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一言堂”到“群言堂” 被引量:1
1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3期84-84,共1页
李洪林同志于1985年5月22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一言堂”到“群言堂”》一文,指出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拨乱反正,从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的条件看,“一言堂”的存在基础已经土崩瓦解,再想恢复往昔的权威已经不可能了。... 李洪林同志于1985年5月22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一言堂”到“群言堂”》一文,指出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拨乱反正,从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的条件看,“一言堂”的存在基础已经土崩瓦解,再想恢复往昔的权威已经不可能了。文章说:“一言堂”曾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要改变这种状况,不很容易。因为它不单是一种作风,而且是一种体制。要用“群言堂”代替“一言堂”,就意味着改变权力机构。把个人专断改成集体领导,不但对独断专行的个人是一件未必愉快的事情,而且生活在“一言堂”下面的某些人,也会感到不习惯。吃够了“一言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 政治制度 群言堂 十一届三中全会 存在基础 中国共产党 个人专断 集体领导 土崩瓦解 人民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必武不忘“群言堂”
2
作者 孟醒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I0025-I0025,共1页
1967年春末夏初,有人揭发说:贺龙曾经把一支手枪交给董必武的女儿董良翠保管,企图趁到怀仁堂开会的机会拿枪暗杀毛泽东。
关键词 董必武 群言堂 毛泽东 怀仁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小学英语课堂学生话语权的回归策略
3
作者 葛佳菲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4,共4页
课堂是学生学习之场所,是师生互动之舞台。课堂之道在于,如何围绕学生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然而,在我们小学英语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如下场景.
关键词 学生话语权 英语课堂 群言堂 回归策略 小学 积极主动性 师生互动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度留白,放飞思维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芳华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一、引言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十余年,听过的公开课无数,其中不乏优质高效的课堂,但也发现不少这样的课堂:看似气氛活跃,学生兴奋,教师热情,教学节奏快且容量大,实则空泛,华而不实的“满堂问”、“群言堂”充斥其间。教师滔滔不... 一、引言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十余年,听过的公开课无数,其中不乏优质高效的课堂,但也发现不少这样的课堂:看似气氛活跃,学生兴奋,教师热情,教学节奏快且容量大,实则空泛,华而不实的“满堂问”、“群言堂”充斥其间。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和提问,学生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动接受下一个知识点了;还未等学生思考成熟,教师就急于请学生回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白 思维 群言堂 英语教学 优质高效 教学节奏 华而不实 被动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忘这些编辑
5
作者 秦名芳 《编辑之友》 1986年第3期49-49,共1页
我是地方报社的记者,一九八五年以来,我在完成本报报道任务之外,还在全国三十多家报刊、电台发表稿件四十余篇。许多报刊、电台编辑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不能忘怀。去年二月份,我给《工人日报》写了篇小言论《... 我是地方报社的记者,一九八五年以来,我在完成本报报道任务之外,还在全国三十多家报刊、电台发表稿件四十余篇。许多报刊、电台编辑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不能忘怀。去年二月份,我给《工人日报》写了篇小言论《招聘一定要实事求是》,就社会招聘中出现的乱许诺条件,事后不予兑现的现象议论了一番,原稿仅三百来字。三月十二日《工人日报》以《招聘人员不可开“空头支票”》为题在群言堂专栏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 小言论 工作作风 招聘人员 稿件 实事求是 空头支票 报刊 群言堂 电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施策略
6
作者 张春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1,共3页
个性化学习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尺。但当前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着“群言堂”的现象,教师过分强调形式上的师生、生生合作的课堂交流,使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学习意识日趋淡薄,个性化学习能力逐渐衰退。那么... 个性化学习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尺。但当前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着“群言堂”的现象,教师过分强调形式上的师生、生生合作的课堂交流,使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学习意识日趋淡薄,个性化学习能力逐渐衰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学习 引导学生 终身学习能力 群言堂 语文课堂 课堂交流 生生合作 学习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