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江口水库消落带植被群落恢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培 王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4,73,共5页
为充分利用丹江口水库库区消落带的土地资源,根据丹江口水库消落带形成时间短、地形差异大、人地矛盾突出的基本特征,提出消落带植被群落恢复的基本思路,包括库滨植物群落现状调查,消落带适生植物种质资源筛选,以及陡坡和缓坡群落配置... 为充分利用丹江口水库库区消落带的土地资源,根据丹江口水库消落带形成时间短、地形差异大、人地矛盾突出的基本特征,提出消落带植被群落恢复的基本思路,包括库滨植物群落现状调查,消落带适生植物种质资源筛选,以及陡坡和缓坡群落配置。丹江口水库库滨有维管植物72科208属285种,共划分7种植物群落类型。通过筛选得到各类耐淹耐旱草本植物、灌木适生植物资源40多种。库区湖北境内消落带地形普遍较陡,可分高中低区位构建植被群落配置模式12种;河南境内地形较缓,可在高区位配置经济苗木,在中低区位构建植物群落配置模式12种。通过上述措施,有望恢复库滨生态屏障功能,促进库周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植被群落恢复 生态屏障 植被群落配置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级群落恢复是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的终极目标——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德平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6期94-96,共3页
为了有效利用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资金达到增强森林多种生态功能、提高森林质量的目的,阐述了顶级群落恢复在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中的重要生态意义。通过分析浙江环境、森林资源及抚育现状,指出森林抚育中普遍存在的方向性不明、做法... 为了有效利用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资金达到增强森林多种生态功能、提高森林质量的目的,阐述了顶级群落恢复在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中的重要生态意义。通过分析浙江环境、森林资源及抚育现状,指出森林抚育中普遍存在的方向性不明、做法不当的情况,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获得可期待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级群落恢复 森林抚育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流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扰动区植被群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孔维博 尹亚敏 +4 位作者 彭尔瑞 刘青 毛转梅 陈旺旺 蒋文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5,共5页
工程扰动严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生态植被,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态系统的退化,为减少水土流失和浅层滑坡,加速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对工程扰动区植被群落恢复进行研究是比较有意义的课题。研究选择生态治理后处于自然恢复期的石葵河作... 工程扰动严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生态植被,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态系统的退化,为减少水土流失和浅层滑坡,加速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对工程扰动区植被群落恢复进行研究是比较有意义的课题。研究选择生态治理后处于自然恢复期的石葵河作为研究对象,对工程扰动区不同水位的植被恢复进行季节性监测和实地调查,统计河道边坡植被恢复种类及数量、植被群落类型及其结构特征。经调查统计,常水位以上植被种类为43种,常水位以下只有17种;常水位以上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74,而常水位以下Pielou均匀度指数仅为0.397;常水位以上基本形成乔灌草垂直分布的植被群落结构,常水位以下全部是草本植物。说明水位变化对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有很大影响,水位变化不仅对植被恢复种类和数量有影响,而且还影响植被的生活型和生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扰动区 植被群落恢复 水位变化 生态河道 山区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区马尾松次生林疏伐后阔叶树生长和群落恢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高福 彭方有 +4 位作者 方红建 王志平 余阳春 毛显锋 何俊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5期46-49,共4页
因分布于千岛湖的大面积马尾松占优势的次生林面临松材线虫病威胁,1996—2002年2次进行“砍松留阔”36.6%~50.0%高强度疏伐试验,于2022年进行调查,分析其阔叶树生长和群落恢复情况。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经过疏伐后,促进了常绿阔叶树生长... 因分布于千岛湖的大面积马尾松占优势的次生林面临松材线虫病威胁,1996—2002年2次进行“砍松留阔”36.6%~50.0%高强度疏伐试验,于2022年进行调查,分析其阔叶树生长和群落恢复情况。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经过疏伐后,促进了常绿阔叶树生长,阔叶树重要值从首次疏伐6年后上升至31.96%,第2次疏伐再过20年后增加到76.78%;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中的马尾松重要值试验初为66.87%,第1次疏疏伐6年后下降至34.05%,第2次疏伐再过20年后下降到13.54%;没有疏伐的常绿阔叶林前6年蓄积量年平均增长6.3%,再过20年后,优势树种苦槠枯死比例达1/3,总体蓄积呈基本稳定态势。马尾松林分布区高强度科学疏伐经营,可以促进林分的正向演替,免遭松材线虫病危害,同时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次生林 疏伐 阔叶树 群落恢复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北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性 被引量:47
5
作者 漆良华 张旭东 +5 位作者 周金星 周小玲 田育新 魏远 吴建平 柯裕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共8页
对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土壤饱和贮水量与最大吸持贮水量均高于荒草灌丛群落,表明森林植被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2)通用经验方程对各种植被类型土壤... 对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土壤饱和贮水量与最大吸持贮水量均高于荒草灌丛群落,表明森林植被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2)通用经验方程对各种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Kostiakov方程次之,Horton方程最差;3)毛竹杉木混交林群落土壤初渗率(17·10mm·min-1)和平均入渗率(7·42mm·min-1)最大,杉木人工林稳渗率(11·51mm·min-1)最高,油桐人工林初渗率(4·93mm·min-1)、稳渗率(0·52mm·min-1)和平均入渗率(1·23mm·min-1)均最小;4)坡位对土壤入渗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杜仲人工林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马尾松天然林、润楠次生林及荒草灌丛群落表现出与之相反的规律,以下坡最高,上坡最低,杉木人工林和毛竹杉木混交林则以上坡最高,中坡最低,油桐人工林以中坡最高,上坡最低;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与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状况密切相关,并受林分结构、植物群落生物量、海拔、坡度及坡位因子的制约,而坡向、草层盖度、土壤密度的作用较小;6)通过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的主导因子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群落 土壤贮水量 土壤水分入渗 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沉水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生态恢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艳晴 马德龙 +3 位作者 朱小龙 王彤宇 赵梦琪 杨硕 《建筑技术开发》 2023年第S01期126-129,共4页
目前,随着城市江河湖泊污染治理的逐步深入,太湖沉水植物生态修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故此研究城市江河湖泊沉水植物的恢复技术尤为必要。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太湖沉水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空间格局、沉水植物与其附着细菌群落... 目前,随着城市江河湖泊污染治理的逐步深入,太湖沉水植物生态修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故此研究城市江河湖泊沉水植物的恢复技术尤为必要。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太湖沉水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空间格局、沉水植物与其附着细菌群落结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进展,讨论了可能导致沉水植物的组成和分布出现显著差异的决定性环境因素,并提出了沉水植物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太湖沉水植物群落恢复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沉水植物 细菌群落 群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国省干道公路边坡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祝小科 黄艳斌 +1 位作者 禹丹云 刘健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第4期29-34,38,共7页
本文选择黔东南S308和S311省道的3种不同边坡类型,采用样带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分析自然恢复群落的种类组成、重要值、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结果表明:(1)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中形成的裸露边坡,在3~7年以后开始逐渐自然恢复植被,3... 本文选择黔东南S308和S311省道的3种不同边坡类型,采用样带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分析自然恢复群落的种类组成、重要值、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结果表明:(1)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中形成的裸露边坡,在3~7年以后开始逐渐自然恢复植被,3种不同边坡类型自然恢复植物种共有24科29属30种;其中S308土夹石边坡、S311石质边坡和S311土质边坡恢复的植物科、种分别为16科18种、17科22种和5科5种;(2)边坡早期自然恢复的乔、灌、草优势植物种主要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光皮桦(Betula lumunifera)、盐肤木(Rhus chinensi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小果南烛(Lyonia ovalifolia)、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及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铁芒箕(Dicranopteris linearis);(3)不同边坡类型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丰富度指数大小依次为石质边坡>土夹石边坡>土质边坡;物种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大小依次为土夹石边坡>石质边坡>土质边坡。乔、灌、草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省干道公路边坡 自然恢复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疏伐后前期群落的恢复特征
8
作者 邱晓东 《林业科技开发》 2002年第z1期23-25,共3页
为了解常绿阔叶林疏伐后群落恢复机制 ,对常绿阔叶林疏伐后群落恢复的早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疏伐后第 7年其高位芽植物比例趋近于邻近的天然林 ;层外植物大体维持在原有状况 ;地面芽植物和 1年生植物明显高于天然林。疏伐后早... 为了解常绿阔叶林疏伐后群落恢复机制 ,对常绿阔叶林疏伐后群落恢复的早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疏伐后第 7年其高位芽植物比例趋近于邻近的天然林 ;层外植物大体维持在原有状况 ;地面芽植物和 1年生植物明显高于天然林。疏伐后早期阳性和中性树种占据了上层空间成为乔木层中的优势种 ;恢复第 7年这些阳性或中性树种开始被挤出优势地位。疏伐后乔木层、灌木层以及草本层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邻近的天然林 ;乔木层优势度在恢复过程中不断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疏伐 群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皆伐与刀耕火种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动态恢复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冯广 李俊清 +4 位作者 臧润国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丁易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0,共10页
【目的】皆伐与刀耕火种是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的人为干扰方式。本研究旨在比较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两种干扰后群落的动态恢复特征并分析其形成机制,以期为森林植被保育和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依托不同干扰后恢复20... 【目的】皆伐与刀耕火种是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的人为干扰方式。本研究旨在比较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两种干扰后群落的动态恢复特征并分析其形成机制,以期为森林植被保育和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依托不同干扰后恢复20与40年群落内所设立的98个样地,在径级划分的基础上对群落基本特征采用物种多度格局、物种组成、稀疏化丰富度及多度进行描述,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上述特征在不同恢复群落间的差异性。【结果】不同恢复群落的多度与稀疏化丰富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在中、小径级植被当中,皆伐后恢复20年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弃耕地恢复20年群落;不同恢复过程中植被多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弃耕地恢复过程具有更明显的多度变化,且在不同径级中均达到显著水平。虽然不同恢复的20~40年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异性均达到极显著(P <0.001),但小径级植被较能反映这种变异,同时也能反映物种生态对策的转变。此外,弃耕地恢复过程中上述特征更明显。物种多度格局关系显示,弃耕地恢复群落的优势种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地位,而采伐恢复过程中物种间的多度差异明显减小。【结论】皆伐后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能在短期内展现较高的恢复速率,而弃耕地恢复则在短期受阻后才体现出该特点。这可能与干扰对生物与非生物资源的影响程度有关,表明刀耕火种对群落恢复的影响深远。此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经历干扰后物种组成的恢复缓慢,但具有一定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恢复 皆伐 刀耕火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物种组成 植被多样性 物种多度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立地群落特征及景观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德顺 李科科 +1 位作者 孙倩 刘鸣 《中国城市林业》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黄土高原区域是我国占地面积较大的一种干旱、半干旱地貌特征,其植被景观功能关系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甘肃环县为例,对黄土高原干旱区32个典型样地进行植被群落调查。通过样方数据和土壤肥力指标的分析、景观功能评价(LFA法)... 黄土高原区域是我国占地面积较大的一种干旱、半干旱地貌特征,其植被景观功能关系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甘肃环县为例,对黄土高原干旱区32个典型样地进行植被群落调查。通过样方数据和土壤肥力指标的分析、景观功能评价(LFA法),诠释了植被群落与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结构、水分渗透、养分循环特征关系,依据植被抗旱性和节水性对植被进行配置,将环县植被恢复划分为保持区、改良区、修复区和重建区4个分区。针对环县的"修复区"和"重建区",从"植物选择—植被配置—立地选择—LFA评价"着手,结合农林牧等产业发展情况,提出6种针对不同立地类型的恢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恢复 景观功能分析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河道生态治理中生物群落设计的探究
11
作者 左宇玲 陈隽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年第9期114-117,12,共4页
通过对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现状的研究,提出适合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中生物群落设计的基本原则与重点;对陆域与水域生物群落进行分类剖析,探究上海河道生态治理中生物群落设计的关键要点及优化方案;对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其他因素提出建... 通过对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现状的研究,提出适合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中生物群落设计的基本原则与重点;对陆域与水域生物群落进行分类剖析,探究上海河道生态治理中生物群落设计的关键要点及优化方案;对设计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其他因素提出建设性考量,为推进上海河道生态治理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生态治理 生物群落 陆域植物 水生生物 群落恢复 水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高硫型铜金矿采矿境界面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秋华 谢桂芳 +6 位作者 蓝晓聪 蓝选庆 许辉标 杨鸿翔 赖隆辉 卫晓锋 曹文佳 《矿产勘查》 2024年第1期141-149,共9页
露天采矿对区域生态环境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是保障生产型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必然途径。本研究以福建紫金山高硫型铜金矿采矿境界面为对象,应用松散堆渣边坡土壤改良、岩质边坡原位固化阻隔、立体... 露天采矿对区域生态环境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是保障生产型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必然途径。本研究以福建紫金山高硫型铜金矿采矿境界面为对象,应用松散堆渣边坡土壤改良、岩质边坡原位固化阻隔、立体近自然植被群落恢复3种生态修复技术,使得修复区浅表土壤pH值自2.78~5.05上升至8.21~8.6,由酸性转为弱碱性,有效抑制了土壤酸化,同时磷(P)、钾(K)、钙(Ca)、镁(Mg)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明显增加。紫金矿业采用矿山环境治理和景观资源融合的生态修复模式,打造了一个集矿业开发、森林景观、科普研学为一体的近郊型国家矿山公园。研究成果为有色金属矿山采矿境界面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境界面 土壤改良 原位固化阻隔 植被群落恢复 紫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立地条件下松材线虫病疫木伐除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德山 王柏泉 +1 位作者 吕文艳 高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095-8097,共3页
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湖北省恩施市松材线虫入侵森林的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采伐方式除治后的群落更新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良好的林分不论是皆伐或择伐,迹地恢复迅速,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大的改观;立地条件差的... 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湖北省恩施市松材线虫入侵森林的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采伐方式除治后的群落更新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良好的林分不论是皆伐或择伐,迹地恢复迅速,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大的改观;立地条件差的森林择伐后恢复缓慢,林分层次单调,而皆伐地群落极度退化,不能形成新的森林而被岩灌群落所替代。据此提出,松材线虫病的疫木除治应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采伐方式:立地条件良好、病害发生严重的林分可以皆伐;立地条件中等及以下的林分,只能采用择伐的方式,并辅以人工栽培措施及时进行群落的恢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立地条件 伐除方式 群落演替 群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河流的渠道化园林化问题与自然化要求 被引量:24
14
作者 董哲仁 《中国水利》 2008年第22期12-15,共4页
讨论了渠道化和园林化对于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危害,指出当前盛行的城市河流园林化是新一轮河流的人工化改造。提出了河流修复的自然化方法,即以水质条件恢复、水文条件恢复、河流景观格局改善和生物群落结构改善为目标的河流生态修复方... 讨论了渠道化和园林化对于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危害,指出当前盛行的城市河流园林化是新一轮河流的人工化改造。提出了河流修复的自然化方法,即以水质条件恢复、水文条件恢复、河流景观格局改善和生物群落结构改善为目标的河流生态修复方法。还讨论了河流的美学价值,指出自然河流是具有高度生物群落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的开放地带,只有自然河流才能给人以审美欢愉,因此河流的美学价值核心是自然之美。河流的园林化不仅造成生态系统的胁迫,而且降低了河流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 渠道化 园林化 胁迫 自然化 水文情势 景观格局异质性 生物群落恢复 美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修复技术在上海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敏 左倬 王嘉伟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12期97-106,共10页
通过物理结构修复、水质生态净化、生物群落恢复3个方面系统性地总结上海市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及要点。目前,上海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物理结构修复主要涉及河道平面调整、断面设置、微地形塑造、生态护... 通过物理结构修复、水质生态净化、生物群落恢复3个方面系统性地总结上海市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及要点。目前,上海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物理结构修复主要涉及河道平面调整、断面设置、微地形塑造、生态护岸建设、硬质护岸改造等技术;水质生态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浮床技术、微生物净化技术、曝气增氧技术及其他新型的集成技术;生物群落恢复技术主要涉及陆域生态措施、水生植物恢复构建、水生植物投放等相关措施。文中旨在全面总结各类技术的同时概括其技术要点,为构建完善的黑臭水体治理体系、规范上海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巩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成果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生态修复 物理结构修复 生态净化 生物群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advance in forest restoration on the burned blanks 被引量:3
16
作者 孔繁花 李秀珍 +1 位作者 赵善伦 尹海伟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How to restore the destroyed forest after forest fire is a key question that man must fac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history on the forest restoration burned blanks and summed up the research met... How to restore the destroyed forest after forest fire is a key question that man must fac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history on the forest restoration burned blanks and summed up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to four scales: seed-bank scale, community scale, ecosystem scale and landscape scale. The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GIS & Remote Sensing used to vegetation restoration were also summarized. The strategies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research on burned blanks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ned blanks Forest restoration Research advance Qu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tural vegetation recovery on waste dump in opencast coalmine area 被引量:12
17
作者 CHENGJian-long LUZhao-hu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5-57,i003,共4页
The changes of vegetation compositions,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species important value and succession of plant community were studied on waste dumps in Haizhou opencast coalmin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Liaon... The changes of vegetation compositions,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species important value and succession of plant community were studied on waste dumps in Haizhou opencast coalmin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41°41(-42°56( N, 121°1(-122°56(E). Four kinds of terraces with different ages (5, 10, 20 and 40 years) were selected for investigation of plants. Total of 63 species of natural colonized plants were recorded on the waste dump and they belong to 23 families. The main families were Compositae (15 species), Fabaceae (11 species) and Leguminosae (8 species), which accounted for 54.0% of total speci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ural vegetation recovery in waste dump area. The dominant species on 5-, 10-, 20-, 40-year-old terraces were Tribulus terrestris + Echinochloa hispidula + Salsola collina, Echinochloa hispidula + Artemisia sieversiana + Artemisia scoparia, Echinochloa hispidula + Clinelymus dahuricus + Artemisia scoparia + Artemisia sieversiana + Melilotus officinalis, Clinelymus dahuricus+Phragmites communis + Echinochloa hispidula+ Setaria viridis,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t value of species calculated. It is determined that Tribulus terrestris can act as pioneer species on waste dump and Clinelymus dahuricus, Phragmites communis and Echinochloah hispidula are important dominant species i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Haizhou opencast coalmine. The study resul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electing and disposing appropriately plant species and rehabilitating vegetation on waste dumps of coalm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zhou Opencast coalmine Waste dump Plant community RESTO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derstory flora and community physiognomy of planted forests in the degraded purple soil ecosystem, South China 被引量:1
18
作者 YUZhan-yuan YUEYong-jie +4 位作者 GUOJian-fen CHENGuang-shui XIEJin-sheng HEZong-ming YANGYu-she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The flora and community physiognomy of degraded plantation ecosystems onpurple soil were investigated in Ninghua County of Fujian Province, China to understand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diversity and ecosystem pro... The flora and community physiognomy of degraded plantation ecosystems onpurple soil were investigated in Ninghua County of Fujian Province, China to understand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diversity and ecosystem processes.. Four different restorationcommunities (labeled a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reatment Ⅰ, Ⅱ, Ⅲ and Ⅳ) were selected byspace-time replacement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erosion intensity in degraded purple soil eco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otally 86 plant species belonging to 78 genera and 43 familiesin the degraded purple soil ecosystem. Of the 15 types of distribution area in spermatophyte genus,12 types were found in the purple soil ecosystem. Along restoration gradient from low to high, plantgrowth type and life form spectra became abundant more and more, and the spermatophyte genera foreach distribution area type and genera numbers for different foliage characters increased as well.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lant flora and physiognomy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cess become morecomplex and diverse, indicating that the forest ecosystem on purple soil tends to be more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ple soil FLORA community physiognomy BIODIVERSITY ecosystem proces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