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及其邻域的瑞利波群速度分布图象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被引量:31
1
作者 何正勤 丁志峰 +2 位作者 叶太兰 孙为国 张乃铃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2-259,共8页
利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 (CDSN) 1 1个台站和周边地区的 1 1个 IRIS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的长周期面波资料 ,用多重滤波方法测定了在 6 4 7条不同路径上周期从 1 0~ 92 s的基阶瑞利波群速度频散曲线 .采用 Dimtar- Yanovskaya方法 ,反演... 利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 (CDSN) 1 1个台站和周边地区的 1 1个 IRIS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的长周期面波资料 ,用多重滤波方法测定了在 6 4 7条不同路径上周期从 1 0~ 92 s的基阶瑞利波群速度频散曲线 .采用 Dimtar- Yanovskaya方法 ,反演得到北纬 1 8°~ 5 4°、东经 70°~1 40°范围内 ,2 5个中心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象 .结果表明 :在 1 0~ 1 5 .9s周期范围内 ,群速度分布存在着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 .其分区分块特征与大地构造单元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两个明显的低速区域分别位于塔里木盆地和东海及北部邻域 ;从 2 1~ 3 3 s逐渐显示出深部构造块体的格局 ;在 3 6 .6~ 40 s周期附近的群速度分布图象中 ,十分清晰地显示出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的分区特征 ,南北地震带、青藏高原、华北、华南块体及东北地块的边界非常明显 .本文给出了沿 3 0°N、 3 8°N纬线和沿 90°E、 1 2 0°E经线剖面的群速度随周期分布图象 .在这些剖面上 ,较明显地展示出中国大陆及其邻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基本特征 .各构造块体的深部速度结构差异较大 ,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地壳中部存在局部低速区域 ;塔里木盆地、扬子地台的上地幔速度较高 ,显示出稳定地台特征 ;华北平原上地幔低速层的埋深浅、厚度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瑞利面波 群速度分布 地壳 上地幔 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的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 被引量:31
2
作者 朱良保 许庆 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5-482,共8页
利用Rayleigh波群速度资料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及其临近海域的 (70°E— 1 4 5°E ,1 0°N— 55°N) 1 5— 1 2 0s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像 .塔里木盆地在 1 5s处清楚地显示为低速 ,在1 6— 33s左右没有显示 ,但在 36— 85s... 利用Rayleigh波群速度资料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及其临近海域的 (70°E— 1 4 5°E ,1 0°N— 55°N) 1 5— 1 2 0s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像 .塔里木盆地在 1 5s处清楚地显示为低速 ,在1 6— 33s左右没有显示 ,但在 36— 85s显示为高速 ,说明塔里木盆地有较深的根 .青藏高原块体是 44s至 1 2 0s图像中最为突出的低速块体 ,南面与印度板块的分界线以及与北面的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的分界清晰 ,其块体中西部的速度低于东部 .泰国清迈附近存在一尺度为1 0 0 0km左右的低速带 ,可能是青藏高原块体的物质向东南方向迁移造成上地幔物质上涌的结果 .南北地震带表现为强烈的速度梯度带 ,西面为低速 ,东面为高速 .中国南海的中央、日本海中央、菲律宾海表现为海洋性地壳 .菲律宾海的图像与地形及地震带完全吻合 .环绕菲律宾海及日本海存在 40 0km左右宽的低速带 ,可能是岩浆活动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邻近海域 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 面波反演 青藏高原块体 低速块体 地形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基于噪声的面波群速度分布特征
3
作者 宫猛 李红谊 +2 位作者 徐小明 李信富 贾晋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162,共12页
通过收集青海、甘肃、四川三省的76个地震台记录的2008年1—12月三分量的连续噪声数据,利用噪声面波层析成像的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部的面波群速度分布特征。首先采用多重滤波方法提取了1 000多条台站对5~50 s的三分量面波群速度频散... 通过收集青海、甘肃、四川三省的76个地震台记录的2008年1—12月三分量的连续噪声数据,利用噪声面波层析成像的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部的面波群速度分布特征。首先采用多重滤波方法提取了1 000多条台站对5~50 s的三分量面波群速度频散曲线,然后将研究区域划分为0.2°×0.2°的网格,利用O ccam方法反演了瑞利波(R-R)和勒夫波(T-T)的群速度分布。反演得到的群速度分布特征与地表地质和构造特征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清晰地揭示了地壳内部的横向速度变化。层析成像的结果显示在短周期(8~20 s)内,拥有较厚的沉积层的四川盆地表现为明显的低速特征,而青藏高原东部则表现为较高的群速度分布特征;随着周期的增加(>20 s),群速度的分布特征呈现出与短周期相反的特性,青藏高原东部下方的速度远远低于四川盆地,这可能与青藏高原东部中、下地壳低速层相关联,同时也意味着研究区域的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在群速度分布图上,龙门山不仅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地形和构造分界带,同时也对应着高群速度与低群速度的过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面波 群速度分布特性 地壳构造 横向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