种食用香料的添加以及加热(100℃,5~120 min)对猪肉中结合态CML和CEL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加热对猪肉中AGEs的产生有促进作用,且AGEs的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经120min加热后的猪肉中CML和CEL的含量约为生肉的5~8倍,分别达到(35.60±2.20)^(40.68±5.66)mg/kg(CML)和(13.32±1.49)^(16.85±2.44)mg/kg(CEL)。在0~40min的加热时间过程中,加入或未加入香料的猪肉中CML[R^2=0.971~0.996;k=0.355~0.590mg/(kg·min)]和CEL[R^2=0.942~0.997;k=0.150~0.368mg/(kg·min)]的形成均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香料的添加对于猪肉在加热过程中AGEs形成的影响因香料的种类、加热时间、肉的批次的不同而不同,总体来说,香料对猪肉加热过程中CML的形成影响较小,但是对CEL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加热5 min处理的肉样,其CEL含量增加13%~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猪肉 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糖与酱油对油炸鲟鱼晚期糖化终末产物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芹邑 张琪 +1 位作者 安婧 董士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0-36,共7页
本论文首次分析糖和酱油添加对油炸鲟鱼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的影响。以鲟鱼肉为原料,添加绵白糖(0%、1%、2%、3%)、酱油(0%、1%、2%)并制备油炸鲟鱼饼(170℃/9 min),分析鲟鱼饼AGEs以及其前体物质糠氨酸、二羰基化合物的变化规... 本论文首次分析糖和酱油添加对油炸鲟鱼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的影响。以鲟鱼肉为原料,添加绵白糖(0%、1%、2%、3%)、酱油(0%、1%、2%)并制备油炸鲟鱼饼(170℃/9 min),分析鲟鱼饼AGEs以及其前体物质糠氨酸、二羰基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仅添加绵白糖时,油炸鲟鱼饼AGEs以及其前体物质糠氨酸、二羰基化合物含量随绵白糖添加水平增加而逐渐增加;仅添加酱油时,油炸鲟鱼饼糠氨酸、荧光AGEs、羧乙基赖氨酸(CEL)含量随着酱油添加水平增加而逐渐增加,而羧甲基赖氨酸(CML)、甲基乙二醛氢咪唑酮(MG-H1)含量随着酱油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添加酱油对AGEs抑制作用与酱油成分对二羰基化合物消耗有关。当绵白糖和酱油同时添加时,进一步促进糠氨酸、荧光AGEs和MG-H1的形成,两者对油炸鲟鱼饼AGEs形成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因此,添加绵白糖会促进AGEs的形成,而酱油由于其复杂成分导致其添加对不同AGEs标志物形成影响各异。这些工作将为油炸水产品AGEs形成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油炸 (CML) (cel) 绵白糖 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派豆干及卤汁在卤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伍涛 彭希林 +4 位作者 赵良忠 陈浩 周晓洁 黄展锐 周小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46-154,共9页
以湘派豆干为研究对象,研究传统卤制、脉冲卤制过程中豆干、卤汁在不同卤制次数时总酸、pH、色差、过氧化值、N(ε)羧甲基赖氨酸(carboxymethyl lysine,CML)、N(ε)羧乙基赖氨酸(carboxyethyl lysine,CEL)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卤制150... 以湘派豆干为研究对象,研究传统卤制、脉冲卤制过程中豆干、卤汁在不同卤制次数时总酸、pH、色差、过氧化值、N(ε)羧甲基赖氨酸(carboxymethyl lysine,CML)、N(ε)羧乙基赖氨酸(carboxyethyl lysine,CEL)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卤制150次时,传统卤制豆干、脉冲卤制豆干、传统卤制卤汁、脉冲卤制卤汁总酸上升率分别达到了55.56%、62.35%、67.89%、69.16%;随着卤制次数的增加,豆干、卤汁的pH值缓慢下降,传统卤制豆干、脉冲卤制豆干、传统卤制卤汁、脉冲卤制卤汁的pH值处于7.49~7.08、7.49~6.53、5.68~6.33、5.34~5.87;卤制过程中,豆干与卤汁的L^(*)、b^(*)值均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a^(*)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豆干与卤汁的过氧化值显著上升(P<0.05);CML与CEL含量随着卤制次数的增加均呈现递增趋势,传统卤制方式条件下的卤汁、豆干中的CML与CEL含量均高于脉冲卤制。通过对理化指标与安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CML、CEL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各指标间相互影响。该研究可为脉冲卤制广泛应用于湘派豆干安全性控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卤制 脉冲卤制 豆干 卤汁 N(ε) N(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