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的生态群落模式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邬亮
戴伟辉
孙涛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9,共8页
分析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问题,运用自然界的生态理论对该产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及其生态群落模式做了研究,提出了自主创新生态链.结合案例对创新主体的作用机制、协同机理及其创新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生态
群落模式
生态链
生物医药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浏阳河河岸带秋季蓼科植物群落模式景观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涂梦璇
康艺芳
+3 位作者
苏奕秋
戚修远
熊辉
周晨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期74-81,86,共9页
指出了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滨水景观的日益繁荣,河流区域受到过度开发,河流流域被破坏,河岸带空间被占用,生物多样性缺失等问题日益严重,植物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近自然草本植物群落景观以低成本、低...
指出了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滨水景观的日益繁荣,河流区域受到过度开发,河流流域被破坏,河岸带空间被占用,生物多样性缺失等问题日益严重,植物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近自然草本植物群落景观以低成本、低维护、生态稳定可持续等优势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城市滨水建设的重要措施。从自然植物群落出发,以浏阳河(大小溪河-长沙段)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在2020年11月3~18日对28个样地进行了为期16 d的自然草本植物群落的实地调研,探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特征,归纳其分布规律,总结出了不同环境下的植物群落模式。着重阐述了秋季蓼科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多维度对群落进行了特征分析,从群落的物种组成、水平结构、垂直结构3个方面总结归纳了蓼科植物群落的景观特征。结果表明:在28个样地,120个自然群落中蓼科植物在20个样地、60个群落中均有出现,占总群落的50%,其中蓼科植物占植物总数的8.26%,蓼科植物共计9种。在水平分布上,归纳了主体式、背景式、前景式、独立式、中心式、杂乱式六种水平结构模式。在群落层次上,归纳了单层式、多层式2种垂直结构模式,其中最高层次为四层,最后总结出了浏阳河河岸带蓼科植物群落的10种空间模式。旨在为未来城市滨河空间的近自然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为湖南城市滨水植物景观建设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蓼科植物
群落
群落
分布
模式
浏阳河河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街道绿地不同配置模式植物群落的抑菌功能
被引量:
11
3
作者
罗英
李晓储
+3 位作者
黄利斌
何小弟
蔡丹丹
唐亮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9-864,共6页
通过对不同配置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分析研究,为城市绿地植物的选择、配置、布局等提供有力的依据,并为构建最佳的城市绿地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在秋冬季节对江苏省淮安市城市街道绿地不同配置模式的植物群落抑菌功能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
通过对不同配置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分析研究,为城市绿地植物的选择、配置、布局等提供有力的依据,并为构建最佳的城市绿地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在秋冬季节对江苏省淮安市城市街道绿地不同配置模式的植物群落抑菌功能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并计算。结果表明,秋季10月上旬不同植物群落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淮海西路处理2-5(乔木层为大叶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和雪松Cedrus deodara,灌木层为紫荆Cercis chinensis和黄杨Buxus sinica,地被为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和北京北路处理1-4(乔木层为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灌木层为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复层配置植物群落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率分别达51.93%和47.10%。合理的植物群落配置的抑菌效果在秋冬季节对改善街道空气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城市森林
街道绿地
植物
群落
配置
模式
抑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调水对巢湖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田丰
钱新
陈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24-2229,共6页
建立了巢湖生态动力学模型CAEDYM,并利用2010年的实测出入湖流量、水质、水文、气象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验证,确定了适用于巢湖水环境特征的生态动力学模型参数.利用模型中的磷循环原理模拟了巢湖水体中磷的生态动力学循环过程和浮...
建立了巢湖生态动力学模型CAEDYM,并利用2010年的实测出入湖流量、水质、水文、气象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验证,确定了适用于巢湖水环境特征的生态动力学模型参数.利用模型中的磷循环原理模拟了巢湖水体中磷的生态动力学循环过程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性演替模式,并模拟了调水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模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巢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演替模式为:春季绿藻占优势,夏季和秋季蓝藻占优势,冬季硅藻占优势.通过夏季的短期调水可使巢湖各点最终的TN、TP分别平均下降了约18.9%,25.2%.从Chl a的计算结果可知,调水的实施对巢湖西半湖和中部湖区Chl a的改善效果比较明显,可使Chl a的峰值从69μg/L下降到57μg/L,对巢湖的蓝藻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且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性演替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浮游植物
群落
演替
模式
生态动力学模型CAEDYM
模拟
调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群落配置对滨海围垦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21
5
作者
王璐
仲启铖
+4 位作者
陆颖
刘倩
曹流芳
巩晋楠
王开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8-647,共10页
以崇明东滩湿地嗣垦区为例,对栽植lO年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下土壤主要的理化性质(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pH和含盐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不同群落配置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裸地,灌草复合种植模式下...
以崇明东滩湿地嗣垦区为例,对栽植lO年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下土壤主要的理化性质(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pH和含盐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不同群落配置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裸地,灌草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的物理性黏粒增加57.8%,容重减小13.7%,总孔隙度增加18.2%,田间持水量增加17.8%;草本群落仅在土壤表层(0~10cm)容重显著降低了27.3%,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增加了36.8%和25.2%,同时0~40em层次的土壤机械组成均有改善,土壤砂粒减少65.3%,物理性黏粒增加94.6%;灌木群落下2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减小16.3%,总孔隙度增加8.8%,田间持水量增加13.0%,而0~40cm土层的土壤机械组成改良效果不明显。各群落配置对土壤pH和含盐量的改良效果均比较显著,pH降至8.5以下,达到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含盐量NaCI降至2.5gkg-1以下,符合轻度盐碱土的标准。主要理化性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灌草复合模式更有利于滨海围垦区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群落
配置
模式
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岷江干旱河谷土石混合边坡不同种植处理下乡土植被的生态效益
被引量:
3
6
作者
马少伟
胡慧
+5 位作者
包维楷
王子龙
杨雨
胡斌
黄龙
李芳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7-1661,共15页
岷江干旱河谷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困难,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极易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筛选适宜的植被恢复措施对干旱地区道路边坡的乡土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功能提升尤为重要。以岷江干旱河谷极端退化的土石混合的道路边坡为案例,选...
岷江干旱河谷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困难,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极易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筛选适宜的植被恢复措施对干旱地区道路边坡的乡土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功能提升尤为重要。以岷江干旱河谷极端退化的土石混合的道路边坡为案例,选取乡土灌木和草本植物构建植物群落,进行裸地播种、播种后覆盖纤维毯和添加腐殖土后播种并地表覆盖纤维毯3种不同的种植处理,揭示了不同处理下群落结构、土壤改良以及水土保持效益的差异。发现,乡土灌草群落是干旱河谷适宜的道路边坡植被恢复模式,种植后第3年群落特征趋近于岷江干旱河谷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多年生灌草植被。纤维毯覆盖+覆土处理在促进植物生长和群落构建,水土流失防治上效果最好,群落总盖度为74%,群落总生物量为506.35 g/m^(2);生长季内,与自然恢复相比小区径流量减少了87.8%,泥沙流失量降低了92.1%。土壤改良效应在3种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但是与自然恢复样地相比,各处理均提升了边坡0-20 cm土层土壤养分。不同种植处理下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是影响干旱河谷土石混合的道路边坡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道路边坡
群落模式
植被恢复
乡土物种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植物群落学理论的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被引量:
6
7
作者
许克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7-80,共4页
从植物群落学理论出发,基于生态、景观、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笔者20年前设计案例的调查分析与验证,总结优化出几种生长健康、景观优美、维护方便和节约资源成本的植物群落设计模式。旨在为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形成健康...
从植物群落学理论出发,基于生态、景观、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笔者20年前设计案例的调查分析与验证,总结优化出几种生长健康、景观优美、维护方便和节约资源成本的植物群落设计模式。旨在为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形成健康稳定的植物群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植物
群落
植物景观
景观设计
群落
设计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林下冠层结构对大灰藓的生长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8
作者
戚甫友
谢伟文
+2 位作者
董晨露
丁丽君
谭广文
《广东园林》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大灰藓Calohypnum plumiforme广泛用于园艺园林产业。为了探究营造近热带雨林林下苔藓景观方法,通过评价大灰藓生长情况、测定林下环境与冠层结构指标,研究林下冠层结构对大灰藓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林下照度、温度、湿度对大灰藓的...
大灰藓Calohypnum plumiforme广泛用于园艺园林产业。为了探究营造近热带雨林林下苔藓景观方法,通过评价大灰藓生长情况、测定林下环境与冠层结构指标,研究林下冠层结构对大灰藓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林下照度、温度、湿度对大灰藓的生长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最适平均照度为50~70×100lx,最适温度为23.2℃~24.2℃,最适湿度为68%rh~70%rh;2)冠层结构主要通过影响林下环境间接影响苔藓的生长,平均叶面积指数、平均林隙分数、平均叶倾角、平均冠层表观聚集度因子均与林下平均照度、平均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平均湿度则无显著相关性;3)冠层结构的叶面积指数为2.5~3.5、平均林隙分数为0.08~0.1、平均叶倾角为35~45、平均冠层表现聚集度因子为0.8~1时更适合大灰藓的生长。群落模式可总结为:上层为叶片大小中等且叶片不太密集的树种,中下层为大叶灌木或者草本,下层为低矮蕨类,进而营造出多层次的近热带雨林苔藓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热带雨林
林下环境
冠层结构
苔藓景观
大灰藓
群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风景林构建技术的探讨——以东钱湖为例
被引量:
12
9
作者
王希华
王良衍
+1 位作者
闫恩荣
陶春福
《浙江林业科技》
2003年第5期61-64,共4页
针对生态风景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生态学方法建设生态风景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并以东钱湖生态风景林建设为例,主要介绍了生态风景林建设的技术步骤,并对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生态风景林
构建技术
东钱湖
植被
功能分区
群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李晔
王珺
严力蛟
《江西农业》
2017年第21期56-58,共3页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学问题。浙江省滩涂面积26.07万hm2,根据《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5—2020年)》,2005—2020年滩涂围垦建设总规模为12.8万hm2。随着围垦区的不断扩大,滨海盐碱地的面积也将不断增加。沿海滩...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学问题。浙江省滩涂面积26.07万hm2,根据《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5—2020年)》,2005—2020年滩涂围垦建设总规模为12.8万hm2。随着围垦区的不断扩大,滨海盐碱地的面积也将不断增加。沿海滩涂围垦形成的盐碱地,土壤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造成了土壤"咸、毒、板、瘦"等不良性状,绝大多数植物会受到严重的生理胁迫,甚至无法存活,致使园林绿化效果差、景观缺乏多样化,严重制约了滨海地区绿化造林的质量与数量。滨海盐碱地区土壤条件苛刻、土地生产力低,因此盐碱地绿化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是国际国内专家研究的热点。引进和推广优良适宜的树种及群落模式,对滨海盐碱地区的生态建设意义非常重大。基于此,针对滨海盐碱地的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功能区,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推广应用的优良植物种类、优良植物群落模式及绿化种植辅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碱化
滨海盐碱地
植物
群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北京远郊平原地区近自然城市森林景观营造
被引量:
2
11
作者
程梦倩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6期175-178,共4页
阐述以自然保护林为基底,以水系为骨架廊道,以不同大小、形状和不同营造方式的地块为斑块构建不同类型生境,营造近自然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以北京市远郊平原地区为例,分别自然保护林生境、密林生境、疏林生境、灌草丛生境、水系廊道生...
阐述以自然保护林为基底,以水系为骨架廊道,以不同大小、形状和不同营造方式的地块为斑块构建不同类型生境,营造近自然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以北京市远郊平原地区为例,分别自然保护林生境、密林生境、疏林生境、灌草丛生境、水系廊道生境、湖泊生境及季节性雨水湿地生境,分析其生境特征,论述其近自然的营林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城市森林
景观格局
生境营造
生境特征
营林手法
群落模式
主要建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物根际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2
12
作者
邵秋雨
董醇波
+1 位作者
韩燕峰
梁宗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4-152,共9页
根际微生物组(rhizosphere microbiome),是植物从其种子库土壤微生物组中有选择性地招募在根际聚集的动态微生物集群。随着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等的飞速发展,根际微生物组与植物宿主及土壤微生物组间的紧密联系引起了全球...
根际微生物组(rhizosphere microbiome),是植物从其种子库土壤微生物组中有选择性地招募在根际聚集的动态微生物集群。随着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等的飞速发展,根际微生物组与植物宿主及土壤微生物组间的紧密联系引起了全球关注和研究热潮。根际微生物组被视作植物第二基因组,其与植物间的互作极为复杂,有正相也有负相。植物通过从土壤微生物组中招募到根际的某些组分获得积极反馈。正确管理植物根际微生物组不仅能促进宿主营养吸收、抵抗病虫害及适应环境胁迫,还可能促进健康土壤的形成,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对根际微生物组的定义、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4个方面进行综述,并重点关注了根际微生物组与植物宿主间的互作过程,以期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这类生物资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物组
根系分泌物
农业生产
模式
微生物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的生态群落模式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邬亮
戴伟辉
孙涛
机构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JL043)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重点课题(056921004)
文摘
分析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问题,运用自然界的生态理论对该产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及其生态群落模式做了研究,提出了自主创新生态链.结合案例对创新主体的作用机制、协同机理及其创新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生态
群落模式
生态链
生物医药产业
Keywords
self-innovation
mode of ecological community
ecological chain
biomedicine industry
分类号
F426.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浏阳河河岸带秋季蓼科植物群落模式景观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涂梦璇
康艺芳
苏奕秋
戚修远
熊辉
周晨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期74-81,86,共9页
文摘
指出了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滨水景观的日益繁荣,河流区域受到过度开发,河流流域被破坏,河岸带空间被占用,生物多样性缺失等问题日益严重,植物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近自然草本植物群落景观以低成本、低维护、生态稳定可持续等优势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城市滨水建设的重要措施。从自然植物群落出发,以浏阳河(大小溪河-长沙段)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在2020年11月3~18日对28个样地进行了为期16 d的自然草本植物群落的实地调研,探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特征,归纳其分布规律,总结出了不同环境下的植物群落模式。着重阐述了秋季蓼科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多维度对群落进行了特征分析,从群落的物种组成、水平结构、垂直结构3个方面总结归纳了蓼科植物群落的景观特征。结果表明:在28个样地,120个自然群落中蓼科植物在20个样地、60个群落中均有出现,占总群落的50%,其中蓼科植物占植物总数的8.26%,蓼科植物共计9种。在水平分布上,归纳了主体式、背景式、前景式、独立式、中心式、杂乱式六种水平结构模式。在群落层次上,归纳了单层式、多层式2种垂直结构模式,其中最高层次为四层,最后总结出了浏阳河河岸带蓼科植物群落的10种空间模式。旨在为未来城市滨河空间的近自然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为湖南城市滨水植物景观建设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蓼科植物
群落
群落
分布
模式
浏阳河河岸带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街道绿地不同配置模式植物群落的抑菌功能
被引量:
11
3
作者
罗英
李晓储
黄利斌
何小弟
蔡丹丹
唐亮
机构
淮阴工学院园艺与景观系
江苏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林厅分会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9-864,共6页
基金
"十五"国家科学技术攻关项目(2002BA516A15-07)
"十一五"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专题(2006BAD03A1*2)
文摘
通过对不同配置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分析研究,为城市绿地植物的选择、配置、布局等提供有力的依据,并为构建最佳的城市绿地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在秋冬季节对江苏省淮安市城市街道绿地不同配置模式的植物群落抑菌功能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并计算。结果表明,秋季10月上旬不同植物群落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淮海西路处理2-5(乔木层为大叶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和雪松Cedrus deodara,灌木层为紫荆Cercis chinensis和黄杨Buxus sinica,地被为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和北京北路处理1-4(乔木层为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灌木层为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复层配置植物群落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率分别达51.93%和47.10%。合理的植物群落配置的抑菌效果在秋冬季节对改善街道空气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城市森林
街道绿地
植物
群落
配置
模式
抑菌功能
Keywords
forest ecology
urban forests
streetside greening
plant arrangement
antibacterial effect
分类号
S718.56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调水对巢湖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田丰
钱新
陈众
机构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24-2229,共6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2008CB418003)
安徽省发改委巢湖专项(2007-FA-605)
文摘
建立了巢湖生态动力学模型CAEDYM,并利用2010年的实测出入湖流量、水质、水文、气象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验证,确定了适用于巢湖水环境特征的生态动力学模型参数.利用模型中的磷循环原理模拟了巢湖水体中磷的生态动力学循环过程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性演替模式,并模拟了调水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模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巢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演替模式为:春季绿藻占优势,夏季和秋季蓝藻占优势,冬季硅藻占优势.通过夏季的短期调水可使巢湖各点最终的TN、TP分别平均下降了约18.9%,25.2%.从Chl a的计算结果可知,调水的实施对巢湖西半湖和中部湖区Chl a的改善效果比较明显,可使Chl a的峰值从69μg/L下降到57μg/L,对巢湖的蓝藻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且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性演替影响不大.
关键词
巢湖
浮游植物
群落
演替
模式
生态动力学模型CAEDYM
模拟
调水工程
Keywords
Chaohu Lak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uccession mode
ecosystem dynamics model CAEDYM
simulation
water transfer project
分类号
X1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V416.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群落配置对滨海围垦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21
5
作者
王璐
仲启铖
陆颖
刘倩
曹流芳
巩晋楠
王开运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上海市城市生态与恢复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8-647,共10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崇明科技专项项目(11dz1210903)资助
文摘
以崇明东滩湿地嗣垦区为例,对栽植lO年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下土壤主要的理化性质(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pH和含盐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不同群落配置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裸地,灌草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的物理性黏粒增加57.8%,容重减小13.7%,总孔隙度增加18.2%,田间持水量增加17.8%;草本群落仅在土壤表层(0~10cm)容重显著降低了27.3%,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增加了36.8%和25.2%,同时0~40em层次的土壤机械组成均有改善,土壤砂粒减少65.3%,物理性黏粒增加94.6%;灌木群落下2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减小16.3%,总孔隙度增加8.8%,田间持水量增加13.0%,而0~40cm土层的土壤机械组成改良效果不明显。各群落配置对土壤pH和含盐量的改良效果均比较显著,pH降至8.5以下,达到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含盐量NaCI降至2.5gkg-1以下,符合轻度盐碱土的标准。主要理化性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灌草复合模式更有利于滨海围垦区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
关键词
植物
群落
配置
模式
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质
Keywords
Plant community configuration modes
Saline-alkali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岷江干旱河谷土石混合边坡不同种植处理下乡土植被的生态效益
被引量:
3
6
作者
马少伟
胡慧
包维楷
王子龙
杨雨
胡斌
黄龙
李芳兰
机构
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7-1661,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1654)。
文摘
岷江干旱河谷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困难,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极易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筛选适宜的植被恢复措施对干旱地区道路边坡的乡土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功能提升尤为重要。以岷江干旱河谷极端退化的土石混合的道路边坡为案例,选取乡土灌木和草本植物构建植物群落,进行裸地播种、播种后覆盖纤维毯和添加腐殖土后播种并地表覆盖纤维毯3种不同的种植处理,揭示了不同处理下群落结构、土壤改良以及水土保持效益的差异。发现,乡土灌草群落是干旱河谷适宜的道路边坡植被恢复模式,种植后第3年群落特征趋近于岷江干旱河谷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多年生灌草植被。纤维毯覆盖+覆土处理在促进植物生长和群落构建,水土流失防治上效果最好,群落总盖度为74%,群落总生物量为506.35 g/m^(2);生长季内,与自然恢复相比小区径流量减少了87.8%,泥沙流失量降低了92.1%。土壤改良效应在3种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但是与自然恢复样地相比,各处理均提升了边坡0-20 cm土层土壤养分。不同种植处理下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是影响干旱河谷土石混合的道路边坡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干旱区
道路边坡
群落模式
植被恢复
乡土物种
水土保持
Keywords
arid region
road slope
community mod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digenous species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分类号
S1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植物群落学理论的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被引量:
6
7
作者
许克福
机构
马鞍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处
出处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7-80,共4页
文摘
从植物群落学理论出发,基于生态、景观、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笔者20年前设计案例的调查分析与验证,总结优化出几种生长健康、景观优美、维护方便和节约资源成本的植物群落设计模式。旨在为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形成健康稳定的植物群落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植物
群落
植物景观
景观设计
群落
设计
模式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t community
plant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community design pattern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林下冠层结构对大灰藓的生长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8
作者
戚甫友
谢伟文
董晨露
丁丽君
谭广文
机构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文化公园
出处
《广东园林》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文摘
大灰藓Calohypnum plumiforme广泛用于园艺园林产业。为了探究营造近热带雨林林下苔藓景观方法,通过评价大灰藓生长情况、测定林下环境与冠层结构指标,研究林下冠层结构对大灰藓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林下照度、温度、湿度对大灰藓的生长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最适平均照度为50~70×100lx,最适温度为23.2℃~24.2℃,最适湿度为68%rh~70%rh;2)冠层结构主要通过影响林下环境间接影响苔藓的生长,平均叶面积指数、平均林隙分数、平均叶倾角、平均冠层表观聚集度因子均与林下平均照度、平均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平均湿度则无显著相关性;3)冠层结构的叶面积指数为2.5~3.5、平均林隙分数为0.08~0.1、平均叶倾角为35~45、平均冠层表现聚集度因子为0.8~1时更适合大灰藓的生长。群落模式可总结为:上层为叶片大小中等且叶片不太密集的树种,中下层为大叶灌木或者草本,下层为低矮蕨类,进而营造出多层次的近热带雨林苔藓景观。
关键词
近热带雨林
林下环境
冠层结构
苔藓景观
大灰藓
群落模式
Keywords
Near-tropical rainforest
Understory environment
Canopy structure
Bryophyte landscape
Calohypnum plumiform
Community pattern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风景林构建技术的探讨——以东钱湖为例
被引量:
12
9
作者
王希华
王良衍
闫恩荣
陶春福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管理委员会
出处
《浙江林业科技》
2003年第5期61-64,共4页
文摘
针对生态风景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生态学方法建设生态风景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并以东钱湖生态风景林建设为例,主要介绍了生态风景林建设的技术步骤,并对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生态风景林
构建技术
东钱湖
植被
功能分区
群落模式
Keywords
ecological landscape forest
construction
technique
分类号
S727.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李晔
王珺
严力蛟
机构
浙江大学
浙江省林科院
出处
《江西农业》
2017年第21期56-58,共3页
文摘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学问题。浙江省滩涂面积26.07万hm2,根据《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5—2020年)》,2005—2020年滩涂围垦建设总规模为12.8万hm2。随着围垦区的不断扩大,滨海盐碱地的面积也将不断增加。沿海滩涂围垦形成的盐碱地,土壤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造成了土壤"咸、毒、板、瘦"等不良性状,绝大多数植物会受到严重的生理胁迫,甚至无法存活,致使园林绿化效果差、景观缺乏多样化,严重制约了滨海地区绿化造林的质量与数量。滨海盐碱地区土壤条件苛刻、土地生产力低,因此盐碱地绿化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是国际国内专家研究的热点。引进和推广优良适宜的树种及群落模式,对滨海盐碱地区的生态建设意义非常重大。基于此,针对滨海盐碱地的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功能区,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推广应用的优良植物种类、优良植物群落模式及绿化种植辅助技术。
关键词
土壤盐碱化
滨海盐碱地
植物
群落模式
分类号
S731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北京远郊平原地区近自然城市森林景观营造
被引量:
2
11
作者
程梦倩
机构
北京当代科旅规划建设研究中心
出处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6期175-178,共4页
文摘
阐述以自然保护林为基底,以水系为骨架廊道,以不同大小、形状和不同营造方式的地块为斑块构建不同类型生境,营造近自然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以北京市远郊平原地区为例,分别自然保护林生境、密林生境、疏林生境、灌草丛生境、水系廊道生境、湖泊生境及季节性雨水湿地生境,分析其生境特征,论述其近自然的营林手法。
关键词
近自然城市森林
景观格局
生境营造
生境特征
营林手法
群落模式
主要建群种
Keywords
close - to - nature city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habitat construction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forest management methods
community patterns
dominant species
分类号
S731.2 [农业科学—林学]
Q149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物根际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2
12
作者
邵秋雨
董醇波
韩燕峰
梁宗琦
机构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系真菌资源研究所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4-152,共9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B020205003)
贵州省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NYL〔2017〕009)
+1 种基金
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黔科合平台人才〔2020〕6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010)。
文摘
根际微生物组(rhizosphere microbiome),是植物从其种子库土壤微生物组中有选择性地招募在根际聚集的动态微生物集群。随着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等的飞速发展,根际微生物组与植物宿主及土壤微生物组间的紧密联系引起了全球关注和研究热潮。根际微生物组被视作植物第二基因组,其与植物间的互作极为复杂,有正相也有负相。植物通过从土壤微生物组中招募到根际的某些组分获得积极反馈。正确管理植物根际微生物组不仅能促进宿主营养吸收、抵抗病虫害及适应环境胁迫,还可能促进健康土壤的形成,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对根际微生物组的定义、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4个方面进行综述,并重点关注了根际微生物组与植物宿主间的互作过程,以期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这类生物资源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根际微生物组
根系分泌物
农业生产
模式
微生物
群落
Keywords
rhizosphere microbiome
root exudat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andard microbial model
分类号
Q948.113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的生态群落模式研究
邬亮
戴伟辉
孙涛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浏阳河河岸带秋季蓼科植物群落模式景观分析
涂梦璇
康艺芳
苏奕秋
戚修远
熊辉
周晨
《绿色科技》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城市街道绿地不同配置模式植物群落的抑菌功能
罗英
李晓储
黄利斌
何小弟
蔡丹丹
唐亮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调水对巢湖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模式的影响
田丰
钱新
陈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群落配置对滨海围垦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王璐
仲启铖
陆颖
刘倩
曹流芳
巩晋楠
王开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岷江干旱河谷土石混合边坡不同种植处理下乡土植被的生态效益
马少伟
胡慧
包维楷
王子龙
杨雨
胡斌
黄龙
李芳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植物群落学理论的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许克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林下冠层结构对大灰藓的生长影响分析
戚甫友
谢伟文
董晨露
丁丽君
谭广文
《广东园林》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生态风景林构建技术的探讨——以东钱湖为例
王希华
王良衍
闫恩荣
陶春福
《浙江林业科技》
200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的应用
李晔
王珺
严力蛟
《江西农业》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浅析北京远郊平原地区近自然城市森林景观营造
程梦倩
《林业调查规划》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植物根际微生物组的研究进展
邵秋雨
董醇波
韩燕峰
梁宗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